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底足胎質認識元 明清 老瓷器

2020-12-09 水雲鶴

元明清瓷器胎體胎質,鑑定老物件看瓷器底足胎質應注意把握一下幾點:一是觀察瓷器胎土是否經過人工淘洗。明清瓷器製作程序很規範,胎土都要經過人工淘洗,因而胎質顯得乾淨。 圖為元代釉裡紅底足胎質。

明中早期底足胎質 老瓷器的胎質看上去既有粉狀,又有細顆粒狀。二是觀察胎的密度有無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明清瓷器制坯前的制泥是人工,人工制泥制坯燒出來的胎密度適宜,無密度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

明未的胎體胎質 現代仿品瓷器制胎用的泥是煉泥機煉製,用這樣的泥製作出來的胎密度過大,拿到手裡有過重的感覺。也有用灌漿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過於疏鬆,拿到手裡有過輕的感覺。

康熙時期的糯米胎 三是觀察胎體的厚薄程度,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都不盡相同,如明代的大件藏品和清代康熙早期以及同治時期的胎體相對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間的胎體則相對較薄。

清雍正乾隆時期的胎體胎質(清三代很類同) 把握好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清末胎體胎質 四是觀察胎質是否滋潤活泛。老瓷器製作用的胎泥都經過陳腐,加上露胎部分長期與外界物質和空氣接觸,經過風化和吸取營養,胎質有滋潤活泛的感覺;仿品瓷器的胎質一般則較為硬、呆、不活。

現代仿清代九子盤胎體胎質 現代仿品瓷器制胎用的泥是煉泥機煉製,用這樣的泥製作出來的胎密度過大,拿到手裡有過重的感覺。也有用灌漿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過於疏鬆,拿到手裡有過輕的感覺。

現代仿火石紅胎體胎質 現代仿品瓷器制胎用的泥是煉泥機煉製,用這樣的泥製作出來的胎密度過大,拿到手裡有過重的感覺。也有用灌漿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過於疏鬆,拿到手裡有過輕的感覺。

