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2020-12-15 如釋我聞

佛陀是世間偉大的覺者,流傳下來的覺悟法門,讓無數眾生離苦得樂。

許多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佛陀在菩提樹下深觀緣起,徹悟世間真相,可是在流傳下來的佛經中卻很少記載關於宇宙真相的內容,那麼佛陀真的明白了世間宇宙的真相嗎?

佛陀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一點,佛陀一生宣講的都是知苦滅苦的方法。

在南傳佛教的典籍《中部》裡,佛陀不僅一次的告訴弟子們,自己的一生就是用來傳授知苦滅苦的法門的,並且說修行的最好境界是究竟苦邊。

佛陀不是不宣講宇宙人生的真相,而是要徹底弄清楚那些,窮極此生也不能完全了解,所以應該把有限的時間放在斷除煩惱知苦滅苦上。

佛陀在世的時代,沙門之間經常會進行辯論,而佛陀對於那些關於宇宙或是神人的形上學的問題一概不答。

這些問題與佛陀傳授的教法沒有多大的關係,反而會讓人進入修行的誤區。

佛陀說法

不光現代人對這些問題有疑問,佛陀的時代依舊如此。

佛陀避而不答的次數多了,就難免讓人誤解佛陀是不是真的覺悟了。

在無數提問中有一個是佛陀的弟子,名叫鬘童子,他對宇宙的奧秘非常感興趣,就對佛陀提問,佛陀依舊是避而不答,之後鬘童子就放出狠話說,如果佛陀不給自己解釋宇宙的真相,自己就離開僧團去還俗。

佛陀知道機緣已經具備,是時候告訴弟子們自己為什麼不回答形上學的問題了。

我們都知道佛陀在說法的時候非常善用比喻來形象的解釋。

佛陀面對鬘童子的提問同樣用了一個比喻來解釋。

佛陀講經

生而為人,不去知苦滅苦,反而去想弄清楚宇宙的真相,就好比一個人中了毒箭,但是他不去馬上把毒箭拔下來解毒,反而是問射中自己的人是誰,他為什麼要射我,誰我的人是什麼種姓,我和他有沒有什麼恩怨等等。可是還沒等到他徹底弄清楚這些問題,就已經毒發身亡了。

佛陀的這個比喻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在輪迴中沉浮就是中了毒箭的人,世間的苦就是這支毒箭,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掉這支毒箭去滅苦,而不是去弄清楚宇宙是什麼,時間有沒有盡頭這些形上學的問題,再沒有弄清楚之前,就繼續在輪迴裡沉浮了。

之後佛陀又告訴鬘童子和眾弟子,跟隨佛陀的方法去知苦滅苦,就可以達到涅槃,而那些佛陀不回答的問題,以後也不會回答。

佛陀的這個故事很明確的告訴了我們,想要弄清楚宇宙的真相是徒勞的,唯有斷除煩究竟苦邊,獲得如來智慧,這些問題也就自然知曉了。

佛陀為弟子說法

佛陀作為覺悟之路上的偉大導師,不僅將滅苦的法門貫徹到底,還十分的牴觸個人崇拜。

佛陀在晚年的時候會讓弟子們轉移對自己的崇拜,去精進的修行滅苦的方法。

在佛陀即將如於涅槃之時,回答弟子們的問題,也能知曉佛陀是一位偉大的導師,而不是教主。

佛陀告誡弟子們在自己涅槃後,要以戒為師,並且堅持四念處,要安正自己的心境,以智慧的方法的來破處顛倒,斷除煩惱,知苦滅苦。

佛陀的智慧不僅變現他對於教導弟子們的方式上,還未雨綢繆的遇見到了後世許多的錯誤,並在他在世的時候就加以杜絕。

佛陀

在《中部》記載到,佛陀告訴弟子們,真正的敬奉諸佛,不是用香花頂禮跪拜等方式,而是用正法去修行,這才是最崇高的敬奉。

同時,佛陀還不提倡神通,佔卜這些怪力亂神的事情。

在巴利文大藏經中,佛陀還明確的告訴弟子們,修習佛法是不能超度亡魂的。自己的業報要自己承受,目連救母的故事告訴我們的不是孝道,而是業因果報真實不虛,哪怕是佛陀和阿羅漢,也是不能消除的。

我們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跟隨佛陀的腳步去知苦滅苦,其他的一切都是無用功,唯有究竟苦邊才能證入涅槃。

上文中記述的內容選取了南傳佛教巴利文大藏經《中部》的經文案例,若有出入,望指正!

