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民之所需、民之所急,是新時代金融改革發展的行動指向。小微企業貢獻了50%的稅收、60%的GDP、70%的創新、80%的就業、90%的企業數量,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建設銀行從服務大局出發,始終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關注百姓「安居」和小微「樂業」,關懷廣大勞動者和社會群體,藉助新興科技,創新打造服務普惠金融的「建行模式」,著力破解橫亙在小微企業面前的融資「高山」,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業的「最後一公裡」。截至2018年末,累計為225萬餘戶小微企業提供超7萬億元信貸支持。
以科技力量傳遞金融的溫度
服務小微企業不光是一種願望,更是一種能力。銀行服務小微企業一直存在信息、信用「瓶頸」,傳統授信模式下要求的財務信息很難為小微企業精準「畫像」,而輔助增信的抵押和擔保更是拉長了融資鏈條,推高了融資成本。
最近,東莞虎門經營服裝輔料等產品的一家小微企業因誠信納稅、徵信良好獲得建設銀行117萬元的免抵押授信額度。「以前貸款很麻煩,少說也要一個月。現在稅務局和建行開展合作後,憑藉納稅信用,公司不僅無需抵押,更是一天之內完成了審批。」
建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效率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於豐富的數據採集與高效的數據加工。近年來,建設銀行加強對小微企業在銀行內部數據和外部公共信息的互聯與整合,以大數據手段更直觀地為客戶「畫像」,建立小微企業融資「正面清單」,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與此同時,深挖數據,推動批量精準獲客,變等客上門為主動服務。
截至2018年末,建設銀行普惠金融的拳頭產品——「小微快貸」已形成「雲稅貸」「帳戶雲貸」「醫保雲貸」「投標雲貸」等多個子產品體系,累計為55萬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支持7100億元,全面契合小微企業經營特點和成長階段。
在服務小微企業的過程中,建設銀行一直在思考探索怎麼能夠讓融資便利、成本降低。2018年9月,創新上再加力,建設銀行在國內銀行業唯一推出面向小微企業的「惠懂你」手機移動端融資新平臺,送金融產品到客戶手上。小微企業手機下載APP以後,就相當於有了一個7*24小時的企業版的手機銀行。APP就像一個擺滿小微金融產品的超市,將「小微快貸」系列產品一一陳列。客戶可線上進行貸款額度測算、預約開戶、貸款申請、支用還款等操作,一站式辦理。推出五個月,訪問量突破1000萬次,下載量超500萬次,綁定企業近100萬戶。
建設銀行以金融科技助力,找到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肯綮所在,打造服務普惠金融新模式,概括總結為「五化」,即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以此為基礎,實現「三個一」信貸體驗,也就是「一分鐘」融資、「一站式」服務和「一價式」收費,通過「惠懂你」申請的信用類貸款,能夠實現秒批秒貸,除貸款利息外,企業無需承擔抵押、擔保、評估等第三方服務費用,真正做到「一次定價,費用全清」,有效降低融資成本。通過模式的創新,既解決了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又提升基層服務小微企業的能力,讓員工敢貸、能貸、願貸。
致力廣博而盡心精微
金融的普惠性不只體現在對小微企業信貸資源的提供,更體現在從金融的角度對社會各階層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社會大眾發乎於心的服務熱忱。建設銀行重塑銀行價值觀和企業文化,以平凡服務者姿態融入社會機體之中。
面向網點機構尚未覆蓋的縣域農村,建立「裕農通」服務點15.1萬個,為1179萬農戶提供集「存貸匯繳投」於一體的便利金融服務。依託「智慧鄉村」,推出農信雲貸、地押雲貸等產品。聚焦「民工惠」和農民工安居場景,提供簡單高效的全方位融資服務。與國家發改委共同發起設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加大對重點領域小微企業和「雙創」金融支持力度。推出「FITO飛拓」金融綜合解決方案,研究投貸聯動等業務,為「雙創」企業提供集融資、融信、融智於一體的金融服務。發揮近兩萬戶大企業客戶的基石作用,藉助其平臺、渠道、信用、鏈條優勢,將金融活水從「雙大」引流向「雙小」。2018年當年通過網絡供應鏈融資,累計服務1.1萬家小微企業,發放融資700億元。將普惠金融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將產業扶持與擴大就業有效結合,依託「善融商務」,為貧困地區小微企業提供電商銷售增收穫利機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建設「勞動者港灣」,開放網點共享空間1.4萬個,為快遞小哥、環衛工人、計程車司機以及千千萬萬勞動者歇腳停靠提供便利場所和貼心服務。
當金融透過具體場景精準滴灌時,普惠金融就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躬身力行潤物無聲
普惠金融不是權宜之計。建設銀行提出普惠金融發展戰略,全行聚焦發力。除了在機構設置、人員安排、資源配置、績效考核等方面予以傾斜,還利用大銀行的網點渠道優勢,適應小微企業紮根大眾市場特點,下沉服務重心,全行近1.4萬個網點均能開展小微企業服務。加大普惠金融特色機構建設,在普惠金融特色網點建立服務專區,並設立普惠金融專員,專業專注,提高網點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在服務普惠金融的過程中,建設銀行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專業專注的維修工人,不是簡單給機器「灌注」加油,而是耐心細緻地打開機器,把潤滑油「滴注」到傳動鏈上每個環節。正因如此,秉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建設銀行推開圍牆辦大學,開展金智惠民工程,實施百萬普惠金融創業者培訓計劃,建立開放共享的職業教育聯盟,加強金融普及教育,想盡辦法,盡其所能,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成長。近兩年來培訓小微企業主31.8萬戶,2019年計劃突破百萬戶。打造同業合作平臺,將金融科技方面積累的業務、技術經驗和成果輸出給中小金融機構,提升整個金融體系對小微企業融資的供給能力。與專業媒體、高校合作研究發布普惠金融藍皮書和普惠指數,推動產學研跨界協同,首次打造我國普惠金融運行狀況的晴雨表。
建設銀行將繼續秉承利公達人的初心,用更實措施、更大力度推動普惠金融擴量、降本、提質。在開啟第二發展曲線的進程中,深耕普惠,久久為功,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為服務大眾安居樂業、建設現代美好生活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