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被殺後,魏軍直接剖開其身體,魏軍為啥這麼恨姜維?

2020-12-15 爆侃小哥

看過三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在三國中最早滅亡的是蜀漢。在蜀漢最為強勢的時候可以說是人才濟濟,可是後來五虎將以及諸葛亮等人全部都去世了之後。蜀國就陷入了無將可用的地步,蜀國無將可用再加上劉禪的昏庸,直接導致了蜀漢的滅亡。在蜀國滅亡之後,頑強抵抗的蜀國勢力只剩下了姜維,可是雙拳難敵四手,最終被殺死。

魏軍為啥這麼恨姜維?

姜維可以說是蜀國死得最慘的將領,他失敗之後直接被破腹挖膽。姜維為什麼如此招魏國將領的恨?姜維是蜀國後期最被諸葛亮所看重的,姜維在從魏國投靠到了蜀國之後,他的地位就是一路飆升,最後成為了蜀國的重要將領。諸葛亮一直都在提攜姜維,基本是認定諸葛亮的接班人。

姜維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他所做的一切都沒有辜負諸葛亮。他繼承了諸葛亮的北伐願望,一直都在和魏國進行交戰。姜維多次的北伐直接著影響了內政,而且姜維還不斷的煽動外族人一起來騷擾魏國,就是這樣曹魏的人都十分的痛恨姜維此人。

其中姜維在某次大戰中直接讓魏軍損失了數以萬計的士兵,這是姜維北伐中最成功的一次戰役。這次戰役對魏國影響非常的大,根據史書的記載,這次打仗讓魏國的上下都休養生息很久。

姜維北伐一生的戰役有輸有贏,但是他卻一直都沒有被魏軍所殺。在蜀漢大戰中,他還從魏軍的包圍中跑了。在蜀國即將滅亡的階段,姜維還策反鍾會,不過沒有成功,最終被殺害。姜維被殺後,還被破腹挖膽。當魏軍得知了姜維被破腹之後,全部都拍手稱快。

