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傳】有一些瞬間,讓公平正義更加閃耀

2020-12-18 澎湃新聞

良好的法治社會裡,你我的安全感來自何方?

它來自路見不平挺身而出的時候,你的義舉有司法「撐腰」;它來自遭遇不公訴諸法的時候,你的權益能被伸張;它來自身處困境彷徨無助的時候,你的難處有法律關照。

這些年,國家的法治之網越織越密。聶樹斌案、孫小果案、福建趙宇案……你還記得嗎,那些讓公平正義更加閃耀的瞬間?

這些瞬間,捍衛正義公道

「本院認為,原審認定聶樹斌犯故意殺人罪、強姦婦女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原審被告人聶樹斌無罪。」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一件跨越21年的冤案,在「疑罪從無」的刑事司法原則指導下得以昭雪。

從聶樹斌案、呼格案到張玉環案,黨的十八大以來,數十件重大刑事冤錯案件得到依法糾正,全國法院依法辦理各類審判監督案件178萬件、刑罰執行變更案件386萬件,再審改判刑事案件1.1萬件。

法網恢恢,不枉不縱。

2020年2月20日,改頭換面逍遙法外多年後,孫小果在雲南昆明被執行死刑。而他背後的「保護傘」們,也在掃黑除惡的強大攻勢下覆滅。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兩年多來,全國掃黑辦掛牌督辦的111起案件,已判處涉黑涉惡罪犯1151人,共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4193人。

「天網」「獵狐」行動追贓追逃、「打傘破網」深入反腐……人民群眾痛恨什麼,司法就打擊什麼。這是對人們樸素正義觀的有力回應,更是司法公信力的不竭源泉。

這些瞬間,高揚正能量

在一次見義勇為行動中,福建省福州市居民趙宇因涉嫌故意傷害罪被刑拘。2019年3月1日,檢察機關作出不起訴決定,認定他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依法不負刑事責任。

英雄不該「流血又流淚」。從「崑山龍哥案」到「福建趙宇案」,近年來多起正當防衛案件,處理結果順應民心。今年9月,兩高一部專門出臺指導意見,對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作出系統規定,彰顯了「法不能向不法者低頭」的法治精神。

——出手救人造成損害要不要賠?2017年通過的民法總則明確,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解構」歷史、「惡搞」英雄該不該罰?2018年通過的英雄烈士保護法,對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作出規定。

傳遞正確價值觀,高揚人間正能量,法治為你我賦予了向善的底氣。

這些瞬間,照亮「隱秘的角落」

和諧社會,理應老有所養、幼有所育。

然而在一些「隱秘的角落」,總有罪惡的手伸向這些需要加倍呵護的群體,挑戰法律和道德的底線。

給幼兒塗抹芥末、對幼兒推搡摔打……2018年11月27日,攜程親子園虐童案一審宣判,8名被告人被判有期徒刑,並被禁止在規定期限內從事看護工作。

父母虐待子女怎麼辦?民法典對撤銷監護人監護權的情形和途徑作出具體規定。學校對校園欺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學校應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最高檢要求依法從嚴從快批捕、起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司法部強調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要堅持保護隱私權等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立法、司法、執法等部門共同發力,為未成年人撐起一片乾淨的天。

受到法律保護的,不只是孩子。

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施行,家門裡的惡行不再是「家務事」。

據統計,人民法院累計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逾6000份,一些法院還探索設立臨時庇護所,在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間築起安全「隔離牆」。

老人、孩子、婦女……正義之光刺破了陰霾,為暗角裡的他們帶來希望。

這些瞬間,守護社會的「規矩」

2019年11月29日,上海市閔行區法院公開宣判一起高空拋物危害公共安全案件。被告人蔣某因家庭矛盾將手機、水果刀等從14樓拋出,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在此案宣判前不久,最高法出臺意見,對於故意高空拋物的,根據具體情形按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論處。

法治,是公序良俗的堅強後盾。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問題,政法機關果斷出手,守護社會的「規矩」。

針對「老賴」問題,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法院累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443萬人次,437萬失信被執行人懾於信用懲戒履行法律義務。

從防治高空拋物保護「頭頂安全」,到懲戒「老賴」打造誠信社會;從整治「霸座」「逃票」「碰瓷」,到嚴懲「搶奪公交車方向盤」……法治,正以剛性震懾社會亂象,以溫度推動文明進步。

這就是法治的力量。它的每一次進步都閃耀著公平正義的光芒,讓你我更有安全感,讓社會發展更健康。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

