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只有在臺灣才能學正統漢字與中華文化

2020-12-21 搜狐網

  馬英九稱「正統中華文化」只在臺灣才有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撰稿人韋博報導,馬英九昨天(21日)參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口校區僑生先修部春節祭祖大典。他講話稱歷史證明,華僑是臺灣的的重要資源,臺灣五十幾年來的僑教政策非常成功,希望未來做得更好。

   據臺灣《聯合報》22日消息,馬英九還說,沒有僑教就沒有華僑,華僑不只是種族概念、也是文化的概念,希望提供海外中華民族子孫更多機會接受中華文化教育。這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今天學中文、了解中華文化已是世界趨勢。他聲稱「只有在臺灣,才能學到正統的漢字與完整的中華文化。」

  更多精彩 請點擊環球網

(責任編輯:李夏冰)

相關焦點

  • 馬英九:繁體字是中華文化精髓不改用簡體字
    原標題:馬英九:繁體字是中華文化精髓不改用簡體字 馬英九出席"漢字文化節":不應為招攬陸客使用簡化字。(臺媒圖)  中國臺灣網1月2日消息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為迎接201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出席臺北市政府「漢字文化節」活動,期盼持續以正體漢字傳揚中華文化之美。他強調,提倡正體漢字是文化上的重要意義,與政治立場無關,「正體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正體漢字不僅具文化意義,更有藝術的價值。
  • 臺自認「中華文化正統」 設書院爭文化論述權
    臺灣素以「中華文化正統」自居,設立書院也被認為有「爭取文化論述權」意味。圖為今年9月28日,臺北市孔廟依古禮舉行祭孔儀式。新華社醞釀三年後,由臺灣當局資助成立的臺灣書院10月14日在美國紐約、休斯敦、洛杉磯等三大城市揭幕成立。在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設想中,他希望讓外國人了解到,從傳統到創新,從巷弄到故宮(微博),臺灣是國際社會了解中華文化的好地點,「臺灣書院就是他們入門的開端」。
  • 繁體字與簡體字,到底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
    後來導演馮小剛提議恢復部分繁體字並放到小學課本中,以加強傳統文化教育。香港演員黃秋生更是宣稱「在中國寫中文正體字居然過半人看不懂,華夏文明在內地已死。」黃秋生所說的「中文正字體」是指他所寫的繁體字。繁體字與簡體字,到底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
  • 漢字與中華文化認同——由兩岸漢字繁簡之爭說起
    漢字與中華文化認同——由兩岸漢字繁簡之爭說起  文化認同是一個民族對自己生存方式的自我肯定,是對共同價值觀的自我傳承。漢字是中華民族主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要素和鮮明標誌,深深紮根於中華民族的心靈深處,是全球華人的共同信仰,心心相印,代代相傳。
  • 馬英九:臺灣要積極推動繁體字
    馬英九:臺灣要積極推動繁體字 時間:2009-08-14 15:59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6月30日電 馬英九日前參訪日星鑄字行活版字體復刻計劃,強調支持繁體漢字是「一路走來、一往情深」。
  • 馬英九出席"漢字文化節":不應為招攬陸客使用簡化字
    馬英九出席"漢字文化節":不應為招攬陸客使用簡化字。(臺媒圖)  中國臺灣網1月2日消息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為迎接201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出席臺北市政府「漢字文化節」活動,期盼持續以正體漢字傳揚中華文化之美。他強調,提倡正體漢字是文化上的重要意義,與政治立場無關,「正體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正體漢字不僅具文化意義,更有藝術的價值。
  • 新黨宣布退出藍營 強調將回歸中華文化正統
    新黨宣布退出藍營 強調將回歸中華文化正統 2012年11月27日 10:0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馬英九:臺灣不應為吸引大陸遊客把招牌換成簡體字
    同樣在1月1日,馬英九又為繁體字「招魂」,稱所謂「正體漢字」是中華文化「精髓」,呼籲商家不要為了招攬大陸遊客而使用簡體字。馬英九:不應為吸引大陸遊客把招牌換成簡體字據鳳凰衛視報導,臺灣領導人馬英九1日表示,「正體漢字」是中華文化「精髓」,與政治無關,希望臺灣民眾不要為了招攬陸客輕易使用簡體字。
  • 馬英九:臺灣不使用簡體字但不排斥
    據臺灣中評社報導,馬英九上午會見巴拿馬中巴文化中心(中山學校)董事會參訪團,特別贈與兩岸合作編寫、校正,2012年8月由臺灣中華文化總會出版的《兩岸常用詞典》,強調這是正體、簡體並列的詞典,甚至可以透過雲端網路多加運用。
  • 繁體字真的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嗎?
    臺灣媒體報導,近日馬英九出席臺北市政府「漢字文化節」活動時,提出了「正體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的說法。他認為,正體漢字(繁體字)不僅具文化意義,更有藝術的價值。眾所周知,政治人物講話,不同於學者作學術報告需要講道理、講邏輯,他們只需發表訓導、提出口號。道理、邏輯,對政治人物而言,是無所謂的東西。
