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君看天下|史達林警告:蘇德戰爭不可避免

2020-12-06 察哈爾學會

編者按: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5周年,不久前,普京親自在西文媒體發文,談論原蘇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對於史達林當年是如何認識和準備這場戰爭的,國內外史學界一直有不同看法,可以說褒貶不一。本文是察哈爾學會首席研究員、中國前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於洪君於2003年8月在《當代世界》上刊發的文章文章介紹了相關情況,並且闡明了作者的看法,今日讀來,仍有啟示。

第二次大戰結束至今近60年來,無論原蘇聯史學界還是西方史學界、國際政治學界還是軍事戰略學界,各種各樣的專家學者幾乎眾口一詞,都斷言史達林作為蘇聯最高統帥沒有預見到德蘇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致使蘇聯在戰爭初期遭受了難以言狀的慘痛損失,他本人也因此對自己的祖國犯下了不可寬恕的致命錯誤。

然而,事實並非完全如此。

史達林突然接任總理職務

最高領導層重組意味深長

1941年5月4日是個星期日,聯共(布)中央政治局這一天召開全會,討論黨和國家領導層人事變動問題。多年擔任黨的總書記但從未擔任國家職務的史達林,出人意料地被任命為蘇聯政府首腦。會議決議對此作了如下說明:

「為了充分協調蘇維埃的和黨的組織工作,絕對保證其領導工作的統一性,同時也為了在當前緊張的國際形勢下進一步提高蘇維埃機關的威信,這種形勢需要蘇維埃機關全力從事國防事業,聯共(布)中央政治局一致作出決議:

任命約·維·史達林同志為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

任命維·馬·莫洛託夫同志為蘇聯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和蘇聯對外政策領導人,兼任外交人民委員。

鑑於史達林同志因中央政治局的請求而留任聯共(布)中央第一書記,但不能有足夠時間從事中央書記處工作,任命A·A·日丹諾夫同志為史達林同志在中央書記處的副手,同時解除他所擔任的聯共(布)中央宣傳鼓動部部長職務……」。

這份決議事先曾以分發方式交給全體中央委員進行表決。當時所有的70位中委全都表示「贊成」。5月6日,蘇聯報紙正式向國內外公布了這一重大決定。分析一下這次非同尋常的人事調整,透析一下黨的政治局決議中的譴詞造句,說史達林對即將到來的德蘇戰爭沒有準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當時,蘇聯西部邊境的局勢很不平靜。德國方面不斷加大軍隊集結的規模和力度。濃烈的戰爭氣氛不僅使前線的軍人們深感憂慮,史達林本人也不相信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真能持久,他也渴望獲得第一手的情報資料。1941年5月5日,也就是史達林就任政論首腦的第二天,國家情報機構今領導人向他呈送一份秘密情報,情報說:

「來自德國空軍總部的消息稱,4月29日,希特勒在體育宮對青年軍官發表了講話,講話內容報紙沒有披露。希特勒說,最近將要發生一系列會讓許多人莫名其妙的事件。我們將要採取的措施都是國家所必需的,因為紅色愚氓正在昂首對著歐洲。這些消息來自於一些德國軍官,但有待進一步核實。」

毫無疑問,希特勒所說的紅色愚氓指的是什麼人,對史達林來說是不言而喻的。對這樣的消息,史達林不可能漠然置之,也不可能無所作為。

「紅軍的實力沒有削弱,

我們的現代化裝備已經夠用」

為了祝賀史達林就任新職,同時也為了讓軍界精英了解國際形勢和蘇聯的國防情況,5月5日晚,蘇聯領導人在克裡姆林宮為軍事院校畢業生和一些軍隊將領舉行了一次秘密招待會。出席招待會的除16所軍事院校和9所普通高校軍事系畢業生、教授和講師、高級軍事指揮機關的代表外,還有國防人民委員部領導人和黨的政治局委員。史達林挨著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和總參謀長朱可夫。招待會前,人們並不知道史達林是否會發表講話。蘇聯軍事院校總局局長斯米爾諾夫作了報告,蘇聯中央執委會主席加裡寧作了簡短致辭。然後,鐵木辛哥元帥請史達林作重要講話。

