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研究專家:讓客家族譜活起來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客家文化研究專家:讓客家族譜活起來

2016-06-13 21:37: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上杭6月13日電 (張金川 林斯乾)「通過『族譜+』的路徑,通過與創意、會展、科技、教育、網際網路相融合發展,讓客家族譜活起來,創新客家族譜新業態,實現客家族譜文化產業化的創新和發展。」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周建新在客家族譜論壇的主旨演講中如是說。

  第八屆海峽論壇·海峽客家(上杭)族譜文化風情節13日在福建上杭開幕。同期舉辦的客家族譜論壇,吸引兩岸客家研究專家學者200多人參加。

  與會專家認為,臺灣客家人繼承和發揚大陸客家修譜的優良傳統,遷居臺灣後,十分重視編修族譜。臺灣客家族譜與大陸客家族譜同樣是人類歷史記憶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譜牒文化的瑰寶。

  除了深化大陸與臺灣客家淵源關係研究,進一步增強臺灣鄉親對客家文化的認同外,客家族譜與文化產業也成為本次論壇熱議的話題。

  周建新認為,作為客家文物的重要內容,客家族譜文化產業化的根本出路與主要路徑就是在合理保護的前提下,讓客家族譜活起來,更好地激活客家族譜的價值。

  周建新表示,應該建立並倡導「族譜+」的理念,使之成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族譜在收藏、展陳、研究、生產、消費等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配之以創意、會展、科技、旅遊、教育等手段,促進文化科技整合創新驅動,提升科技族譜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客家族譜為基礎素材和實現工具的發展新形態。

  「族譜要成為文化產業,最好的做法是為遊客安排尋根旅遊行程。」臺灣元智大學教授、臺灣「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原院長丘昌泰建言,很多臺灣客家人基於「尋根溯祖」的興趣而前往閩粵旅遊,設法找出「遷臺始祖」之原鄉居住地情況,並且希望能夠詳細考證祖先的名諱、祖籍及時代背景,若能安排這種行程,則必然是一個賣點。

  臺灣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副會長邱英政則稱,客家文化能成為大生意,讓客家族譜文化博物館的文化研究和觀光場所,在全球譜牒文化資產領域奠定和積累其不可或缺失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讓客家族譜文化成為一門可作為的生意。

  上杭是客家祖地之一,有著豐富的客家文化生態資源。如今,上杭已投入大量資金規劃建設了「客家緣文化中心」項目,建成了面向海內外的客家族譜博物館,同時規劃建設了圖書館、檔案館和經濟文化展覽館等文化場館,並配套了會議室、展演廳、商務酒店等設施。

  中共上杭縣委書記謝海波在論壇期間表示,「客家緣文化中心」項目的建設為研究客家歷史、佐證漢族客家民系、傳承客家優良傳統和弘揚客家優秀文化提供了重要陣地,也為全球客家人尋根謁祖、族譜對接提供方便,特別是對推進兩岸同胞血緣相親的情誼、共同反對「文化臺獨」、服務祖國統一大業具有積極意義。(完)

