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訪福建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 追本溯源維繫兩岸客屬親情
探訪福建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 追本溯源維繫兩岸客屬親情 【解說】在福建省上杭縣,有一所總建築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的客家族譜博物館,該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為一體,是客家人主要的家族史料收藏單位。近日,記者走進了這個中國唯一的收藏客家族譜的專題博物館。
-
福建上杭入臺辦客家族譜展 再掀尋根問祖熱
福建上杭入臺辦客家族譜展 再掀尋根問祖熱 2015-10-20 17:14:22福建省上杭縣舉辦的「源源有譜:客家姓氏源流展」自14日展出以來,每天都有上千觀眾前來參觀、諮詢,其中豐富的族譜資料和電子讀物全面展示了客家人同宗同族的歷史淵源,引起海內外客家鄉親的熱烈反響。 「你們的族譜展太好了,它拉近了我們客家人的距離,搭建了文化溝通的橋梁。」臺灣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新竹縣客家語教師協會理事長彭學堯動情地告訴上杭縣副縣長藍新。
-
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留存海內外客家的「根」
嚴雅英女士談起融進自己半生心血的「客家族譜博物館」,自豪的神情就猶如談到子女一般。走進這家位於閩西上杭縣城中心孔廟旁的博物館,陽光穿過古色古香的建築屋頂,打在靜謐的天井地板上。三三兩兩的遊人正俯身認真看著玻璃櫃中的譜牒複製品,不大的展廳,牆上布滿展板,述說著客家民系源遠流長的歷史,還有幾十個客家大姓的歷史遷徙路線和當今分布區域。
-
閩西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呵護兩岸客家之根
「客家族譜博物館,緣起於1993年開始的臺灣客家鄉親的尋根,發展於海內外客家人特別是臺灣客家鄉親的族譜對接需求。」中共上杭縣委書記謝海波說。 「從唐末,到元初,成客家,有史記,屬漢族,是民系。」唐宋時期一部分南遷漢人進入贛閩粵邊地區,逐漸與當地居民融合,成為以南遷漢人為主體的客家先民。作為不斷遷徙中形成的漢族民系,客家特別重視族譜凝聚人心功能。
-
兩岸嘉賓參觀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
「參觀族譜就是為了傳承歷史,讓我們這些後人時刻銘記祖宗姓氏的來源、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永遠都不會數典忘祖。」19日,剛剛參觀完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的臺灣金氏後代金華對筆者說。 當天下午,約320位參加海峽百姓論壇的各姓氏與會嘉賓來到上杭,分批次參觀了客家族譜博物館。
-
上杭率先打造客家族譜文化品牌
潛心收藏客家族譜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上杭縣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便開始收集客家族譜,經過10多年的努力,如今上杭客家族譜館累計已收藏客家族譜117個姓氏、1600多部,成為全國公共圖書館收藏客家族譜之最。 在上杭客家族譜館裡,涉臺的客家族譜成為一大亮點。
-
客家族譜博物館,臺胞尋根好去處
指著掛在牆上的照片,現任客家族譜博物館負責人傅清林向記者一一介紹。 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是一座以客家血緣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傅清林告訴記者,客家族譜博物館能有今日的規模還要歸功於原館長嚴雅英,她幾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客家族譜,收穫頗豐,現館藏的大部分族譜也傾注了她大半生的心血。
-
客家族譜博物館開展「5.18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
2020年5月18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該主題聚焦博物館與社會的緊密聯繫,倡導博物館為不同群體提供有意義的體驗,尤其在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下,博物館應通過展覽、會議、演出、教育項目等豐富的形式與公眾對話,展示多樣化的觀點,動員更多公眾參與博物館文化體驗,為公眾提供更高品質的文化供給,融入社會高速發展進程,充分發揮博物館在文化傳承中的樞紐作用。
-
客家族譜博物館簡介
