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金沙遺址區首次發現船棺和硃砂(圖)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四川金沙遺址區首次發現船棺和硃砂(圖)


2008年10月23日 10:31 來源:四川在線

發表評論

成都金沙首次發現船棺,在墓葬中還發現了不少色彩鮮豔的硃砂

  金沙遺址最新考古發現說明,戰國時期古蜀國依然繁榮

  三星堆是古蜀文化的鼎盛時期,其後的金沙是其燦爛文明的延續,但呈現下坡路之勢。那在秦滅蜀之前的春秋戰國,金沙文明究竟是啥樣?昨日,金沙遺址區又一全新的考古發現給出回答:戰國時期的金沙文明依然繁榮。在位於金沙遺址區的黃忠村發現的大型宮殿建築遺蹟、灰坑、陶窯及28座墓葬,年代囊括西周、春秋和戰國,其中尤以7座戰國墓葬最為豪華。該發現非常確切地證實金沙文明至戰國時期依舊「瘦死駱駝比馬大」。

  奇特葬俗 鮮紅硃砂表達復生

  發掘點位於金沙遺址區內東側,聚集在這裡的28座墓葬儘管年代上與金沙遺址相差了600多年,但與先前出土的古蜀宮廷建築遺址僅百米之遙。「該地點北部和南部均發現了大型宮殿建築遺蹟及大量墓葬、灰坑、陶窯等遺蹟,出土大量較為豐富的陶器、玉石器、青銅器。」金沙遺址工作站站長周志清介紹,發掘工作從2008年9月1日開始,截至目前共發掘了800平方米。

  在所有墓葬中,以編號M2725的戰國墓最為特殊。這是一座同穴雙棺(船棺)墓,墓穴東西兩側都有熟土二層臺,西室西側二層臺上隨葬大量鹿骨和殘陶片,墓主頭枕4件尖底盞,胸部安放有一磨石,東室的二層臺上隨葬1個殉人。令人驚奇的是,兩位墓主屍骸周圍泥土都呈現出鮮豔的紅色,「這是葬時墓主全身都被撒上了硃砂,硃砂代表血液,表達出當時古人對復生的強烈願望。」

  測DNA 明確金沙先民差異

  自三星堆「王朝」之後,(商末)古蜀開始從頂峰走下坡路,直至被秦所滅,「但長期以來,因為沒有佐證,春秋戰國時期金沙文明到底是啥狀態,一直沒有明確估計。」如今這些似乎明晰起來,硃砂、獸骨、青銅器、玉石器……這些出土器物都是金沙祭祀風俗中的重要組成元素,而發掘點距離金沙文明的「宮殿區」又如此之近,皆為這7座戰國墓葬打上了「金沙」標籤,「現在可以比較有把握地說,即使處在衰敗期,金沙文明在戰國時期依舊足夠繁榮,春秋戰國時期金沙居民很可能仍活躍於該片土地上。」

  周志清進一步解釋說,戰國時古蜀人能製造船棺,儘管是小型船棺,依然能生產大量青銅器和陶器,都彰顯了當時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古蜀文明生產力大部分保留。此次發現的戰國墓葬中骨骸還有身高達1.8米的墓主,足以說明當時金沙後裔的生活水平不低。

  周志清認為,這批墓葬的發現與研究將有力地拓展金沙遺址文化的內涵與外延。下一步,考古工作人員將對墓葬中骨骸取樣進行DNA測定,明確其與金沙早期先民DNA的具體差異。