相關焦點

  • 海峽兩岸客家族譜的研究和追溯
    館長嚴雅英表示,許多臺灣的客家鄉親曾多次前往尋根,借閱族譜史料,館內所展出的,只是豐富館藏的一部分。「族譜連兩岸,鄉情續五緣」,「客家祖地」上杭多年來通過客家族譜的研究和對接,追溯並印證了兩岸客家人親密的血脈淵源。該縣以客家族譜為載體,深入挖掘內涵,開展族譜文化研究,吸引了海內外客家人特別是臺灣地區客家人前來尋根謁祖,進行族譜對接,增進了兩岸人民的文化交流。
  • 上杭率先打造客家族譜文化品牌
    近日,筆者在上杭縣客家族譜館建設工地上看到,工人揮汗如雨、車輛川流不息。這是上杭縣打造客家族譜文化品牌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上杭縣以客家族譜為載體,深入挖掘內涵,開展族譜文化研究,吸引了海內外客家人特別是臺灣地區客家人前來尋根謁祖,進行族譜對接,增進了兩岸人民的文化交流。
  • 臺灣兩岸客家文化參訪團到客家族譜博物館參訪
    為增進海峽兩岸客家文化交流、促進兩岸客家文化繁榮發展,9月8日,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邱榮裕帶領臺灣兩岸客家文化參訪團到客家族譜博物館參觀訪問。參訪團一行都是從事客家文化研究與客家族譜纂修工作的學者,對於客家族譜和客家語言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詣。他們參觀了「客家族譜緣」展覽陳列,詳實的展覽內容令大家讚不絕口,他們紛紛表示,客家族譜是「無形的祖宗言」,為後人尋根謁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 閩西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呵護兩岸客家之根
    客家族譜博物館名譽館長、研究館員嚴雅英說,上杭自1993年起廣泛徵集閩、粵、贛、臺、川、桂等客家地區的族譜文獻,開展客家族譜的挖掘、搶救、保護和研究整理工作。2000年上杭成立了海內外唯一的以客家民系家族史料為收藏中心的博物館——客家族譜博物館。
  • 客家族譜博物館簡介
    如今,館藏有150個姓氏2900多部2萬多冊客家族譜、19000多份的民國以前客家契約、近百幅客家祖圖及客家神明崇拜圖、1000多件客家地方文獻資料(含客家文書、藥書、醫書、帳本、道教手抄本、清刻本地方著作等)、客家民俗器物及客家方志等,其中,館藏民國以前客家族譜五千多冊,涵蓋了閩臺客家百家姓開基始祖族譜和完整的少數民族雷、藍、鍾等姓族譜,已基本建成以客家族譜為中心,涉及客家宗族文獻、民俗器物文物為一體的藏品體系
  • 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留存海內外客家的「根」
    信步走進族譜陳列室,一排排柜子中珍藏著來自於閩粵贛數省民間的珍貴族譜。「我們已經收藏了閩粵贛的客家地區150個姓氏、2900多部,2萬多冊族譜,還有近2萬份客家契約,100多幅客家祖圖,閩臺客家方志等,其中有400多件藏品已經被鑑定為文物了。」袁曉蓮介紹說。「博物館的創立,起源於很偶然的一段兩岸 鄉緣 。」
  • 客家族譜見證兩岸血脈親情
    客家族譜館將大量分散在民間的族譜文獻收入館藏,極好地保護了客家民間文化遺產,為客家研究、為分散在85個國家和地區1億左右的客家人尋根謁祖提供了一座豐富的寶庫。  為彌合遷居臺灣客家裔孫守候的這份深深的敬祖之情,族譜館在搜集族譜的同時,憑著各姓氏祖譜的記載,翻山越嶺尋找各姓氏開基一世祖的「祖墓」,讓他們回來後有「譜」可讀、有「祠」可拜、有「墓」可祭,加深對客家「根」的印象。   在研究館藏資料的同時,客家族譜館參閱其他學者專家的學術成果及客家地區方志記載,搜尋客家向臺灣遷徙的路線圖。
  • 海峽客家族譜文化風情節籌備工作基本準備就緒
    原標題:第八屆海峽論壇·海峽客家(上杭)族譜文化風情節舉辦在即 籌備工作基本準備就緒 昨日,記者從第八屆海峽論壇·海峽客家(上杭)族譜文化風情節籌備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月12日——14日,第八屆海峽論壇·海峽客家(上杭)族譜文化風情節將在上杭舉辦,至目前,所有籌備工作已基本準備就緒。
  • 客家族譜博物館,臺胞尋根好去處
    指著掛在牆上的照片,現任客家族譜博物館負責人傅清林向記者一一介紹。  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是一座以客家血緣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  客家族譜博物館共有三個展廳,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融客家族譜、建築、生產生活風俗習性、客家繁衍生息及考古等元素於一身,自2015年11月開館以來,吸引了各地的參觀者慕名而來。「周末一些百姓就會騎摩託車過來,再遠也會過來參觀。」
  • 共續族譜緣同敘客家情
    【海峽論壇傳真】本報龍巖6月14日電(記者羅旭、馬躍華、高建進)昨天,第八屆海峽論壇·海峽客家(上杭)族譜文化風情節在福建龍巖上杭舉辦。來自兩岸著名客家研究專家學者,客聯會、宗親會、太極拳協會等民間社團組織代表,兩岸客家企業家代表等400多人參加。當天,客家族譜展集中展示了客家族譜館館藏文物,並以圖片形式展示客家先民在汀江流域生活、發展,遷播海內外的歷程。
  • 客家族譜: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千百年來,客家人在不斷遷移的過程中,繼承弘揚了中華民族譜牒文化的優良傳統,完整記錄了客家先民及其後裔從中原到閩粵贛邊,再移居臺灣、海內外各地的遷徙歷程,完整保留了客家民系在祖居地和遷出地的繁衍發展、世代延續的歷史脈絡,清晰記述了客家人所處時代和所居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民俗文化和宗族制度的情況,記錄了客家無數仁人志士在中國歷史上尤其是鴉片戰爭以來堅忍不拔、愛國愛鄉、奮力拼搏的英雄事跡和優良品格,在中華譜牒文化寶庫中獨樹一幟
