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導師!他說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2020-09-11 華網佛學


我們常說

佛陀是智慧圓滿的導師

那麼,他的導師又是誰呢?



有人也許會回答:

釋迦牟尼佛前世是燃燈佛的弟子

證悟前還曾向六師外道學習過


而在佛陀住世的時候

一位外道聽聞佛法能夠使人解脫

於是慕名而來

他讚美佛法的廣大殊勝

並詢問佛陀:

智者,您的教法如此圓滿,

請問是哪位老師所傳授的呢?


佛陀這樣回答:


我在生生世世中,追隨過的老師不計其數,而我現今成道,是由自己親身實踐所證得的智慧。如果要說我的老師,那便是以下八位讓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他們分別是殺生、盜竊、邪淫、惡口、飲酒、老、病、死


——故事來源《佛說八師經》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佛陀為所有佛弟子設立的防護欄,是對言行的基本規範和要求。而老、病、死則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生命現實。


在《佛說無常經》中,佛陀告訴諸比丘,有三種法在世間是不可愛、不光澤、不可念、不稱意的。這三種法就是老、病、死。由此三事,如來、應正等覺出現在世間,為眾生宣說修行的方法。


如《法華經》所講的,如來為什麼要到世間上來?「為一大事因緣」。佛在這裡所講的大事因緣就是「無常」,以此來調御剛強難伏、煩惱重重的眾生。我們知道這些道理後,能依教奉行,善調身心,才會真正脫離對老、病、死的恐懼。


宗性法師在《生命的奧妙與真相》一書中分享了佛陀出家、修道的因緣:


在鹿野苑,釋迦牟尼佛第一次給五比丘說法,這也是釋迦牟尼佛第一次在人間給大眾說法。這次說法很重要,後來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都是以這次所說的思想為總綱。


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誕生於印度,開始修行的時候也經歷了很多坎坷。他本人地位很高貴,身份也很特殊,生活條件非常好。正因如此,他在皇宮裡生活時,沒有感受到人間生活的變化和不圓滿。當他慢慢長大後,有幾次出門,在城外分別碰到了示現生老病死的事情。他看到後,心裡開始思考:「除了生老病死外,人生還有什麼?」



其實,釋迦牟尼佛思考的起因,對我們就已經是一種啟示了。為什麼呢?釋迦牟尼佛出城門以後,看到生老病死,就開始思考:「人,怎樣才能擺脫生老病死?」我們普通人也時常看到生老病死,可是一直不覺悟,也從來不想解決這些問題。所以,釋迦牟尼佛之所以能成佛,這些就已經是因了。


他跟我們平常人的思維習慣不同,他在那時就已經開始了對生命,對人生的思考。世界上的智者都是少數人。牛頓看見蘋果掉落,就開始琢磨,並且琢磨出道理來,所以能發現地球引力。到今天為止,多少人也看著蘋果掉落,卻沒有想出名堂。所以,這些有智慧、偉大的人不是天生的。他只是在一些小事情上能去思考,追尋,問一個為什麼。


釋迦牟尼佛在觀察到生老病死的現象後,就開始深思:人,生老病死這麼苦,究竟要怎麼辦呢?於是,他就去出家修行,去全印度訪道。印度是產生多種宗教的國度,他前往各地學習,修行,後來還到雪山苦行六年,最後也沒有悟道。於是只好從雪山下來,到了恆河邊,接受了牧女的供養,開始在菩提樹下打坐,才又重新尋找新的方法,最終悟道成佛。


我要問大家的問題是: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了,他悟到什麼了?他怎麼悟的?


