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很傷心的一首詩,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2020-12-04 塵世曉書僮

李白是詩仙,也是盛唐時期最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寫過了大量不同風格的作品,有一些經典的作品可謂是膾炙人口,裡面詩句也是深入人心,所以讀他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唐詩所獨有的韻味。縱觀整個唐朝的詩人,還真沒有幾個能夠與李白相媲美,無論是他的才華,還是獨特的才情,那都是無人能及,也正是這個原因,也令他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而我們作為普通的讀者,只要真正地理解他的作品,那對於唐詩也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唐朝的詩人他們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信,而這一份自信,也使得他們的作品也是與眾不同,然而對於李白來說,他的作品比起別的詩人來說,顯然是要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加深刻,畢竟他才華過人;另外李白的作品極為豐富,各種不同的題材,只要到了他的手中那都是遊刃有餘,寫出了屬於他的風格。

那筆者要為大家推薦李白最傷感的一首詩,也是一首比較冷門的作品,便是他的這首《勞勞亭》,這首詩在他眾多的作品中並不算是很出色,但卻寫得極為悽美,也很是傷感,通篇只是那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卻是寫出了天下最傷心的地方,而這樣的作品,讀來也最是令人傷感,所以對於這樣的作品自然也是不容錯過,也是值得我們一讀。

《勞勞亭》唐代:李白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古人在描寫送別時往往都表現得很是傷感,畢竟當時與現代大不一樣,很多人可能離開之後一輩子也是再難相見,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在描寫送別時,也都表現得很是悲痛。畢竟我們現代人,即使是遠大大洋彼岸,那也是能夠通過手機與對方聯繫,可是古人不一樣,只要離開了那就是生離死別,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在創作這一類的作品,也都是表現得極為傷感,也很是悲痛,寫得自然就令人傷心。

勞勞亭也是古人送別的地方,那這個地方也就是在現在的南京,也正是古人送別的地方,所以也是成為了送別的代名詞,而李白也正是遊歷了這個地方,為此而有感發,寫下了這麼一首傷感的詩作,通篇也是描寫得極為悽美,寫下了天下最傷心的地方,讀來更是讓人感慨萬千。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卻是寫得極為傷心。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這開篇的兩句便是直抒胸臆,寫出了天下最傷心的地方,天下最傷心的地方是哪裡?李白先是在這裡提出疑問,然後緊接又是回答,那天下最傷心的地方,無非就是這眼前的勞勞送客亭。短短的兩句卻是寫出了悲傷之感,也寫出了一種獨特的感傷之懷,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最後這兩句極為悽美,表現手法也是極高明,詩人也正是以另一種方式再次詮釋了送別之苦,那這兩句詩也是比較好理解,如果春風也能夠理解離別的痛苦,那麼一定不會讓柳條重新生長,從而生長出嫩葉來。