相關焦點

  • 姜維北伐十一次,為何徒勞無功?最終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
    其實這個時候,胡人如果直接就往南走,進入蜀境,姜維的任務就完成了。但胡人走了一陣後,發現後面居然沒有魏兵追擊,於是這幫人的首領治無戴就突然起了邪念,他覺得現在郭淮和姜維交戰,河西必然空虛,然後他就帶人又折返了回去。在把部落族人的家眷安置半路上後,治無戴氣勢洶洶的帶著部落的青壯勇士殺向了河西走廊上的武威郡。
  • 姜維去世前大喊5字,成功將鍾會拉下馬,鄧艾也未能倖免
    漢中先被鍾會攻克,姜維率眾退守劍閣要塞,想和魏軍打持久戰。鄧艾親率1萬大軍走荒無人煙的陰平道翻山越嶺進入益州腹地,綿竹淪陷後劉禪向鄧艾投降,蜀漢就此滅亡。姜維雖然身為亡國奴,但他臨終前還設計殺死了鍾會和鄧艾。但當擊之耳!
  • 魏延闖帳直接導致七星燈的熄滅,姜維要殺他,諸葛亮為什麼勸阻
    劉備也是準備對他進行嘉獎,但是諸葛亮卻二話不說直接命令手下人將其推出斬首,魏延嚇得當場就跪下了,眾人也都不解其意。孔明說道魏延腦後有反骨,日後肯定會進行叛主行為,並且以他此次的行為作為依據。諸葛亮甚至在自己死後還把魏延給設計了一道,安排軍隊撤退並且讓魏延殿後,他知道魏延必定不肯聽從所以還命令馬岱將其殺死。諸葛亮既然這麼不信任魏延並且想要殺他,那麼當初用七星燈借命之時,魏延闖帳,姜維想要殺他的時候為何諸葛亮還要阻止呢?
  • 鄧艾抄陰平小路偷襲成都,若劉禪死守,姜維從後夾擊,會怎麼樣?
    鄧艾抄陰平小路偷襲成都,後主劉禪如果死守成都,而後待姜維從後夾擊,蜀國還是有一定的喘息之機的。公元263年,司馬昭認為蜀漢國小勢弱,再加上常年的徵戰,蜀漢已經是財力將近,百姓疲憊厭戰。因此,司馬昭便以蜀漢大將軍姜維屢次進犯魏境為由,派遣鍾會、鄧艾,以及諸葛緒等三路大軍,將近二十萬大軍兵向蜀漢。因為蜀漢命令前線的各個據點回防,縮小兵線而謹守漢、樂二城,使得魏軍得以直入漢中,鍾會等主力軍可以直下陽安關口,並在攻克關城後,長驅南下。姜維得知鍾會大軍西出陽安口,便緊急率軍回援,行至陰平的時候,和前來截斷蜀漢後路的諸葛緒大軍相遇。
  • 白話三國(姜維篇):姜維死,蜀漢亡!從四個方面了解真實的姜維
    景耀七年(263年),魏國伐蜀,姜維擺脫鄧艾等人,退守劍閣,阻擋鍾會進軍。鄧艾陰平偷襲成都,後主劉禪投降。姜維志存光復,假意投降,勾結鍾會反叛,事敗被殺。據資料記載:姜維之死,剖腹分屍,棄於荒野,魏軍把守,並且不許別人掩葬。
  • 姜維死後82年,一封密信現世,為何時人卻感慨諸葛亮可以瞑目了?
    但是除了這件事,因為阿鬥的無能,在諸葛亮去世三十年後,又給諸葛亮增加了一件死不瞑目的事情。這件事情,要還從諸葛亮北伐講起。諸葛亮為了實現劉備的遺願,一生以克復中原,興復漢室為己任,不斷地發起北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魏軍內部不合,意外的得到了年僅二十六歲的大將姜維。
  • 姜維膽大如鬥,一計害三賢,最後卻便宜了司馬昭
    一直追隨姜維北伐、依然在漢中堅守孤堡的老將軍柳隱放棄抵抗,《華陽國志·後賢志》中提及柳隱日後被重新啟用,又做了幾年地方郡守才告老還鄉,最後以八十歲的高齡善終;同姜維堅守劍閣的輔國將軍董厥選擇投降,後進入西晉朝廷任散騎常侍,還重返蜀地視察民情。比起柳隱、董厥,姜維本就是魏人,降魏後定獲高官厚祿,更重要的是,姜維為蜀漢徵戰一生,於國於君都沒有半點愧疚,現奉旨投降名正言順,誰又能誹謗非議呢?
  • 姜維手裡還有數萬兵馬 為何劉禪卻直接投降了?
    每次一想到這句話,就會對姜維感到惋惜,《三國演義》確實精彩而深入人心,很多人便因此當了真,覺得是扶不起的昏君劉阿鬥辜負了大忠臣姜維。  但那個時候大限來時,大勢已去,人心難測啊。  當時蜀國大部軍力都被姜維拉到劍閣一帶阻擋魏軍主力進攻,成都周圍只剩下最多3萬餘眾。魏軍傾其大部軍力,壓向蜀地,意圖十分明顯,就是要消滅割據川地多年的蜀漢。
  • 數千魏軍就滅掉了蜀國,鄧艾偷渡陰平為什麼能大獲成功?
    鍾會統兵十萬作為主力,從斜谷、駱谷進軍漢中;鄧艾統兵三萬,從甘松、沓中牽制姜維率領的蜀國主力部隊;諸葛緒統兵三萬,負責切斷姜維後路。然而,還沒等魏國三路大軍順利完成部署。姜維就已經帶著部隊退至劍閣,並打算扼守劍閣天險來阻斷魏軍入蜀的道路。鍾會率大軍遠道而來,結果卻被擋在了劍閣之外。
  • 姜維是蜀漢的名將,為什麼他已經自殺身亡,還遭魏兵剖腹取膽?
    因為姜維在蜀漢滅亡後陰謀復國,一旦蜀漢復國成功,那些隨鍾會、鄧艾伐蜀的魏軍必將死無葬身之地。姜維計劃洩露自殺後,魏兵既震驚又後怕,才有了剖腹取膽這樣駭人的行徑。景耀六年(263年),掌權的魏晉公司馬昭命鍾會、鄧艾、諸葛緒起兵十五萬三路伐蜀。
  • 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姜維,為何死後被人剖開腹部取其膽呢