據經典記載,釋迦牟尼佛放棄了以前的苦行,開始覺察到世間的緣起法。所以,他成佛的時候就觀察十二緣起(十二因緣)。他把十二因緣觀察透了,就悟道了。


十二因緣是什麼呢?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就是十二因緣。


他怎麼悟的呢?他從一開始就想:有了無明,就有行;有了行,就有識,一直到後面就有老死,就是我們說的生死,而無明控制了我們的生死。他在四門遊玩的時候,就見到了生死,他出家也是為了要解決這個生死。


怎麼才能不死?就得不生;要不生,就得沒有有;沒有有,就沒有取……於是,他一直往後推,推到哪裡?要想沒有後面這一切,就必須要沒有無明。所以,他忽然覺悟到,世界上的所有的煩惱、染汙和障礙,全部是無明造出來的!是無明在總導演這一幕一幕的戲。反過來看,無明是根,是罪魁禍首,是司令。


因此,我們要想解決人生的生老病死,以及種種的不圓滿和缺憾,就必須斷除無明。他忽然想明白了,原來一切這麼簡單!一下子就覺悟了。所以他才感嘆:「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無明妄想(一作『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我們念經時,可不能就這樣念過去了,要學會思考:為什麼說但因無明妄想而不能證得呢?就是從觀察這個十二因緣所得來的。一切世間不圓滿的因緣,都是無明造成的。只要無明沒有了,自然就解脫生死,就成佛了。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就悟的這個!



我們了解了佛陀出家、修道的因緣

也就知道了

「生命的奧妙與真相」

朝聞道,夕死可矣

一生所尋

不就是宇宙與生命的真相

讓生命的長河流淌得

更加自在與從容嗎?

