《詩經·樛木》新婚祝福的故事(解讀)

2020-08-29 你是偶的風景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樛木」是一種比較高大的灌木,但它總會有一些枝條向下垂,如同高大正直的男子,放下身段一般。


「葛藟」是一種藤蔓樣的植物,生長在「樛木」旁的「葛藟」就會攀附著「樛木」下垂的枝條,向上生長。由此形成了「葛藟」攀附並保護「樛木」,「樛木」提攜、助長「葛藟」的互生、互助的現象。


因此,後人對此詩的解讀兩種意喻:

其一:在《詩經》等早期作品中,往往將「樛木」比作男子,「葛藟」寓意女子。


在先周時期,一對新人喜結連理,拜堂成親之時,前來祝賀的人們就會唱諾此詩,表達對這對新人的祝福,祝願他們相互包容,相互提攜,相互成就,在婚姻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敬互愛,這樣夫妻就會和睦、安康,家庭也會安定、幸福。充分表達了人們對新人的祝福之意。


其二:把「樛木」比作正直的君子,把下垂的枝條比作丟去嫉妒之心,就可以幫助別人,同時也成就了自己,使得自己也會到幸福和安定。

我覺得這兩種解讀,作為新婚祝福的解讀更喜歡,也更合乎邏輯。

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樛木》作為《詩經》的第四篇,是新婚祝福的名篇!
    《樛木》作為《詩經》的第四篇,與前面幾篇一樣,同樣是在述說家庭、情感方面的內容,是新婚祝福的名篇。首章中,「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意思是在南邊有枝條垂地的大樹,有藤蔓纏在樹上,以藤纏樹的形象指代夫妻之間的關係;「樂只君子,福履綏之」,意思是,這位快樂的新郎官,福祿就要降臨到他頭上了。後兩章,與首章相比,分別只改了兩個字,意思大致相同。這是《詩經·國風》中常用的疊章手法,前面讀過的《關雎》、《葛覃》、《卷耳》中都有運用,只不過沒有《樛木》用得徹底。
  • 來看看詩經中新婚祝福的詩吧!《樛木》賞析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新人結婚我們都要送上滿滿的祝福。一般人都會說新婚快樂、早生貴子、白頭偕老這樣簡單一點的,有點文化的引經據典,用一些排比句啊。說幾個比較經典的:勝孟光舉案之好,匹張敞畫眉之情,同心合和,結締永恆。
  • 詩經居然借蟲子祝福新婚?這是詩經唯三的擬物詩之一
    詩經中祝福新婚的篇目並不多,且大多集中在周南篇目,今天選取的兩篇,詞句都比較簡單,比較值得一提的是《螽斯》,據朱熹說是比體首篇,就是詩經中第一篇用比喻的手法寫的詩,且是通篇用比,非常有研讀的價值。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要寫螽斯必須先寫樛木,一是樛木本身排篇就在螽斯之前,其次是樛木祝福新婚美滿,與螽斯內涵正好是相連的。詩句的意思很簡單,南方長有很多茂盛的樹木,藤蔓會順著樹枝攀著樹木生長,美好的君子啊,可以使人安定。
  • 低調的婚禮祝福——讀《詩經》第四篇《樛木》有感
    我在2019年1月21日百家號裡的一篇文章「《詩經》的意義與開篇詩」中,對《詩經》做過這樣的評價與概括:詩中浪漫主義(愛情詩篇)和現實主義(生活,役苦,勞作)的永恆主題,構築了一代又一代愛好文學的人們在漫長的歲月裡和充滿坎坷的人生旅途上的精神食糧和情感寄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求知如渴的學子們在浩瀚詩海中汲取營養。
  • 《詩經·國風·周南》十一篇總結(解讀)
    關於情感的4篇:《關雎》——單相思故事(隨想);《詩經·卷耳》留守妻子思夫的故事(解讀);《詩經·漢廣》焦夫對偶遇美女單相思情歌;《詩經·汝墳》戰爭使得民生凋敝的故事;關於青年人的2篇,已婚的2篇。關於人物的1篇:《詩經.葛覃》製衣作坊女工的日常故事(解讀);關於祝願的4篇:《詩經·樛木》新婚祝福的故事(解讀);《詩經·螽(zhōng)斯》多子多福,兒孫滿堂的希望;《詩經·桃夭》古代對女子美的要求是什麼;《詩經·麟之趾》奉承公侯的故事關於結婚祝語的2篇,拍馬屁的1篇,願望的1篇。
  • 詩經·周南·樛木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樛木詩經·國風·周南·樛木原文南有樛木[1],葛藟[2]纍[3]之。南有樛木,葛藟荒[7]之。樂只君子,福履將[8]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9]之。樛木賞析《詩經》中常常用到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而「託物起興」往往伴隨著「因物為比」同時出現,因此又有了「比興」的說法。《樛木》這首詩中,比興的運用就十分明顯。全文只有三章,結構工整,每章都以葛藟縈纏攀附於樛木的意象起興,而後以祥和安樂的君子獲得福祿為興體。
  • 祝福新郎《詩經•周南•樛木》原文,瑾名軒譯文
    《樛木》南有樛(jiū)木,葛藟(lěi)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瑾名軒譯文】南山有樛木,葛藤攀援你。快樂新郎啊,福祿跟隨你。南有樛(jiū)木,葛藟(lěi)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瑾名軒譯文】南山有樛木,葛藤愛撫你。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樛木
    《樛木》是《詩經》裡《國風·周南》裡的一篇,作成於先秦,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第一段第一句裡的樛木是指一種古書裡的樹木,葛藟累之,葛藟是一種葡萄科植物,供藥用,累指纏繞的意思。
  • 學習詩經《樛木》感受君子的成人之美……