  • 福建連城:讓客家民俗文化活起來
    福建連城:讓客家民俗文化活起來 發表時間:2011-11-14   來源:福建日報   6日,在位於連城縣四堡鄉政府旁的雕版印刷展覽館,一群來自上海的遊客參觀並體驗了古雕版印刷技藝後,不禁發出嘖嘖讚嘆:「真沒想到一個山區客家小鎮居然是明清時期南中國文化的傳播地
  • 「喜報」客家族譜博物館獲評國家三級博物館
    9月18日,國家文物局傳來喜訊,客家族譜博物館獲評國家三級博物館,標誌海內外客家人格外關注的客家族譜博物館正式列入國家館行列客家族譜博物館成立於2000年,館藏的客家族譜達153個姓氏、2900多部、20000多冊,並藏有19000多份客家契約以及百多幅祖圖和神明崇拜圖等宗族文獻檔案,經鑑定的館藏文物20875(件/套),三級以上珍貴文物687(件/套),成為海內外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的客家族譜收藏中心和研究交流基地。
  • 【傑出校友風採】羅香林兩大建樹:開拓客家研究先河 、奠定中國族譜學
    著名歷史學家、客家研究開拓者。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師從梁啓超、王國維等著名學者。歷任中山大學、香港大學、珠海書院教授,獲香港大學終身名譽教授銜。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生平著書41種,發表學術論文近300篇。他首創族譜學,乃繼甲骨學、敦煌學、簡犢學之後,開拓了歷史研究新領域;其《客家研究導論》、《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匯篇》等開創性著作,為客家研究之學奠定基礎。
  • 福建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新館將對觀眾全面開放
    張金川 攝  中新網上杭12月3日電 (張金川 池威)於11月6日開館的福建省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新館,即將對觀眾全面開放。客家族譜博物館是上杭縣客家緣文化中心的核心建築,總建築面積35079平方米,項目總投資1.5億元,於2011年動工新建。客家族譜博物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為一體,是客家人主要的家族史料收藏單位,是全國唯一的收藏客家族譜的專題博物館。
  • 客家族譜印證海峽兩岸血脈淵源
    新華網福州7月30日電(記者 逯寒青)記者近日在福建省上杭縣客家族譜館了解到,這裡在十多年間徵集到的115個姓氏、1萬多冊客家族譜史料,吸引了大量臺灣客家人前來尋根續譜。對這些客家族譜的研究也證明,兩岸客家人同根同源,有著割不斷的深厚血脈淵源。
  • 走進閩西客家,領略客家美景,感受客家文化
    閩西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和發祥地之一,有著濃厚的客家文化與民俗,深受遊客的喜愛。在閩西,連城的培田古民居、冠豸山、客家博物館,永定的客家土樓,上杭的客家族譜博物館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好景點。冠豸山位於連城縣城東1.5公裡處,是連城的招牌名景,它被稱為是客家第一神山,不僅集山、水、巖、洞、泉等自然景致於一身,冠豸山的人文底蘊也很深厚,尤其以眾多的古書院著稱,山上還有不少古代名人墨寶和摩崖石刻,濃厚的文化積澱,成為冠豸一道別樣的風景。
  • 兩岸嘉賓參觀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
    「參觀族譜就是為了傳承歷史,讓我們這些後人時刻銘記祖宗姓氏的來源、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永遠都不會數典忘祖。」19日,剛剛參觀完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的臺灣金氏後代金華對筆者說。  當天下午,約320位參加海峽百姓論壇的各姓氏與會嘉賓來到上杭,分批次參觀了客家族譜博物館。
  • 探訪福建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 追本溯源維繫兩岸客屬親情
    探訪福建上杭客家族譜博物館 追本溯源維繫兩岸客屬親情  【解說】在福建省上杭縣,有一所總建築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的客家族譜博物館,該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為一體,是客家人主要的家族史料收藏單位。近日,記者走進了這個中國唯一的收藏客家族譜的專題博物館。
  • 中國客家博物館落戶梅州 揭客家文化神秘面紗
    尤其是在文化上,梅州擁有和保存著最典型的客家傳統文化,成為國內著名的「文化之鄉」,湧現出來的偉人、名人為「客家三州」[嘉應州(即梅州)、贛州、汀州]之冠。  ○獨一無二  全球最完整展示大客家的博物館  為收藏、研究、展示、傳承客家歷史文化,構建全球客家人尋根問祖和文化交流的平臺,中共梅州市委、市政府投資1.3億元,建成佔地面積163.2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國內規模最大的客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