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11月25日,在朝鮮戰場上,美軍的轟炸機猶如老鷹尋找獵物一般在志願軍陣地的上方盤旋,隨著時間的流逝,轟炸機隊伍也終於露出了它的爪牙,戰機編隊向下俯衝,投下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彈。
接二連三的爆炸讓整個志願軍陣地火光沖天,作戰室也是化為一片火海。身為抗美援朝戰爭的總指揮官的彭德華將軍見到這一幕也是少有的露出了緊張的表情,附近沒有受傷的志願軍戰士們迅速行動起來,將蔓延的火勢逐漸控制了下來。而彭德華將軍依舊在空氣上來回踱步,一聲不吭。
此時也終於有人發現了彭將軍的異狀,一般情況下,很難看到彭德華將軍露出這樣的神情,但是當務之急還是救助那些受傷的傷員,戰士們繼續進行著早已分配好的工作。
隨著戰後搶救工作的進行,一具屍體也從早已被炸成廢墟的作戰室下邊挖了出來,這劇屍體的模樣已經無法辨認,但是通過他身上的物品——一塊蘇聯手錶的殘塊,最終也是確認了他的身份,他就是彭德懷的秘書兼翻譯,戰士們雖然知道他的名字,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他叫做毛岸英。
彭德懷站在毛岸英的屍體面前,沉默良久,這是他一直以來最為擔心的事情,領導了新中國的偉人毛主席的長子,在這片異國的土地上,永遠地與世長辭了,他不知道怎麼向主席交代。站在電報機前的彭將軍多次將筆給拿起,又放下,又拿起,又放下。「今天,志願軍總司令部遭到敵機轟炸,毛岸英同志不幸犧牲。」短短二十餘字,這名經歷了戰火洗禮的老將寫了整整一個多小時。
他是和毛主席一同走過來的,對於主席的生平同樣十分了解,主席雖然成功領導了新中國的成立,但是他的家庭卻因為戰爭受到了巨大的傷痛,妻子、弟弟、妹妹、兒子,都因為戰爭,相繼的失蹤、犧牲,今天主席的長子毛岸英也永遠的離他而去。
這封電報在傳達後並沒有送到主席的手中,而是先給了周總理。周總理看完後同樣沉默不語,強忍著淚水決定暫時先不將此時告訴主席。
知道志願軍第二次戰役勝利之後,也就是1951年的1月2日,看到朝鮮局勢開始好轉,毛主席的心情稍微舒緩了一些,周恩來這才決定將消息告訴主席。
在得知了消息之後,毛主席看著電報,閱讀了足足三四分鐘,途中他想點菸,但是顫抖的手卻始終無法擦燃火柴。旁邊的人看到主席的雙眼已經溼潤,但是強忍著沒有讓眼淚流出來。沉默良久後,主席強忍著悲痛的情緒,說到:「戰爭嘛,總會有犧牲的,這沒什麼!」
一個月後,彭德懷回到國家,向毛主席匯報工作。匯報之餘,他向主席提起了毛岸英犧牲的經過以及最終的處理,並向主席傳達了內疚的心情。聽完之後,毛主席頓時沉默了,望著不安的彭德華,主席開口了:「打仗總是要死人的嘛!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犧牲了那麼多人,他們和岸英的犧牲一樣,都是光榮的。岸英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不要因為他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雖然主席話這麼說,但是直到1990年時,也就是主席逝世14年後,人們才知道,毛岸英的犧牲給主席帶來了多麼悲痛的打擊。在整理主席的遺物時,人們發現,在主席的一個柜子壓箱底的地方有著兩件襯衫,一雙襪子,一頂軍帽以及一條毛巾。這些都是毛岸英生前的遺物,從來沒有人見主席拿出來過。
毛主席瞞著所有人,將毛岸英的遺物,當作他對於自己兒子的思念,主席固然領導了新中國的成立,帶領國家一步步走向了富強。但是在這背後,他所要承擔的重擔,又是誰能扛得起來的呢?
他不僅僅是國家主席,更是一名愛子心切的父親,只是自己肩上承擔的太多,他平日裡無法將這份愛與思念展現出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