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常客——教師期望效應

2020-12-16 中公教師網

教師期望效應是教師招聘考試中常考的知識點,也是我們作為老師必須要知道的一個心理學效應。期望效應又叫「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這來源於古希臘一個美麗的傳說,遠古時候,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喜愛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個美女的形象,愛不釋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觀賞不止,並希望少女能夠變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真摯的愛感動了愛神阿勞芙羅狄特,愛神賦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終皮格馬利翁與自己鍾愛的少女結為伉儷。

人們通常用這樣來形象地說明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效應:「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滿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的說,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斷地受到阻力,這些阻力就會產生,成功的人都會培養出充滿自信的態度,相信好的事情會一定會發生的。

美國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1986年做了個實驗,證明這種期望效應在教育領域上也有所體現。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說要進行7項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複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但這一暗示卻改變了教師的看法,使他們通過眼神、微笑、音調等將信任傳給那些學生,這種正向的肯定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個實驗,後來被譽為「羅森塔爾效應」。

根據羅森塔爾的分析,主要有如下四個社會教育心理機制:一是氣氛,即對他人高度的期望而產生了一種溫暖的、關心的、情感上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氣氛;二是反饋,即教師對寄予期望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讚揚;三是輸入,即教師向學生表明對他們抱有高度的期望,教師指導他的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啟發性的回答,並提供極有幫助的知識材料;四是鼓勵,即對所期望的學生教師總給以各種各樣的鼓勵,不斷朝向期待方向發展。上述羅森塔爾的分析很有道理。

教師的期望效應又分成自我應驗效應和維持性期望效應。自我應驗效應指的是原先錯誤的期望變成現實的行為。教師期望效應通常指的是這一種。維持性期望效應指的是老師認為學生將維持以前的發展模式,而對學生特別是差生的改變視而不見,甚至否認的現象。如以前一直考得特別差得學生在一次考試中考得很好,老師就會懷疑他是不是作弊而得的成績。

【試題再現】

(單選題)1.關於教師期望和教育效果的關係的實驗研究,是l968年進行的,實驗的主持者是( )

A.羅森塔爾 B.史莫克 C.奧蘇貝爾 D.古德

【答案】C。解析:教師期望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有羅森塔爾為實驗的主持者。

(判斷題)2.根據羅森塔爾效應,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一定能產生相應的效應。

【答案】×。解析:根據羅森塔爾的分析,主要有如下四個社會教育心理機制:一是氣氛,即對他人高度的期望而產生了一種溫暖的、關心的、情感上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氣氛;二是反饋,即教師對寄予期望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讚揚;三是輸入,即教師向學生表明對他們抱有高度的期望,教師指導他的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啟發性的回答,並提供極有幫助的知識材料;四是鼓勵,即對所期望的學生教師總給以各種各樣的鼓勵,不斷朝向期待方向發展。所以並不是對學生有期望,就一定有相應的效應,還需要有老師行為的輔助。

(論述題)3.教師的期望、期待、熱情關注等行為可以對學生的心理及行為產生正面的、積極的影響效應。這就是「教師期望效應」。對此,請談談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

教師期望效應是一種情感效應,即教師對某個學生形成一定的期望,並針對期望做出一定的衝刺,促使該學生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發展,而最終使預言成為現實。調查表明,學生的智力、情感、個性等發展與教師對其關注程度成正比關係。

首先,教師期望效應具有激勵作用。教師採用激勵方式誘導學生產生內在驅動力,這樣可以把教師的教學要求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從而使學生獲得主動的發展。

其次,教師期望效應具有調整作用。當教師的期望與學生的思想認識達到同一頻率時,師生之間就會產生認識、情感、思維等方面的共鳴。因此,教師期望效應具有調節師生之間關係的作用。

再次,教師期望效應具有轉化作用。教師期望需要教師關注、尊重、理解並相信每一位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轉變以往教育觀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從而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最後,教師期望效應具有支援性作用。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表現出苦悶和急躁,對學習喪失信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以心理支援,幫助學生走出困境。

