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發現東周船棺大墓,墓主人祖先曾是武王伐紂先鋒隊

2020-12-14 齊魯壹點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在對四川渠縣城壩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一處高等級東周墓葬,出土了多件精美青銅器。這是該遺址首次發現東周墓葬,考古工作者分析,可能是古代巴國一支的王族墓葬。

城壩遺址位於四川東北地區,隸屬於達州市渠縣,遺址分布範圍約560萬平方米,是川東地區目前尚存的歷史最早、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古城遺址。2006年5月,列為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列入「十三五」期間重要大遺址名單。

城壩遺址是達川地區尚存的唯一歷史最早、歷時最長的古城遺址。據《華陽國志》記載:秦滅巴蜀後就於此建宕渠縣,東漢車騎將軍馮緄增修,俗名車騎城。「東晉末,地為『蠻獠』所侵而廨,遂以荒廢」。其城先後使用了長達700餘年,屢為州、郡、縣治。這裡文物遺蹟豐富,平時觸地動工,就可發現文物遺蹟。

2014年至今,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渠縣博物館,對該遺址進行了連續多年系統性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取得重大收穫。不僅在南方首次全面揭露了一座郡縣一級的城址、宕渠城城址,還發現了四川地區極為罕見的十餘枚漢簡。其中刻有「蒼頡作書,以教後人」等字樣的簡牘,更被與會專家認為可能是四川地區目前發現最早的「識字教科書」。

此次考古發掘,共清理出東周墓葬4座,其中3座墓葬保存較好。這批墓葬均為狹長方形土坑墓,葬具為船棺。船棺是船棺葬的葬具,是古代的一種獨木舟形棺木葬具。以獨木舟形棺木為葬具的墓葬稱為船棺葬。

土葬船棺主要發現於四川、重慶境內,時代為戰國至西漢前期,是巴蜀民族的葬俗。重慶、廣元、成都、新都等地都有出土。古代,這一區域河道縱橫,便於行舟,舟船是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從事生產與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人們生前善於用舟,死後以船安葬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習俗。

其中,1座墓葬規模較大,共出土70多件銅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包括虎鈕錞於、編鐘、銅鉦等古代巴人獨有的器物,也不乏龍紋玉佩、金劍格柳葉形劍等精美文物。證明戰國中晚期,巴人已經使用青銅禮器。一件春秋戰國時的奢侈品,蜻蜓眼琉璃珠尤為引人注目。

近幾年「蜻蜓眼」曾多次在四川成都的考古工地發現過,例如青白江雙元村墓地、蒲江飛虎村船棺墓。據初步研究結果,成都出土的這幾件「蜻蜓眼」是我國先民自己生產的玻璃製品。不過,這次在渠縣城壩遺址發現的「蜻蜓眼」有所不同。從其製作精美程度和工藝來看,更像是西亞進口而來,從側面證明墓主身份地位極高。

渠縣城壩遺址在商周時期是巴人分支賨人的都城。賨人是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又稱寅人、板楯蠻,存在於春秋戰國之前,主要分布於嘉陵江畔。古書中記載,該民族勇猛彪悍,且善歌舞。

《華陽國志》記載,賨人曾參與武王伐紂。在生死搏殺的戰場上,賨人一邊衝鋒陷陣,一邊唱歌跳舞,從氣勢上壓倒了商朝軍隊。據史書記載:武王伐紂僅率領兵車三百乘,士卒四萬五千人,虎賁(衝鋒兵)三千人,而紂王的軍隊卻是七十萬人,眾寡懸殊。然而武王軍隊 「前歌后舞,士氣旺盛」,致使商兵陣上起義倒戈。弱小的武王摧枯拉朽般地擊敗了強大的殷紂。長達八百年的周王朝得以建立,賨人功不可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相關焦點