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弟子,為何不趨吉避兇,反而慘死於外道之手?

達摩祖師被他打掉了兩顆門牙,為什麼還會把禪宗的衣缽傳給他呢?

他本是奴隸出身的剃頭匠,又是如何成為佛陀的上首弟子的?

相關焦點

  • 佛陀,導師!他說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在《佛說無常經》中,佛陀告訴諸比丘,有三種法在世間是不可愛、不光澤、不可念、不稱意的。這三種法就是老、病、死。由此三事,如來、應正等覺出現在世間,為眾生宣說修行的方法。如《法華經》所講的,如來為什麼要到世間上來?「為一大事因緣」。
  • 大迦葉首次見佛陀時,為什麼佛陀會起身相迎,不應該是坐等嗎?
    大迦葉作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世人稱為頭陀第一。在佛陀滅度之後他認識到世間還需要佛法讓人在紅塵濁世中有指引,就召集了眾多的佛陀弟子記錄下佛陀曾經講過的佛法流傳於世人。關於大迦葉和佛陀的故事有很多,作為佛陀最信賴的弟子,他曾經就獲得佛陀分與半坐的待遇。
  • 佛教:世事無常的真相,為什麼是佛陀證悟的第一個內容?
    上一節我們講到,佛陀講法49年,只講一個內容,那就是如何解脫苦的束縛。如佛教的「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當你用心去體會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十幾個字,其實也是一段偈頌,更何況「三法印」的內容,事實上,就是檢驗佛法的唯一標準,這也是佛陀臨入涅槃時,特別囑咐阿難尊者說,即:「一切法若與三法印相違的,即使是佛陀親口所說,也是不了義;若與三法印相契合的,縱然不是佛陀親口所說
  • 為什麼佛雖慈悲,卻只渡有緣人,佛陀告訴你答案
    為什麼佛雖慈悲,卻只渡有緣人?實際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如果說什麼是人最艱難的事情,莫過於對一件事做出抉擇。因為本身就無法判斷自己的選擇在未來會發生什麼,而人自己的選擇佛菩薩卻不能做出幹涉。這一切說得更加明白些,也是眾生個人因緣所致,這個就是佛教中提及到的「緣起性空」。
  • 佛曰:一切法不可說,為什麼還講了八萬四千法門,佛陀錯了嗎?
    佛陀就是覺得眾生的之所無法認識在自我就是因為有「貪嗔痴慢疑」這些心的幹擾,所以只能針對這個問題佛陀就講了八萬四千法門。但是有人又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佛陀曾經講過。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這就讓大家迷惑不已,既然不可說,為什麼還給眾生講了八萬四千法門,佛陀錯了嗎?
  • 佛陀為何不以神通來救度眾生?
    卻選擇了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忍難忍之事,行難行之行,因為神通不是度人的根本,神通無法究竟度化眾生的心靈,神通無法讓眾生脫離生死輪迴之苦;魔也有神通,魔也可以幻化成佛菩薩形象來迷惑世人,顛倒黑白。佛曰:神通無益於解脫,世尊採用魔無法做到方式來救度眾生,給當時的人們也給後來的我們留下了一個真理光明的世界,我們只要虔誠恭敬地深入佛言,就一定會認識到世尊所帶給我們的心血、舍利無一不透露著解脫的妙義,世尊用心良苦,為使世人免誤入歧途、澄清思想、解脫精神枷鎖,廣宣宇宙人生真相,指明了一條人生應行的大道和真理的方向,這種究竟的真理才能真實地利益眾生,決非神通能夠做到的,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時發出正覺的宣言
