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這麼多年餃子,餃子是誰發明的?它最初的作用令人意想不到

2020-12-08 騰訊網

餃子,自古深受大家喜愛,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華傳統食物,也是最能體現記憶中「媽媽的味道」的一種食物,每逢過年和一些節令,餃子都必不可少。

當然,北方人對餃子的感情可能更深一些,全國各地口味不同,餃子的做法和餡料也有一些區別,甚至叫法也有區別,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對食物的要求有區別,這個大家不必過於較真。

我們這裡就說普普通通的餃子,真正意義上傳統的,正經的餃子,大概就是煮餃子。什麼蒸餃、煎餃、韭菜盒子之類的,大概都算是餃子的一種變種。餛飩跟餃子的關係更密切一些。

好言歸正傳,我們吃了這麼多年的餃子,那麼餃子到底是誰發明的呢?其實餃子這個食物,最初並非是滿足人們口舌之欲而發明的,而是有其它作用,這個最初的作用還是很令人意外的。

餃子的發明者,公認為是東漢著名的醫學家,醫聖張仲景,傳說有一年冬至,張仲景看到很多窮苦之人,衣不蔽體,飽受寒冷之苦,耳朵都凍壞了,心裡很難受,就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經過研究,張仲景發明了一個驅寒、保護耳朵的藥方,名叫「祛寒嬌耳湯」,他搭了一個棚子,架上大鍋,免費為窮苦百姓舍藥,這個藥方就是用羊肉加上一些驅寒的草藥,用面包裹,下鍋煮。

沒錯,這個祛寒嬌耳湯,實際就是煮餃子,羊肉也是中醫中驅寒的佳品,餃子的外形也像人的耳朵,所以叫嬌耳,算是以形補形的原理,每人兩個嬌耳,一碗湯,吃了之後渾身溫暖,耳朵發熱,也算解決了凍壞耳朵的問題。

這其中的醫學原理,大家就不必深究了,總之餃子最初的作用,實際上就是作為一種藥出現的,這也是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的原因,一是為了防止耳朵凍壞,二也是為了紀念張仲景。

當然這兩個目的,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早就被人們淡忘了,吃餃子也早就不拘泥於羊肉餡了,想吃什麼餡都有,像前邊說的各種變種做法也很多,主要還是吃的味道,以及那種過年過節的氛圍。