    導讀: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姜維,為何死後被人剖開腹部取其膽呢? 文/以史論今 孔明死在五丈原,臨死前,把兵書戰策、排兵布陣的方法都交給了姜維。說姜維繼承了孔明的衣缽這話沒毛病。
  • 諸葛亮弟子姜維水平怎麼樣?為何北伐十一次,還是以失敗告終?
    然而,後期的蜀漢人才並不算多,姜維可謂其中佼佼者。那麼,姜維為何被諸葛亮視為可用之才?如此英才卻北伐失敗,原因何在?姜維本在曹魏陣營,因有將才而被諸葛亮用計所降,成為蜀漢將領。姜維乃是天水郡功曹姜冏之子,姜冏因為在叛亂中護衛郡守而死,其子姜維得以被賜官中郎,天水郡參軍。諸葛亮北伐之時,曾設計取天水郡。當時,諸葛亮已經擒獲夏侯楙,便趁此機會,派人偽裝成魏軍前去天水郡要援兵。
  • 此人是蜀漢四大名將之一,見證三國歷史,道出姜維與鄧艾的差距
    劉禪對此猶豫不決,大臣譙周認為姜維北伐必將勞而無功,建議劉禪下詔制止。不過,劉禪猶豫再三,最終依然答應了姜維的請求。譙周嘆息不已,從此稱病不出。得知後主劉禪答應了自己的請求後,姜維立即召集眾將商議。姜維詢問廖化,應該首先進攻何地。廖化卻認為經過數年徵戰,國力日益衰落,再加上魏軍有鄧艾這樣的名將,此戰將難以取勝。
  • 姜維鍾會陸抗鄧艾,誰是後三國時期的第一名將
    要知道在當時滅亡蜀國的戰爭當中,鍾會獨自一人直接拖住了姜維。而鄧艾則率領大軍趁機進軍蜀國腹地,要知道當時蜀國這個地方可以說是荒無人煙。鄧艾率領軍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最後到達了蜀國腹地,在綿竹擊敗了諸葛瞻,直接逼迫劉禪投降。不過在這之後鄧艾就膨脹了,各種在蜀國作死。結果被鍾會直接告狀告到了司馬昭那裡,結果被殺了。
  • 姜維號稱諸葛亮門徒,為何慘遭魏將鄧艾完爆?段谷之戰或暗藏玄機
    顯然,人家魏軍早已做好了在這兒打群架的準備。原來,姜維在洮西之戰退兵後,魏將大多認為蜀軍短時間內不會再度發起進攻,鄧艾卻不以為然,他認為:「洮西之敗,非小失也,破軍殺將,倉廩空虛,百勝流離,幾於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勝之勢,我有虛弱之實,一也。彼上下相習,五兵犀利,我將易兵新,器杖未復,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陸軍,勞逸不同,三也。
  • 生不逢時的姜維,差點讓蜀漢翻盤,不愧於幼麟的稱號
    三國歷史上有四個很出名的謀士,他們分別是臥龍司馬懿,鳳雛龐統、冢虎司馬懿,幼麟姜維。有傳言,他們四人得一人可定天下,可是蜀漢得三人都沒能安定天下,也可以說他們四人是有高下之分的,。其實在蜀漢後期姜維還是有機會翻盤的,可是天命已經不在蜀漢身上。
  • 姜維與鄧艾相比,誰的智謀與能力更強一些?
    鄧艾與姜維第一次交鋒對戰是在公元249年,當時48歲的姜維已經是蜀漢的衛將軍了,而53歲的鄧艾還是魏國的南安太守,並且在抵禦姜維北伐的魏軍中,只能算是不起眼的將領,當時魏軍由司馬昭節制,徵西將軍郭淮、雍州刺史陳泰、討蜀護軍徐質和南安太守鄧艾都參與了對姜維的抵禦。
  • 三路大軍大舉伐蜀時,若劉禪死守,姜維從後夾擊,蜀國能得救嗎?
    就這樣,司馬昭以司隸校尉鍾會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之地,為了隱藏伐蜀動機,迷惑姜維等人,司馬昭揚言要大舉進攻東吳,而此時,身在沓中的姜維早已經通過線報得知鍾會治軍於長安的消息,在姜維看來,曹魏已經多年未在西線關中雍涼地區集結重兵,此刻鐘會突然坐鎮長安大舉治軍,其攻打蜀漢的意圖,已經是相當的明顯了。
  • 鄧艾和鍾會如果沒有攻下蜀漢,名將姜維能否反殺魏晉軍團?
    第二次是公元244年,曹真的兒子曹爽,外甥夏侯玄兩路13萬大軍伐蜀,面對氣勢洶洶的魏軍,蜀漢政權的姜維、廖化、王平、蔣琬和費禕將相合力,在興勢之戰(今天漢中地區)中殺得魏軍屍橫遍野。而蜀軍沒損失多少,曹爽臉丟大發了,為司馬家奪權埋下了伏筆。 在魏國第一次到第三次伐蜀期間,蜀漢政權有諸葛亮五次北伐,姜維11次北伐,很煩。
  •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姜維
    奈先費禕裁製,後宦臣黃皓弄權,互有勝負,悉未成功。及後主降艾,敕維降,維乃佯降於會,策會反,圖中原欲以殺會重扶漢室,乃事敗,維及妻子皆遇害。 生平詳述 伯約歸漢,孔明器重       姜維自幼少孤,和母親一起生活。他喜好鄭玄的經學,在郡中做上計掾,不久,任州中從事。姜維的父親姜冏曾為郡中功曹,羌族、戎族叛亂時,他親自保護郡太守,戰死在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