  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記者 蔡宇 實習生 嚴清嵐 攝影 譚曦

編輯:朱鵬英】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金沙遺址新現奇觀 船棺內骸骨撒滿硃砂
    本報訊(記者陳四四)3000多年前的金沙先民的祭祀與戰國時期的喪葬習俗有何關聯?昨(22)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宣布,一批戰國早期的墓葬在金沙遺址出土,使用獸骨、磨石、硃砂隨葬的特殊喪葬習俗,可能是金沙祭祀風俗的遺留。  此次發現的戰國墓葬位於金沙遺址宮殿區的西側。
  • 金沙遺址戰國墓葬群發現金沙古國後裔活動遺蹟
    新華網成都10月23日電(記者苑堅)成都市考古研究所日前在對金沙遺址的一處戰國墓葬群發掘時,發現了大量類似金沙古國的祭祀風俗,這與古文獻記載和專家此前認為的金沙古國舉族南遷不相符。  周志清介紹說,金沙遺址保護區面積達4平方公裡,這次為配合公路改造進行的搶救性發掘位於保護區內的黃忠村。此前,考古人員已在附近發現了金沙古國的大型宮殿建築遺蹟。  「發掘工作從9月1日開始,目前已經發掘800多平方米,發現了28座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及大量陶器、石器和青銅兵器。」周志清說。
  • 金沙遺址7座戰國古墓屍骨歷2500年仍血紅(圖)
    金沙遺址7座古墓見天,首次發現硃砂陪葬風俗     醫師用硃砂入藥,畫家用硃砂繪畫,美女用硃砂點痣,但你聽說過用硃砂陪葬的嗎?昨(22)日下午,位於金沙遺址宮殿區西側的商周遺址首次曝光,7座戰國時的墓葬重見天日,這其中包括有船棺、合葬墓等,墓中有大量的青銅器、陶器和磨石,與金沙遺址祭祀坑相似!更為神奇的是,那些屍骨上都遍撒硃砂,雖然歷經2500多年,但紅紅的顏色仍從骨子裡滲出來!為何要用硃砂陪葬?這樣的墓葬與金沙遺址有什麼關係?
  • 古墓葬區現身 金沙遺址古都輪廓初現
    四川新聞網消息       (記者 徐力 攝影 孫立新)總面積約10000平方米、700多座西周古墓葬,其中不乏罕見的合葬墓、船棺。近日,一直處於「秘密」發掘狀態中的金沙遺址考古又有了重大發現,繼宮殿區、祭祀區、生活區後,超大規模的墓葬群出土,讓承載了光輝古蜀文明的金沙遺址再次成為了世人關注的焦點。  墓葬群氣勢宏偉  前後左右100多個探方整齊地排列開來,上百個工人靜靜地在現場工作著。據專家介紹,在該區域中一共發現了700多個墓葬,其中還有這個時期罕見的合葬墓。
  • 金沙遺址墓葬區新發現 74件青銅器出土(圖)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訊 :  一直處於「秘密」發掘狀態中的金沙遺址考古近期不斷有重大發現!繼前日商末「豪宅」現身後,昨日,距其一街之隔的墓葬區內又有大量石器、玉器、陶器出土。值得一提的是,位於發掘區中央位置的M1901號墓葬中出土了74件造型獨特、製作精美的青銅器。
  • 重慶冬筍壩遺址發現28座墓葬,現已清理出土4座船棺葬
    新京報訊(記者 吳淋姝)12月25日,新京報記者從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近日考古團隊在重慶冬筍壩遺址發現了28座墓葬。截至目前,已清理出土船棺葬4座、長方形土坑墓11座、方形土坑墓1座、磚室墓1座,時代涵蓋了戰國晚期、秦、西漢早期、新莽時期等幾個階段。
  • 四川發現東周船棺大墓,墓主人祖先曾是武王伐紂先鋒隊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在對四川渠縣城壩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一處高等級東周墓葬,出土了多件精美青銅器。這是該遺址首次發現東周墓葬,考古工作者分析,可能是古代巴國一支的王族墓葬。這裡文物遺蹟豐富,平時觸地動工,就可發現文物遺蹟。2014年至今,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渠縣博物館,對該遺址進行了連續多年系統性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取得重大收穫。不僅在南方首次全面揭露了一座郡縣一級的城址、宕渠城城址,還發現了四川地區極為罕見的十餘枚漢簡。
  • 成都金沙遺址再次改寫四川歷史
    新華網成都4月3日電(記者熊豔苑堅)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天正式對外宣布,考古工作者正在發掘的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遺址後四川又一重大的考古發現,這一發現將再次改寫四川歷史。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毅說,遺址目前已陸續出土金器、玉器、石器、青銅器、象牙器等珍貴文物1200多件。
  • 「考古成都」6月9日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
    飛虎村船棺葬出土的「成都矛」■天府早報記者 段禎 圖片由金沙遺址博物館提供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將於當天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展覽將首次集中展示成都商業街船棺葬、老官山漢墓、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等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出土的 300 多件/套文物。
