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比失敗更難忍受,貌似是一句激勵語,激勵著運動員奮勇向前堅持不懈;激勵著學生持之以恆堅定不移;激勵著工作者們兢兢業業始終如一地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姜維,字伯約,是三國時期蜀國著名的軍事家,同時也是蜀國的最後一位大將軍。這個最後一位大將軍也不算是嘲諷之意,但是蜀國也是在這個大將軍的帶領下,成功地走向滅亡。
姜維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他是臥龍老前輩的親傳弟子,諸葛亮在臨死前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全部傳授給姜維,同時也將自己北伐的意願傳授給了姜維。姜維也沒辜負諸葛亮,在他的有生之年先後發動了11次北伐戰爭。他的為人清廉,口碑極好,做事勤快,心思細膩,文武雙全,對軍事上有很敏銳的察覺力,對漢室忠心耿耿。
在外的名聲也非常好,他的幾個對手沒有一個小看他。姜維這個人很有趣,他總有一副無欲無求的樣子,不貪財不好色,就喜歡讀書,不喜歡跟朝廷官員爭風吃醋。但是他雖然表面無欲無求但是內心的欲望卻一直充斥著他,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總想著匡扶漢室。他認為放棄比失敗更可怕。
從劉備開始就開始心心念念的北伐,諸葛亮心心念念的北伐,一直寄託到姜維身上。他像諸葛亮一樣, 將自己的一生交付在了建設蜀國大業上,可是他經歷的坎坷要比諸葛亮多得多,諸葛亮臨死前對著劉備的心願念念不忘,姜維臨死前對著自己的老師的心願念念不忘,雖然拼盡一切,但是依舊沒有完成興復漢室的夢想。
不過給姜維的這個爛攤子有點太過於難接,在姜維生活的時代,有著聽進讒言扶不起的阿鬥,有著亂政的朝臣,有著打仗時候不及時供給糧草的豬隊友。他擔負起國家的命運,他是當時一個國家的支撐,姜維亡,蜀漢亡。
他不斷的發動北伐戰爭,試圖轉移國家內部矛盾,而且出兵時機都非常的好,在魏國不是有內憂的時候,就是為國有外患的時候。只是他的理想化讓國家的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他雖然轉移了內部的注意力,但是長期的發兵導致自己的國家的國力不斷下降,也最終導致國家裡面怨聲四起。
姜維是一個有才能的人,而且是一個有情義的人,他為了完成老師的遺願,可謂是竭盡所能,但是姜維的失敗也是因為如此。他太過理想化,長時間的徵戰導致用兵過度,同時因為國家跟他二心,劉禪聽進讒言一直在打壓姜維,姜維害怕被陷害,常年在外有家不回,前有強大的敵人,後有背後捅刀子的隊友,讓姜維無法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實力。
姜維的執著程度影響著後人,一個人在種種的壓力之下,一直不放棄自己堅守的目標,即使自己撞得頭破血流依舊不放棄,直至自己最終戰死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