史達林的講話持續約40分鐘。他說:「同志們,你們3—4年前離開了軍隊,現在將要回到隊伍中去,但卻不了解軍隊。紅軍已經不是幾年前的樣子了。」這幾年,紅軍的確經歷了深層次衝擊、結構性調整和大規模人事變動。總參謀長、空軍司令和海軍司令四易其人。9位副國防人民委員、幾乎所有的軍區司令、許許多多的軍長、師長丟掉了職務,隨後失去性命。有4萬多軍官被清除出軍隊,其中只有1.2萬人(也就是1/4)後來得到平反,回到了部隊。軍事院校的許多教師和校長也被撤換了。這一切不能不影響到蘇聯軍事幹部的培養和軍事指揮的整體水平。那時,蘇軍指揮員中有24.6%的人畢業於各種速成班,12.4%的人根本沒有受過軍事教育。他們的優點在於愛國主義,相對年輕,但缺少作戰經驗,指揮年限不長,大部分指揮官任現職還不滿一年。

史達林這次講話非常精彩。作為最高統帥和政府首腦,他對蘇聯的國防狀況了如指掌。在分析軍事技術問題時,他不看稿子,嫻熟地援引各種數字和事實。他說:「3-4年前紅軍靠什麼來展現自己呢?步兵是軍隊的基本隊伍。它是用每次射擊後都要重裝子彈的步槍、手槍、機關槍、榴彈炮以及加農炮裝備起來的,這種炮彈的最初速度每秒不到900米。飛機飛行速度每小時400-500公裡。坦克甲板可以抵擋37毫米的大炮。我們一個師共有戰士近1.8萬人。我們的紅軍共有120個師。而現在,我軍共有300個師。這些師本身變小了,但更加機動,現在是1.5萬人。這些師有1/3是機械化師。在這100個師中,2/3是坦克師,1/3是摩化師。本年度內,軍隊還要裝備50萬輛拖拉機和載重汽車。」

在談到蘇聯紅軍的軍事裝備水平時,史達林躊躇滿志地告訴出席招待會的這些軍界精英:「我們有衝鋒陷陣的第一線坦克,也有抵禦步兵的第二、三線坦克。坦克的火力增大了。」談到炮兵時,史達林說:「以前大量增加榴彈炮。現代戰爭要求修改和提升加農炮的作用,打擊敵人的堡壘和坦克。要求直接瞄準射擊、炮彈最初飛行速度每秒1000米以上。加農炮部隊對我軍具有重大意義。」關於作戰飛機,史達林透露說:「我們已經擁有並且正在大量生產速度達每小時600-650公裡的飛機。這是第一線飛機。在戰爭條件下,要首先使用這種飛機。它們將為我們那些相對陳舊的伊-15、伊-16、伊-153(海鷗)和C型飛機掃清道路。」

尖銳批評蘇聯的軍事教育

對德法英軍隊進行比較分析

在這次講話中,史達林尖銳地批評了蘇聯軍事教育手段嚴重滯後的問題。他說:「我們的學校落後於軍隊,他們仍在使用舊裝備教學。」「不允許用舊裝備搞教學」。「用舊裝備教學,意味著造就落後的人才。造成這種落後局面的還有教學大綱。要知道,為了教育新人並按新的方式教學,應當修改教學大綱,而要做到這一點,還有許多事情要辦。我們的學校應該也能夠按照新的裝備重新組合教學指揮幹部,利用現代戰爭經驗。我們的學校正在落後。需要消除這種落後現象。」