  • 金沙遺址的重重迷霧
    在中國古代文化遺址中,幾乎找不出一個遺址比三星堆和金沙遺址更加神秘的了。金沙遺址的發現,極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對蜀文化起源、發展、衰亡的研究有著重大意義,特別是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迷找到了有力證據。據專家推測,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文明之後,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古代蜀國的都邑所在,它與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遺址、戰國船棺墓葬共同構建了古蜀文明發展演進的四個不同階段。
  • 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縱目青銅面具、太陽...
    20世紀80年代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的發現,90年代以成都新津寶墩古城為代表的四川史前城址群的發現,2000年成都商業街戰國船棺墓葬群的發現,2001年成都金沙遺址的發現……伴隨著成都這座古老而又文明的城市現代化進程,一次次偶然而又必然的考古發現,將一部波瀾壯闊的古蜀文明史從起源走向繁榮的過程清晰地呈現出來。
  • 穿越古蜀——船棺裡的成都密碼
    據蒲江船棺葬墓群發掘工地現場領隊龔揚民介紹,已出土陶器、銅器、鐵器、漆木器、竹質器、草編器、印章等隨葬器物300餘件。  根據考古記載,僅蒲江縣,這個成都市屬583平方公裡的縣城就已出土船棺墓葬群10次,而此次出土的如此大規模且保存完好的墓葬群在當地尚屬首次。
  • 為什麼巴蜀符號主要在戰國船棺中發現?
    我們發現,巴蜀符號是一個「過渡圖字」,既不是純粹的圖形,也不是純粹的文字,正處於從圖到字的轉化過程中,是中原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外域文化的混合產物,絕不是一種文字,因此印面圖形類似日文,好像認識但又不知其意,既有漢字,又有外來語、平假名、片假名。世界上只有日文是混雜文字。從這點似乎可以推測,「日文特徵」發源於四川特別是滎經的圖語符號。
  • 63年後,再現「船棺葬」遺蹟
    銅罐驛鎮冬筍壩遺址再現多座「船棺葬」遺蹟。,近70年來首次對冬筍壩遺址開展科學系統的考古和研究工作。代玉彪介紹,本次考古發現了較為集中的墓葬分布區。,也是重慶地區「船棺葬」自1957年以來首次集中出土,為冬筍壩遺址保護規劃的編制、銅罐驛鎮城鎮規劃和九龍坡區建設巴文化研究高地提供了重要參考。
  • 金沙遺址祭祀區植物考古新進展:古蜀先民以何為食?
    金沙遺址祭祀區也是考古的重點研究區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最新植物考古發現,該祭祀區雖然在穀物結構上以稻穀為主,兼種少量粟和黍,與成都平原同時期其他地點類似,但與眾不同的是,這裡發現了種類和數量繁多的樹木種子/果實,還留下了大量炭屑,表明這裡祭祀活動十分頻繁,規模隆重。
  • 蒲江出土60座戰國船棺墓 墓主佩古埃及飾品「蜻蜓眼」
    成都市蒲江縣一樓盤工地發現戰國船棺墓群。  原來2000年前,成都和古埃及就有聯繫了!  今年春節,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的「古埃及:法老與神的世界」主題展覽上,155件(套)古埃及文物與四川公眾見面。古埃及文明和古蜀文明的交匯,讓人遐想聯翩。
  • 金沙遺址發現等級最高墓葬
    12日,從成都金沙遺址黃忠村墓葬區發掘點傳來消息:發現800多座墓葬中隨葬品最多、等級最高的一個墓葬。墓中骸骨長大,族種族源尚不清楚,但考古專家推斷,墓主的身份可能是「巫師」;與此同時,還發現了3000年前的樹皮房屋建築遺存。  在M1901號墓中,二三十件陶器和大約四五十件青銅器逐一現身。和以往隨葬品放在骸骨身上的情況不同,這些青銅器成堆地聚集在骸骨的頭左側,有青銅戈、劍、鉞,還有呈十字狀的青銅棍,長度大都在10釐米左右。
  • 金沙遺址,出土一千根象牙,為何考古學家要就地掩埋並禁止挖掘?
    說起四川金沙遺址,很多人可能並不太熟悉,但要說起三星堆遺址,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其實呢,在中國的考古學界內,四川金沙遺址一直都是和三星堆遺址相提並論的,它不僅是中國進入21世紀後的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也是四川繼三星堆之後的最大考古發現。
  • 揭秘巴蜀文明充滿玄秘色彩的船棺葬:它將靈魂渡向生命彼岸?
    2000年7月29日,成都春熙路商業街附近的四川省委機關,在修建食堂地下室時,突然挖掘出很多巨大的木頭,我們的考古工作者趕到現場,對這些所謂的木頭進行了大面積的清理,結果發現,這並不是普通的木頭,而是將枕木從中間剖開,然後把軀幹掏空,形成一個像船一樣的木葬具。
  • 古蜀國挖掘記:四川金沙遺址與三星堆有什麼關係?
    從時間上來看,金沙文化在考古年代比三星堆文化晚500年左右。從出土器物來看,金沙遺址的文物風格與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極其相似。金沙遺址的繁盛時期相當於中原地區的西周,大致反映了古蜀蒲卑族的歷史與文化。四川成都金沙商周遺址在出土的金器中,有金面具、金帶、圓形金飾、喇叭形金飾等30多件,其中金面具與廣漢三星堆的青銅面具在造型風格上基本一致,其他各類金飾則為金沙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