  • 江西靖安李洲坳東周「一坑多棺」大墓,墓主人身份仍撲朔迷離
    曾侯乙墓中,有21位女子陪葬,她們的年齡在13至25歲,是曾侯乙的妻妾。儘管曾侯乙墓中陪葬的人數,要遠遠地少於李洲坳大墓,但是它的隨葬物品卻讓李洲坳墓葬望塵莫及。它出土的隨葬器物達到一萬五千多件,其中包括我國古代最為龐大的樂器——曾侯乙編鐘,它一套共六十四件,舉世聞名。
  • 靖安李洲坳東周墓葬與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主棺比較
    東周列國,英雄輩出,群星燦爛。從很多考古發現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王國神秘的蹤跡。靖安李洲坳墓葬同時期的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就是其中一個偉大的發現。出土的編鐘甚至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曾侯乙墓有13米深,可是墓穴直上直下,找不到任何階梯的痕跡。朝著太陽升起方向的東室,是墓主人安息的場所。李洲坳的墓道朝東,主棺位置也處在東部最邊緣地帶。根據測量,曾侯乙墓主棺長3.2米,寬2.1米,高2.19米,分兩層,在外棺裡還放著內棺。主棺總體重量可能超過4噸。
  • 四川出土2000年前船棺墓,發現一塊「黃泥」,被永久密封保存
    一塊平淡無奇的黃泥,發現的地方不一樣,就註定它的價值不同。2017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發掘蒲江戰國船棺墓群時,就將這樣一坨「黃泥」當作寶貝搬回了實驗室。隨後專家宣布,這坨「黃泥」,是戰國墓主的一條錫帶鉤。
  • 成都出土60座戰國船棺墓 墓主戴古埃及「蜻蜓眼」
    今年春節,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的「古埃及:法老與神的世界」主題展覽上,155件(套)古埃及文物與四川公眾見面。古埃及文明和古蜀文明的交匯,讓人遐想聯翩。而成都最新的一處考古發現更讓人驚訝——也許早在2000多年前,古蜀文明就曾與古埃及文明有過親密接觸。
  • 3000年前船棺墓,發現一塊「泥巴」,被永久密封保存
    常常一次偶然的機會,就會有震驚世界的重大發現。以秦始皇陵為例,就是一陝西農民在鋤地時發現的,據記載秦始皇陵內陳列著許多奇珍異寶,其中還發現了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與此同時大家不忘感慨古代匠人的智慧和製作工藝,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座墓穴
  • 出土編鐘等精美文物 或為古代巴國王族之墓
    3月12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重大考古發現:在對渠縣城壩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一處高等級東周墓葬,其中一座墓穴出土了編鐘、浴缶、虎鈕錞於等多件精美青銅器。這是該遺址首次發現東周墓葬。
  • 蒲江出土60座戰國船棺墓 墓主佩古埃及飾品「蜻蜓眼」
    成都市蒲江縣一樓盤工地發現戰國船棺墓群。  原來2000年前,成都和古埃及就有聯繫了!  今年春節,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的「古埃及:法老與神的世界」主題展覽上,155件(套)古埃及文物與四川公眾見面。古埃及文明和古蜀文明的交匯,讓人遐想聯翩。
  • 靖安李洲坳東周墓葬的墓主人是誰?
    在靖安李洲坳東周墓葬的主棺上鑲嵌著一件黃金打造的金龍神徽,黃金器和棺槨的出現,標誌著墓主人的顯赫地位。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奴隸社會,龍的圖案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使用的。而且從整體的形象上看,這個圓形金器猶如一個方向盤一般,似乎掌握它的人如同一個舵手,擁有能夠左右某種勢力的巨大能量。
  • 2016年,成都船棺墓驚現「埃及蜻蜓眼」,專家:再次刷新了歷史
    才一會兒功夫的時間,成都考古隊的同志們雞火速的趕到了施工現場,到達現場之後專家立馬開始針對工人們挖掘的樹木進行鑑定,專家說這些木頭居然是金絲楠木,這難道下面埋葬的是船棺墓,確實四川那些年也挖出過不少的船棺墓,所以考古專家已經有了前車之鑑,所以基本可以立即判斷出來。
  • 重慶珍檔丨船棺葬與巴國消亡之謎