    相傳中國周代設有樂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詩經》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的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 《詩經》之美:《樛木》《桃夭》婚禮上完美祝福新郎、新娘
    古代婚禮儀式大都以其禮儀的隆重和場面的鋪陳吸引眾多前來鬧洞房的親朋好友,在婚禮中,新人都希望得到更多親朋好友的祝福。《樛木》是南方地區婚禮上祝賀新婚男子的讚歌,在婚禮上賓客們一遍遍齊聲合唱這首祝福新郎新婚的歌,是整個婚禮充滿吉祥和喜慶的氣氛。《樛木》以興奮和濃烈的激情,表現了華夏民族淳樸、古老的婚禮祝福習俗。
  • 「詩經」南有樛木,葛藟縈之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詩經·周南·樛木》朱熹云:「興者起也,先詠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樛木》就是如此。《詩經》中的「興」語往往兼有「比」義,根據朱熹的說法,首章所詠之本體乃是「樂只君子,福履綏之」二句;而引起所詠之詞的「興」體則是「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
  • 《詩經》之美,樛木之祝福詞
    今天,想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詩經中的第四篇《周南·樛木》,接下來便看一下我筆下的故事吧!《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我兒啊!你什麼時候才願意成家啊?整天呆在家裡讀書,都快成書呆子了,別人都是先成家後立業的,你看看,你身邊的朋友王公子過幾天都成家了,你卻一點動靜都沒有。」薑母一臉氣憤地對姜公子說。
  • 《詩經》(3):「桃之夭夭」,《詩經》時代的婚禮進行曲
    >《詩經·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當然作為現代獨立女性,是不認同這樣一種依附、捆綁的夫妻關係的,不過,在《詩經》的時代,一個男子能和一個女子相伴相隨,畢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為在那個時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男人自己或女人自己又生不出孩子。有學者言:「男女嫁娶是亙古以來人生的重要喜慶。而《樛木》,正以如此興奮和濃烈的激情,表現了我們民族淳樸、古老的婚禮祝福習俗。
  • 詩經中第一首祝賀新婚的詩歌,更有「君子成人之美」的祝福!
    詩經中第一首祝賀新婚的詩歌,更有「君子成人之美」的祝福!我們之前讀詩經,可以發現很多形式上的特點。包括以四言詩為主,包括一詠三嘆、有很多重複的詞句等等,這都是詩經在形式上的一些特點。尤其是這篇文章所談到的這首詩詞,可謂是《詩經》中最為「低碳」的詩歌。整首古詩一共包括三章節,每章只改動了兩個字。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 筱青讀詩經之南有樛木
    詩經 南有樛木原文南有樛(jiū)木,葛藟(lěi)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注釋累:攀緣,纏繞。和後面的荒,縈同義。只:語氣助詞,無意義。
  • 《詩經》「南有樛木」看似一篇君子讚美詩,讀懂了才知道有多浪漫
    注釋,不認識的字都在這裡樛(jiū)木:樹枝粗大彎曲的樹木。葛藟(gě lěi):葡萄科藤蔓植物,果實味酸。福履:福祿,幸福。 綏(suí):安樂。荒:覆蓋,遮掩。縈(yíng):纏繞。《樛木》也不例外,借彎曲的樹木和攀爬而上的葛藟,來比喻君子的福祿與快樂。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樛木》似乎是一首形象動人的祝福歌,而《詩經》卻常常把真正的內涵和寓意埋在簡單的表象之下。若去探究其植物意象背後的另一種含義,那麼「樛木」所代指的應是高大英俊的男子,而「葛藟」則是溫柔體貼的女子。
  • 詩經-周南-樛木
    詩經-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有人說這是祝福新郎的歌,有人說是祝福生孩子的歌,或者其他什麼歡樂的場合唱的歌。有沒有可能是夫妻之間調情的歌呢?妻子向丈夫撒嬌,摟著丈夫的脖子,像葡萄藤纏著彎曲的樹,「郎君呀!你有福了呀!」夫妻之間要對等,《關雎》就有點這個意思,不過《致橡樹》似乎有點嚴肅,跟革命同志似的。還是要有情趣,開個玩笑、逗個樂,很好。
  • 讀《詩經·樛木》譯文,難道周代婚禮上有一次娶兩個媳婦的風俗?
    世人皆說《詩經》美,深入讀進去,確實真的非常美。這,只限於原文。孔老夫子的「詩無邪」絕非空話。但,讀各家譯文,甚至名家名譯都有可能讓人爆笑不止。美好的詩經《詩經》的第四首詩為《樛木》。一首祝賀新婚的民歌,主要用於男方婚禮上。
  • 《詩經》品讀:《樛木》——以木之名,佑你一生
    「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有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這首民歌膾炙人口,最早把夫妻相依相戀關係比著樹與藤的,是《詩經》中的《樛木》。 樛木 國風·周南·樛木 南有樛(jiū)木,葛藟(lěi)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 詩經中第一首祝賀新婚的詩歌,更有「君子成人之美」的祝福
    我們之前讀詩經,可以發現很多形式上的特點。包括以四言詩為主,包括一詠三嘆、有很多重複的詞句等等,這都是詩經在形式上的一些特點。隨著詩詞的發展,這樣的一些特點逐漸被捨棄。但是當我們重新讀到這些詩詞、重新還原這些詩詞特點的時候,才真正的感覺到《詩經》中一詠三嘆的韻味。尤其是這篇文章所談到的這首詩詞,可謂是《詩經》中最為「低碳」的詩歌。整首古詩一共包括三章節,每章只改動了兩個字。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