相關焦點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佛陀是世間偉大的覺者,流傳下來的覺悟法門,讓無數眾生離苦得樂。許多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佛陀在菩提樹下深觀緣起,徹悟世間真相,可是在流傳下來的佛經中卻很少記載關於宇宙真相的內容,那麼佛陀真的明白了世間宇宙的真相嗎?
  • 佛法並非佛陀發明 而是佛陀發現的宇宙人生真相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本來就是宇宙自然的法則。這法是宇宙所本有,非釋迦牟尼佛所創造、所制定。佛陀常說:「法爾如是。」意思是,他說的法在自然的法則上本來就是如此。
  • 佛教:覺悟是佛窺見宇宙人生的真相嗎?
    學佛的人都知道,悉達多(後來的佛陀)毅然出家修行,其目的並不是要探討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去認識苦並解脫苦,即苦的止息。佛像因此,佛覺悟後就是窺見宇宙人生的真相,其實是一種誤解,反正遍觀佛教的一切經典,並沒有見到佛說他發現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甚至在後世還有人誤以為佛教的修行,其目的就是要思考的是這個宇宙的規律
  • 佛陀的一番話說出世間真相
    隨著人們對科學的探究和發展,人對宇宙已經不再是一無所知,用科學的方式講,宇宙是一個,有著可觀測直徑930億光年所有空間、時間、物質的總稱,在一次大爆炸中,宇宙不斷膨脹,如今已有138.2億年的年齡。迄今為止,以自然科學的角度出發,還沒有將宇宙徹底探索清楚,但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仔細的講解過有關宇宙的問題。宇宙到底有多大?佛法是這樣說的。
  • 誰是宇宙第一活人,聖經,一本佛陀老子見證,人生與神的話語的書
    關於人生來去宇宙真相,或許,每個人自出生以來都有著相同的問題與疑惑。「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許多的問題答案,我們總習慣性從書中尋找。在某些時候,人們篤信書本知識的真理,因此而踏上了「書山有路勤為徑」的人生學習之路。然而,有一天,人們也在書中發現了,人活一世的種種苦痛,身不由己的七情六慾。
  • 佛陀剛悟道的時候就說出了佛法的基本教義,卻被人忽略了千年!
    佛陀說:「止!止!吾法妙難思!」這是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之後,面對梵天的勸請說出的一句話。「停,停,不要再勸了,我所悟到的東西,不能言語,不可思議,我又如何住世說法呢?」不過幸運的是,佛陀憑藉他出世間的智慧找到了解釋這不可言說真諦的方法。那麼佛陀到底悟道了什麼呢?就連對方是婆羅門教的主神,都直接讓他不要勸自己了?
  • 佛教教歌三寶歌:佛陀是偉大的覺者,他有3個不為人知的功德!
    今天,正訛君就和大家來談一談這個話題:佛教教歌三寶歌:佛陀是偉大的覺者,他有3個不為人知的功德!這首三寶歌一共分為三段:第一段是介紹佛寶,第二段是介紹法寶,第三段是介紹僧寶,可以說非常全面地展現了佛法的博大精深,現在我們就來說一說佛陀功德的偉大之處!
  • 在《三體》中,那些讓人懷疑人生的宇宙真相,你能夠知道幾個?
    在《三體》中,那些讓人懷疑人生的宇宙真相,你能夠知道幾個?很多人都看過三體這本書,那裡面描繪的宏大的宇宙世界,和那真實到令人窒息的宇宙細節,讓很多人讀後久久不能忘懷,甚至對自身存在的世界都感覺到懷疑,他這本書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就是因為他利用了猜想與現實,真相與虛幻的結合手法,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宇宙面,讓人感覺和宇宙是那樣的貼近。
  • 教師節頂禮人類最偉大的導師——佛陀!頂禮一切善知識
    兩千七百年前,人類的偉大導師——佛陀誕生了,他的誕生給黑暗、痛苦中的人類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佛陀對於能夠依教奉行的弟子,耐心給予調教;對於不能依教奉行的弟子,也方便加以攝受;對於懈怠不知精進的弟子,激勵他上進;對於過分剛猛的弟子,則教以緩和。佛陀對弟子的愛護是無微不至的,佛陀所教化的對象則不分貴賤貧富、種族信仰等,例如度拜火教外道優樓頻羅迦葉三兄弟以及外道領袖舍利弗、目犍連皈信佛教。
  • 揭開宇宙真相
    太極之後,自然宇宙。靈,縹緲虛無,法性無窮。道,運化自然,隱匿虛空。宇宙,道化成實,法顯物性。自然宇宙,以靈為本,以物呈現。實者不實,虛者不虛!  譯文:太易之前,靈主宰一切。從太易開始,靈幻化成道,先天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終至太極。太極之後,道創造了自然宇宙。靈,虛無不見,靈法無窮。道,支配自然運作,隱藏虛空中。
  • 《華嚴經》的誕生與傳承,是浩瀚宇宙不可思議的福報
