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話便出自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口中。從小學,中學,甚至到大學我們學習很很多多有關魯迅的作品,我們學習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高尚情懷,學習他在《我的藤野先生》中對老師的崇敬與敬重,學習他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求知精神。魯迅先生帶給無數人的是精神,他帶領無數青年同志為革命事業做出貢獻。但在如今他也仍帶給我們更多的啟迪。
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雜誌發表了署名「魯迅」的短篇小說《狂人日記》,這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的白話文小說,它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魯迅借《狂人日記》發出的吶喊,讓無數青年志士獻身革命,為新中國獻出偉大貢獻。魯迅先生可以說是一把劍,帶領大家保家衛國,直擊敵人的心肺;魯迅先生也可以是一面鼓,鼓聲激勵著勇士們勇進,魯迅先生更是號角,吹響了無知的青年們,帶領他們保家衛國。
毛澤東與周恩來也讚揚魯迅,可見其影響足夠深遠,很多人說魯迅的文章在當代已沒有現實意義了,但我想說,魯迅先生教育了我們成長,成人,成才。雖然他的作品背景與如今完全相反,但他作品中的精神卻仍激勵我們前行,仍是我們青少年的掌路明燈。
首先,魯迅從小就有遠大志向,要救國救民,所以他遠赴日本留學學醫,但後來他發現要救人得先就其精神,於是他棄醫從文,從此以筆為槍,激醒無數青年。他使青年的思想得以解放,他為中國的成立有重大貢獻。這啟迪我們要從小樹立遠大目標,為之努力,將來為國效力。
同時,魯迅先生的作品在當代仍啟迪著我們。如「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話即指像每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一樣的人,即使去世了,也還留在人們的心中,活在心中。但像傳銷組織,即使活著,也被人們厭惡,痛恨。再如《阿長與<山海經>》寫出了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即使無血緣關係,也情誼深厚。聯繫到如今,也是在告訴我們身邊處處有真情。
所以魯迅先生的文章對我們仍有重要意義,讓我們重溫經典,再次領會魯迅先生作品的啟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