史達林在講話中還詳盡地分析了當時正在緊張進行的歐洲戰事。他認為,希特勒之所以能取得軍事勝利,原因在於德國已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中得出了正確結論,卓有成效地發展起軍事科學,重新武裝了軍隊,掌握了新的戰爭樣式。相反,法國人和英國人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卻不思進取,軍隊沒有得到國家和人民的支持,這就導致了1940年的軍事災難。在談到法國人對本國軍隊的輕蔑態度時,史達林指出:「沒有人關心軍隊,也沒有人為軍隊提供道義支持。人們開始把指揮官視為失意者,視為由於沒有工廠、銀行、商店而不得不去當兵的窮途末路者。就連姑娘們也不願嫁給軍人。」史達林最後這句話引起了紅軍指揮官們一片善意的笑聲,因為他們在蘇聯人民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在史達林看來,希特勒軍隊獲勝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盟軍方面沒有開闢出第二戰場。但是,「希特勒軍隊真的不可戰勝嗎?」史達林提出這一問題後隨即作了回答:「不。世界沒有也不曾有過不可戰勝的軍隊……從軍人的角度說,德軍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無論是坦克、炮兵還是空軍。德國的大部分軍隊正在失去戰爭初期曾經有過的後方。此外,德軍中出現了自吹自擂、驕傲自滿、狂妄自大現象,軍事思維沒有向前發展,不僅在軍事裝備方面落後於我國,在空軍方面,美國已開始超過德國……。德國人認為,他們的軍隊是最理想的、最精良的、最不可戰勝的。這是錯誤的。軍隊必須日復一日地加以完善。任何政治家、任何活動家,如果放縱自滿情緒,都可能遇到意外,就像法國所遭遇的災難一樣。」

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在這次講話中,史達林以異常明確的語言告誡在場的蘇聯軍人:「蘇聯同希特勒的戰爭不可避免。如果莫洛託夫和他的外交人民委員部能夠將戰爭爆發推遲兩三個月,那就是我們的幸運了。」

史達林反對籠統地談論和平

提議為即將到來的戰爭乾杯

這次招待會結束時,一部分軍官應邀留在克裡姆林宮參加宴會。宴會上,人們一個接一個地舉杯為史達林祝酒。史達林也頻繁舉杯,一再祝賀軍事院校的畢業生們圓滿地結束了學業,祝願騎兵、飛行員、坦克手、步兵和通訊兵們身體健康。

入夜時分,所有人都進入了亢奮狀態。這時,一位將軍提議為和平政策、為這一政策的締造者史達林乾杯。但出人意料的是,史達林竟抗議似地擺了擺手,一時弄得大家不知所措。一位宴會參加者半個世紀後回憶說,當時史達林滿面怒容,批評這位將軍「什麼都不懂」。他說:「我們是共產黨人,不是法西斯主義者。我們始終反對非正義戰爭,反對重新瓜分世界、奴役和剝削勞動人民的帝國主義戰爭,支持各國人民的自由和獨立,支持革命戰爭,支持各民族擺脫殖民主義壓迫,支持勞動人民擺脫資本主義剝削,支持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正義戰爭。德國試圖消滅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家……根除成千上萬的勞動人民,而把活著的人們變成奴隸。只有同法西斯德國進行戰爭並在這場戰爭中取勝,才能拯救我們的祖國。我提議為戰爭、為戰爭中的進攻、為我們在這場戰爭中獲勝而乾杯。」

在蘇聯保留下來的黨務檔案中,史達林卷宗內保存了他5月5日在這個招待會上講話記錄,但非常簡短。關於和平政策的祝酒詞與上面所講述的差別很大。檔案中記載的是:「和平政策保證了我國的和平。和平事業是美好的事業。在我們的軍隊重新裝備起來並且補充了現代化戰爭手段之前,我們始終如一地執行了防禦性的政策。而現在,當我們改組了我國的軍隊並且配備了現代化戰爭所需要的技術裝備時,當我們已經變得強大而有力時,現在應當由防禦轉向進攻。在我們致力於自己的國防時,我們一定要以進攻的姿態採取行動,實行由防禦轉為進攻的政策。我們必須用進攻的精神來重新組織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宣傳鼓動、我們的報刊。紅軍是現代化的軍隊,而現代化的軍隊是進攻型的軍隊。」

