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率先打造客家族譜文化品牌

2020-12-17 中國臺灣網

 

  近日,筆者在上杭縣客家族譜館建設工地上看到,工人揮汗如雨、車輛川流不息。這是上杭縣打造客家族譜文化品牌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上杭縣以客家族譜為載體,深入挖掘內涵,開展族譜文化研究,吸引了海內外客家人特別是臺灣地區客家人前來尋根謁祖,進行族譜對接,增進了兩岸人民的文化交流。

  潛心收藏客家族譜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上杭縣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便開始收集客家族譜,經過10多年的努力,如今上杭客家族譜館累計已收藏客家族譜117個姓氏、1600多部,成為全國公共圖書館收藏客家族譜之最。

  在上杭客家族譜館裡,涉臺的客家族譜成為一大亮點。其中,已查明的有後裔遷臺「李氏入閩始祖、臺灣李氏始祖」李火德一脈族譜,有在臺裔孫達90多萬的「鄞江始祖張化孫」一脈族譜,有「閩、粵、贛、臺廖氏始祖廖花一脈族譜」,有記載孫中山上祖《孫氏伯房十二修族譜》、《(臺灣)孫氏族譜》、有記載吳伯雄祖地《永定吳氏宗譜》,還有上杭、詔安、臺灣三地對接的遊氏《閩遊二三郎系大族譜》,有上杭、永定、南靖、臺灣四地對接的呂氏一脈《上杭太拔張芬呂氏四修族譜》、有丘逢甲先生為祖地修譜作序的《丘氏百五郎公家譜》等珍貴譜牒。此外,還收藏了相關文書契約、祖圖、譜版、祭祀祖先的器皿等珍貴文物。

  開展客家族譜研究

  上杭客家族譜館通過發掘研究,印證了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的血緣關係。上杭客家族譜館編寫了與兩岸客家人血緣關係密切的60個姓氏的源流篇,整理出與臺灣有淵源關係的30個姓氏的播遷圖、還悉心採編蘊藏在60個姓氏族譜中的客家人的上祖世系、族譜族規、宗祠祖墓、裔孫派衍、名人軼事、修譜序文等圖文編撰工作。並為臺灣客家續譜修譜做了大量的工作,館藏兩岸共同新修撰的丘、王、李、江氏等20多姓近百種族譜。

  「遷骸重葬」是遷徙內陸省份客家裔孫完成對祖先思念的一種形式。有的入臺家族,甚至還把在臺灣亡故的親人的靈柩送回原籍安葬。為彌合遷居在臺灣的客家裔孫深深的敬祖之情,多年來,上杭在搜集各姓族譜的同時,憑著各姓氏祖譜的記載,翻山越嶺尋找閩西各姓氏開基一世祖的「祖墓」,方便海內外客家裔孫回祖地尋根謁祖。今年2月,臺灣客家廣播電臺董事長廖運塘先生等一行到上杭參觀客家族譜館。廖運塘意外地找到了自己的「根」——上杭廖花公墓和廖氏祖祠。廖運塘先生十分激動,拜謁祖宗墓地和祖祠,並當場給上杭廖氏家祠捐款1萬元新臺幣,表示今後一定要攜帶家人到上杭謁祖。

  近年來,上杭結合客家族譜文獻資源整合,製作出適合臺灣民眾閱讀習慣的計算機讀物,展示族譜文獻中豐富多彩的內容。上杭客家族譜研究人員先後發表《閩臺客家血緣關係》、《客家族譜研究》兩部專著。《閩臺客家血緣關係》以客家族譜文獻為主要依據,分別從「源流篇」、「遷臺篇」、「交流篇」三個方面介紹閩臺客家血緣關係,成為溝通兩岸客家親情的新載體,受到了客屬鄉親、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舉辦客家族譜展覽

  上杭豐富的館藏文獻吸引臺灣客家鄉親和專家學者到上杭客家族譜館參觀、考察、讀譜、尋根與學術交流。近兩年來,該館先後接待了 「臺灣高雄市客家文化事務基金會」等近60多批4000多人次。三次參加龍巖市舉辦的「閩西淵源關係族譜展」、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的「客家族譜展」、「『尋根與認親』客家族譜選展」等活動,吸引了眾多的觀眾。目前,上杭正在積極籌備明年赴臺的客家族譜展。

  今年,上杭縣委、縣政府投入2000萬元建設客家族譜館,力爭2009年建成開館。屆時,上杭客家族譜館將成為世界客家人家族史料收藏中心、客家民系成果展示中心、兩岸客家學術研究交流中心。