  • 佛陀滅度後大乘法漸滅
    龍樹菩薩這一錯,就延續了千年之久。龍樹菩薩以小乘教法再搭配上緣起法成功的毀滅了佛陀所傳授的大乘佛法,成功的混淆了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那麼為什麼說龍樹秉持的是佛陀所傳的小乘佛法呢?這個我們要從龍樹的觀點來分析和判斷,但是也要結合佛陀對大乘佛法的定義和解釋,這樣我們才能夠正確判斷龍樹所傳的到底是小乘佛法還是大乘佛法。
  • 佛陀為什麼叫佛陀
    駱駝,鴕鳥的脖子為什麼會陀下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不是似乎有某種東西在他們的脖子上掛著。那麼這個讓東西陀下去的是不是也可以叫做【它】,比如我們的【秤砣】,秤砣是可以讓秤桿陀下去的。再看我們的佛陀,佛陀為什麼叫做佛陀呢?我們看到佛陀和普通人有什麼不同呢?有大大的耳垂,這個耳垂是垂下去的,也可以認為陀下去的。還有佛陀給人的印象似乎本來就有某種垂下去的感覺。特別是手撐著半邊臉躺著的樣子。
  • 佛法並非佛陀發明 而是佛陀發現的宇宙人生真相
    法爾如是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本來就是宇宙自然的法則這法是宇宙所本有,非釋迦牟尼佛所創造、所制定。佛陀常說:「法爾如是。」意思是,他說的法在自然的法則上本來就是如此。但這法,是釋迦牟尼佛以他至高無上的智慧所發現的。 佛發現了人生宇宙的奧秘,因而自我解脫成了至尊偉大的覺者。但佛陀不因此獨善其身,更發願把這個奧秘向眾生宣說,希望眾生依他所說的教法,去學習之,以洞明此奧秘,同時去修持以成為覺者。
  • 佛陀覺悟的世間真相到底是什麼?吃齋念經就能成佛嗎?
    沙門瞿曇捨棄了苦修,遭到了橋陳如等人的唾棄,但是他並沒有解釋更多,只是端坐在菩提樹下進入了冥想。 正是這中道的冥想,讓他徹底知曉了世間的一切真相,也從沙門瞿曇,變成了世上的覺者。覺悟的人就能稱之為佛陀,也就是說悉達多太子就是在這一刻成佛的。
  • 佛說:一切心不可得,是怎麼樣的心,讓佛陀講了49年的法?
    心究竟是什麼在佛陀講法之前在眾生的腦海裡面都是一片空白的。佛陀開功開悟之後,看到了宇宙的真相,佛法的真相。了解到眾生沉迷於世間就是因為內心無明,無法真正地認識到自我。從而在無名之中產生無盡的煩惱,碌碌一生終究是為煩惱所驅動而產生的因果,陷入了無盡的因果糾纏無法解脫。佛說:一切心不可得,究竟是什麼樣的心,讓佛陀講了49年法。
  • 佛陀的最後一位弟子,竟是婆羅門的長者,還是佛陀的同門師兄
    垂老的佛陀即將走向生命的盡頭,他的一生經歷了常人所不能想像的磨難和苦厲。一草一木,一花一樹,只要存在就有價值,這世間的一切都是帶著使命存在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是業力。善賢終於得見佛陀,就這樣展開了一場關於世間真相的辯論。善賢折服於佛陀的智慧,成為了佛陀的最後一位弟子的同時,也斷除了煩惱,證得了果位。善賢不忍心先於佛陀入滅,於是就在眾人面前現神通入火界定自焚,先入了滅。
