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魯迅先生的作品傳承,要讓文學經典體現時代精神

2020-12-21 彥霞講人生故事

魯迅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的創造者,也是中國反封建思想的先鋒,在當時封建殘餘勢力瘋狂生長的年代,魯迅就是一盞明燈在迷霧中照亮了人們的道路。

當祥林嫂就要被張著血盆大口的封建禮教吞噬時,當女人們被封建思想中的三綱五常弄得指神渙散生不如死時,當孔乙己們被生存與禮教這兩堵厚重的牆夾在縫隙裡只能苟且偷生時,當人們繼續像木偶一樣恪守著染著血腥味的封廷禮教時,人們需要一種真理,一種能夠使他們獲得解放的真理,一種能夠使他們不再隱藏,和自殺式的抹去自己天性的真理 魯迅就是這種真理。

當他們認識到身體上的病遠近不如心理上的病嚴重的那一刻起,民主的火焰便在他心中燃起,於是他棄醫從文,想以筆為刀,將封將封建思想剔除,將人們的心靈好。他將封建禮教看成吃人的猛獸,用「人血饅頭」來諷刺這個吃人的社會,文章一出,立即在社會引起了軒然大波,魯迅的文章成為一股來持之洶湧的浪花,終於喚醒了一部分中國人。在當時,那個才剛剛滅亡的清王朝的屍體下,仍然散發著陳腐的氣息,滋養著一批批體梭健壯的蟲子。

魯近無疑成功了,他沉重地打擊了封建禮教,就像拿著一把手槍把一個巨人的一條腿打殘廢了一樣。

在今天,封建思想仍然在,雖然中國的經濟正在飛速發展,但經濟與文化不具有同步性,在一些地區,人們仍然迷住著一些東西,只有不斷通過科學文化教有改良與剔除,才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魯迅身上有一種反叛的精神,也有一種勇於探索真理的精神,在現在這個越發複雜、多元化的社會中,魯迅的這種精神能夠鼓舞我們追求真理,不斷探索,重視自身的價值。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一個人都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才能認識到新的希望,人是活在希望中的,舊的希望實現,新的希望產生,向封建禮教滅人慾、抹殺人的本性,不是使社會邁進,而是使社會倒退。

魯迅給予我們的,不僅是讓我們對那個黑暗時代的反思,還給予了我們一種追求真理、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我認為這是魯迅的經典作品在現代時代的時代精神。