相關焦點

  • 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留存海內外客家的「根」
    嚴雅英女士談起融進自己半生心血的「客家族譜博物館」,自豪的神情就猶如談到子女一般。走進這家位於閩西上杭縣城中心孔廟旁的博物館,陽光穿過古色古香的建築屋頂,打在靜謐的天井地板上。三三兩兩的遊人正俯身認真看著玻璃櫃中的譜牒複製品,不大的展廳,牆上布滿展板,述說著客家民系源遠流長的歷史,還有幾十個客家大姓的歷史遷徙路線和當今分布區域。
  • 兩岸嘉賓參觀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
    「參觀族譜就是為了傳承歷史,讓我們這些後人時刻銘記祖宗姓氏的來源、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永遠都不會數典忘祖。」19日,剛剛參觀完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的臺灣金氏後代金華對筆者說。  當天下午,約320位參加海峽百姓論壇的各姓氏與會嘉賓來到上杭,分批次參觀了客家族譜博物館。
  • 閩西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呵護兩岸客家之根
    客家族譜是海內外客家人的集體記憶,是客家人凝聚力的內核。  客家是臺灣第二大族群,客家祖地閩西是臺灣客家鄉親的重要祖籍地。自唐宋以來,50多個客家姓氏在上杭開基創業,並向外播遷,裔孫幾千萬人。上杭境內還留有李氏大宗祠、丘氏總祠、張化孫墓等一大批客家祖祠、祖墓。
  • 福建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新館將對觀眾全面開放
    福建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新館將對觀眾全面開放 2015-12-03 15:32:28張金川 攝  中新網上杭12月3日電 (張金川 池威)於11月6日開館的福建省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新館,即將對觀眾全面開放。客家族譜博物館是上杭縣客家緣文化中心的核心建築,總建築面積35079平方米,項目總投資1.5億元,於2011年動工新建。客家族譜博物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為一體,是客家人主要的家族史料收藏單位,是全國唯一的收藏客家族譜的專題博物館。
  • 探訪福建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 追本溯源維繫兩岸客屬親情
    探訪福建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 追本溯源維繫兩岸客屬親情  【解說】在福建省上杭縣,有一所總建築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的客家族譜博物館,該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為一體,是客家人主要的家族史料收藏單位。近日,記者走進了這個中國唯一的收藏客家族譜的專題博物館。
  • 客家文化研究專家:讓客家族譜活起來
    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周建新在客家族譜論壇的主旨演講中如是說。  第八屆海峽論壇·海峽客家(上杭)族譜文化風情節13日在福建上杭開幕。同期舉辦的客家族譜論壇,吸引兩岸客家研究專家學者200多人參加。  與會專家認為,臺灣客家人繼承和發揚大陸客家修譜的優良傳統,遷居臺灣後,十分重視編修族譜。
  • 福建上杭入臺辦客家族譜展 再掀尋根問祖熱
    福建上杭入臺辦客家族譜展 再掀尋根問祖熱 2015-10-20 17:14:22福建省上杭縣舉辦的「源源有譜:客家姓氏源流展」自14日展出以來,每天都有上千觀眾前來參觀、諮詢,其中豐富的族譜資料和電子讀物全面展示了客家人同宗同族的歷史淵源,引起海內外客家鄉親的熱烈反響。  「你們的族譜展太好了,它拉近了我們客家人的距離,搭建了文化溝通的橋梁。」臺灣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新竹縣客家語教師協會理事長彭學堯動情地告訴上杭縣副縣長藍新。
  • 海峽客家族譜文化風情節籌備工作基本準備就緒
    原標題:第八屆海峽論壇·海峽客家(上杭)族譜文化風情節舉辦在即 籌備工作基本準備就緒 昨日,記者從第八屆海峽論壇·海峽客家(上杭)族譜文化風情節籌備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月12日——14日,第八屆海峽論壇·海峽客家(上杭)族譜文化風情節將在上杭舉辦,至目前,所有籌備工作已基本準備就緒。
  • 打造洛陽「客家祖地」品牌 助力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上)
    所以,客家文化被稱為河洛文化的「活化石」。  洛陽保留著大量客家先民南遷標誌物的遺蹟,包括漢魏洛陽故城,古公式轅關、大谷關、伊闕關遺址及文化建築遺址太學、闢雍、明堂、靈臺等,主要集中在今偃師市、孟津縣和伊濱區。
  • 海峽兩岸客家族譜的研究和追溯