餃子最初發明是為了醫療,卻意外的成為了千百年來,老百姓最重要的飲食之一,受到無數人的喜愛,這一點想必張仲景也是沒想到的吧。

我是鹹魚道長,感謝您的支持。

那個在神話故事中,幫樵夫撈斧子的到底是什麼神?原來不是河神

中國神話中的四海龍王是誰?除了東海龍王,你可能一個都不知道了

中國龍沒有翅膀為什麼能飛?盤點對神龍飛行方式的四大猜想

相關焦點

  • 馬未都:餃子由河南人發明,最初是治病的,它反映了中國人的含蓄
    馬未都:古人過年吃什麼呢,不用說跟我們一樣,就是吃飯,主要是要吃餃子。這餃子在中國吃了快兩千年了,什麼時候發明的呢,東漢時期。誰發明的呢,河南人發明的,所以河南人包餃子包得好。這餃子有各種包法,一種叫包餃子,捏餃子,還有是擠餃子,山東人這麼啪一擠就是一大餃子。那麼餃子這個來歷很有意思,它最初叫做「餃餌」。什麼叫餃餌呢就是它是相交的,兩面交在一起,然後像耳朵一樣,你看餃子就是耳朵形嘛。但你仔細想,這耳朵如果長這麼倆肉餃子,那太難看了,比扇風耳還難看,我得罪扇風耳了啊。那麼到了元代以後這東西叫「扁食」。
  • 「冬至到,吃餃子」,最早的餃子居然是中國歷史的名醫發明的!
    「冬至到,吃餃子」,最早的餃子居然是中國歷史的名醫發明的!這轉眼之間,冬至也是來到了,在我國的北方流傳著這樣的一句俗語叫做:「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吃完水餃好睡覺」那你們知道這最早的餃子是誰發明的嗎?
  • 吃了這麼多年的餃子,才知道,餃子的發明者是一位醫者
    早些天,大家是不是正在為著冬至日應該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做出了許多爭論呢?但是小編認為,無論是吃什麼都是表達人們對一年結束的暖心的祝願,接下來小編想跟你們說說,關於冬至日吃餃子的這一件事。我們知道,冬至日,北方是吃餃子的來度過這一天的,那麼你們知道,餃子的創始人是誰嗎?這個人,既不是什麼著名的美食家,也不是什麼不是什麼技藝高超的廚師,而是一名著名的醫者——張仲景。張仲景是何許人也,想必大家都略有耳聞。時間要追溯到東漢末年,在這個時期,是技術比較先進的年代,好多發明都是在這段時間被創造出來。
  • 你只知道冬至吃餃子,餃子是誰發明的?五種餃子餡寓意,你清楚嗎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小柒文社),今天的主題是:你只知道冬至吃餃子,餃子是誰發明的?五種餃子餡寓意,你清楚嗎?今天是冬至,相信大家腦海裡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餃子,冬至吃餃子,不會凍掉耳朵,這句話是民間流傳的一段佳話,在中國,冬至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毫不誇張的說,它和春節有一樣的殊榮,中午下班瀏覽了一下朋友圈,看見大家曬了各種各樣的餃子,試問,你只知道冬至吃餃子,但是你知道餃子是誰發明的嗎?吃什麼餡兒對你的家庭和人生更好?
  • 世界上第一個餃子是怎麼來的? 餃子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個餃子是怎麼來的? 餃子是誰發明的?時間:2016-12-22 11:00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上第一個餃子是怎麼來的? 餃子是誰發明的?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 Dumpling|餃子是醫生發明的?而且還是藥用的?
    餃子dumpling [dmpl](美)(也可以音譯成jiaozi)是深受中國人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做水餃,是中國的民間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過節過年的必備食品。餃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據記載,餃子的最初用途並非食品,而是藥用!
  • 饅頭、餃子你知道是誰發明的嗎?一個是張仲景,另一個竟是他!
    饅頭大家都知道,它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食物,別稱「饃」「饃饃」「蒸饃」,中國傳統麵食之一,在我們國家它是很多人不可或缺的主食,中國人日常的主食之一,吃了這麼多年的饅頭,那你知道饅頭起源於什麼時候嗎?是誰發明的?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
  • 餃子有怎樣的歷史?誰是「第一個吃餃子」的人呢?
    人們把對新年的期盼連同對家人的祝福通通包進餃子中,吃下去的是餃子,留在心裡的是與家人團圓的歡樂時光。中國人對餃子的喜愛不僅僅在味蕾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一份對家的牽掛,。那麼,在中華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餃子,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誰又是「第一個吃餃子的人」呢?
  • 老外發明餃子新包法!中國人誰敢來挑戰?
    老外發明餃子新包法!中國人誰敢來挑戰?美食,不管是哪個區域都有自身獨特的美食作為代表。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能精能粗。精緻到每一道美食,粗到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美食真心是一種強大的東西。能讓然日思夜想,只為儘快吃到口中。
  • 老外也愛吃餃子,為了吃還發明包餃子神器,這速度真神了!
    老外也愛吃餃子,為了吃還發明包餃子神器,這速度真神了! 網羅天下趣事,縱觀世界奇聞。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老外也愛吃餃子,為了隨時能吃到,竟然還發明了包餃子神器,這速度真神了!