李白的這首詩描寫得極為悽美,也很是傷感,通篇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寫出了天下最傷心的地方,而我們通過這首詩也最是能夠感受到古人的送別之情,以及他們骨子裡的悲痛之感,所以這樣的作品,那自然也是最能夠體現出那份送別時的傷感,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首詩能夠打動我們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李白寫出了天下最傷心的地方,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很是傷感
    李白是盛唐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也被後人稱為「詩仙」,他的每一首詩都很經典,有一些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例如《靜夜思》、《將進酒》、《蜀道難》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不過筆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薦他比較特別的一首詩,也就是這首《勞勞亭》,之所以說它特別,那就是由於這首詩每一句都很傷感
  • 李白這首詩寫出了天下最傷心的地方,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我們都知道李白的天生是一個樂觀派,而他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感之下,才會表現出那一份悲傷來,而他的悲傷也是別具一格,例如他的這首《勞勞亭》,便是他眾多作品中,最是憂愁,也最為傷感的一首詩,整首詩立意不俗,一開篇便是令人感受到了那一份濃濃的憂愁之感,更是寫到了天下最傷心的地方,這樣的一種描寫也立馬使得此詩更為獨特,也更加的悽美,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李白這首詩寫出了天下最傷心的一個地方,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我們其實很難從李白的詩作中感受到他孤獨,或者是傷心,他始終是以一種極為灑脫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生活中更是大大咧咧,走到任何一個地方,那便是要提筆留下一兩首詩,以此來紀念一番,而他的這些詩作,也都成為名篇,有的到了現在更是成為了當地一張旅遊名片,可見李白儘管已經逝世了一千多年,但是影響力卻是無處不在。
  • 《勞勞亭》: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唐玄宗天寶四年,李白因受排擠而離開長安,他漫遊齊魯、吳越之地,遊覽祖國大好河山,在這段時間,他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文,如《登金陵鳳凰臺》、《金陵酒肆留別》等,本文要講的《勞勞亭》也是其中之一。勞勞亭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 《勞勞亭》: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勞勞亭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勞勞亭,建於三國時期,故址在今南京市區南,是古代著名的送別之所。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此處的「勞勞」,可指人們不忍離別而頻頻揮手的愁悶心態,也可指代詩題中的「勞勞亭」。
  •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李白《勞勞亭》鑑賞
    詩詞名家,與你一起品讀名家詩詞!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勞勞亭【唐】李白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李白寫這首絕句時,春風初到,柳條未青,應當是早春時節。不過,詩人要寫的並非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為題來表達人間的離別之苦。  詩的前兩句「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以極其洗鍊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題而入,直點題旨。就句意而言,這兩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說的「悲莫悲兮生別離」和江淹《別賦》所說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 李白最傷心的一首詩,短短的四句,讀來卻是令人肝腸寸斷!
    李白同時也是一位張狂的詩人,他的那種狂與生俱來,這也使得他的詩作中,處處能夠看到他張狂的一面。儘管他給我們始終是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但有的時候我們的詩人也會悲痛,也是會傷心,為此他也是寫過這種傷心的詩作,特別是他的這首《勞勞亭》,那便是一首極為傷心的作品,通篇描寫的很是傷心,把天下最傷心的地方描繪的淋漓盡致。
  • 李白很傷心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句句扣人心弦
    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李白之手,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寫於唐玄宗天寶八載(749年),也就是李白漫遊金陵期間。根據詩中春風初到,柳條未青,又可以得知為早春時節。至於題中所說的「勞勞亭」,它是三國吳時建成的一座古亭,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西南,是古代有名的送別之所。眾所周知,長亭、楊柳、夕陽、酒、秋等,都是表達離愁別緒常用的意象。
  •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揚子紅船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揚子紅船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歷史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喜歡的朋友記得轉發評論哦!如果大家想看什麼文章,也可以給小編留言哦!比心~!勞勞亭折柳送別南京古時有兩座著名的惜別之所,一是勞勞亭,是折柳亭勞勞亭,又名望遠亭,宋改為臨滄觀,為三國吳築。
  • 你知道天下最傷心的地方是哪裡嗎,李白在這裡送過誰呢
