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沒有鳥的痕跡,而我已經飛過!從一首詩看蘇東坡的人生哲學!

2020-12-17 好玩的國學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人物,他的詩詞書畫堪稱四絕;

蘇東坡是中國人生哲學史上的標誌性人物,他是打不死的小強,他越挫愈勇的性格,是中國人的偶像;

在蘇東坡身上,有儒家的積極進取;有道家的順應自然;有佛家的放下和解脫;

蘇東坡的人生態度,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勝固欣然,敗亦可喜」,用大張偉的話說,就是「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

蘇東坡的人生哲學,體現在他寫給弟弟蘇轍的一首詩中。這是一首充滿禪意的詩。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白馬清裘白衣勝雪的年代。

蘇東坡和弟弟蘇轍不到二十歲,兄弟二人出川進京趕考人困馬乏路過澠池,借宿在一個古寺裡,古寺的和尚接待了他們,兄弟倆還曾經在照壁上題詩。後來兄弟雙雙考上進士。在此之前,蘇轍還曾經被任命為澠池主簿,因為考上進士而沒有赴任。澠池的百姓們還不知道蘇轍曾經做過他們的父母官。

蘇東坡也是考上進士後,第一次被外派到陝西鳳翔做官。蘇轍一路相送,回來再次路過澠池,不免心生感慨。

人生之中有多少個有趣無趣的相遇啊?有的人有緣千裡來相會,有的人無緣對面不相逢。自己與澠池的緣分,是偶然還是必然,人生到底是如飛花偶然飄落,還是冥冥註定?帶著這些感慨,蘇轍寫了一首詩送給蘇東坡。

《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詩大致的意思是:

兄弟在原野上話別,擔心前路漫漫。騎馬回頭還在大梁田間巡行,想來家兄已經翻過崤西古道。

曾經做過澠池主簿百姓知否?我還和父兄歇宿僧房共題壁詩。

遙想你一定旅途寂寞,前路迷茫只能聽到騅馬嘶鳴。

很顯然,蘇轍的詩裡有一種人生四處漂泊的感傷與迷茫。

作為大哥的蘇東坡當然要比弟弟更達觀一些,如果蘇東坡也哀哀戚戚,那豈不是教壞了弟弟?所以,蘇東坡的這首詩,充滿了對人生深沉的思索——關於對人生是偶然還是必然的思索。

蘇東坡這首詩的意思是說:

人一生到處奔走像什麼呢?應該像飛鴻踏在雪地吧。偶爾在雪地上留下幾個爪印,但轉眼它又遠走高飛,哪還記得這痕跡留在何方!

那接待我們的老僧已經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裡面去了,當時在上面題詩的那堵牆壁已經壞了,因此不能再見到舊時題詩的墨跡了。

是否還記得當年趕考時的艱辛磨難,由於路途遙遠,人困馬乏,連那頭跛腳的驢都受不了了。

我們把蘇軾蘇轍的兩首詩做個對比,很顯然,蘇軾的詩勝在說理巧妙態度淡然,勝在思考深刻推陳出新。

人生到底是必然,還是個偶然的問題,一直是哲學家們苦苦思索的問題。在這裡,蘇東坡認為,人生無常實屬偶然,就像大雁偶然在雪地上落下,留下幾個腳印,然後又飄然而去。大雁離去無蹤,而腳印那麼微小,雪化了之後,一切將歸於虛無。

那麼生命的意義何在?是我們曾經飛翔過,還是我們曾經留下過足跡?也許一切都是虛空,也許一切都是一霎的過程。這是有意義的,畢竟我們來過;這是無意義的,因為生命如白駒過隙,一切都將歸於虛空。

人的焦慮,來自對命運不確定性的無從把握,為了撫慰中國人焦慮的心,儒家要我們活在現實之中,只有現實的努力和幸福才是人生的價值所在;道家說不要為難自己,這世界已經夠擰了,你又何必活的滿擰?人生真正的意義就是順著自然如不系之舟任意逍遙,達到「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境界;而佛家說一切都無意義,因為一切都是虛空,追求意義和價值就是執著,而執著的人是無法解脫的。

蘇東坡以其天才的想像力,把人生偶然性的比喻,推向了天才的高度。中國文人喜歡用落花、浮萍、瓢蓬來形容漂泊不定的人生和無法把握的境遇,而蘇東坡卻驚鴻一瞥出人意料地用「雪泥鴻爪」來形容,可謂妙不可言。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但偶然的人生,仍然可以在世界上留下痕跡。人生的痕跡有深有淺,但都會有隨風飄逝的時刻。所以,面對困頓的旅途和迷茫的未來,我們應該學習老子的「燕處超然」的態度,心平氣和地對待人生。這就是蘇東坡的曠達灑脫之處。

後來,蘇東坡把這種人生哲學寫進了另外三首詞中。

面對漂泊無定的生活,蘇東坡說「此心安之處是吾鄉」;

面對人間的世態炎涼,蘇東坡說「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面對生命中無法把握的偶然和必然,蘇東坡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同遠行客,我們何必在乎曾經留下過多少腳印,因為,「天空沒有鳥的痕跡,而我已經飛過」。