    館長嚴雅英表示,許多臺灣的客家鄉親曾多次前往尋根,借閱族譜史料,館內所展出的,只是豐富館藏的一部分。「族譜連兩岸,鄉情續五緣」,「客家祖地」上杭多年來通過客家族譜的研究和對接,追溯並印證了兩岸客家人親密的血脈淵源。該縣以客家族譜為載體,深入挖掘內涵,開展族譜文化研究,吸引了海內外客家人特別是臺灣地區客家人前來尋根謁祖,進行族譜對接,增進了兩岸人民的文化交流。
  • 客家族譜見證兩岸血脈親情
    客家族譜館描繪客家遷徙路線圖   上杭客家族譜館以其收藏量最大、開發利用最好,倍受世人關注。該館成立於2000年11月,前身是上杭縣圖書館地方文獻室。   早在1993年,上杭縣圖書館就開始了以閩西為主,涉及閩、粵、贛、臺、川及海外客家人的散見於民間的客家族譜文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 客家族譜博物館,臺胞尋根好去處
    客家族譜  文化瑰寶指著掛在牆上的照片,現任客家族譜博物館負責人傅清林向記者一一介紹。  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是一座以客家血緣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  客家族譜博物館自成立以來,充分利用館藏血緣文化這一優勢,為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數以萬計的客家鄉親提供了尋根探源、族譜對接等服務,成功舉辦「客家族譜赴臺灣展」「海峽論壇·閩臺姓氏族譜和涉臺文物展暨宗親懇親會」和「閩臺客家族譜文化學術研討會」活動,出版過《閩臺客家血緣關係》等客家族譜研究專著,其作用和影響在全球客屬鄉親中日益彰顯,成為福建省開展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 客家族譜博物館簡介
    客家族譜博物館自成立以來,充分利用館藏血緣文化這一優勢,為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數以萬計的客家鄉親提供了尋根探源、族譜對接等服務,成功舉辦「客家族譜赴臺灣展」、「海峽論壇·閩臺姓氏族譜和涉臺文物展暨宗親懇親會」和「閩臺客家族譜文化學術研討會」活動,出版過《閩臺客家血緣關係》等客家族譜研究專著,其作用和影響在全球客屬鄉親中日益彰顯,成為福建省對臺工作的新亮點和開展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 客家族譜: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千百年來,客家人在不斷遷移的過程中,繼承弘揚了中華民族譜牒文化的優良傳統,完整記錄了客家先民及其後裔從中原到閩粵贛邊,再移居臺灣、海內外各地的遷徙歷程,完整保留了客家民系在祖居地和遷出地的繁衍發展、世代延續的歷史脈絡,清晰記述了客家人所處時代和所居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民俗文化和宗族制度的情況,記錄了客家無數仁人志士在中國歷史上尤其是鴉片戰爭以來堅忍不拔、愛國愛鄉、奮力拼搏的英雄事跡和優良品格,在中華譜牒文化寶庫中獨樹一幟
  • 共續族譜緣同敘客家情
    【海峽論壇傳真】本報龍巖6月14日電(記者羅旭、馬躍華、高建進)昨天,第八屆海峽論壇·海峽客家(上杭)族譜文化風情節在福建龍巖上杭舉辦。來自兩岸著名客家研究專家學者,客聯會、宗親會、太極拳協會等民間社團組織代表,兩岸客家企業家代表等400多人參加。當天,客家族譜展集中展示了客家族譜館館藏文物,並以圖片形式展示客家先民在汀江流域生活、發展,遷播海內外的歷程。
  • 客家族譜中郎名盛行的年代與地域
    董建輝(2006)認為郎名系由數字郎名轉化而來,唐宋時期郎名曾在漢族中盛行,隨著客家先民的南遷,這一命名方式被傳播到了閩粵贛邊的畬族地區,畬民在接受郎名之後,又根據自身的文化傳統進行了部分改造,使郎名的使用更加規範,從而形成了畬族的郎名文化。郭志超(2009)認為漢族譜碟文化強有力的影響了畲族,朱熹的思想也是畲族宗族倫理的引導者。
  • 客家族譜印證海峽兩岸血脈淵源
    新華網福州7月30日電(記者 逯寒青)記者近日在福建省上杭縣客家族譜館了解到,這裡在十多年間徵集到的115個姓氏、1萬多冊客家族譜史料,吸引了大量臺灣客家人前來尋根續譜。對這些客家族譜的研究也證明,兩岸客家人同根同源,有著割不斷的深厚血脈淵源。
  • 走進閩西客家,領略客家美景,感受客家文化
    閩西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和發祥地之一,有著濃厚的客家文化與民俗,深受遊客的喜愛。在閩西,連城的培田古民居、冠豸山、客家博物館,永定的客家土樓,上杭的客家族譜博物館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好景點。冠豸山位於連城縣城東1.5公裡處,是連城的招牌名景,它被稱為是客家第一神山,不僅集山、水、巖、洞、泉等自然景致於一身,冠豸山的人文底蘊也很深厚,尤其以眾多的古書院著稱,山上還有不少古代名人墨寶和摩崖石刻,濃厚的文化積澱,成為冠豸一道別樣的風景。
  • 「祖地尋源」走進上杭丘氏總祠,感受根親文化
    (海峽之聲網8月8日福建上杭訊 記者吳永桂)今天上午,「祖地尋源」臺灣客家媒體祖地行暨兩岸客家記者、學生重走客家先民遷徙路一行50多人來到「客家祖地」龍巖上杭,參訪上杭丘氏總祠、客家族譜博物館和稔田李氏大宗祠。
  • 第四屆世界客屬龍舟文化旅遊節在上杭舉辦
    第四屆世界客屬龍舟文化旅遊節在上杭舉辦 2020-10-25 10:2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