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厝導演的首部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全國上映

2020-12-11 泉州網

女主角楊貴媚喜歡泉州濃濃的人情味

泉州網1月11日訊(記者 張博)首部閩南語對白的電影《蕃薯澆米》於本周五在全國上映。作為咱厝導演葉謙跨界的第一部作品備受關注。據記者了解,泉州已經有很多電影愛好者買好票等著周末進影院看看設計師鏡頭下的閩南風情。

在電影上映之際,記者電話採訪了在片中飾演青娥好姐妹的金馬影后楊貴媚。楊貴媚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泉州對於她來說不是熟悉而是非常親切,「《蕃薯澆米》的閩南風情不一樣,值得大家進影院觀看」。

楊貴媚在北京的首映禮上

歸亞蕾是我的偶像

在上個世紀的臺灣影視行業誕生過一部堪稱票房神話的作品,這部電影佳作就是《媽媽再愛我一次》,本片亦是楊貴媚一炮而紅的代表作品,憑藉在影片中飾演的黃秋霞一角,楊貴媚在圈內受到廣泛關注。隨後,主演的電影獲得了一系列的獎項。演技精湛的楊貴媚成為《蕃薯澆米》女主角之一,被導演葉謙稱為「劇本拍板時就已想好的女主角」,並表示楊貴媚在拍攝時都是「一條過,不需要重來,即使想要再讓她拍兩次三次,還是覺得第一次最好」。

對於導演的評價,楊貴媚表示這是在學習演戲時早已養成的習慣,在拍攝之前就要和攝影師、燈光師溝通好,「精準地找好動線,自然能一氣呵成」。她解釋這也是源於以前拍戲底片很貴的原因,「以前拍電影都用一卷一卷的底片,每次都會被人提醒很貴,所以為了不給劇組找麻煩,一開始就要一次到位」。

一次就可以,年輕演員不會有壓力嗎?楊貴媚表示,《蕃薯澆米》中確實有很多年輕的演員,他們都非常努力,就是拍攝的時候有點緊張,「就好像看到我剛入行時的樣子,因此我會和他們說不要緊張。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大家多相處,相互之間熟悉了自然就不緊張了」。

楊貴媚和歸亞蕾兩位影后在大銀幕雖然有4次相逢,但真正有對手戲的卻只有在這部《蕃薯澆米》中。楊貴媚說:「蕾姐是我學生時代的偶像,後來經常有合作,彼此之間就是老朋友,演對手戲非常自然。」

在回憶和歸亞蕾對手戲最難忘的一幕時,楊貴媚說應該是電影中那場靈魂的交流,「青娥把象徵精神釋放的腰鼓送給秀妹,就是希望她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重新出發。這場戲是兩個女人之間的默契,是女人的情感,我非常喜歡這場戲的感覺」。

對泉州很親切

對於首部在大銀幕上映的全閩南語電影,很多演員都是通過背閩南語臺詞來出演的。歸亞蕾為了在片中說好閩南語,整整花了7個月去學習。對於講閩南語的楊貴媚來說,用閩南語對白確實不難,難就難在她說的閩南語是不是泉州腔調,「好在導演非常貼心把戲裡的對白一句一句地錄給我,讓我可以先做功課。拍攝時還會經常和當地人交流,問問他們我講的對嗎?」她說,語言標不標準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電影好不好看」。

在泉州拍攝《蕃薯澆米》一個月的時間裡,楊貴媚說當地居民熱情善良,有著濃濃的人情味,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名房東奶奶:「我們電影的一個主場景需要這位阿婆的房子,久攻不下,最後阿婆知道我有參演,就欣然同意了。」後來見到楊貴媚,就一把抱住她,讓當時的她非常開心。

對於泉州,楊貴媚說其實有來過好多次,也有好多朋友在這裡,「所以泉州對我來說,不是熟悉,而是親切」。

蕃薯澆米的閩南風情

《蕃薯澆米》被葉謙稱為是最適合帶長輩去看的電影,因為它探討的就是人老去後的內心世界。葉導曾表示歸亞蕾和楊貴媚兩位金馬影后的演出讓這部方言電影有了不一樣的質感。

「電影用慢條斯理的鏡頭語言,展現了秀妹、青娥的生活;特別的閩南文化風情,可以看出葉導是一個溫暖善良的人,用他的情感和熟悉的家鄉,表現這樣一個社會話題,如此優雅純淨的電影值得大家都來看看。」楊貴媚在接受採訪時說。