透過史達林的這些言論,某些研究人員發現,史達林似乎有意在1941年夏季主動進攻德國。這種結論是站不住腳的。要想在7月份進攻敵人,5-6月份就應該進行總動員,在西部邊境組建人數超過敵軍的進攻性軍隊集群。這些任務中的任何一項都沒有解決。蘇軍不但沒有進行總動員,邊境軍區的軍人比敵人的有生力量幾乎少一半(290萬對550萬)。而且,一直拖到1941年5月15日,總參謀部才向政府提交一份例行的戰略部署方案。該方案指出:「德國的一些師在我國邊界附近集結,隨時可能發動突如其來的打擊。」為了防止此種情況發生,這份文件建議:「我們必須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給德國統帥部提供行動的藉口,不能以先發制人的方式打擊正在部署中的敵人,不能向德國軍隊發起攻擊。」

顯而易見,由於蘇聯軍隊指揮機關擔心蘇軍採取主動會為德國提供開戰理由,極力勸說史達林放棄了先發制人戰略。史達林雖然意識到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但在蘇聯尚未作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他不想授人以柄,主動引發戰爭。因此,當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有一次向他提起關於進攻性行動的講話時,史達林解釋說,「我這樣說是為了鼓勵到會者的士氣,為了讓他們思考勝利,而不是像全世界的報紙那樣,渲染德軍的不可戰勝性。」

可能正是基於當時特別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史達林沒有下令進行軍隊總動員,也沒有命令邊境軍區的部隊進入戰略狀態。據說,史達林還警告過鐵木辛哥和朱可夫:「如果你們在邊境上刺激德國人,未經我們允許而調動部隊,小心丟掉腦袋。」不久,可悲的事情發生了:史達林和蘇聯軍事指揮機關雖然早就意識到戰爭隨時可能爆發,但卻沒有採取刻不容緩的應對措施。1941年6月22日德軍大舉入侵時,蘇聯遭到了難以估量的重大損失。