  • 佛說阿彌陀經析.124佛陀的教誨是對所有眾生,並非只為人道而講!
    《阿彌陀經》是站在佛陀的果德上宣講的,自然不是只站在人的角度、或者古印度關於北半球的角度去講的。常有人說「佛法就是對人講的」,這個裡面雖然有其慈悲可見,卻失去佛陀本意,佛陀的教誨從最開始到最後,乃至無盡無極的未來和過去中,從來就沒有停留在只對一個道的眾生救度水準上。說佛法是對人說的,慈悲在哪裡?
  • 佛陀講般若時,是為破執
    佛陀在教眾生,他是先破障,再開顯功德。  般若時。佛陀成道以後,我們看釋迦牟尼佛這一代時教的說法四十九年,主要分成兩大塊:第一個,佛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讓已經善根成熟、業障已經消除的根熟菩薩趕快先走,就是「譬如日出,先照高山」。佛陀直接講《華嚴經》,讓他們直接從初地到二地,乃至於到十地,成就菩薩的功德。因為他們沒什麼障礙,他們要修什麼法門,那叫得心應手。
  • 濟群法師在普陀山寶陀講寺開示"走近佛陀 認識佛法"
    濟群法師在普陀山寶陀寺講座「走近佛陀 認識佛法」講座現場現場聽眾認真作筆記佛教在線浙江訊 2014年12月20日至21日,應浙江寶陀講寺之邀,濟群法師前往觀世音菩薩道場普陀山,在寶陀講寺大講堂開講「走近佛陀
  • 佛陀一生最重要的八個階段——八相成道
    《佛本行集經》等詳其事,介紹「八相」的內容。 一、降兜率 佛陀在還沒有降臨到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之前,是在兜帥內院做一生補處的菩薩,名號為護明菩薩,兜率內院是三界中欲界的第四層天,所有來娑婆世界的佛陀要示現成佛之前,都需要在兜帥內院做一生補處菩薩
  • 佛陀的一生告訴我們什麼
    (圖片來源:資料圖)我時常真切地懷念佛陀。從佛陀那裡,我領略了他偉大的人格、高尚的情操,感受了他對人生的真切理解、對生命的無限關懷。我不能不對他表示由衷的敬意。佛陀自覺放棄嬌貴的王子生活,蔑視奢華的物質享受,走上精神追求的漫漫之路,不僅為現時代人所費解,即使在古代印度社會也非同尋常。但佛陀堅持了自己的選擇,不為名譽、地位所動,不為物慾、色慾所支配,堅定地、默默地前行,如同孤獨的獅子。我懷念佛陀,雖然他是一名普通的託缽者,但留下了光輝奪目的形象。
  • 佛陀為什麼有捲髮?這是另一個謎
    我們知道佛教源於印度,在古代印度,人們也非常重視頭髮,據說只有犯了重罪的人才會被剃光,普通人刮鬍子不容易,這是他們的恥辱。印度佛陀為什麼要拋棄這種榮辱觀呢?他們會在出家前用利劍剃頭,這意味著要切斷人世間的煩惱和情慾。後來「剃髮」成了出家的標誌。
  • 佛陀與尼採,兩者的哲學歸宿為什麼不同?
    當然了,關於變化和高度這方面的問題,不是現在所要討論的。這裡主要討論的是佛陀與尼採兩者的思索方式,以及終局。佛學的經典部藏不計其數,所講所說內容太多。而尼採的著作一共千萬多字,內容也是巨大。要往細深了,太多,那不是我關注的點。假如,從思維方式上區別。佛陀是走的歸納總結思維,有明確目標。尼採走的是碎片化思維,只管批判。
  • 佛陀故事:一把石頭換一生富貴
    這七樣東西堆滿了他家的院子,奇怪的是這些東西只落進了他們家,絲毫沒落於牆外。富翁又驚又喜,急忙去請了一位有名的命理師來為自己的孩子看相。師傅仔仔細細的看了半天,驚喜的對富翁說:「令公子的面相和手相都很特別,連我也是頭一次見到。他長大後一定會為貴府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