電影中,楊貴媚演唱了影片的宣傳曲《新勸世歌》,演唱這首歌的初衷就是閩南語音樂如此美麗,「這是美的文化,值得大力宣傳」。

相關焦點

  • 內地首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上映
    原標題:內地首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上映 內地第一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於1月10日上映。影片製片人侯曉東、曾思禹,導演葉謙,主演楊貴媚、肖懿航等亮相,未能來到現場的歸亞蕾也發來視頻祝福。
  • 大陸首部閩南語院線電影《蕃薯澆米》亞洲首映
    《蕃薯澆米》導演葉謙。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山西平遙10月13日電 (記者 胡健)中國大陸首部閩南語院線電影《蕃薯澆米》13日在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行亞洲首映,導演葉謙希望通過電影來傳遞閩南地區獨有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內涵。
  • 大陸首部全閩南語電影定檔:這碗獨特的《蕃薯澆米》,值得一嘗!
    雖然我做不到像李維傑那般"閱片無數",但閩南語電影上大陸院線還是頭一回見。近日,由李少紅監製、葉謙導演、"兩大影后"歸亞蕾和楊貴媚聯袂主演、大陸首部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定檔2020年1月10日上映,並發布了定檔預告和電影海報。
  • 《蕃薯澆米》劇情講什麼好看嗎 全閩南語+雙影后演繹
    《蕃薯澆米》劇情講什麼好看嗎 全閩南語+雙影后演繹  由李少紅監製,梅峰劇本指導,葉謙導演,歸亞蕾、楊貴媚、班鐵翔主演的內地首部全閩南語院線電影《蕃薯澆米》,今日曝光「童話」版插畫海報,活潑的色彩加上簡潔的線條,展現了三位主演內心的活力和童心未泯的朝氣,既有創意又契合整部電影的氣質。
  • 李少紅監製 導演葉謙處女作《蕃薯澆米》開機
    近日,由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著名導演李少紅監製,第二屆青蔥計劃五強學員葉謙執導的處女作《蕃薯澆米》在泉港正式開機。李少紅,主演歸亞蕾、楊貴媚等,青蔥計劃總製片人侯曉東,阿里影業、大地電影、映可大方傳媒、其麥影業等投資方代表出席開機儀式。
  • 《蕃薯澆米》曝插畫海報 資深「少女」永葆青春
    《蕃薯澆米》曝插畫海報 資深「少女」永葆青春 > 由李少紅監製,梅峰劇本指導,葉謙導演,歸亞蕾、楊貴媚、班鐵翔主演的內地首部全閩南語院線電影《蕃薯澆米》,1月7日曝光「童話」版插畫海報,活潑的色彩加上簡潔的線條,展現了三位主演內心的活力和童心未泯的朝氣,既有創意又契合整部電影的氣質。
  • 《蕃薯澆米》平遙影展獲最受歡迎影片 歸亞蕾領銜主演 全片閩南語...
    時光網訊 由著名導演李少紅監製,葉謙導演,歸亞蕾、楊貴媚聯袂主演的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榮獲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藏龍」單元最受歡迎影片。在文化差異的語境下,呈現出自然主義美學的閩南文化獲得觀眾認可,同時,10月19日的平遙國際電影展紅毯上,導演張之亮為電影親自頒獎,為影片送上祝福。      《蕃薯澆米》前後兩場展映活動,觀眾反響熱烈,即使是全閩南語對白也絲毫不影響觀眾對電影人物、情感的深層理解。
  • ...蕃薯澆米》北京首映 金馬影后清唱閩南歌 –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訊 1月8日,首部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在京舉辦首映禮。電影製片人侯曉東、曾思禹,編劇、導演葉謙,演員楊貴媚、肖懿航、葉清風,作曲徐林悉數亮相,與到場嘉賓分享影片幕後故事。影片領銜主演歸亞蕾遠在美國,特意為本次活動錄製VCR送上祝福。
  • 《蕃薯澆米》雙影后演繹暖心閨蜜相知相伴
    由李少紅監製,梅峰劇本指導,葉謙導演,歸亞蕾、楊貴媚、班鐵翔主演的女性題材電影《蕃薯澆米》今日發布終極預告和海報,暖心提示觀眾電影即將於1月10日全國上映。同時作為內地首部全閩南語電影,濃濃的鄉音鄉味對於離家在外的閔籍遊子,能夠在歲末年初之際提前感受到回家團圓的溫暖。
