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在普利茲灣布放潛標

2020-12-19 中國山東網

  

  圖為考察隊員在布放潛標 中國海洋報特派記者 趙 寧 攝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雪龍」船時間2月26日10時,正在普利茲灣內航行的「雪龍」船成功定點布放了一套潛標。

  據悉,該潛標為破斷式防冰山碰撞潛標,是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布放的第一套潛標。該潛標系統自帶溫鹽、海流、生物捕獲器,投放後將在距離海面500米左右的位置開展工作,收集各種樣品。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

相關焦點

  • 中國科考隊在南極普裡茲灣成功回收錨碇式潛標
    中國科考隊在南極普裡茲灣成功回收錨碇式潛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2-17 13:06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雪龍」號12月16日電(記者 朱基釵)16日凌晨,「雪龍」號在南極普裡茲灣航行時,中國第32次南極科考隊大洋隊成功回收了一套錨碇式潛標系統,該潛標系統包含的時間序列沉積物捕獲器,採集了2015年2月至12月期間極為珍貴的13個沉降顆粒物樣品。
  • 「雪龍2」號大洋科考第一課:克服惡劣環境海上回收潛標
    目前「雪龍2」號和「雪龍」號已經各奔東西,「雪龍2」號已經駛出了中山站外圍的固定冰區域,來到了南大洋的普利茲灣開始大洋科考。目前,大洋考察隊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收回兩年前布放的潛標。「雪龍2」號剛剛駛出中山站外圍的固定區域,來到一片清水區域,這裡有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時布放的潛標。「雪龍2」號首席科學家 何劍鋒:這幾套回收的標,已經進行了兩年,所以說我們今年必須把它回收。潛標主要是它布放在水下,主要是為了防止冰山對它的破壞作用。
  • 南極考察隊圓滿完成普裡茲灣考察任務 「雪龍」船滿載科考成果返程...
    當日,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隊召開全體考察隊員會議,總結普裡茲灣工作情況。成功布放3套潛標,其中第一套位於普裡茲灣口外陸坡區的深水潛標,旨在獲得普裡茲灣陸架水貢獻於南極底層水的直接觀測證據;第二套位於灣內東側,是在回收第30次隊潛標的原址布放,旨在對普裡茲灣冰間湖開展長期連續觀測和多年變化研究;第三套位於埃默裡冰架前緣西側,這是我國在冰架前緣海域布放的第一套潛標,旨在觀測冰架下海洋出流水的季節變化
  • 南極普裡茲灣綜合考察作業全面啟動
    分),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船抵達南極普裡茲灣作業區,全面啟動該海域綜合科學考察作業。考察隊成功回收了一套「潛伏」在海底長達一年的錨錠長期觀測潛標。該潛標長達2000米,是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期間在此布放的,所記錄的觀測數據將為研究南極環境提供重要參考。
  • 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乘「雪龍」號啟航
    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緩緩駛出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向地球最南端的南極,再次出徵。  國家海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山青向考察隊授旗,並下達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啟航令。根據航行計劃,「雪龍」號出發後,第一航段將以15節的航速晝夜不間斷航行,約18天後抵達紐西蘭基督城進行補給。隨後一路南下,直奔位於羅斯海西岸的恩科斯堡島。在那裡,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將為中國建設第5個南極考察站做前期準備工作。
  • (第34次南極科考)「雪龍」號完成普裡茲灣作業再次前往恩克斯堡島
    新華社「雪龍」號1月7日電(記者白國龍)搭載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的「雪龍」號極地考察船6日完成在南極普裡茲灣的大洋科考作業,再次向羅斯海恩克斯堡島方向航行。  自4日離開中山站後,「雪龍」號開始在南極普裡茲灣開展大洋科考作業。
  • 南極考察隊動員部署普裡茲灣大洋作業 遇強氣旋
    1月31日下午,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隊召開全體會議,對即將開始的普裡茲灣大洋作業進行動員部署,強調作業安全,做到人不傷、物不損,確保考察任務順利完成。自1月20日從紐西蘭克萊斯特徹奇出發後,「雪龍」船途經西風帶,遭遇兩次強氣旋天氣。
  • 「雪龍2」號迎來破冰能力大考,「雙龍」挺進普利茲灣!
    電話:010-68047618網址:www.zrzyb.net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11月19日上午,「雪龍」號進入密集冰區,厚達1米以上的巨大浮冰成為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前往中山站的第一個攔路虎。面對浮冰,「雪龍2」號身手初顯,為「雪龍」號破開一道順暢的航行通道。
