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極科考船「雪龍號」離開澳大利亞挺進南極

2020-11-24 華夏經緯

    經過14天、4800海裡的海上航行,中國第2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11月18日上午停靠澳大利亞弗裡曼特爾港,並將在這裡進行抵達南極前的最後補給。圖為澳大利亞港口的拖船幫助「雪龍號」停靠碼頭。記者 阮煜琳 攝  

  中新網「雪龍號」11月20日電(記者 阮煜琳)「雪龍船馬上準備離泊。」19日晚19:55分,「雪龍號」船長沈權通過船上的廣播宣布。19日晚20點30分,經過一天多的休整和補給,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隊離開澳大利亞弗裡曼特爾港口前往南極。

  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隊雪龍船11月3日從天津出發後,經過14天、4800海裡的航行,於11月18日抵達澳大利亞弗裡曼特爾港。在雪龍船靠港期間,進行了淡水 、燃油和蔬菜的補給。

  「前一階段的航次,在進入印度洋之前,整個雪龍船航行還是比較平穩的。進入印度洋到在澳大利亞弗裡曼特爾錨地之前,由於澳大利亞西北面有一個低壓系統生成,加上高壓系統的配合,在印度洋航行中風浪較大。」「雪龍號」船長沈權說。

  「從澳大利亞弗裡曼特爾港到南極中山站這一航段對整個考察隊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要穿越西風帶,將在浮冰區航行。」沈權說,會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最新的海冰資料,選擇最佳路徑,儘可能早抵達南極中山站,為後續的冰上卸貨贏得更多的時間。

  「本航段的考驗還來自於冰上卸貨,」沈權說,預計11月底可到達南極,從目前中山站的情況來看,天氣總體偏暖,還需進一步觀察海冰情況。由於到達南極後海冰卸貨時間壓得很緊,需要保障南極科考內陸隊的按時出發,以及大量建築材料、後勤保障物資以及科考設備及時到達中山站。(完)

 

 