    勞勞亭(唐)李白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簡析:天底下最個叫人傷心的地方,莫過於一個送別場所——勞勞亭了。這是一首奇特的送別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最後兩句寫得十分巧妙,真可謂是神來之筆,顯示出詩人奇特的想像力,和過人的才華。古人有個習俗,送別友人,折柳相贈。因為「柳」和「留」同音。不讓柳條返青,捨不得朋友走的意思。據說「勞勞亭」始建於三國時期,舊址在今天南京市區南邊,是古時候友人送別之所。
  • 豪邁的李白也曾寫下傷心詩,這首五言絕句讀來讓人倍感五內如焚
    也正因為他以往的豪放大氣之風,所以讓我們都習慣了李白飄逸、洋洋灑灑的詩風,那麼今天來看看李白這首純粹的悲情詩。勞勞亭唐代:李白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這首詩不長,一共才四句話。前兩句「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傷心處很直白,不拐彎抹角。我們知道古人其實不會經常如此直抒胸臆,因為會給人蒼白單調之感,往往會借秋風、落葉、落花等等,借景抒情來表達悲傷之意,像李白這樣的,直寫「傷心處」,出乎人意料,也讓我們耳目一新。同時也直接點明自己的傷心,可想而知這種情緒應當是比較深刻,所以才想落筆直接寫明。
  • 天下最傷心的地方在哪裡?李白晚年寫的這首詩,告訴了我們答案
    送別詩也是最是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畢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時常與身邊的分別。唐朝的詩人在描寫送別時,也是以一種極為深情的口吻來描寫,所以也就使得很多的作品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那麼眾多的送別詩中,要數李白的《勞勞亭》最傷感,這首詩寫得極為巧妙,由於當時詩人遊歷金陵,站在勞勞亭看到無數送別的人淚流滿面,於是他認為天下最傷心的地方是勞勞亭。
  • 李白的4首送別詩,看似簡單,讀來卻回味無窮,都是神來之筆!
    李白唐人很喜歡以送別入題寫詩,「詩仙」李太白也寫過不少送別詩,看似簡簡單單,讀來卻回味無窮,都是神來之筆。李白有幾首送別詩早已深深地刻進我們的記憶裡,只是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而已。本文就為大家介紹李白的4首送別詩。1、《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絕句往往在第三句轉折,由淺入深、由平入奇,以強化詩意。讀絕句,總有一首會驚豔到你,李白的《贈汪倫》自不必說。
  •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有二十字,卻令人嘆為觀止!
    如李白的詩《勞勞亭》。《勞勞亭》是李白的一首五言絕句,作於李白漫遊金陵時。勞勞亭,古代送別的場所,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這首詩主要內容是李白借勞勞亭這一送別場所,表達了人間的離別之苦。全詩語言明快自然,風格清新俊逸,移情於景,託物言情。
  • 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別具一格的表現手法,寫得非常悽美!
    小編今天要與大家分享李白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勞勞亭》,這也是一首送別詩,讀這樣的詩作,最是能夠感受到古人的那一片赤子之心。《勞勞亭》唐代:李白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 王之渙寫下一首送別詩,李白反其意寫下一詩,再創一首曠世名篇!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古詩十九首中有「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折柳送別,中國傳統賦予楊柳濃濃的離情別緒,可以說,楊柳是離別的代名詞。送別是古詩詞中書寫最多的主題,寫送別,還要用楊柳寫送別,能寫出什麼新意?王之渙就可以,從楊柳寫離別,短短四句,二十個字,就驚豔了千年。這首詩就是《送別》。
  • 書法圖文欣賞:李白《勞勞亭》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的《勞勞亭》是以勞勞亭為吟詠對象的一首詩。詩人曾經還寫過一首《勞勞亭歌》,歌中寫道:「金陵勞勞送客堂,蔓草離離生道旁。據說李白來到「勞勞亭」,當時正值早春二月,寒風瑟瑟,看不到一絲春意,亭邊楊柳未青,亭下江水東去,於是思緒翻湧,情不自禁,揮筆寫下了「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一詩。這首詩的妙處還在於三四句運用了擬人手法寫春風,把春風當作人來寫,賦予春風有人的感知,人的情感:它知道人間離別的痛苦,所以不吹拂柳條,不使它變青。
  • 李白的一首送別名詩,僅有20字,卻字字刺骨,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今天,與大家分享李白的一首送別名詩,僅有20字,卻字字刺骨,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這首小詩悽美傷感:當春風和柳枝相遇,便化成了人生的離愁別緒。全詩如下: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這首詩具體作於何時,已無從得知。但從詩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這其實是一首遣興之作。詩人並不是真的在勞勞亭送別什麼友人,所以在詩中既沒有具體的送別場景,也沒有具體的送別對象,只是單純地抒發了一種離愁別緒。李白一生四處漂泊,經歷了無數的離別。這樣的離愁別緒,並不限於某時某地送別某人。
  • 李白和王維的送別詩,都是20字,千年來無人超越!
    李白為孟浩然寫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壯觀場面;王維為元二留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諄諄囑託。《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七言名篇。我們再看另外一個問題,如果用五言絕句來寫送別詩,李白和王維又是怎樣呢?
  • 李白很悲傷一首詩,詩文雖短,感染力卻極強,適合春天閱讀
    也是由於性格的緣故,李白的作品大多都充滿著一種非常豪放的感覺,令人感到心曠神怡,讓人不禁暗嘆一聲,果然是詩仙。但是就算是李白,同樣也有感到悲傷的時刻,而且這種悲傷也會被他融入到他的作品之中,雖然這樣的作品並不多,但是卻首首經典。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一首詩,可以是說是在他眾多作品中最為傷感的一首了,讀起來就會讓人感到非常難過,感染力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