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姜維蜀國名將,北伐11次悉數敗北,但從不輕言放棄

2020-12-20 國濤觀歷史

放棄比失敗更難忍受,貌似是一句激勵語,激勵著運動員奮勇向前堅持不懈;激勵著學生持之以恆堅定不移;激勵著工作者們兢兢業業始終如一地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姜維,字伯約,是三國時期蜀國著名的軍事家,同時也是蜀國的最後一位大將軍。這個最後一位大將軍也不算是嘲諷之意,但是蜀國也是在這個大將軍的帶領下,成功地走向滅亡。

姜維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他是臥龍老前輩的親傳弟子,諸葛亮在臨死前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全部傳授給姜維,同時也將自己北伐的意願傳授給了姜維。姜維也沒辜負諸葛亮,在他的有生之年先後發動了11次北伐戰爭。他的為人清廉,口碑極好,做事勤快,心思細膩,文武雙全,對軍事上有很敏銳的察覺力,對漢室忠心耿耿。

在外的名聲也非常好,他的幾個對手沒有一個小看他。姜維這個人很有趣,他總有一副無欲無求的樣子,不貪財不好色,就喜歡讀書,不喜歡跟朝廷官員爭風吃醋。但是他雖然表面無欲無求但是內心的欲望卻一直充斥著他,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總想著匡扶漢室。他認為放棄比失敗更可怕。

從劉備開始就開始心心念念的北伐,諸葛亮心心念念的北伐,一直寄託到姜維身上。他像諸葛亮一樣, 將自己的一生交付在了建設蜀國大業上,可是他經歷的坎坷要比諸葛亮多得多,諸葛亮臨死前對著劉備的心願念念不忘,姜維臨死前對著自己的老師的心願念念不忘,雖然拼盡一切,但是依舊沒有完成興復漢室的夢想。

不過給姜維的這個爛攤子有點太過於難接,在姜維生活的時代,有著聽進讒言扶不起的阿鬥,有著亂政的朝臣,有著打仗時候不及時供給糧草的豬隊友。他擔負起國家的命運,他是當時一個國家的支撐,姜維亡,蜀漢亡。

他不斷的發動北伐戰爭,試圖轉移國家內部矛盾,而且出兵時機都非常的好,在魏國不是有內憂的時候,就是為國有外患的時候。只是他的理想化讓國家的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他雖然轉移了內部的注意力,但是長期的發兵導致自己的國家的國力不斷下降,也最終導致國家裡面怨聲四起。

姜維是一個有才能的人,而且是一個有情義的人,他為了完成老師的遺願,可謂是竭盡所能,但是姜維的失敗也是因為如此。他太過理想化,長時間的徵戰導致用兵過度,同時因為國家跟他二心,劉禪聽進讒言一直在打壓姜維,姜維害怕被陷害,常年在外有家不回,前有強大的敵人,後有背後捅刀子的隊友,讓姜維無法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實力。

