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上杭縣客家族譜館建設工地上看到,工人揮汗如雨、車輛川流不息。這是上杭縣打造客家族譜文化品牌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上杭縣以客家族譜為載體,深入挖掘內涵,開展族譜文化研究,吸引了海內外客家人特別是臺灣地區客家人前來尋根謁祖,進行族譜對接,增進了兩岸人民的文化交流。
潛心收藏客家族譜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上杭縣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便開始收集客家族譜,經過10多年的努力,如今上杭客家族譜館累計已收藏客家族譜117個姓氏、1600多部,成為全國公共圖書館收藏客家族譜之最。
在上杭客家族譜館裡,涉臺的客家族譜成為一大亮點。其中,已查明的有後裔遷臺「李氏入閩始祖、臺灣李氏始祖」李火德一脈族譜,有在臺裔孫達90多萬的「鄞江始祖張化孫」一脈族譜,有「閩、粵、贛、臺廖氏始祖廖花一脈族譜」,有記載孫中山上祖《孫氏伯房十二修族譜》、《(臺灣)孫氏族譜》、有記載吳伯雄祖地《永定吳氏宗譜》,還有上杭、詔安、臺灣三地對接的遊氏《閩遊二三郎系大族譜》,有上杭、永定、南靖、臺灣四地對接的呂氏一脈《上杭太拔張芬呂氏四修族譜》、有丘逢甲先生為祖地修譜作序的《丘氏百五郎公家譜》等珍貴譜牒。此外,還收藏了相關文書契約、祖圖、譜版、祭祀祖先的器皿等珍貴文物。
開展客家族譜研究
上杭客家族譜館通過發掘研究,印證了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的血緣關係。上杭客家族譜館編寫了與兩岸客家人血緣關係密切的60個姓氏的源流篇,整理出與臺灣有淵源關係的30個姓氏的播遷圖、還悉心採編蘊藏在60個姓氏族譜中的客家人的上祖世系、族譜族規、宗祠祖墓、裔孫派衍、名人軼事、修譜序文等圖文編撰工作。並為臺灣客家續譜修譜做了大量的工作,館藏兩岸共同新修撰的丘、王、李、江氏等20多姓近百種族譜。
「遷骸重葬」是遷徙內陸省份客家裔孫完成對祖先思念的一種形式。有的入臺家族,甚至還把在臺灣亡故的親人的靈柩送回原籍安葬。為彌合遷居在臺灣的客家裔孫深深的敬祖之情,多年來,上杭在搜集各姓族譜的同時,憑著各姓氏祖譜的記載,翻山越嶺尋找閩西各姓氏開基一世祖的「祖墓」,方便海內外客家裔孫回祖地尋根謁祖。今年2月,臺灣客家廣播電臺董事長廖運塘先生等一行到上杭參觀客家族譜館。廖運塘意外地找到了自己的「根」——上杭廖花公墓和廖氏祖祠。廖運塘先生十分激動,拜謁祖宗墓地和祖祠,並當場給上杭廖氏家祠捐款1萬元新臺幣,表示今後一定要攜帶家人到上杭謁祖。
近年來,上杭結合客家族譜文獻資源整合,製作出適合臺灣民眾閱讀習慣的計算機讀物,展示族譜文獻中豐富多彩的內容。上杭客家族譜研究人員先後發表《閩臺客家血緣關係》、《客家族譜研究》兩部專著。《閩臺客家血緣關係》以客家族譜文獻為主要依據,分別從「源流篇」、「遷臺篇」、「交流篇」三個方面介紹閩臺客家血緣關係,成為溝通兩岸客家親情的新載體,受到了客屬鄉親、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舉辦客家族譜展覽
上杭豐富的館藏文獻吸引臺灣客家鄉親和專家學者到上杭客家族譜館參觀、考察、讀譜、尋根與學術交流。近兩年來,該館先後接待了 「臺灣高雄市客家文化事務基金會」等近60多批4000多人次。三次參加龍巖市舉辦的「閩西淵源關係族譜展」、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的「客家族譜展」、「『尋根與認親』客家族譜選展」等活動,吸引了眾多的觀眾。目前,上杭正在積極籌備明年赴臺的客家族譜展。
今年,上杭縣委、縣政府投入2000萬元建設客家族譜館,力爭2009年建成開館。屆時,上杭客家族譜館將成為世界客家人家族史料收藏中心、客家民系成果展示中心、兩岸客家學術研究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