責任編輯/郎亞嬌 徐坤陽

作者:於洪君,察哈爾學會首席研究員、中國前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

來源:《當代世界》,2003-08

求分享

求在看

相關焦點

  • 蘇德戰爭中史達林的詭計,若希特勒將計就計,二戰結局或許不同!
    在短短10天之內,德軍突進蘇聯600公裡,史達林精心布置的西部防線瞬間崩潰。蘇德戰爭初期,360萬蘇聯士兵成為了德國人的俘虜,1500輛坦克、1500架飛機、3000門火炮損毀,很多軍事裝備還沒有上戰場便在德軍的空襲中變成了廢鐵。殘酷的現實曾經一度摧毀了史達林的意志,在重新振作後,史達林一面指揮蘇聯人民奮起反擊,一面也在積極謀劃與納粹德國媾和的緩兵之計。
  • 蘇德戰爭剛剛打響,為何史達林就處決了心腹愛將巴甫洛夫
    在蘇德大戰開始僅僅兩個月時,史達林就以「通敵叛國」的罪名,處死了4名蘇聯將軍。他們分別是大將巴甫洛夫、少將克裡莫夫斯基赫、少將格裡果裡雅夫和少將科羅布科夫。史達林的手段不可謂不狠辣,尤其是大將巴甫洛夫,他可是與朱可夫齊名的將軍。
  • 史達林下令挖了這座無人敢碰的墓,導致蘇德戰爭爆發?
    圖:蘇德戰爭的導火索帖木兒的詛咒。由於帖木兒生前的赫赫威名,加上他為人殺戮無數,世人對他的陵墓充滿畏懼,在東歐和俄羅斯地區流傳:帖木兒是戰爭的化身,他的屍體不能移動,否則天下會遭遇兵災。圖:帖木兒陵墓當然,有人表示不服,偏要動動看。第一次,是帖木兒死後300年的1740年。
  • 二戰蘇德戰爭,史達林為何對巴巴羅薩行動表現沉默?美好願望落空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人們驚訝地發現,史達林不僅在戰前對德國可能的入侵表現泰然,而且在德國三路大軍閃擊蘇聯後,仍然表現出鎮定自若的樣子,甚至戰爭打響後十天才發布全國動員令。史達林為何在大軍壓境大廈將傾的危難時刻,還要表現出如此從容的姿態,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二戰秘聞,傳說蘇德戰爭前蘇軍密謀大舉進攻德國——大雷雨計劃
    而蘇德戰爭初期,蘇聯應對是相當不力的,蘇聯成為二戰傷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國家之一,有相當程度都是因為初期應對不當。300萬德軍突襲蘇聯,戰爭剛開始,蘇聯西部66個機場就遭到猛烈轟炸,蘇軍半天之內就損失飛機1,200架,其中800架未及起飛即被毀於機場。
  • 俄羅斯歷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上)
    史達林原先對德國給蘇聯提供的大額信貸和企業界人士的信任逐漸產生猜疑。在和英法的合作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性結果的情況下,史達林判斷,希特勒德國遲早要繼續東進,劍刃要指向蘇聯,一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而在東方,史達林又擔心日本人。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由於莫斯科戰役以後,史達林和蘇軍統帥部一直把重點放在防守莫斯科方向上,因為德軍雖然在莫斯科戰役失利了,但仍有70個師的重兵在勒熱夫-瑟喬夫卡一線作頑強防禦,而且大有重新進攻莫斯科的勢頭。1942年6月,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突然分成兩個作戰集團,A集團向高加索方向作重點進攻,以搶佔那裡的戰略資源並伺機向南拓展,B集團向史達林格勒進攻作牽製作戰,企圖佔領該城後再迂迴向北對莫斯科形成夾擊態勢。
  • 蘇德戰爭時蒙古戰旗曾出現在德軍陣地,德國人驚呼:成吉思汗來了
    公元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德國軍隊大舉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了,在蘇德戰爭初期,蘇聯紅軍在前線屢屢受挫,大量的傷亡使蘇軍開始不斷擴充兵員,在那段時期,居住在蘇聯境內的蒙古人再次跨上了戰馬。
  • 二戰初期史達林為何看不起德國軍隊,原來是蘇聯真的太強大!
    很多關於二戰的文獻資料,都記載說,邱吉爾事前曾向史達林發出警告,說希特勒準備在1941年6月對蘇聯發動突然進攻。1941年5月12日,蘇聯間諜、納粹軍官理察·佐爾格也向莫斯科報告希特勒準備進攻蘇聯。史達林並沒有低估德國,一直在積極進行戰爭準備。經常內部會議上提醒大家提高對德國的警惕。
  • 蘇德戰爭時,日本為何按兵不動,看關東軍與遠東蘇軍的差距就知道
    即使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也未見絲毫動作,這是為什麼呢?關東軍全盛時期70萬人,遠東蘇軍最少時也有80萬莫斯科會戰中,為了挽救危局,史達林親自下令「從駐守遠東的部隊中調回一些步兵師和全部的坦克部隊」,但實際上受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力有限的影響,遠東蘇軍總兵力減少的非常有限。
  • 堪稱是史達林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戰,70萬人在戰線消失