    ,效仿他偉大的品格,去探究生命的真相。如果我們真正了解佛法,就會發現佛陀是生命的偉大實踐者,是真理的探索者,他發現了生命的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是一位生命的導師,而非偶像。太子遊四門,看到生老病死等人間苦患之現象,深刻思考世間的真相。因苦苦探索而不得其解,太子半夜翻牆越城而去,向世間的智者求教,於19歲出家。佛陀經過六年苦行學習,挑戰自己的意志和身心的極限。因長期禁食,瘦骨嶙峋的他發現當時的印度,眾人只是接近真相,而不明白真相。
  • 明白了宇宙事實真相的人一定會利益眾生利益社會
    佛陀和他的弟子們很多人總是會認為佛教是迷信,認為信佛和學佛只是那些消極不求上進的人對自我的一種安慰罷了!有這種思想的人我相信在當今社會上有很多。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真正非要對佛法探個究竟來的人多是有深厚善根的,他們也真從佛法裡找到了答案,探得了宇宙事實真相!諸如那些為了追求人生真理而放下財富、地位、和大好前程的高級知識分子們,這樣的人在當今社會有之!好多人會笑話他們傻或者說他們消極等等。大家總是用我們看東西有限的肉眼來評判一切。這些放下名聞利養而投身佛法的人們並不是在逃避什麼,他們也不傻,而是他們要的跟別人不一樣!他們要追求比名聞利養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事情!
  • 佛陀為何不以神通來救度眾生?
    佛曰:神通無益於解脫,世尊採用魔無法做到方式來救度眾生,給當時的人們也給後來的我們留下了一個真理光明的世界,我們只要虔誠恭敬地深入佛言,就一定會認識到世尊所帶給我們的心血、舍利無一不透露著解脫的妙義,世尊用心良苦,為使世人免誤入歧途、澄清思想、解脫精神枷鎖,廣宣宇宙人生真相,指明了一條人生應行的大道和真理的方向,這種究竟的真理才能真實地利益眾生,決非神通能夠做到的,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時發出正覺的宣言
  • 大學畢業論文導師嚴格更好?學姐說出真相:一旦選錯影響一生
    大學畢業論文導師嚴格更好?學姐說出真相:一旦選錯影響一生對於大學生來說,要想順利畢業,在大四這一年不僅要拿到校外實習的分數還要順利通過畢業論文答辯,才算完美的畢業了。但是很多學生因為大四這一年忙於實習,沒辦法兼顧畢業論文的創作,再加上選的導師不負責,最終寫出的論文質量比較差。在畢業答辯時不被其他導師通過,導致無法順利畢業。其實,關於本科畢業論文選導師這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 佛陀滅度後大乘法漸滅
    無疑龍樹菩薩具有較強的邏輯辯論能力,他是一位非常具有辯證能力的人,他有著超越常人的辯論智慧,他喜歡和人辯論,他希望自己能夠超越所有論師,繼而成為佛教新的領袖。無疑龍樹成功了,他靠著自己的辯才,把所有論師戰敗了,然後在佛教取得了很高的佛教地位,成為了佛教的領袖。
  • 朱清時院士:「人生的真相」
    「四聖諦」提出了苦、集、滅、道,其中最基本的問題是為什麼說人生是苦?南懷瑾講過一個故事。抗戰時期的四川成都,有個銀行老闆很有錢,每天晚上都要看報表和帳本到凌晨,十分辛苦。與他一牆之隔,以賣豆腐為生的小兩口每天早起磨豆腐,邊工作邊唱歌,日子過得很快活。銀行老闆的太太問「他們怎麼那麼快活?」 老闆說「我可以馬上讓他們快活不起來!」他拿起一包銀子扔到了隔壁。
  • 朱清時院士:「人生的真相」
    人類對宇宙萬有的認識,最終都要歸結為人生的真相。佛法的「五蘊皆空」 、「萬法唯識」和「心物一元」思想,都圍繞著人的生死及解脫等問題。「四聖諦」提出了苦、集、滅、道,其中最基本的問題是為什麼說人生是苦?南懷瑾講過一個故事。抗戰時期的四川成都,有個銀行老闆很有錢,每天晚上都要看報表和帳本到凌晨,十分辛苦。
  • 覺真法師: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八字概括佛陀精神
    覺真長老晚年為國內多所高校如北京大學、上海交大、長江商學院等講授「佛學與企業管理」「佛學與人生智慧」「和諧是道」「蕅益大師四書解」等課程,著有《快樂人生》《和諧人生》《徹悟人生》《感知人生》《享受人生》《有容乃大》《當管理遇到佛學》《此心安處是吾鄉》《素往來》等書籍。
  • 經典反思:黑箱背後的推手,一本古書爆料了宇宙和人生真相
    是的,古人很厲害,他們用一種特別的思考方式,看見並描述了整個宇宙的模樣,比如《周易》、《道德經》等等。你以為看見並描述就是古人的目標?還有更妙的,他們找到了宇宙與人生的真相。不只是宇宙黑箱如何,重要的是推敲黑箱真相,與黑箱互動的人生體驗!
  • 佛學第二講——佛陀領悟的宇宙人生真理「緣起性空」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神秀法師的偈子,他的意思是說我們修行應該要有無比堅定的信心,不能夠有絲毫懈怠,如果有了不乾淨的東西沾惹到了我們的內心,我們就要馬上把他清除。這個偈子說的已經很漂亮,非常符合我們現在小初高學生的學習態度要求,但是慧能的又要更勝一籌,心是什麼?心在哪?塵埃是什麼?塵埃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