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法治社會裡,你我的安全感來自何方?
它來自路見不平挺身而出的時候,你的義舉有司法「撐腰」;它來自遭遇不公訴諸法的時候,你的權益能被伸張;它來自身處困境彷徨無助的時候,你的難處有法律關照。
這些年,國家的法治之網越織越密。聶樹斌案、孫小果案、福建趙宇案……你還記得嗎,那些讓公平正義更加閃耀的瞬間?
這些瞬間,捍衛正義公道
「本院認為,原審認定聶樹斌犯故意殺人罪、強姦婦女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原審被告人聶樹斌無罪。」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一件跨越21年的冤案,在「疑罪從無」的刑事司法原則指導下得以昭雪。
從聶樹斌案、呼格案到張玉環案,黨的十八大以來,數十件重大刑事冤錯案件得到依法糾正,全國法院依法辦理各類審判監督案件178萬件、刑罰執行變更案件386萬件,再審改判刑事案件1.1萬件。
法網恢恢,不枉不縱。
2020年2月20日,改頭換面逍遙法外多年後,孫小果在雲南昆明被執行死刑。而他背後的「保護傘」們,也在掃黑除惡的強大攻勢下覆滅。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兩年多來,全國掃黑辦掛牌督辦的111起案件,已判處涉黑涉惡罪犯1151人,共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4193人。
「天網」「獵狐」行動追贓追逃、「打傘破網」深入反腐……人民群眾痛恨什麼,司法就打擊什麼。這是對人們樸素正義觀的有力回應,更是司法公信力的不竭源泉。
這些瞬間,高揚正能量
在一次見義勇為行動中,福建省福州市居民趙宇因涉嫌故意傷害罪被刑拘。2019年3月1日,檢察機關作出不起訴決定,認定他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依法不負刑事責任。
英雄不該「流血又流淚」。從「崑山龍哥案」到「福建趙宇案」,近年來多起正當防衛案件,處理結果順應民心。今年9月,兩高一部專門出臺指導意見,對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作出系統規定,彰顯了「法不能向不法者低頭」的法治精神。
——出手救人造成損害要不要賠?2017年通過的民法總則明確,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解構」歷史、「惡搞」英雄該不該罰?2018年通過的英雄烈士保護法,對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作出規定。
傳遞正確價值觀,高揚人間正能量,法治為你我賦予了向善的底氣。
這些瞬間,照亮「隱秘的角落」
和諧社會,理應老有所養、幼有所育。
然而在一些「隱秘的角落」,總有罪惡的手伸向這些需要加倍呵護的群體,挑戰法律和道德的底線。
給幼兒塗抹芥末、對幼兒推搡摔打……2018年11月27日,攜程親子園虐童案一審宣判,8名被告人被判有期徒刑,並被禁止在規定期限內從事看護工作。
父母虐待子女怎麼辦?民法典對撤銷監護人監護權的情形和途徑作出具體規定。學校對校園欺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學校應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最高檢要求依法從嚴從快批捕、起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司法部強調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要堅持保護隱私權等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立法、司法、執法等部門共同發力,為未成年人撐起一片乾淨的天。
受到法律保護的,不只是孩子。
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施行,家門裡的惡行不再是「家務事」。
據統計,人民法院累計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逾6000份,一些法院還探索設立臨時庇護所,在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間築起安全「隔離牆」。
老人、孩子、婦女……正義之光刺破了陰霾,為暗角裡的他們帶來希望。
這些瞬間,守護社會的「規矩」
2019年11月29日,上海市閔行區法院公開宣判一起高空拋物危害公共安全案件。被告人蔣某因家庭矛盾將手機、水果刀等從14樓拋出,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在此案宣判前不久,最高法出臺意見,對於故意高空拋物的,根據具體情形按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論處。
法治,是公序良俗的堅強後盾。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問題,政法機關果斷出手,守護社會的「規矩」。
針對「老賴」問題,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法院累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443萬人次,437萬失信被執行人懾於信用懲戒履行法律義務。
從防治高空拋物保護「頭頂安全」,到懲戒「老賴」打造誠信社會;從整治「霸座」「逃票」「碰瓷」,到嚴懲「搶奪公交車方向盤」……法治,正以剛性震懾社會亂象,以溫度推動文明進步。
這就是法治的力量。它的每一次進步都閃耀著公平正義的光芒,讓你我更有安全感,讓社會發展更健康。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
來源/人民法院報
原標題:《【法治宣傳】有一些瞬間,讓公平正義更加閃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