    隨後,西南博物院考古專家進行了大規模考古發掘,清理了土坑墓52座,時代為戰國後期到西漢。  在眾多的墓葬中,17座排列整齊的墓葬引起了考古人員注意。這17座墓葬的棺材,看起來就像是獨木舟,頭部均正對長江。由於外形像船,墓葬被專家命名為船棺葬。巴人先民為何要以船為棺?「以船為棺,是古人視死如生的體現。」
  • 成都發現一蜀漢古墓,出土17艘金絲楠木船棺,專家:墓主人是王族
    成都發現一蜀漢古墓,出土17艘金絲楠木船棺,專家:墓主人是王族文/文飛現在電視上最多的節目應該就是各種娛樂性質的綜藝節目,但是在前幾年一些考古類型的節目還是非常受歡迎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報導,比如說某個工地或者某個村莊裡面發現了古墓,然後考古專家前往勘查。2006年夏天,四川省成都市某條街道,有個單位食堂內因為面積太小進行擴建,在施工隊工作的時候,不小心在地下挖出了一塊非常大的木頭,但是人們都非常好奇的對象,怎麼會埋了這麼大的木頭呢?
  • 靖安東周大墓墓主疑是徐王(圖)
    7月5日,我省考古專家在靖安縣實施靖安大遺址保護航空遙感考古。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樊昌生透露,這是我省首次實施載人航空遙感考古。「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通過田野考古的方式,我省考古專家在靖安縣發現了東周大墓、九裡崗古城遺址、鄭家坳遺址、老虎墩遺址等多處古遺存。這些遺址是否有關聯?東周大墓的周圍還有更大的主墓?東周大墓的墓主是誰?
  • 四川船棺墓挖出一坨「汙泥」,卻被當成國寶,如今是國家一級文物
    工作發生在2017年的四川成都蒲江飛虎村,當時蒲江飛虎村這邊被挖出了一座大型的船棺墓,為此當時可以說是在全國都引起了顫動,究竟船棺墓確實是極為稀有的,並且也是四川這邊獨有的墓葬風格,這座蒲江船棺墓群距今有3000多年,經過考古隊的挖掘,合計出土了60多座船棺墓。
  • 成都挖出千年古墓,出土17具金絲楠木船棺,專家:墓主人是王族
    而這裡要說的這座船棺墓就是位於四川成都,而且還是在鬧市區,起初一下子就挖出了17根「獨木舟」,獨木舟就是船棺,只不過看著像獨木舟而已,讓考古隊趕到興奮不已的是這些「獨木舟」居然都是用堪比黃金的金絲楠木鑄造而成的。
  • 晉國晚期的高等級大墓在山西發現了,此墓堪稱山西最大的東周墓葬
    經勘探及盜墓分子現場指認,於邱家莊村北發現一處編號為M5001的大型墓葬。鑑於墓葬面積大,同時面臨再次被盜掘的巨大風險,為搶救保護該墓葬及其周邊文物遺蹟,將其全面發掘揭露。依據勘探結果,布10米×10米探方15個,面積1500平方米。東西5列,南北3排。
  • 靖安李洲坳東周墓葬陪葬人數比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多了一倍多
    東周列國,英雄輩出,群星燦爛。從很多考古發現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王國神秘的蹤跡。靖安李洲坳墓葬同時期的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就是其中一個偉大的發現。出土的編鐘甚至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曾侯乙墓的總面積達到220平方米,深13米。整個墓葬用巨型的槨板分隔成四個空間。
  • 四川金沙遺址區首次發現船棺和硃砂(圖)
    四川金沙遺址區首次發現船棺和硃砂(圖) 2008年10月23日 10:31 來源:四川在線 成都金沙首次發現船棺,在墓葬中還發現了不少色彩鮮豔的硃砂   金沙遺址最新考古發現說明
  • 靖安東周大墓墓主疑是徐王 現場可能有大古城池(圖)
    7月5日,我省考古專家在靖安縣實施靖安大遺址保護航空遙感考古。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樊昌生透露,這是我省首次實施載人航空遙感考古。「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通過田野考古的方式,我省考古專家在靖安縣發現了東周大墓、九裡崗古城遺址、鄭家坳遺址、老虎墩遺址等多處古遺存。這些遺址是否有關聯?東周大墓的周圍還有更大的主墓?東周大墓的墓主是誰?
  • 以船為棺、崇拜鳳鳥圖騰……千年文物還原古代巴人生活
    生亦長江死亦長江船棺出土證實巴人視死如生時間回到1954年,重慶第一機制磚瓦廠準備在銅罐驛鎮冬筍壩建廠房,挖地基時挖出許多銅器。隨後,西南博物院考古專家進行了大規模考古發掘,清理了土坑墓52座,時代為戰國後期到西漢。現如今,唯一能夠證明這裡就是4000多年前古代巴人船棺葬地點的,只有一塊「巴人船棺葬遺址」的標牌,靜靜地豎立在鎮政府大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