    自古以來人類史上發生了不少戰爭,要說最為慘烈的戰爭的話,二戰中,代表著東歐和西歐最強力量的對抗,便是蘇德戰爭,最正確的說法是,這次戰爭就是血腥味最重犧牲人數最多的戰爭,沒有之一,傷亡的總人數在4千萬左右,和絞肉機真的有的一拼。盟國蘇聯可以說是二戰中為盟國勝利付出最多的國家,蘇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削減了德國75%的兵力,比剩餘盟國加起來還要多。
  • 蘇德大戰初期,史達林為何下令處死大將巴甫洛夫?因為他罪無可赦
    ——唐·曹松《己亥歲》 在歷史戰爭中,自古以來就忌諱戰前斬殺大將,但在蘇德大戰開始僅兩個月,史達林就以「通敵叛國」的罪名處死了大將巴甫洛夫以及其他三名將軍。要知道,巴甫洛夫可是與朱可夫齊名的大將,此前備受史達林信任。這是怎麼回事呢?
  • 摩爾多瓦,史達林東方戰線「收官之作」,為何劃給烏克蘭這塊地?
    此後,崛起的沙俄也不斷向黑海沿岸擴張,這就不可避免與奧斯曼帝國產生碰撞。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雙方在黑海地區為領土展開激烈爭奪。幾次俄土戰爭下來,戰鬥民族逐漸將土耳其人擠出了黑海北岸。1812年,沙俄取得第七次俄土戰爭勝利,奪取了摩爾達維亞公國的大部領土。
  • 史達林是怎麼對待回國的戰俘?答案有些令人傷心!
    不是一直流傳著史達林在蘇德戰爭中說過的這麼一句話:蘇聯沒有戰俘,他是都是叛徒!不管這句話真假如何,蘇德戰爭時期的史達林是非常鐵腕和強硬的,在史達林籤訂的《蘇聯國防群眾委員會227號指令》中,規定前線的指戰員不能私自指揮隊伍撤退,否則將被送上軍事法庭。根據現在透露的一些資料,整個蘇德戰爭時期,蘇聯被德國人俘虜的士兵人數達到了570萬。
  • 這位海軍司令一上任就宣誓:若有來犯者無需警告直接開炮
    當時,為了制止法西斯發動戰爭,英法蘇進行了談判,最終沒有成功,但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蘇聯和德國籤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二戰開始後,德國的野心不斷膨脹,庫茲涅佐夫命令海軍進入戰備狀態,並對各個艦隊發出指示,一旦有來犯者無須警告即可開炮,他下達的這條訓令將戰鬥民族彪悍果敢的性格體現得淋漓盡致,外界對他這樣評價:真硬核。
  • 在1941年,史達林懷疑他想要挑起「德國和蘇聯」之間的戰爭!
    在1941年,史達林懷疑他想要挑起「德國和蘇聯」之間的戰爭!當希特勒於1940年12月決定反對蘇聯時,他忽略了俾斯麥關於入侵俄羅斯的舊警告,以及長期以來認為的兩場戰爭的危險。在1941年的前六個月裡,史達林懷疑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想要挑起德國和蘇聯之間的戰爭,以拯救他被圍困的國家。這位獨裁者駁斥了所有關於德國準備入侵蘇聯的英國警告,他甚至駁斥了他自己的情報機構的詳細信息,通常是因為代理人在國外被腐蝕了。自稱為外交調解人的希特勒副手魯道夫·赫斯10日離開英國前往英國。
  • 欺瞞世人多年,德國人無意發現了史達林的秘密,並將它拍進了電影
    眾所周知,二戰期間德國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迅速佔領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最後卻兵敗蘇聯,歐洲戰場的戰爭才得以正式結束。其實二戰期間德國和蘇聯的軍事力量都是不相上下的,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所以德國早就有進攻蘇聯的想法,經過幾年的時間做足準備後德國終於對蘇聯展開大舉進攻。
  • 為何蘇德戰爭前蘇聯會成為西方公敵?
    1941年6月22日,軸心國190個師共550萬大軍在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以及190艘軍艦的配合下,向蘇聯發動了猛烈進攻,蘇德戰爭由此爆發。由於戰前的史達林對戰爭的錯誤預判,加上蘇聯大清洗運動帶來的惡劣後果,開戰之初,蘇聯軍隊一潰千裡。
  • 蘇聯衛國戰爭郵票賞析—英雄篇
    德國與1941年6月22號,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出兵550萬,以閃電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蘇德戰爭爆發。在整個戰爭中蘇聯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代價,陣亡了2700萬人。在史達林的領導下,朱可夫帶領蘇聯紅軍把紅旗插在了柏林議會大廈上。蘇德戰爭在蘇聯被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在戰爭中蘇聯人民,不怕犧牲,頑強奮戰,湧現出了很多英雄人物。
  • 日本投降後,史達林給天皇送了一份「大禮」,裕仁看後差點氣暈
    菲律賓也很絕望,威脅日本賠償80億戰爭損失,或者一天殺10個日軍。當時日本人沒那麼多錢,菲律賓照他們說的做。後來是美國出面調解衝突,菲律賓釋放了犯人。日本投降後,史達林送給皇帝一份「大禮」。裕仁看到後差點暈倒。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日本的衰落已經顯現。即使是當時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毫無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