2000年5月,為方便臺灣客家人尋根與族譜對接需求,經上杭縣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上杭縣圖書館附屬館客家族譜館。2009年9月客家族譜館正式成為法人單位,2011年10月更名為客家族譜博物館。如今,館藏有150個姓氏2900多部2萬多冊客家族譜、19000多份的民國以前客家契約、近百幅客家祖圖及客家神明崇拜圖、1000多件客家地方文獻資料(含客家文書、藥書、醫書、帳本、道教手抄本、清刻本地方著作等)、客家民俗器物及客家方志等,其中,館藏民國以前客家族譜五千多冊,涵蓋了閩臺客家百家姓開基始祖族譜和完整的少數民族雷、藍、鍾等姓族譜,已基本建成以客家族譜為中心,涉及客家宗族文獻、民俗器物文物為一體的藏品體系
-
客家文化研究專家:讓客家族譜活起來
中新網上杭6月13日電 (張金川 林斯乾)「通過『族譜+』的路徑,通過與創意、會展、科技、教育、網際網路相融合發展,讓客家族譜活起來,創新客家族譜新業態,實現客家族譜文化產業化的創新和發展
-
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榮獲「海峽兒童聯誼交流基地」榮譽稱號
東南網龍巖4月9日訊(記者 李凌生 通訊員 黃旭 藍芳 文/圖)近日,福建省婦女聯合會決定命名福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等9個單位為「閩臺婦女合作發展基地」,命名客家族譜博物館等13個單位為「海峽兒童聯誼交流基地」。
-
客家族譜見證兩岸血脈親情
)西洋遊氏始祖祠重建鑑記》一脈族譜,上杭、永定、南靖、臺灣四地對接的呂氏一脈《上杭太拔張芬呂氏四修族譜》、《(福建南靖縣書洋鄉田中村呂厝龍潭樓)呂氏族譜》等珍貴譜牒。客家族譜館將大量分散在民間的族譜文獻收入館藏,極好地保護了客家民間文化遺產,為客家研究、為分散在85個國家和地區1億左右的客家人尋根謁祖提供了一座豐富的寶庫。
-
海峽兩岸客家族譜的研究和追溯
2000年5月福建上杭縣成立「客家族譜館」。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上杭客家族譜館累計已收藏閩、粵、贛客家地區客家族譜及相關文書契約、祖圖等珍貴資料,共有117個姓氏、1600多部、1萬餘冊,成為大陸公共圖書館收藏客家族譜之最。其中有聞名海內外的「李氏入閩始祖、臺灣李氏始祖」李火德一脈家譜「、鄞江始祖」張化孫、閩粵贛臺廖氏始祖廖花、閩粵贛臺丘氏始祖丘三五郎一脈族譜。
-
共續族譜緣同敘客家情
【海峽論壇傳真】本報龍巖6月14日電(記者羅旭、馬躍華、高建進)昨天,第八屆海峽論壇·海峽客家(上杭)族譜文化風情節在福建龍巖上杭舉辦。來自兩岸著名客家研究專家學者,客聯會、宗親會、太極拳協會等民間社團組織代表,兩岸客家企業家代表等400多人參加。當天,客家族譜展集中展示了客家族譜館館藏文物,並以圖片形式展示客家先民在汀江流域生活、發展,遷播海內外的歷程。
-
客家族譜印證海峽兩岸血脈淵源
新華網福州7月30日電(記者 逯寒青)記者近日在福建省上杭縣客家族譜館了解到,這裡在十多年間徵集到的115個姓氏、1萬多冊客家族譜史料,吸引了大量臺灣客家人前來尋根續譜。對這些客家族譜的研究也證明,兩岸客家人同根同源,有著割不斷的深厚血脈淵源。
-
走進客家人祖居地——福建上杭瓦子街
走進客家人祖居地——福建上杭瓦子街走進瓦子街,如同走進客家悠悠的歷史長河之中。據統計,目前,至少有74例28個姓氏的族譜或資料直接指向上杭的瓦子街。瓦子街這個名字,在眾多從上杭外遷的客家人後代中傳承下來。
-
走進閩西客家,領略客家美景,感受客家文化
閩西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和發祥地之一,有著濃厚的客家文化與民俗,深受遊客的喜愛。在閩西,連城的培田古民居、冠豸山、客家博物館,永定的客家土樓,上杭的客家族譜博物館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好景點。培田古民居位於連城宣和鄉,是一個古香古色的客家古村落,裡面的古民居建築大多是明清時期建造的,到現在也還保存了很完整;每一棟建築設計都很精美,做工也很精細。裡面還有不少當地村民居住在此,欣賞古建築的同時,也可以感受一下當地客家人的風土人情。
-
鄭州博物館新館「冕冠+聚寶盆」外牆造型完工!年底前將全面開放
也就是說,等完工後,你將在「冕冠」和「聚寶盆」交匯的地方,欣賞到一個「空中花園」。實探「聚寶盆」內部,三個展廳將於9月開放從新館北側正門進入館內,你可能不知道,此刻,你正頭頂「聚寶盆」。新館地面以上的五層樓中,盆形結構佔據了三層。站在館內大廳,這邊電鑽嗡嗡作響,那邊焊光閃爍,腳手架有序排列著,工人們正在進行緊張施工。
-
客家族譜: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為了應對自然和社會環境的挑戰,族群意識特別強,尊祖敬宗,編修族譜,保存記憶,用以增強內部的凝聚力和認同感,因此客家民系編修的族譜不僅體例完備、內容豐富,而且傳承有序、形式多樣、風格獨特。在中國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中,像客家族譜那樣具有強烈民系特徵、又保存得如此完整系統的草根性民間檔案十分罕見,是值得珍惜的珍貴的民間檔案遺產。
-
福建哪些公園、景區開放了?最新消息來了……
>>>>龍巖截至目前, 龍巖全市已有序開放:19家A級景區(5A:古田旅遊區;4A:毛澤東才溪調查舊址群、上杭梅花山虎園、長汀紅色舊址群景區、武平梁野山、獅巖景區、連城冠豸山;3A:中央蘇區(閩西)歷史革命博物館、東肖紅色舊址群景區、福建紫金山旅遊區、永定客家博覽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