  • 泉港人葉謙跨界當導演 拍大陸首部閩南語電影
    為「追星」學設計 創知名服裝品牌 跨界當導演 拍大陸首部閩南語電影葉謙,曾獲得法國ESMOD時裝學院(中國區)最佳女裝設計,美國CNN電視新聞曾做過報導。2016年葉謙曾入圍美國《福布斯》雜誌Under30Asia亞洲青年先鋒(藝術榜單)30強。
  • 閩南電影《蕃薯澆米》亮相閩籍商會,熟悉鄉味喚起全場鄉情
    電影《蕃薯澆米》編劇、導演葉謙,主演肖懿航也受邀參加本次商會活動,與現場觀眾一同觀看了電影精彩預告。座談會上,導演葉謙的推介演說更是勾起大家的思鄉情緒。當晚文藝晚宴活動中,主演肖懿航受到主辦方邀請,上臺獻唱電影主題曲《尚好的光陰》,濃鬱鄉音為整場晚會增添了更多閩南風情。據悉影片將於1月10日全國上映。
  • 楊貴媚談電影《蕃薯澆米》:一餐一食見修行
    1月10日,電影《蕃薯澆米》全國公映。儘管有旨在培育扶持新導演的「青蔥計劃」加持,也在國內外多個電影節上有所露臉,但電影的排片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上映三天票房13萬元。片名「蕃薯澆米」取自閩南話(泉州惠安方言),即「地瓜粥」。
  • 主演楊貴媚談電影《蕃薯澆米》:一餐一食見修行
    1月10日,電影《蕃薯澆米》全國公映。儘管有旨在培育扶持新導演的「青蔥計劃」加持,也在國內外多個電影節上有所露臉,但電影的排片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上映三天票房13萬元。片名「蕃薯澆米」取自閩南話(泉州惠安方言),即「地瓜粥」。對片名的選擇導演葉謙介紹說,「我很喜歡它的漢字面意,有水就有草有米。
  • 除了「哇嘎哩共」,閩南語電影原來還可以這樣搞笑
    俗話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個觀點成功佔領了文藝電影的領土,仿佛現在搞藝術,不帶點方言、地方本土特色,就算不上文藝青年。雖然這只是傳說,但是語言差異帶來的趣味性卻不容忽視,接下來就要給大家推薦一部,片名就讓你看不懂的全閩南語電影《蕃薯澆米》,其實就是「地瓜粥」的意思,所以聽到「jiaben」千萬不要理解錯了。學會這四句閩南話,走遍天下都不怕。據傳該語種起源於黃河、洛水流域,在西晉時期、唐朝、北宋遷移致福建南部,發祥於福建泉州,因此學術上閩南語是以泉州話作為標準腔。
  • 為了內地第一部閩南語電影,他請來了兩位巨星 |專訪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為了愛好,去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進修電影,而畢業作品,正是《蕃薯澆米》的劇本。等到2017年,這個項目獲得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青蔥計劃」100萬拍攝資金的支持,並在監製李少紅的幫助下開拍了。從四年前落筆開始,《蕃薯澆米》的故事就遍布著私人化的標記。 在福建惠安人葉謙心裡,蕃薯粥或是地瓜稀飯,就叫「蕃薯澆米」。從小到大,那都是餐桌上常備的。
  • 《蕃薯澆米》一碗平凡而又香甜的地瓜粥,你值得嘗一嘗
    由跨界青年導演葉謙執導、李少紅監製,歸亞蕾、楊貴媚等主演的《蕃薯澆米》是一部兼具現實主義的鄉土題材的電影,與以往鄉土題材電影所不同的是,該片在描繪閩南獨特的人文景觀和傳統民俗在面臨社會轉型所遇到困境的同時,更是關注了閩南農村空巢老人的內心情感世界。
  • 抖音人生啊在外漂泊是什麼閩南語歌曲 在外咱厝人蘇世洪歌詞
    抖音人生啊在外漂泊是什麼閩南語歌曲 在外咱厝人蘇世洪歌詞  「人生啊在外漂泊」這首歌最近在抖音上超火,好像也是新出來歌曲,歌名叫《在外咱厝人》,是蘇世洪演唱的。下面來看一下。  人生啊在外漂泊是什麼歌  據了解這首歌是由蘇世洪演唱的閩南語歌曲《在外咱厝人》,這首歌可以說是有著很濃厚的閩南語味道,聽起來讓人很想念老家。
  • 在時尚設計師跨界電影處女作裡,細品閩南地瓜稀飯之味
    平遙國際電影展《番薯澆米》展映現場《蕃薯澆米》是一部充滿濃鬱亞洲人文氣息的藝術電影,舒緩優雅的鏡頭設計與平實濃烈的奇特地方配樂帶來了頗具反差的視聽感。導演探討了在「人」,「神」,「魂」共同組成的中國閩南獨特社會倫理結構,看似荒誕又情意滿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