在實際教學應用中,教師切不可對學生期望過高,拔苗助長;或者是期望過低,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的期望目標必須遵循適度性原則,即期望目標為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是學生相對較容易達成的目標,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2019白銀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教師期望效應
    教師期望效應是教師招聘考試中常考的知識點,也是我們作為老師必須要知道的一個心理學效應。期望效應又叫「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這來源於古希臘一個美麗的傳說,遠古時候,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喜愛雕塑。一天,他塑造了一個美女的形象,愛不釋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觀賞不止,並希望少女變成活生生的真人。
  • 談談你對「教師期望效應」的理解。_教師資格考試網
    談談你對「教師期望效應」的理解。_教師資格考試網教師期望效應是一種情感效應,即教師對某個學生形成一定的期望,並針對期望做出一定的預測,促使該學生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發展,而最終使預言成為現實。調查表明,學生的智力、情感、個性等發展與教師對其關注程度成正比關係。首先,教師期望效應具有激勵作用。教師採用激勵方式誘導學生產生內在驅動力,這樣可以把教師的教學要求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從而使學生獲得主動的發展。
  • 教師期望效應知多少?
    教師期望也叫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教師對自己學生未來的行為或學業成績的推測,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現狀了解的基礎上。教師期望效應是指教師對其期望採取的相應行為發生在學生身上的結果。有兩類教師期望效應:第一類為自我應驗效應,即原先錯誤的期望引起把這個錯誤的期望變成現實的行為。默頓(Merton)以銀行破產為例提出這個理論。
  • 2018福建教師招聘考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2018福建教師招聘考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教師招聘群考試答疑、交流群福建教師資格考試網:為您提供福建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時間、考試報名入口、教師資格各學科備考資料、
  • 從父母的角度看「教師期望效應」
    羅森塔爾把教師期望的預言效應又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也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是指教師對學生寄以期望,學生就會發生相應於這種期望的效應,簡單而講,當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遞給學生之後,學生會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和改變自己的行為。
  • 2017教師資格證備考:關於「教師期望效應」,請談談你的理解。
    教師的期望、期待、熱情關注等行為可以對學生的心理及行為產生正面的、積極的影響效應。這就是「教師期望效應」。對此,請談談你的理解。【參考答案】教師期望效應是一種情感效應,即教師對某個學生形成一定的期望,並針對期望做出一定的,促使該學生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發展,而最終使預言成為現實。調查表明,學生的智力、情感、個性等發展與教師對其關注程度成正比關係。首先,教師期望效應具有激勵作用。
  • 教師期待效應在授課中的應用
    但這一暗示卻改變了教師的看法,使他們通過眼神、微笑、音調等將信任傳給那些學生,這種正向的肯定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個實驗,後來被譽為「羅森塔爾效應」。中公講師馬小芳告訴我們,以上的例子體現了期望的巨大能量,運用在教學中,被稱為教師的期待效應。教師的期望會自覺不自覺地傳給學生,並且他們會感受到這種期待,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
  • 科貝樂_「皮格馬利翁效應」「教師期望效應」具體是指什麼
    你聽說過「皮格馬利翁效應」「教師期望效應」嗎?因為在幼兒教育中,任何一個都是關鍵詞,所以請允許我為大家進行說明。皮格馬利翁效應這在教育界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例如在學校做了這樣的發言。「我們得出的研究結果是眼睛是藍色的孩子擅長算數」這樣一來,發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眼睛是藍色的孩子們的算數成績迅速地提高了。這個時候,再試著做下面的發言。「上次的發言是錯的。
  • 教師招聘考點:印象形成效應
    教師招聘考試中,印象形成效應的知識點,這部分知識點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但在做題的過程中大家往往會忽略一些細節上的東西,造成理解錯誤而出錯,為了提高廣大考生的作答效率,我們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講師在此特將此知識點進行梳理。希望對大家的考試有所幫助。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下這個知識點的考情:這個知識點主要是以單選的形式考察,所以需要廣大考生抓住其核心意義去理解即可。
  • 教師招聘中常考的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些很有趣的效應,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當然在我們的考試中也是時有出現,除了大家熟知的光環效應、刻板印象、首因效應、近因效應等之外,這裡介紹幾種大家不太熟悉但是常見的心理效應。1.維持性期待效應維持性期望效應指的是老師認為學生將維持以前的發展模式,而對學生特別是差生的改變視而不見,甚至否認的現象。
  • 教師招聘:心理學中的效應
    在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的知識點和我們生活實際非常相近,今天我們就來看其中一個小的知識點,就是心理學的效應。這部分的學起來非常的有趣,並且依據往年的各地考情來看考試頻率並不低。我們主要來看最近幾年重要的考到的幾個效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在例子和試題之中注意區別。首先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社會刻板印象。
  • 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關於教育心理學的思考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關於教育心理學的思考,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那麼這就要求中小學教師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學會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和認識學生的心理和心理發展狀況,能夠將教育心理知識恰當地應用在教育工作中,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那麼具體應當怎樣做呢?   一、充分把握好「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也稱為「教師期望效應」,教師期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 期望效應
    教師要因材施教,對學生提出恰如其分的希望與要求,要切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智力水平,既不過高,又不偏低,不然很容易造成學生負擔。【試題再現】(判斷題)1.教師的期望效應是羅森塔爾通過研究發現的。(判斷題)2.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有助於學生學習進步,這就是教師期望效應,又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投射效應
    印象形成效應類型多樣,這部分知識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常為出現,考查形式多為事例型的反選題,其中有一些知識點名稱較為相似,但其實質卻大不相同,因此答題過程中要注意區分,這樣便可順利再下一城。下面我們來詳解印象形成效應中的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投射效應。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如何利用扇貝效應培養好習慣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如何利用扇貝效應培養好習慣。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扇貝效應經常出現在考題當中,那麼究竟什麼是扇貝效應?如何利用它去培養好習慣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探索一下神奇的扇貝效應。一、什麼是扇貝效應?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辨別印象形成效應的小技巧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辨別印象形成效應的小技巧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案例分析題考點分析
    編輯推薦:教師招聘考試網  考試資訊 報名入口 考試時間  考試題庫  考試技巧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大部分考生反映在解答教育綜合基礎知識的案例分析時很是頭疼為了幫助廣大考生能更好的解答此類,中公網校教師招聘考試網對案例中涉及到的教育心理學知識點進行了匯總,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
  • 特崗教師考試中你不得不知的八大心理學效應
    特崗教師考試中你不得不知的八大心理學效應 http://www.hteacher.net 2017-01-13 14:18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皮格馬利翁效應下,教師可以更美
    與長時間來媒體空間充斥的諸如「家長不滿成績發群導致教師辭職」、「教師肆意毆打學生」、「高三班主任被家長帶人暴打」、「六安教師討薪」等教師行業戾氣頗重的現象形成鮮明比照。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叫「期待效應」,指的是人們基於某種情境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語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 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備考小練習(5月16日)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備考小練習(5月16日),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有人說做練習是促使自己進步的好方法,這確實沒錯,各位考生要好好利用練習題來提升做題的正確率,下面是寧夏華圖整理的備考小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