相關焦點

  • 魯迅文章重返高中語文課本,先生的思想符合時代精神,永不過時
    而另外是因為思想上,魯迅先生的思想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對於生活閱歷較淺的孩子,理解起來確實有些難度。不過,因為難度便取消,這似乎既不符合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迎難而上的精神,也不符合教學育人的宗旨。用這個原因來解釋退出,確實有些說不過去。而且論及語言表達方式的難懂,我想我們的古詩詞絕對比魯迅的文章要難得多,很多詩詞需要反覆品味,才能理解詩人的意境。
  • 魯迅先生的五部經典著作,讀過一本就受用不盡,你讀過幾部?
    魯迅著作經典插圖魯迅先生一生的學術成就和文學成就,是遠遠超越普通人的,但是這樣的成績背後,是魯迅一生勤奮和努力換取來的。一個天賦異稟之人,加上一生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得到「民族魂」這面大旗裹身的待遇,可以說是同時代裡當之無愧的大文豪。
  • 發揚「魯迅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將魯迅先生請下神壇
    魯迅,原名周樹人,近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主要發起人之一,中國近代文學的奠基人。其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古文獻學等領域做出過巨大貢獻,對中國及東亞地區產生了巨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韓國文學評論家金良守更是將他評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魯迅在東亞文壇的地位,可見一斑。
  • 紀念五四百年:關於魯迅先生及其作品的感悟斷想
    魯迅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集《野草》,同樣是無人超越的,野草的創作,顯示了魯迅先生有特立獨行,天馬行空的文學思維。複雜多義 ,讀不盡,是現代的文學與思想的「無題詩」。散文《朝花夕拾》是敘事散文的經典,在中國現代散文中,唯有其弟周作人的部分經典散文可相當。魯迅先生的大量雜文,不僅思想性突出的,也體現了高潮的語言藝術。魯迅先生的國學研究,美術造詣都是第一流的。據說,先生在逝世前,在床上躺著時,常看一個小畫片,上面畫著一個外國女郎,穿著裙子,在風中奔跑,極美。
  • 經典作家的當代價值: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讀魯迅?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高峰,是現代思想的重要開創者,同時,魯迅及其同時代人,又是在批判中承接傳統文化的一代先賢。魯迅思想中的豐富複雜,既體現在他對現代思想的創造與呼籲上,也包含在他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中。以魯迅為代表的五四一代人,他們的出身、經歷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完全拋棄傳統文化,但出於對中國未來的思考,出於對時代的責任,他們又對傳統文化持批判的甚至是苛刻批判的態度。
  • 魯迅為何離開教科書?魯迅先生的精神和脊梁,是否要被歷史遺棄?
    魯迅為何離開教科書?魯迅先生的精神和脊梁,是否要被歷史遺棄?,是小編非常崇拜的,而且從小到大,將魯迅先生視作偶像的人,也不在少數,我們都希望每個時代都能多出幾個魯迅,多出幾個可以挺直中國人脊梁的英雄人物。
  • 新時代文學當具中國氣質與時代精神
    王寧:中國古代文論中經常強調一個作家的精神氣質,認為這是其與生俱來的精神特徵。曹丕曾說,「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他所說的「氣」就是文氣,即一篇文學作品的精神氣質,它是難以傳承的,更難譯介到國外。
  • 語文教材「魯迅大撤退」現象是什麼原因,為何魯迅的作品越來越少
    魯迅先生的作品保留了他原有的特點,許多文學專家以及學者對他的文章進行大量的翻閱以及研究,發現他的文章主要體現了怎樣提升國民性。這種國民性可以統稱為兩點,第一點就是教會我們怎麼「揭露」,所謂揭露的含義,就是通過文學作品等手段來體現國民們的缺點;第二點是教會我們如何「立人」,立人的含義,即通過文字的描述來與人達到共情,提升國民的思想感情。對於民國性的由來,主要是傳承了儒家學的思想。
  • 「網格本」歸來:用文學經典滋養時代精神
    新華社北京7月14日電 題:「網格本」歸來:用文學經典滋養時代精神  新華社記者 史競男  《巴黎聖母院》《浮士德》《堂吉訶德》《包法利夫人》《格列佛遊記》……這些影響幾代中國人的世界文學經典,將再次與讀者見面。
  • 文化:讓我們重溫經典,再次領會魯迅先生作品的啟迪吧!
    這句話便出自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口中。從小學,中學,甚至到大學我們學習很很多多有關魯迅的作品,我們學習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高尚情懷,學習他在《我的藤野先生》中對老師的崇敬與敬重,學習他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求知精神。魯迅先生帶給無數人的是精神,他帶領無數青年同志為革命事業做出貢獻。但在如今他也仍帶給我們更多的啟迪。
  • 為何曾經被奉為經典的魯迅作品,如今慢慢都從教科書中被刪除了
    ,有人對此曾十分痛心疾首地指出:若這個時代已不需要魯迅精神,那麼這將是民族的悲哀。  的確,魯迅先生是許多國人心中的民族英雄,棄醫從文的他一心想要以文學為藥,拯救廣大在精神上已病入膏肓的蒙昧中國人,他的作品也一直被當作是復興民族的良藥。
  • 魯藝文化園區:傳承魯藝精神 傳播紅色文化
    81年前,在魯藝這所藝術的殿堂裡,一大批革命青年堅持理想,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創作出一大批具有時代意義、影響深遠的經典文藝作品,推動了革命文藝大發展大繁榮,孕育並形成了寶貴的魯藝精神。  今天,老一輩人民藝術家當年居住過的一孔孔窯洞已恢復原貌,成為一座座紀念館,吸引著大批遊客參訪尋根,成為延安紅色文化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
  • 比起魯迅所代表的傳統文學,百年之後,人們還會不會看金庸作品?
    文學就像爐中的火一樣,我們從人家借得火來,把自己點燃,而後傳給別人,以致為大家所共同。——福樓拜如果像福樓拜一樣,把文學比作可傳承的火。大家可能就會引出一個思考——什麼樣的文學才能夠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讓這團火被傳得更遠?
  • 魯迅先生至理名言10句,經典
    魯迅先生所提出的至理名言,其中任何一句,就可以讓人感到「無言以對」。1、「猛獸永遠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這主要體現了一些獨特和有能力的人總是更願意獨行,因為他們的思想更加具有開闊性,而一般的人則目光短淺的喜歡聚在一起,獨創性比較低。2、「從來如此,便對嗎?」
  • 誰要「去魯迅化」以及誰要撼動魯迅的文學地位?
    魯迅先生是一代文豪,在他有限的生命裡一直辛勤的耕耘,直到離世。因為時代久遠無法接觸,從照片上看給人的感覺是;總愛抽菸,並且癮大,後期患上肺部疾病咳血不止與這應該有直接關係。據有關記載魯迅的父親是因肺部惡疾不治而去,放在今天這個說法就可以理解了。
  • 魯迅先生,貴在哪裡?魯迅精神,高在何處?魯迅,永遠的中國龍!
    你可以不喜歡魯迅的文章,但你沒必要非要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冷嘲熱諷。一個人,永遠都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除非他是神!魯迅先生的文字,是歷史的一面明鏡。在這面鏡子裡,映照著形形色色的人。魯迅先生對於人心、人性、人情的把握,是無比準確的。
  • 文學經典閱讀調查:當今大學生對魯迅依然懷有高度的敬意
    然而,在每個不同的時代,對經典的閱讀和理解都具有不同的特點。「魯郭茅巴老曹」曾是文學史家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家最具代表性的排列,在當代大學生的閱讀生活中,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六大家的次序有什麼變化?古典文學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劇,還有多少大學生閱讀這些經典的原著?
  • 魯迅先生除了這三部經典小說外,還有一部被莫言、殘雪深深喜愛著
    莫言、殘雪:魯迅的這部「冷門」小說寫得很好,但很多人並沒讀過。在很多人眼裡,真正的好書不僅書寫出了流暢的文字,也體現了深刻的主題,但在作家眼中,好作品不僅僅有上面這些共性,更多的則是深藏於作品中的藝術性。比如魯迅的小說。
  • 文化:重溫魯迅《狂人日記》經典是永恆的、不可湮滅的記憶
    文化:重溫魯迅《狂人日記》經典是永恆的、不可湮滅的記憶可以被稱之為經典的是彌足珍貴的,是對社會產生重要影響的,是影響很多人價值取向的。經典的作用不僅僅是在經典當時所產生的影響,而且他是會影響後世,歷久彌新。
  • 偉大的思想家——魯迅先生
    我們初中高中甚至小學都學過或多或少的魯迅先生的文章,從少年閏土到朝花夕拾,再到吶喊和彷徨,每一部作品中無一不體現他的嫉惡如仇、痛恨舊社會,同情勞動人民,一心為他人著想。呼籲愛護勞動青年和進步青年,憂國憂民、不怕挫折,不懼迫害,頑強鬥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