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月餅大戰#過中秋,吃月餅;中國人千百年來過八月十五一直如此。
月餅在古代最開始並不是叫月餅的,月餅在我國是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幾千年前的殷、周時期,就有了現在的月餅的始祖叫做「太師餅」。後又在漢代張騫出使西域,經過不斷的改良後形成的圓形餅,被稱作「胡餅」。

據說唐朝時期有一年的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共同賞月吃胡餅時,就感覺這個「胡餅」這個名字不好聽,就問愛妃:不如你給這胡餅起一個賞心悅目的名字吧。
就這樣楊貴妃看看當晚皎潔的月光,隨口來了個「月餅」從此以後唐太宗就昭告天下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來。

其實我們中秋節放假,就在唐朝就開始了,唐朝中秋節就放三天假了。
「吃月餅」還有很多說法呢,中秋月餅的吃法一般是把月餅均勻的切成若干份,按照一家人的人口數平方,每人一塊,象徵一個家人團圓之意。如果家中有人沒回來,就要留一份待除夕之夜回來享用。
月餅雖美味,切勿多吃哦!
小編盤點了有以下情況儘量要少吃:腸胃不好、最近消化不良者、溼熱體質、胃脾虛弱者等等不宜多吃月餅。
明月照大地,親人共團圓。月餅了心意,吃少情也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