相關焦點

  • 海墾母山咖啡登上「雪龍號」中國南極科考船和國家海洋科考船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18日消息(記者 杜倬荷)近日,海南農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旗下的母山咖啡部分產品登上了「雪龍號」中國南極科考船,成為中國遠徵南極的科考隊員的能量保障,受到了在場人員的熱烈歡迎。同時,母山咖啡還將供應給「向陽紅21號」等中國海洋科考船隊。
  • 習近平慰問中澳南極科考人員並考察中國「雪龍」號科考船(多圖)
    一天的行程:上午和寫信的小學生種下友誼之樹,下午……雪龍號!感謝小藍天友情贊助哦!」照片中,習近平已經攜夫人彭麗媛登上「雪龍」號。「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中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1994年10月首次執行南極科考和物資補給運輸以來,「雪龍」號已先後11次赴南極,至2012年已5次赴北極執行科學考察與補給運輸任務,足跡遍布五大洋,創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10月31日,「雪龍」號正式從上海起航,開啟了第31次奔赴南極之旅。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登上「雪龍」號前,習近平下午的行程還包括沿霍巴特的海濱遊覽。
  • 【中國科學報】李傳金:挺進南極
    歷時156天,總航程2.9萬餘海裡,跨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李傳金跟隨「雪龍號」南極科考船首次到達南緯75度7.2分的最南緯度地區,開創了我國船舶南極地區航行新紀錄。在中科院寒旱所的辦公室,記者見到了剛從南極回來的李傳金。這個中等個頭、小麥色皮膚、肌肉結實的山東漢子,十分開朗愛笑。
  • 南極科考船將抵深圳向公眾開放 備星級設施(圖)
    考察隊在深圳停留期間將和廣大市民進行交流,向市民介紹中國極地科學考察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普及極地科普知識。在9、10號兩天「雪龍」號公眾開放日,市民屆時可登船參觀「雪龍」船。  據悉,這是極地科考船首次造訪深圳,也是南極科考船首次在母港之外的城市港口出發。在「雪龍」號來深之前,記者電話採訪了該船的有關負責人。
  • 在南極過個極晝中國年
    「12年來了10次」 這就是科考南極的工作狀況 在南極大陸的夏天,夜裡12點左右太陽落下,但天空依然明亮。這是極地科考的黃金期,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的春節又將在忙碌中度過。
  • 集美大學校友擔任南極長城站站長 曾六赴南極
    (集大供圖)廈門日報(微博)訊(記者 應潔 通訊員 陳振星)集美大學昨日發布消息稱,他們從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獲悉,集大校友徐寧近日被任命為中國南極長城站站長。今年11月,這位新晉站長將登上執行中國第31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的「雪龍號」,遠赴南極履職。
  • 集美大學校友徐寧被任命中國南極長城站站長
    集美大學昨日發布消息稱,他們從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獲悉,集大校友徐寧近日被任命為中國南極長城站站長。今年11月,這位新晉站長將登上執行中國第31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的「雪龍號」,遠赴南極履職。    中國南極長城站。    新晉站長徐寧。
  • 嗶哩嗶哩直播中國首屆「南極科普日」 發布南極科考新發現
    工人日報客戶端6月22日電 6月21日,嗶哩嗶哩攜手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相關機構,連線南極中山並發布了我國南極科考的最新發現。作為本次直播的重磅環節,中國南極科考隊通過視頻直播,詳細介紹了我國南極科考的最新進展,首艘國產破冰船雪龍2號首探南極,雪龍號和雪龍2號在南極「雙龍聚首」,多項最新科考發現和珍貴畫面首次公開。
  • 南昌瓦罐煨湯成南極科考「好食品」 210瓶煨湯已登上雪龍號
    此次送往南極中山站共有6個品種的民間瓦罐煨湯:茶樹菇排骨湯、墨魚肉餅湯、香菇排骨湯、桂圓肉餅湯、海帶排骨湯和豬心花生米湯,這6個品種都是南昌人最喜愛喝的早餐湯品。  本報訊 江南都市報記者陳明華、劉國偉報導:茶樹菇排骨湯、墨魚肉餅湯、香菇排骨湯……南昌人的傳統經典美食民間瓦罐煨湯,已登上我國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號」,10月30日將踏上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之旅,擺上中國南極考察隊員的餐桌。本次登上「雪龍號」的南昌瓦罐煨湯,用易拉罐裝,共有210瓶。
  • 習近平:南極科考意義重大 是造福人類崇高事業
    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攝  新華社澳大利亞霍巴特11月18日電(記者 李斌 錢彤)18日,正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首府霍巴特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陪同下參觀南極科考項目並慰問兩國科考人員。  霍巴特是澳大利亞南極科考母港。海風拂面,碧波蕩漾。「雪龍」號科考船在執行中國第31次南極科考任務途中,在霍巴特港停靠補給。
  • 西方南極工程比探火星 中國卻有人當雕蟲小技