來源/人民法院報

原標題:《【法治宣傳】有一些瞬間,讓公平正義更加閃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有一些瞬間,讓公平正義更加閃耀
    良好的法治社會裡,你我的安全感來自何方?  它來自路見不平挺身而出的時候,你的義舉有司法「撐腰」;它來自遭遇不公訴諸法的時候,你的權益能被伸張;它來自身處困境彷徨無助的時候,你的難處有法律關照。  這些年,國家的法治之網越織越密。聶樹斌案、孫小果案、福建趙宇案……你還記得嗎,那些讓公平正義更加閃耀的瞬間?
  • 社科院法學所所長:更加重視通過法治實現公平正義
    ●"人多則正當性與合理性就多"的所謂邏輯,在以往發生的許多頗具規模的群體性事件中,被一再使用甚至複製推廣,以致成為某種負能量的"社會共識"●鑑於當下中國社會缺乏對"公平正義"的基本共識和評判標準的現狀,應更加重視通過法治實現公平正義●法治社會追求權利的公正、機會的公正、規則的公正、過程的公正、程序的公正,只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切實做到科學立法、
  • 法治公安,打造公平正義
    要聚焦法治公安建設目標,堅持不懈推進執法規範化建設,著力解決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把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要求落實到每一項執法活動和每一個執法環節,更好地維護人民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牢記執法要求,讓法治思維根植於心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是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公安機關執法中必須堅守的價值追求。
  •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法治不僅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執法機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維護和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強調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政法戰線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 創造奉行法治、公平正義的未來
    「要提高國際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確保國際規則有效遵守和實施,堅持民主、平等、正義,建設國際法治。」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從氣候治理推及全球治理,強調遵守國際規則和堅持民主、平等、正義的重要性,這也是應對氣候變化努力給全球治理帶來的第二個寶貴啟示。
  • 吳建雄 | 在戰「疫」中彰顯公平正義的法治保障
    」作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並對「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提出了具體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期以來,中國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強人權法治保障,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 法治中國守護公平正義之光——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
    「十三五」期間,全面貫徹實施憲法邁出新步伐,健全憲法宣誓制度、深入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積極穩妥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等一系列有力舉措,讓憲法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得到彰顯。  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整體展開的大背景下,中國民法典應運而生。中國進入新時代,才有中國民法典。這是「十三五」期間我國立法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國法制史乃至世界法制史上的重大事件。
  • 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公平正義的探究和思考
    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設已具備了很好的制度條件和思想條件: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已經在制度上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律和比較系統的法律體系,建立起了一個獨立的具有極大權威的司法系統和一支高素質的司法隊伍,並且有了健全的律師制度;人們在思想上已普遍對法律形成了法律至上、權利平等、權力制約、權利本位的法律思想。
  • 讓社會更加公平正義和諧有序 訪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副院長...
    新時代,我們需要繼續以良法為引領加強法治建設,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公平正義、和諧有序,讓法治精神得到更加充分的彰顯,法治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中國能在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依法防控發揮著重要作用問:在這次應對疫情過程中,依法防控是一個關鍵詞。您如何理解「要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 冤假錯案的平反體現公平正義
    每個人都能記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也都能感受到法治在一天一天地進步。比如,各級黨委政府在日常工作中越來越強調依法行政;一些大要案的公開審判和一些冤假錯案的平反,也都是公平正義的體現,都是深刻的法制課。法治應該成為每個人內心的信仰主持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 人民法院要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使命追求
    人民法院學習理解、領會貫徹十八大精神,最令人振奮的就是十八大報告將維護公平正義作為「八項必須堅持」之一,提到了嶄新高度,明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真誠回應了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新期待。將實現「三個公平」貫穿於「五位一體」總布局的全過程,要求「黨員幹部要做公平正義的維護者」。
  • 人民日報評論員: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法治不僅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執法機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維護和實現。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強調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是我們黨追求的一個非常崇高的價值。
  • 【公眾開放】「法治零距離」—切身感受公平正義
    【公眾開放】「法治零距離」—切身感受公平正義 2020-12-17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論壇:公平正義的陽光為何普照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的顯著優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體現在「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堅持依法治國,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為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發揮了重要作用。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
  • ...制度面對面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如何保證公平正義?
    一 法治建設顯成效法官,在人們印象中大都是在法庭上正襟危坐,手握法槌定分止爭。然而,有那麼一群法官需要時常走出法院大樓,背著國徽去開庭。在高山峽谷、雪原草地、田間地頭、海島漁村,都能看到他們主持正義的身影。這些基層法官身後的國徽,彰顯的是法治的尊嚴和公平,映照的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點滴進步和成效。
  • 2019年度法治人物·楊宗麟:以實際行動做公平正義的守護者
    從警23年來,楊宗麟始終堅持戰鬥在第一線,其中有19年奮戰在刑偵戰線,破獲印江「謝瑞福」金店搶劫案等眾多大案、要案,破獲刑事案件5000餘起。12月4日,2019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落下帷幕,記者採訪了當選「年度法治人物」的貴州省銅仁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大要案件偵查大隊大隊長楊宗麟。記者:從警23年,您始終戰鬥在第一線,屢破大案要案,請您介紹一下印象最深的一次破案經歷。
  • 堅持「三個相統一」 推進社會公平正義
    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必須堅決扛起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神聖使命,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日益增長的需要,著力解決新發展階段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牢牢守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十四五」規劃順利實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 周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公平正義思想-中國法院網
    三是規則公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通過創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為因素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要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對各種危害法治、破壞法治、踐踏法治的行為要挺身而出、堅決鬥爭。規則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保障。
  • 大家手筆:讓法治的聲音更加響亮
    我很慶幸自己能夠生活在這個偉大的國度和時代,在建設法治中國的歷史徵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1957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67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工作。偉大祖國和人民培養了我,我心懷感恩,也希望能夠立足學術工作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作出更多貢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大幕,改革開放為依法治國開闢了道路。
  • 依法治國,維護正義,讓法律更加「貼地飛行」貼近普羅大眾
    依法治國,維護正義,讓法律更加「貼地飛行」貼近普羅大眾 2020-12-17 1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