相關焦點

  • 一些館藏明清瓷器的底足與款識
    很多人喜歡收藏的明清瓷器,因為傳世品多同時仿古品更多,所以鑑定時要心中有數。需對器型、釉面、紋飾、胎質、底足、款識等基本特徵有一定識和研究,尤其是足底和款式包含的信息多,是重中之重。文字總結概況和直觀感覺對於認知明清瓷器到底哪個重要?其實沒有必要糾纏不清,那種方法管用就用那種,這些是大家公認的館藏品。
  • 耿寶昌:明清瓷器底足玉璧底有何不同?這篇文章教你辨別不同底足
    #關鍵詞:瓷器底足玉璧底瓷器歷來是收藏界比較熱門的話題,不論是元以前比較久遠的高古瓷還是現在收藏人數較多的明清瓷,都可以看到瓷器收藏是當今越來越熱門的一個趨勢。據一些資料顯示,玉璧底最早出現在唐代,一些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都可以見到實物,唐代越窯瓷器玉璧底端面比較平而且寬大,玉璧底的小圓圈也要比後世的較小。明清兩代出現玉璧底它有一個上限的時間就是在明代晚期,特別是明代萬曆、天啟的時候才開始出現玉璧底的瓷器。瓷器玉璧底和玉環底在明清兩代瓷器中都有,但是時期不同玉璧底和玉環底特徵也不同,這是鑑別瓷器年代的一個重要依據。
  • 學習瓷器的底足
    我們在鑑定瓷器的過程中當然可以通過瓷器的神韻,器型,釉面,畫工,款識,發色等等來鑑定,但是底足的鑑定是鑑定環節中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真偽和斷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據,這也是為什麼作假者往往需要老底新接的原因之一。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瓷器底足鑑定25條!每一條都超級實用!
  • 解讀明清瓷器的底足特點
    瓷器,是中國古代人民偉大的發明,是華夏民族對於人類文明傑出的貢獻,而各個歷史時期的瓷器又因其獨特的表現手法而讓更多藏家為之欣喜和渴求,而以景德鎮為中心的明清瓷器更是因其官窯製品窮極精麗,而成為千年來古代瓷器的高度總結和代表。
  • 教你根據瓷器胎質來斷定瓷器所屬年代
    鑑別瓷器的胎質,要觀察瓷器的露胎處,特別是底足。一般來說真正的古瓷,基露胎處有胎骨老化以及自然磨損的現象,也就是說,元代及以前的瓷器胎骨以及底足看上去比較幹酥,這與新仿瓷器胎子顯得硬是不相同的;明清瓷器的胎子,看上去比較細膩堅緻,有潤心之感,較之新仿瓷器的溼硬,略顯乾燥不夠潤滑。對於古瓷的斷代,胎質也能起作用。
  • 鑑定古瓷,如何理解「胎質幹老」?
    「胎質幹老」為鑑定古瓷器時,對瓷器露胎處(一般指瓷器底足)進行判斷的術語。古瓷器鑑定會涉及到多方面的經驗與知識,觀察瓷器的露胎處是比較重要的技巧之一,但並不能以偏概全,判斷一件瓷器的新老還需要多方位全面的考察。
  • 瓷器鑑定底足的25個特徵!
    我們在鑑定瓷器的過程中當然可以通過瓷器的神韻,器型,釉面,畫工,款識,發色等等來鑑定,但是底足的鑑定是鑑定環節中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真偽和斷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據,這也是為什麼作假者往往需要老底新接的原因之一。 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瓷器底足鑑定25條!每一條都超級實用!
  • 玉看皮瓷看底:瓷器底足鑑定25招
    我們在鑑定瓷器的過程中當然可以通過瓷器的神韻,器型,釉面,畫工,款識,發色等等來鑑定,但是底足的鑑定是鑑定環節中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真偽和斷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據,這也是為什麼作假者往往需要老底新接的原因之一。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瓷器底足鑑定25條!每一條都超級實用!
  • (分享)元代瓷器底足特徵,瓷器新老鑑別,圖解瓷器的底足特徵
    元瓷足底通常不上釉,處於裸露狀態,因此,它是瓷器上最能吐露信息的窗口。再明確一點,上述底部乾裂、失泥、附雜、釉斑現象在元瓷大瓷盤上是絕不會出現的。這進一步表明,元瓷大瓷盤的製造是特別經心的。附圖裡,各底部圖樣下面的「青花」、「釉裡紅」等標註是該瓷器所屬的品種。各個時代、各個窯口的瓷器都帶有它們自身不同的DNA,這些不同點在器物的露胎處——底足往往有許多表現。
  • 元·青花瓷器——底足特徵(高清 多圖)
    ( 微信號:shgudong )  古陶瓷鑑賞有一句行話叫「舉足輕重」,意思是說鑑定瓷器真偽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關鍵,所謂舉其足而知其輕重(比喻瓷器的真偽和年代)也。「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說的意思也差不多。