    創新為帆助航發展1月7日,南極羅斯海地區。「雪龍號」順利擺脫浮冰區後,奔向維多利亞地,開始進行未來第五個科考站的測繪任務。2013年聖誕夜,「雪龍號」奔襲600海裡搭救俄羅斯客輪,不幸被困冰層。在中國科考隊國際救援行動贏得廣泛讚譽的同時,我國科考船的破冰與救援能力也成為輿論焦點話題。
  • 我國首艘民間科考船從舟山首航南極
    這是我國首艘由民間籌資購買的破冰船,掌舵的張昕宇、梁紅夫婦帶領50多名隊員,於當天下午從這裡出發挺進南極洲。該船長80.70米、寬17.22米的破冰船,1900載重噸。船上除了裝載一艘小艇,裡面還有一架16米長的直升機。這是一艘從國外購入的破冰船,包括修理在內,投資已達上億元。「人生來都是為事而來,一輩子應該做一件大事,我們倆選擇用這種方式來做一回自己。」
  • 中國登上南極冰蓋之巔15周年
    觸摸到南極的「心臟」2005年1月18日3點16分,在挺進南極內陸冰蓋1200多公裡、克服了冰裂隙、白化天氣、高山反應、嚴寒等諸多困難後,中國第21次南極冰蓋崑崙科學考察隊確認找到了南極內陸冰蓋冰穹A(Dome A)的最高點:南緯80度22分00秒、東經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
  • 盤點中國在南極的5個科考站,你都認識嗎?
    ,是中國在南極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該科考站於1985年2月20日正式落成,現有各種建築25座,建築面積總計約4200平方米,夏季可容納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2016年12月,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隊員乘「雪龍號」抵達中山站。中國中山站,1989年建站,老隊員經歷過睡貨櫃,住簡易房,經過20多年改造,中山站已有各種建築15座,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室內全年26℃,還有獨家冰景房。
  • 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南極長城站
    1985年2月15日,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南極長城站建成,站址設在喬治島南端的菲爾德斯半島東岸,為常年越冬站,中國成為第十八個在南極洲建立科學考察站的國家。中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於2004年11月中旬啟動,在南極內陸冰穹A地區建立中國第三個南極科學考察站進行選址測量。科考隊員將分乘雪龍號科考船及飛機奔赴南極。
  • 中國南極科考站
    中國南極科考站目前總共有四個,分別是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國南極中山站、中國南極崑崙站和新建的中國南極泰山站。長城站:長城站建成於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設得蘭群島喬治王島;地理位置為:南緯62度12分59秒,西經58度57分52秒。長城站所在的喬治王島,是南設得蘭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
  • 在南極,中、美共同幫了澳大利亞一把
    ,導致兩國關係產生微妙的變化,甚至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企業採取一些歧視性做法的時候,在南極發生的國際協作,彌足珍貴。事情的起因是,12月17日,澳大利亞戴維斯站一名隊員因健康原因需要撤離,澳大利亞南極局向中方請求支援——正在南極執行任務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於是出手相幫。
  • 南極科考:弄清南極大陸地質構造的「家譜」
    本報特派記者 陳瑜   在南極中山站度夏科考時,作為同行的澳大利亞戴維斯站站長特意託人找到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王彥斌,指名要一篇他曾發表的論文。王彥斌已是第4次來到南極。他和仝來喜相識於近20年前的南極科考,兩人如今是很好的工作搭檔和合作夥伴,出野外時互相為伴,形影不離。  2010年12月上站後,兩人就忙著按計劃出野外。
  • 南極科考隊員與母校「雲端」相會
    最近,嵊州市崇仁中學84屆校友、中國第32次南極科考團隊員、同濟大學地球物理和地球信息博士陳華根的全國第174場講座——《南方之南——漫談南極科學考察》通過zoom平臺以網絡直播的形式展開了。在網絡直播中,陳教授以親身的南極科考經歷帶領同學們漫遊南極,以科研的眼光欣賞南極極光、企鵝活動等神奇現象,講述在南極考察過程中發生的神奇故事,以此鼓勵大家以好奇的心情去探索奧秘,以更寬廣的視角去看待世界。陳教授還用親切深情的語言勉勵今年要參加高考的高三學子們,一定要心懷夢想和感恩之心,不斷努力,學會用知識改變命運,用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去面對挫折戰勝困難,從現在起航,走向同濟走向世界。
  • 揮揮衣袖:我們起程向南極![圖]
    「當你走進神奇的南極,當冰蓋之巔升起五星紅旗……」10月30日上午10時,包括江西醫生王徵在內的281名科考隊員,揮別親人與故土,登上雪龍船駛向煙波碧海,開啟了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之旅。而一箱箱南昌瓦罐煨湯也已早早地運上了雪龍船,國家極地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西在醫療、後勤等方面為極地科考作出了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