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午後,綠蔭下的老頭們圍坐在石墩上下象棋,衝泡一杯甘草水,熱氣騰騰,抿一小口,卻是一陣甘涼。穿著短褲,輕搖竹扇,夏天的感覺。
有關大暑節氣,我國有不少地方還在遵從著老一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而且根據地域不同,各地區的習俗也有很大的差別。
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南方天氣潮溼,人體的水分消耗極快,而仙草按傳統中醫說法正好有清暑、解渴、除熱毒的功效,很多人就靠它度過炎炎夏日,所以過去稱之為仙人草。
但仙草畢竟是種草,人們不能啃著食用,於是就用水把仙草煮飲。神奇的是,人們偶然間發現仙草煮熟後放涼不是液體狀,而是可以凝固成塊,所以在廣東一帶又叫仙草為&34;。後來也就形成了南方的傳統做法,將仙草的莖葉曬成幹,再下鍋熬煮至濃稠狀,待其濾汁冷卻後就會凝結成果凍狀。凍成塊的仙草晶瑩剔透,這也是&34;的由來。
如今燒仙草已傳入北方,成了大街小巷熟知的飲品。不論是作奶茶喝還是僅僅為消暑,都可有健脾胃、美容養顏。
磨刀霍霍喝暑羊
相傳,在山東魯南一帶,世世代代有著大暑喝暑羊的習俗。其源於戰國範蠡。在幫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內心厭倦了政治的勾心鬥角,來到今山東魯南地區隱居。在隱居的過程中範蠡發現當地的牧草肥沃,非常適合養殖羊群,因此他引進山羊品種,教授當地的老百姓如何養羊,而範蠡所在的地方也因為這件事得名&34;,成為了山東魯南地區的山羊養殖發源地。
因為年輕時期常年奔波勞碌,身體虛弱不堪,在他引進山羊的第一個年頭,山羊還未長成,而他自己就已經撐不住了,家人為了讓他了卻心願,不顧當時的大暑天,精心為範蠡烹製羊湯。誰知連續喝了幾天熱羊湯後,又經家人的悉心照料,範蠡的身體居然日漸康復起來,最後更是活到了八九十歲的高齡。
後人學著範蠡在大暑天烹製羊湯享用,久而久之,在大暑天&34;的也就流傳了下來。
大暑送船,除卻災病
清同治年間,浙江椒江葭沚一帶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節前後為甚。人們認為是兇神所致,遂決定在大暑節集體供奉,並用漁船將供品沿江送至椒江口外,以盼驅病消災。
傳說有一年大暑船出海後,因船上之燭火使海盜誤以為商船,追趕就近喝令停船,可船行依舊。盜船遂開槍射擊以逼令停船,前船竟也開槍還擊,令盜船無法接近。追了一夜,至天明時追上,跳上一看,竟是空無一人的大暑船。嚇得海盜驚慌萬狀,連忙俯伏甲板,朝船上神龕連連磕頭,請求饒恕。後來,送大暑船的習俗就沿襲下來,成了當地的節日盛會。
大暑已至,過後便是立秋。飲仙草,喝暑羊,送暑船,抓住夏天的尾巴,盡情地享用自然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