  • 冬至節氣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圖)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冬至吃一口餃子就分開了天地那麼問題來了,作為大吃國,古人過冬至吃啥?吃餃子唄!關於餃子的起源,民間最為喜聞樂道的版本是:張仲景為了給人驅寒治病,發明了「嬌耳湯」。這是個美好的故事,然而事實並不如此。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新疆吐魯番地區阿斯塔那村的唐墓、重慶市忠縣的三國古墓、山東滕州春秋墓葬中都發現了餃子。所以,從出土文物的角度來看,餃子源於我國己有兩千多年歷史了。但是,餃子以前並不叫餃子,而是餛飩。
  • 中國人發明的餃子,外國人卻發明包餃子的神器,北方人:這是混沌
    眾所周知,吃餃子是我們國家一種傳統習俗,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日常生活中,餃子都是非常常見的。而自古至今餃子都有美好的寓意,除了團團圓圓。而現在包出的餃子外觀也是非常多樣化了,而且餡的種類也是越來越多。
  • 吃餃子是中國人的專利?當餃子傳到世界各地後,外國人是咋吃的?
    在我國北方地區,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日常的一日三餐,人們都很喜歡吃一道美食——餃子。餃子,似乎已經成為了北方飲食文化的象徵。當然,也不是說其他地區的人們都不吃餃子,只是在北方吃餃子更加常見。餃子起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為「嬌耳」,是我國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作為藥用,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但是,關於吃餃子這件事情,是只有我們中國人才吃餃子嗎?實際上並非如此,在歐洲許多國家人們也有吃餃子的習慣。
  • 九龍營養課堂: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吃餃子傳說?冬至味覺?
    12月22日迎冬至節氣,冬至吃什麼?餃子是冬至大部分家庭的主食,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說起冬至吃餃子,河南人十有八九能拋出一段「醫聖」張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但是,除了紀念醫聖,你可能並不知道,在上古時期,冬至曾經是一年的開端。冬至吃餃子是有由來和傳說的哦。
  • 好吃不過餃子!誰的發明,讓幾千年華夏人的口福滿滿?
    中國人99%的人喜歡吃餃子,餃子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華夏兒女的心目中,餃子的寓意已經超出了食物的範疇,它更是一種幸福生活的標誌。醫者父母心,一次的善舉千古流芳當我們吃著鮮美可口的水餃時 ,唇齒留香的時候,不禁會想:這麼好吃的食物人們是怎麼發明的?
  • 《斷篇》:逢年過節吃餃子,霸佔北方餐桌的餃子背後有啥故事?
    餃子最早是一種驅寒藥老百姓常說「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可誰能想到這道公認的美味最早是一種驅寒藥,由著有《傷寒雜病論》的東漢醫聖張仲景發明。而這嬌耳,便是餃子的始祖,只是它的餡料非同如今這般,主要是一些驅寒的藥材。傳說病人吃下去嬌耳後,兩耳發熱,渾身祛寒,很快病人們的凍瘡就被治好了。嬌耳一說源於民間故事,「餃子之父」是否為張仲景還不能下定論,但可以明確的是,餃子一類的食物在漢末三國時期便存在了。
  • 餃子的寓意,文化內涵,你不知道的餃子趣談
    餃子是古老的漢族傳統麵食,深受中國廣大人民喜愛的食品,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每年春節必吃的年節食品,在許多省市也有冬至節吃餃子的習慣,南方地區也普遍有餃子這一食品。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源於我國有2600多年歷史,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聖編纂的《禮記》,是專門研究秦漢以前多種禮儀的論著,載道:「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
  • 你喜歡吃餃子嗎?那你知道它的來歷嗎?它又有什麼特別的寓意呢?
    逢年過節,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就是餃子。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聊聊家常,聽爸爸媽媽講那過去的事兒。好一幅溫馨而又幸福的畫卷啊!每次吃餃子的時候,你有沒有這樣的疑問呢:餃子這種食物是誰發明的呀?而且人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 過年習俗「初一餃子初二面」,為何初一吃餃子?初三初四吃什麼?
    過年習俗「初一餃子初二面」,為何初一吃餃子?初三初四吃什麼?我們都知道南北方在飲食方面是有很大差距的,在南方地區主要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在北方就是以麵食為主。北方人對於麵食的喜愛程度用「瘋狂」來形容一點不為過,在很多的傳統節日及節氣都有吃餃子的習俗。甚至還有著「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過餃子」的說法,另外在北方大年初一普遍都是吃餃子,民間流傳著「初一餃子,初二面」的俗語,那為什麼初一吃餃子?初三和初四又吃啥呢?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很好理解的,其說的是初一這天的早上最好是吃餃子,而在初二這天早上吃麵條最吉利。
  • 餃子是由醫聖張仲景發明的
    中國是餃子的發明國。餃子,就是交子。是「交在子時」的意思。是上一年的最末,下一年的最始,而且有「交運」的吉祥意。至於,後來中國的周邊國家也有了餃子這種食物,這是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一大特色和最有利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