姜維的執著程度影響著後人,一個人在種種的壓力之下,一直不放棄自己堅守的目標,即使自己撞得頭破血流依舊不放棄,直至自己最終戰死沙場。

相關焦點

  • 三國晚期名將鄧艾,姜維多次北伐失敗,蜀漢滅亡跟他直接相關!
    三國時期,諸侯爭霸天下,在經歷了多年的徵戰和對抗之後,其他勢力逐漸被消滅,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勢。在三國初期,原先在東漢時期擔任地方官職的人擁有較大的地盤,比如北方的袁紹,荊州的劉表,西川的劉璋等。大家知道滅亡蜀國的就是鄧艾,當時鄧艾帶領幾千精兵從幾乎無路可走的陰平直接進軍成都,使當時蜀國的君臣措手不及,還以為魏軍是從天上下來的,由於這種震懾作用,蜀國上下怕的不行,沒有做任何抵抗,魏軍沒有費一兵一卒蜀國就投降了。
  • 姜維鍾會陸抗鄧艾,誰是後三國時期的第一名將
    說起來這三國後期的名將,其實要是說起來實力最厲害的還是要數以下幾位:西蜀虎將姜維,東吳名將陸抗,魏國雙子星鄧艾,鍾會。要說起來這四位,可以說都是掌握方軍權的狠人,這幾個人手頭的兵馬可以說就是三國後期最主要的戰鬥力了。那麼這幾位名將當中,到底排行怎麼樣呢?
  • 解析三國戰爭:姜維11次北伐,蜀漢重生之後的終極噩夢
    三大臣相繼病逝後,姜維成為蜀漢主導軍政的一把手,而王平則成為蜀漢重要前沿重地漢中的一把手。掌握蜀漢軍政大權的姜維開始了更加激進的北伐戰役。他一生北伐共計十一次,勝者三次,敗者三次,平者五次。蜀地狹小,休戰或者惡戰都不可能化解自身的尷尬局面。
  • 三國後期三大名將姜維,鄧艾與鍾會到底誰更強?
    姜維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 三國名將鄧艾為什麼瞧不起對手姜維?
    紛紛擾擾的三國在名將鄧艾逼近成都的時候,精彩的舞臺就開始落下帷幕,落日的餘暉照耀這個三國時代的名將,散發著最後的光彩。後來又參與軍事,從此在隴右和蜀國姜維相持將近十四年。而姜維本是魏國涼州人,從小好鄭學,屬於當地士族門第,後來歸順諸葛亮受到重用。費禕去世後,就獨自領軍,成為蜀國後期實際的主政,負責蜀國的安危。一路風塵僕僕的鄧艾花了數十年的心血才登上如今位置,而且自身出身低微,鄧艾就有些瞧不起這個平步青雲的姜維,在他眼裡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 三國後期大將姜維的墓在甘肅發現,墓穴中一東西,讓人感慨崇敬
    三國前期的時候,有很多英雄人物,曹操、劉備、關張、趙雲,這些人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特別是諸葛亮,他的故事被人一直傳頌至今,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多次北伐恢復漢室,最後壯志未酬,出師未捷身先死,給後世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 為什麼諸葛亮北伐均以失敗告終?姜維臨死前說了8個字道出其中緣由
    劉備死後,諸葛亮掌管大權,此時三國前期的諸多名將都已戰死,五虎將也是沒有幾位了,這個時候諸葛亮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發展蜀國。在諸葛亮的治理之下,蜀國日漸強大,國庫和兵馬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充,蜀國具有問鼎中原的實力了,此時諸葛亮也知道時機到了。於是開始北伐,想要完成劉備此生的心願。
  • 姜維死後不得善終,堪稱一代名將,怎落到如此下場?
    姜維是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他是諸葛亮生前唯一的一位學生,才華橫溢文武雙全,但是在歷史中卻很少有人問津,因為三國時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名將,在這樣耀眼的豪華陣容中,後期出現的姜維就稍有遜色了,但這絲毫不影響姜維的才氣他堪稱諸葛亮第二。
  • 姜維北伐大部分戰役都是勝利,為什麼未能扭轉蜀國滅亡的命運?
    (一)執掌軍權 連年北伐蜀漢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春歲首大會上,發生了一件震動三國的刺殺案件。那就是時任蜀漢大將軍,剛剛開府治事的費禕,在宴會上被時任蜀漢左將軍的原曹魏降將郭脩當場刺殺,而後世常說的姜維北伐,其真正主導軍方,應該,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
  • 三國姜維北伐大部分總是勝利,為何未能扭轉蜀國滅亡的命運?