  • 南極三棟百年老房子要修復,中國考察隊在協助
    本文圖片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提供2月12日,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在羅斯海阿代爾角執行國際合作項目,協助紐西蘭南極遺產信託基金組織在此處建設營地及儲存物資,以保護南極重要歷史文化遺址。「雪龍」號此前停靠澳大利亞霍巴特時,考察隊員將阿代爾角項目的物資先行運送上船。
  • 浮標、潛標技術及其發展
    我中心研製的極區浮標參加了由極地考察辦公室負責組織的我國第2次北極科學考察,成功地布放在北極,並獲得了大量的觀測數據。  極區浮標在國內屬首次研製,全部設計具有自我智慧財產權,總體技術指標與國外類似浮標相當。
  • 張國立和中國首次東南極考察隊隊員們與南極中山站現場連線
    張國立赴南極之前,就是一位優秀演員。因在話劇《朱麗小姐》中出色表演,獲得第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南極考察二等功榮立者。回國後,又獲得一系列影視大獎,並當選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磨難三:蘇聯第34次南極考察總領隊布拉米柯夫·米哈伊洛維奇來到「極地」號,了解到中國朋友很想把貨櫃運到預定站址。貨櫃重約2.5噸,他們「米8「直升機可起吊三噸。
  • 中鐵建工集團第16次遠徵南極
    中青在線訊(付濤) 11月2日,中鐵建工集團南極勇士乘坐「雪龍」號從上海極地科考碼頭出發,隨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再戰南極,承擔中國南極中山站和羅斯海新站臨時設施的建設任務,這也是中鐵建工南極勇士第16次出徵南極。
  • 第34次南極科考隊出發 開建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隨著全球變暖,南極這片冰封大陸未來可能化凍,我國第34次南極科考已出發,開展第五個南極考察站的建設,預計5年後建成。 據新華社11月7日消息,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於11月8日奔赴南極。與過去將中山站作為抵達南極首站不同,此次「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將一路向南,直奔位於羅斯海西岸的恩科斯堡島,開啟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的建設。
  • 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南極長城站
    1985年2月15日,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南極長城站建成,站址設在喬治島南端的菲爾德斯半島東岸,為常年越冬站,中國成為第十八個在南極洲建立科學考察站的國家。中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於2004年11月中旬啟動,在南極內陸冰穹A地區建立中國第三個南極科學考察站進行選址測量。科考隊員將分乘雪龍號科考船及飛機奔赴南極。
  • 中國南極科考船「雪龍號」離開澳大利亞挺進南極
    經過14天、4800海裡的海上航行,中國第2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11月18日上午停靠澳大利亞弗裡曼特爾港,並將在這裡進行抵達南極前的最後補給。圖為澳大利亞港口的拖船幫助「雪龍號」停靠碼頭。記者 阮煜琳 攝    中新網「雪龍號」11月20日電(記者 阮煜琳)「雪龍船馬上準備離泊。」
  • 少兒創意美術課題《南極考察隊》,感受南極冰天雪地的氣象!
    南極,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人員定居的大陸。南極大陸的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中國和印巴次大陸面積的總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個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
  • 【中國科學報】挺進深海大洋的探索者
    從等待到出擊 開啟潛標觀測新時代  「棉蘭老潛流」的發現標誌著中國海洋科學研究從近海走進了大洋,但這項研究還遠沒有結束。科學家用地轉理論算出了潛流的存在,卻無法得到實測數據。上世紀90年代後,美國不再做西太平洋科考了,「跟跑」的中國也中斷了這項研究。  但胡敦欣不甘心放棄。
  • 江西7年共10名保健醫生赴南極 書寫多個南極的醫療歷史
    本報訊 (江西日報記者楊林)6月23日,記者從南昌大學醫學院南極考察醫療保健辦公室了解到,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近日專門給南昌大學發來感謝函表示,從2007年起,江西省連續7年共派出10名醫師承擔了中國南極考察醫療保障任務,不僅使中國南極考察隊繼續保持了30年現場零死亡的世界紀錄,而且防控了中國南極考察隊連續7年無隊員在現場突發重大疾病,並多次以精湛的技術救治受傷隊員
  • 在南極過個極晝中國年
    「12年來了10次」 這就是科考南極的工作狀況 在南極大陸的夏天,夜裡12點左右太陽落下,但天空依然明亮。這是極地科考的黃金期,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的春節又將在忙碌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