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皮格馬利翁效應」「教師期望效應」嗎?
因為在幼兒教育中,任何一個都是關鍵詞,所以請允許我為大家進行說明。瑪蒂娜·辛吉斯的母親的教育,以相信孩子是天才,並讓孩子的才能全面發揮的母親為例,讓我們說說女子網球世界冠軍辛吉斯的母親的故事吧。辛吉斯的母親常常對孩子反覆說的口頭禪就是「你是天才」。並且當辛吉斯比賽失利回家後,她說了這樣的話。「好奇怪啊。你是天才,所以不可能輸啊」聽到這樣的話,辛吉斯有了勇氣,對自己的才能有了信心。於是相信自己才能的辛吉斯能夠克服每天的辛苦訓練,最終獲得了世界第一的榮譽。

星巴克的首席CEO的自我形象
霍華德舒爾茨將星巴克咖啡發展為世界聞名的咖啡連鎖店,他也具有非常優秀的自我形象。舒爾茨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與商業夥伴合夥,最終決定開一間小的咖啡館,這就是星巴克咖啡的起源。儘管他處在一個不利的環境,但卻懷揣著偉大的夢想。現在廣為人知的畫有星巴克標誌的塑料杯製作完成時,他說了這樣一段話。「全世界的人手握這個杯子走在街上的樣子,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合作夥伴曾笑說舒爾茨的話是夢話。但是,舒爾茨這個時候若是說在美國開50家店是做夢的話,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呢。結果一定是即便會在美國開出50家店,也絕不會成為現在廣受世界人民喜愛辛巴克。他懷揣的偉大的夢想成就了現在的星巴克。
皮格馬利翁效應
這在教育界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例如在學校做了這樣的發言。「我們得出的研究結果是眼睛是藍色的孩子擅長算數」這樣一來,發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眼睛是藍色的孩子們的算數成績迅速地提高了。這個時候,再試著做下面的發言。「上次的發言是錯的。我們得出的研究結果其實是眼睛是藍色的孩子不擅長算數」剛一做出這樣的發言,眼睛是藍色的孩子們的算數成績就一下子下降了。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
教師期望效應
還有一個叫做教師期望效應。例如校長對老師說「你班級上的這3個人,他們的智力測驗的結果非常好,是有可發掘天資的孩子」事實上,隨機選出的孩子們,在1年後,他們的成績都提高了。老師僅僅因為期待提高而接受「這個孩子是天才」的想法,結果就真的提高了。只要讓孩子相信「我是天才」就會真的變成天才。讓我們經常對孩子說「你是天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