作者系頭條籤約作者

相關焦點

  • 流螢集(一首):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流螢集(一首)泰戈爾塑像>104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這句詩不知是何人所譯,甚至可能比著名的泰戈爾研究者和翻譯家吳巖譯得更具神韻。吳先生是這樣翻譯的:「我沒有在空中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作了飛翔/心裡是高興的」。可以聯想泰戈爾《飛鳥集》裡的另一詩句「當我死時,世界呀,請在你的沉默中,替我留著『我已經愛過了』這句話吧」來理解。「我」即「飛鳥」,飛鳥即哲思。
  • 天空中沒有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有句話說過:天空中沒有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然而上天似乎安排我做一個平庸的人,它讓我一事無成,做什麼都會出錯。有時候真的好無奈,想放棄了,心累!可是我年輕的心不甘心就真的這樣平庸下去,畢竟我還年輕,畢竟我的路還很長。或許我們都希望自己的青春富有激情和絢麗的色彩,讓世界都知道有我們存在的時代是一個不平凡的時代。
  • 天空沒有留下飛鳥的痕跡,誰會承認它飛過
    泰戈爾有一首優美的詩《飛鳥集》,裡面有一句優美的名言,想當年,為了應付高考背了下來,時至今日,轉眼十幾年,我依然記得清清楚楚。那就是」天空沒有留下飛鳥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曾經無知的我,深深地相信這句名言,認為我心由我不由人,我又何須向人證明什麼?
  • 閩中英烈故事|「天空沒有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你快看,天上有飛機,那是不是我爸爸開的飛機?」奶奶哽咽著敷衍孫子:「嗯嗯,爸爸在天上開飛機,樂樂乖。」話未說完,她再也忍不住了,背過身,偷偷抹淚。位於江口、涵江交界處的深固村,青山疊翠,溪水潺潺。32年前,村裡一對樸實的許姓夫婦生下一個壯實的男嬰,為小家庭增添了幾多歡樂。
  • 每天學點國學:天空中沒有羽翼的痕跡,而我已經飛過
    【釋文】初六爻: 飛鳥掠過天空,預示有兇險。【品文】泰戈爾詩日:「天空中沒有羽翼的痕跡,而我已經飛過。
  • 《短篇》天空沒有飛鳥的痕跡,而你已飛過
    01「天空沒有飛鳥的痕跡,而我已飛過。」臺灣女作家三毛的一生,用泰戈爾的這句詩來形容最是合適。她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夢想,用文字把她的一生留在了歷史的扉頁中。當歷史的硝煙歸於平靜後,很多人的一生,無聲無痕,像細小的塵埃,也許根本沒有飛過,在一個地方升空後落地,化如塵土。02距離我家兩公裡左右有一家福利院,因為城市開發新造不過幾年。
  • 天空中有痕跡,人生也要留下痕跡
    泰戈爾曾說:「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是鳥已飛過。」但我更覺得,天空中多少會有所痕跡的,只是不易察覺罷了。因為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萬物皆如是。人生,總要留下些什麼——痕跡。歲月如同一條白色的長絹,無數的人從上面流過,他們都在上面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痕跡:有簡單而深刻的素描,有濃重卻襯託素淨的山水,有豔麗多姿的水彩,也有永葆光鮮的油畫。不同的痕跡表現出別樣的人生。留下素描的是默默無聞中被人們銘記的人。
  • 飛過喀什天空的一隻小鳥
    飛過喀什天空的一隻小鳥 ——寧生文詩歌印象 文/蘇拉木塔格張芝公園,仰望飛過頭頂的燕子……把詩意的腳步印滿了瓜州的戈壁鹼灘。我在一首詩歌中曾這樣寫到: 小寧去了新疆的喀什他來電說,嶽普湖風景優美烏鴉不怕人常幫他驅趕身處異域的寂寞
  • 老趙讀詩‖張之:任空白的鳥從眼前飛過
    ——張之詩作《從窗口往外看》賞析文:趙福治(原創)《從窗口往外看》我經常坐在六樓的窗口往外看有時候飛過一隻鳥有時候是一群更多時候是玻璃一樣易碎的空白我不敢輕易打破>老趙簡評:在喧囂的今天,早已看不到起伏的雲,更多的時候,打開心靈的窗口,我們坐著只是靜守過去的姿態,就像張之的詩歌《從窗口往外看》中的描述那樣:看一隻鳥或一群鳥悄然地飛過。
  • 原創現代詩《小雨》《飛過家鄉的鳥》
    配圖/網絡飛過家鄉的鳥文/江文波三月,春天的盛典>風,將家鄉的天空,洗得乾乾淨淨風箏,就像詩歌的標點幽幽的藍,從天空滴落鳥雀,成為最動人的風景一隻,二隻……一小群,一大群……>從北往南,嫋嫋繞繞,漫天歌聲恰逢春天,我又看見大片大片的鳥成群結隊,敞亮地飛過陽光照耀著它們我看見它們的羽毛,它們的快樂
  • 蘇東坡的詩,「奇趣」橫生的人生雞湯