  • 識別瓷器底足23個方法,建議收藏啊
    我們在鑑定瓷器的過程中當然可以通過瓷器的神韻,器型,釉面,畫工,款識,發色等等來鑑定,但是底足的鑑定是鑑定環節中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真偽和斷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據,這也是為什麼作假者往往需要老底新接的原因之一。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瓷器底足鑑定23條!每一條都超級實用!
  • 學習瓷器的底足-3
    明清瓷器底足信息豐富,是鑑別的重要方面,主要把握以下幾點:一要認真觀察修足工藝。明代瓷器罐、瓶底足牆多採用削足工藝,盤和碗底足常有跳刀痕跡(圖1);清代瓷器盤和碗底足牆大多修成「泥鰍背」狀(圖2),露胎的盤和罐底常有旋紋。總的看,老瓷器修足自然順暢,新仿品修足呆滯、生硬。二要認真觀察款識。
  • 明清瓷器底足演變
    洪武時期瓷器底足早期承元代呈離心梯形,其後外足牆變垂直。足牆厚,足端平切。挖足草率,有的甚至淺挖即止。像所謂「餅形足」。內足牆離心角度大,與底相交處呈現弧折。外足牆端斜削,使之成為通常所稱「鯽魚背狀」。底心乳丁狀突起明顯。
  • 斷代依據:明清瓷器底足演變(珍藏版)與明清五彩瓷器如何辨偽?
    1.洪武時期瓷器底足早期承元代呈離心梯形,其後外足牆變垂直。足牆厚,足端平切。挖足草率,有的甚至淺挖即止。像所謂「餅形足」。內足牆離心角度大,與底相交處呈現弧折。外足牆端斜削,使之成為通常所稱「鯽魚背狀」。底心乳丁狀突起明顯。
  • 瓷器的重要特徵-底足鑑定瓷器真偽
    古陶瓷鑑賞有一句行話叫「舉足輕重」,意思是說鑑定瓷器真偽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關鍵,所謂舉其足而知其輕重也。「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說的意思也差不多。瓷器的底足傳遞了許多不同時代瓷器製作的諸多信息,瓷器底足也是贗品製作的「軟肋」,可以「形似」,而「神似」 極難。
  • 明清民窯瓷器鑑定與馬未都如何鑑定瓷器
    元明清瓷器是現代人們收藏鑑賞的重點項目。由於元明清瓷器是生活用瓷和藝術瓷的極盛時期,歷時很長,品種繁多,涉及古陶瓷的年代、窯口、器型、紋飾、用途、胎釉品質、彩瓷品種、底足工藝、款識、做舊手法等許多內容,對其中每一項的研究都可以說是專門學問。
  • 古瓷器真偽鑑定之底足辨偽法
    但是隨著收藏的日益火爆,古玩市場上的古瓷器贗品越來越多,大有「鋪天蓋地」之勢,令人防不勝防。那麼如何鑑定古瓷器呢? 陶瓷鑑定的方法很多,比如看器型、辨胎釉、論紋飾,了解歷史背景等途徑,但對初學者來說,不管是看器型還是翻書,掌握起來都不太容易,那麼突破口是什麼呢?我們不妨從底足著手。各個時代、各個窯口的瓷器都帶有它們自身不同的DNA,,這些不同點在器物的露胎處——底足往往有許多表現。
  • 「開門老物件」總是「胎質幹老,包漿濃厚」!
    全民愛收藏:考考你的收藏眼力·瓷器篇(2020第138集)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瓷器鑑賞1:哥釉五彩花烏罐由您所上傳的圖片來看,此成化年制款哥釉地鐵泥花鳥紋五彩罐造型飽滿古雅,用彩純正鮮明,豔而不俗,紋飾繪工精美,底足胎質乾爽緻密,款識屬於後朝仿前朝的寄託形式,傳世包漿自然,器表有細密而瑩潤的開片,為清代晚期製品,喜歡的話可以關注與收藏。瓷器鑑賞2:哥釉碗藏友諮詢:哥釉金絲鐵線碗,請老師幫忙斷個代、估價,感謝!
  • 學習瓷器先了解瓷器足底有何特徵
    非數百年的自然乾燥,無法呈現這種脫盡水分和油脂的撒釉斑,這也是元明清三代瓷底撒釉斑與現代撒釉斑的明顯區別。,底足與瓷器的承接僅為底足的外緣的一圈邊緣而已。這樣有利於底足在不平的承接面的穩定。明代高嶺土鯉魚背式釉底足明代晚期麻倉土竭,高嶺土開始取而代之。而明代的底足均以平切內傾為主,像鯉魚背式的修足方法一般不常見,而且多出現於明晚期。
  • 明清瓷器的玉璧底有什麼區別,怎麼通過瓷器玉璧底斷代(圖文)
    瓷器鑑定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鑑別方式就是瓷器底部鑑定,是眾多瓷器辨偽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斷代也是要靠鑑別底足的,明清兩朝瓷器底部工藝特徵樣式也是完全不同的,今樣子收藏介紹一下明清瓷器玉璧底的區別和鑑別,可以通過瓷器的對比這樣比較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