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同長驅直入的「聯合國軍」遭遇,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戰役,給敵以出其不意的打擊。至11月5日,第一次戰役以志願軍殲敵1.5萬餘人宣告勝利結束。「聯合國軍」在震驚之餘迅速準備反撲。
1950年11月24日,「聯合國軍」發起所謂「聖誕節結束韓戰」的總攻勢。25日上午十一時左右,三架美軍轟炸機飛臨大榆洞志願軍司令部上空,投下幾十個凝固汽油彈。瞬間,爆炸聲四起,烈焰吞沒了房屋。烈焰過後,志願軍指戰員心急如焚,高聲呼喊尋找著,直到大火熄滅,兩具燒焦的烈士遺體才被發現:正在作戰室的毛岸英、高瑞欣犧牲。
毛澤東與毛岸英。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毛岸英是毛澤東的長子。1950年10月,當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決策後,毛岸英主動報名參戰,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俄語翻譯和機要工作。高瑞欣當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參謀。毛岸英犧牲時還不到28歲,成婚不到一年。
為了向中央報告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彭德懷用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擬出了一份字字千鈞的電報。電報發回國內,周恩來總理為了避免毛澤東過於傷心,一個月後,才將噩耗報告給了毛澤東。
1951年1月2日,毛澤東閱周恩來當日給他的信和彭德懷1950年11月25日的電報後,得知毛岸英已經在朝鮮犧牲。周恩來信中說:「毛岸英同志的犧牲是光榮的。當時我因你們(毛澤東、江青)都在感冒中,未將此電送閱,但已送少奇同志閱過。」「高瑞欣亦是一個很好的參謀。勝利之後,當在大榆洞及其他許多戰場多立些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烈士墓碑。」
時任毛澤東秘書葉子龍在回憶錄中說:「毛澤東將那封簡短的電報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鐘,他的頭埋得很深。」過了半晌,毛澤東才說道:「要作戰,就要有人去,派誰去呢?我作為中國共產黨主席,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不派自己的兒子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我聽到岸英在朝鮮戰場犧牲的消息,內心很是難過的,我很喜歡岸英這個孩子。」毛澤東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犧牲的成千成萬,無法只顧及此一人,事已過去,不必說了。」
如毛澤東所言,毛岸英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普通一兵,與千千萬萬的英雄兒女一起拋灑熱血,永遠長眠在了朝鮮國土。
抗美援朝紀念館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照片(局部)圖片來源:抗美援朝紀念館
在路河冰凍,衣被單薄,糧彈缺乏,吃一把炒麵就一把雪的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志願軍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同高度現代化裝備的美軍英勇作戰。到1951年6月,共殲敵23萬人,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根據形勢的變化,毛澤東提出「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總方針。美國在遭受損失及其盟國的壓力下,被迫同意進行談判。停戰談判從1951年7月開始,談判地點先是設在開城,後移至板門店。自此,韓戰進入邊打邊談階段。
在異常殘酷的戰爭中,志願軍指戰員英勇頑強、捨生忘死,創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成為國家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三年中,志願軍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羅盛教等30多萬英雄模範和功臣。中國人民志願軍被祖國人民稱為「最可愛的人」,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匯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極大地鼓舞著全國人民為保衛和建設祖國而團結奮鬥。
邱少雲像。新華社發
偉大祖國和中國人民,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堅強後盾。志願軍入朝後,成千上萬的祖國優秀兒女鬥志昂揚奔赴朝鮮戰場,大批鐵路員工、汽車司機、醫務人員和各種民工隊志願到前線擔負戰地勤務工作。工人們提出「工廠即戰場,機器即槍炮」的口號,許多工廠夜以繼日地為志願軍生產軍需物品、武器彈藥。廣大農民踴躍交售「愛國糧」,全力保障前線的物資供給。全國男女老少、各階層人民開展捐獻飛機大炮運動。至1952年5月底,全國人民支援朝鮮前線的捐款可購買戰鬥機3710架,為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堅強保障。
工人們在開展「抗美援朝勞動日」活動。圖片來源:《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美國在停戰談判開始後,並不甘願放棄侵朝野心,不斷施加軍事壓力,企圖迫使中朝方面屈服。中朝軍隊針鋒相對,以打促談,取得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重大勝利,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
在遭到空前的嚴重失敗後,美國不得不於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克拉克在他的回憶錄中沮喪地寫道:「我獲得了個不值得羨慕的名聲: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