    所以,蘇轍給哥哥寫詩,表達人生無常,似有還無,似是而非的心情。蘇軾應和兄弟,《和子由澠池懷舊》既是安慰蘇轍,又是惜別弟兄,還是說教手足,兼有啟迪後人。人生在世,來這裡,去那裡,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知道這像是什麼?我覺得就好像飛雁在雪地上停留時留下的指爪印痕。
  • 狠人蘇東坡:說一套做一套的「騙子」詩人
    我們現在所說的「雪泥鴻爪」,便是出自這首詩,「雪泥鴻爪」的字面意思,就是鴻雁在雪地上留下的爪跡。乍一聽,我們都覺得特別有意境,特別美。白茫茫一片雪地,一隻鴻雁飛過,留下自己的痕跡。但是脫離審美的趣味,設身處地去想像一下最實際的場景。
  • 蘇軾的一首詩中,藏著溫暖的人生哲學,失意時就想想它
    從東坡肉的由來可以看出,蘇軾為人十分和善,豁達樂觀,因此,他的詩詞中也盡顯他為人處世的達觀與哲學。蘇軾有一首詩,可以說是他最「土」的一首,打眼一看格律不通,語言平平,但是細細品味,你會發現其中蘊含著非常溫暖的人生哲學。這首詩的名字也很奇特,叫《豬肉頌》。《豬肉頌》——蘇軾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 春雨就好似泰戈爾說過的話:天空不留下飛鳥的痕跡,但它早已飛過
    中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在中華文化中的詩中雨,更是令人動容。「呼啦!呼啦!」每當我聽到窗外這些歡快地在雷與電的交相輝映中飛奔的雨滴怒號的時候,腦海裡總是會響起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每當我看見那陰沉的天灑下如豆粒般可愛的渾圓的雨珠時,心中總是會浮出蘇顯祖的《風雨歸舟圖》。雨啊,你早已融入歷史,浸沒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公元1082年,蘇軾謫居黃州,憂愁無處說,他來到赤壁磯,看江水奔騰,驚濤拍岸,一時間胸懷大開,心中也漸漸釋懷。其實這一生,我們所追求的功和名、權和利,只不過是人生中的幻光。人生既然不過虛幻,政治失意與挫折,生活的坎坷與磨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 蘇軾最「土」的一首詩,卻藏著溫暖的人生哲學,失意時就想想它
    我們熟知蘇軾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詩人,他的詩詞流傳千百前,每一首詩都值得世人誦讀。但是你知道嗎?蘇軾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從東坡肉的由來可以看出,蘇軾為人十分和善,豁達樂觀,因此,他的詩詞中也盡顯他為人處世的達觀與哲學。蘇軾有一首詩,可以說是他最「土」的一首,打眼一看格律不通,語言平平,但是細細品味,你會發現其中蘊含著非常溫暖的人生哲學。
  • 蘇軾最「土」的一首詩,格律不通,卻藏著最高級的人生哲學
    有人喜歡「大江東去」的豪邁,有人喜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有人喜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  蘇東坡一生坎坷,但他豁達樂觀。有人說,不管把蘇軾貶到哪裡,他都能找到讓他開心的東西。  千百年來,他依然為人津津樂道,不止是詩詞,更是他為人處世的達觀與哲學。
  • 蘇東坡77字寫了「最土」的一首詩,普通卻有趣,男人只看一眼就行
    然而,適逢人生變故,他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當他被貶之後,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十分清苦,根本沒有肉吃,連菜也是少得可憐。如此生活他的自兩個孩子天天喊著兩眼發暈。家中實在太窮了,沒有肉吃,不能解饞怎麼辦?為了「吃上好的」,他發明了一種方法,一家人吃飯的時候,桌子中間放一盤肉。不許吃,只許看。看一眼肉,就吃一口飯。不許多看,看多了要受罰。
  • 蘇軾最「土」的一首詩,藏著最高級的人生哲學,溫暖世人900年
    千百年來,他依然為人津津樂道,不止是詩詞,更是他為人處世的達觀與哲學。蘇軾的豁達多體現在詩文中,小七獨獨鍾愛蘇軾一首奇特的詩,格律不通,語言平平,卻藏著他最高級的人生哲學。這首詩就是《豬肉頌》。從此,蘇軾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蘇東坡。有人說,苦難是人格的試金石。在黃州,精神備受打擊,生活極度窘迫,可是,蘇東坡,總能找到人生豁達的出口。蘇軾是一個吃貨,可他也面臨著許多人的困境,沒有錢,還想吃好的。
  • 落魄蘇東坡一首當面奉承之作,誇歌姬漂亮卻不著痕跡,細節見人品
    蘇東坡的人生,可謂曲折迴環,盪氣迴腸。他的人生有起有落,最大的打擊就是當年受「烏臺詩案」牽連,被貶黃州。在黃州的蘇東坡卻並沒有意志消沉,而是活出了自己的人生新滋味。他的文學創作,而平添了新的活力和瀟灑曠逸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