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熱難當,知了叫不停。
大暑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也是最熱的節氣。炎熱之極,炎熱之盛,一年在這裡,「溼熱交蒸」到達頂點。
中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火;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大暑期間,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等諺語。
對國內許多地方而言,夏季陽光強烈,雨水也比較豐沛,雖然有些溼熱難耐,但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同時,也需注意防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
此時節,暑熱難消,心氣容易虧耗,建議公眾保持安寧清靜的心境,如端坐閉目、聽聽舒緩的音樂,或到湖邊進行散步、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多吃一些具有清心降火、健脾祛溼功效的食物,如菊花、蓮子、百合、薏苡仁等。
大暑習俗
燒伏香
燒伏香接近於中醫的灸,在伏天裡用藥香燻烤特定的穴位,可冶多種頑疾。還有一說百姓在伏天燒香祈福,祈求風調雨順,百穀豐登。
飲伏茶
從古至今,民間都有大暑三伏天飲伏茶的習俗,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曬伏姜
三伏天時,人們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
喝暑羊
「喝暑羊」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
賞荷採蓮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稱「荷月」,此月多有賞荷的習俗。天津、江蘇、浙江等地以六月二十四為「荷花生日」,到那一天人們多結伴遊湖賞荷。在江蘇南京、蘇州,當日觀賞荷花。若遇雨而歸,常蓬頭赤足,故有「赤足荷花蕩」的戲稱。
吃仙草
大暑節氣,在廣東一些地方,流傳著「吃仙草」的習俗。公開資料顯示,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具有消暑功效,在夏日頗受歡迎。它還可以做成「燒仙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大暑養生
少動多靜,運動宜選早晚
大暑時期天氣酷熱,人體陽氣走於肌表,浮散於上,容易出汗,往往動即汗出,人體容易感覺疲勞。黃帝內經雲「春夏養陽」,暑熱天氣應遵循「少動多靜」的養生原則,注意顧護陽氣、保持體力。烈日酷暑應儘量避免外出,減少露天日曬下活動,以防暑熱高溫汗出過多,損人陽氣。
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所以,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遠離溼熱,預防中暑。此外,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鬆的感覺,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
飲食應注意清熱解暑
大暑時節的飲食,應增加健脾利溼類食物的攝入。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諸如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切忌過涼飲食
夏季雖然天氣炎熱,但對過涼的冷飲、冰棒、冰啤和冰鎮水果等均不宜多食。。因為大量過冷食物會造成胃腸血管驟然收縮,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出現胃腸痙攣、腹痛、腹瀉、消化吸收障礙。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吃冷飲更要有所選擇和節制。
大暑詩詞
關於東方
上海東方教具有限公司始於1993年,深耕教育行業近30載,致力於現代教科設備、理化生實驗室、教育雲平臺等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是國內最大的教育設備解決方案提供者之一,並曾參與到相關行業的標準制定中。
東方教具擁有行業內一流的專業研發團隊,具備 教具品牌Labox萊博士與東方sky-docking等,同時享有多項智慧財產權。
一直以來,公司堅持「點滴做起,持之以恆」的理念,務實求真,以國家政策為依據,以客戶需求為準繩,運用先進的技術與理念,為教學提供更優質的設備與方案支持,致力於為學生、老師、學校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和諧的教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