    魏齊王曹芳嘉平五年(253年),蜀漢大將軍費禕在一次酒宴上被曹魏降將郭循刺殺,軍權遂落到衛將軍姜維手中,於是姜維便按恩師諸葛亮在世時慣用的套路,開始頻繁用兵,一次次向曹魏邊境發起大規模進攻。諸葛亮死後,由蔣琬、費禕相繼執政。
  • 他是南北朝名將,伐蜀戰爭中發現一物,揭開姜維對蜀國的忠誠一生
    姜維是後三國時期,蜀漢的中流砥柱,他深得諸葛亮的真傳。有人說蜀國的滅亡與姜維的窮兵黷武有關,也有人說是因為姜維多次北伐損耗了魏國國力,使得魏國無力伐蜀,為蜀國延長了國祚。當然,是非功過如何我們並不知曉。
  • 白話三國(姜維篇):姜維死,蜀漢亡!從四個方面了解真實的姜維
    前言:《三國演義》前半部分之所以比後半部分精彩傳奇,不在於後三國人才凋敝,實際上,後三國時代也不乏文武雙全人物。三國後期,能與鄧艾、鍾會、羊祜、杜預、陸抗置於同一檔次的蜀漢名將,唯有姜維一人。,蜀漢末期名將,軍事統帥,蜀漢大將軍,第四代執政大臣。
  • 為何鄧艾能進武廟72將,而姜維卻不能進?姜維到底差在哪裡?
    宋朝時期,追諡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並增設古今七十二名將為從祀,這就是著名的「武廟72將」。就宋朝追封的古代名將72人,就有九位出自三國時期。對於這九位名將,分別是諸葛亮、張飛、關羽、張遼、鄧艾、周瑜、呂蒙、陸遜、陸抗,也即蜀漢三位,曹魏兩位,東吳四位。值得注意的是,在武廟72將中,鄧艾這位消滅蜀漢的名將得以入選,但是,對於和鄧艾齊名的姜維,則無緣這份榜單。
  • 諸葛亮留下的兩個顧命大臣,卻加劇了蜀國滅亡?
    姜維:另外一位就是大家十分熟習的姜維了。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西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同,喜歡儒家巨匠鄭玄的學說。由於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
  • 三國殺:蜀國的四位蜜汁叛將悉數登場,誤國第一人?黃皓退居二線
    我們都知道若論蜀國滅亡的罪魁禍首,肯定是我們的傻兒子劉禪沒跑了,但是說起劉禪我們可能對他身邊的一個大太監——黃皓更加恨之透骨,畢竟宦官幹政,多數情況下都是國家走向滅亡的標誌。而其實在蜀國整個的發展史中,還有四位蜜汁叛將一樣讓我們咬牙切齒,而且據說這四位可能已經列入我們三國殺移動版的更新名單了,論起這四位的反叛程度,稱他們為「誤國第一人」一點也不過,今天小鋒就帶您看看我們這即將更新的四位蜀漢反叛武將,如果他們真要悉數登場,看來黃皓勢必退居二線了:1、
  • 姜維執意北伐之迷
    但姜維為何一意北伐呢?先談蜀國的兵力。在蜀滅亡時,蜀國有人口94萬,在蜀國鼎盛時期,人口不超過兩百萬,劉備伐吳時,史書並沒有明確記載兵力。在吳蜀荊州之戰前期,吳蜀關係惡化,吳國佔領荊南四郡。劉備從蜀中得知,親率大軍4-5萬下公安,準備與吳國一戰。後因為曹操攻下漢中,窺視益州才不得已與吳國平分荊州。這時荊州還沒有被吳國攻取。這時應該就是蜀國兵力的巔峰時期。
  • 三國十大名將排行榜
    將鄧艾列入第三名,最大的理由就是:三國時代不能永遠處於分裂、動蕩中,總得有統一的進程,然而推動中國歷史統一的,鄧艾功不可沒,正是此公,直接導致了蜀國的投降。曹魏政權之所以在三國後期實力最強,與鄧艾的許多政治主張是分不開的。在軍事上,鄧艾主要是和蜀國諸葛亮的接班人姜維交手,數次交手中,雙方不分勝負,也使得姜維的北伐事業在鄧艾的防禦下毫無建樹。
  • 魏國後期名將陳泰:三次擊敗姜維,司馬昭弒君後他氣得嘔血而死
    諸葛亮死後,姜維成為主管蜀國軍事大局的頂梁柱。姜維繼承諸葛亮遺願,以北伐中原為己任,先後十一次出兵北伐曹魏,但遺憾的是,姜維的雖然竭盡全力但戰果甚微,幾乎寸土未得。並非是姜維軍事才能不夠強,而是因為魏國的武將人才儲備厚度遠遠超過了蜀漢,他們成為姜維北伐之路上難以逾越的巨大障礙。
  • 三國中姓鄧的將軍很少,但都是人中龍鳳!
    什麼「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基本上很多姓氏都是名將輩出,今天咱們就看下三國中姓「鄧」的名將都有誰?但是三國中姓鄧的人很少,幾乎寥寥無幾,而可以稱為名將的更是不多。但三國中還是湧現兩位鄧氏大將,並且都是人中龍鳳!這二人是誰呢?第一位,魏國鄧艾。
  • 姜維被殺後,魏軍直接剖開其身體,魏軍為啥這麼恨姜維?
    看過三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在三國中最早滅亡的是蜀漢。在蜀漢最為強勢的時候可以說是人才濟濟,可是後來五虎將以及諸葛亮等人全部都去世了之後。蜀國就陷入了無將可用的地步,蜀國無將可用再加上劉禪的昏庸,直接導致了蜀漢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