  • 馬英九:臺灣別成棋子,應做橋梁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 針對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訪臺,引發解放軍軍演不斷,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昨天上午出席2020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後受訪指出,臺灣不希望變成別人的棋子,而是要做橋梁。馬英九指出,我們一定要了解,臺灣在亞洲所扮演的角色,不希望變成別人的棋子,而是可以變成橋梁,希望可以帶來和平,而非被推向戰爭。此外,馬英九在致詞時除了強調中華文字之美,兩岸共享中華文化與血緣,並呼籲兩岸應該共用繁、簡字體。
  • 如臺灣、香港、澳門學者所說,大陸簡體字不能體現中華文化正統?
    如臺灣、香港、澳門學者所說,大陸簡體字不能體現中華文化正統?其實,漢字從甲骨文到如今的簡化字,一直在演化。當然,目前的漢字不能再簡化,我覺得先在的漢字,恰到好處。當然,繁體更能體現中華文化這一點不假,因為古代的史書都是繁體字書寫的,如果懂繁體,基本不用絞盡腦汁去翻譯。
  • 馬:繁體字是中華文化精髓 提倡絕非因政治立場
    馬英九1日在臺北圓山大飯店,出席「第9屆漢字文化節-臺北建城130‧揮毫展新運」活動,他在活動中大筆揮毫。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李柏濤】馬英九1日前往臺北圓山大飯店出席「漢字文化節」新春開筆,他期盼持續以正體漢字(繁體字)傳揚中華文化之美。
  • 兩岸合編中華語文知識庫上線 馬英九致辭強調交流
    中國臺灣網2月8日消息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8日,首部經過兩岸專家審查的在線版兩岸辭庫「中華語文知識庫」正式上線(chinese-linguipedia.org),兩岸同步舉辦成果發表會,臺灣方面啟用儀式在臺大醫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行。
  • 感受漢字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臺灣民眾熱情參與兩岸漢字文化藝術...
    新華社臺北9月29日電 題:感受漢字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臺灣民眾熱情參與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  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劉歡  「這個字是什麼字?」「貝殼的貝。」  「那這個字呢?」「不認識。」兩位從新北市趕來的小學生吳採晏、吳曜呈姐弟,正在與臺灣中華書道學會工作人員進行「漢字好好玩」甲骨文競猜。答對了,他們高興歡呼;答錯了,工作人員跟他們講解。  「甲骨文太有意思了!」正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吳曜呈說。  當天,2018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在臺北開幕。25個臺灣民間書法團體齊聚臺北孫中山紀念館迴廊,共同舉辦藝術節的活動之一「漢字藝術嘉年華」,吸引眾多民眾參加。
  • 感受漢字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臺灣民眾熱情參與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
    新華社臺北9月29日電 題:感受漢字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臺灣民眾熱情參與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劉歡「這個字是什麼字?」「貝殼的貝。」兩位從新北市趕來的小學生吳採晏、吳曜呈姐弟,正在與臺灣中華書道學會工作人員進行「漢字好好玩」甲骨文競猜。答對了,他們高興歡呼;答錯了,工作人員跟他們講解。「甲骨文太有意思了!」正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吳曜呈說。當天,2018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在臺北開幕。
  • 馬英九:臺灣不能因為大陸遊客就改用簡化字
    中國臺灣網8月24日訊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23日表示,簡化字與正體字(臺灣稱繁體字為正體字)之爭,並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他說,臺灣是使用正體漢字最多的地方,不要因中國大陸觀光客,就改用簡化字,這樣反而使陸客失去認識正體字機會。
  • 馬英九談簡繁體:13億人使用簡體字 我們要融合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寫得一手好毛筆字。中國臺灣網5月4日消息,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今天(5月4日)出席臺當局《新編海外華語文教材》發表會,在談起目前海外的簡體字與繁體字之爭時,他表示,全世界約有4000萬人使用繁體字,使用簡體字的人數卻超過13億。「這怎麼對抗?不是要對抗,我們的作法是融合。」
  • 馬英九澄清識正書簡:盼大陸更多人認識繁體字
    中新網6月19日電 綜合臺灣報導,馬英九日前曾指出未來兩岸可以推動「識正(繁體字)書簡(簡化字)」,認識繁體字,書寫時則可用簡體字,以保存中華文化。不過,這席話卻引發島內爭議與討論。馬英九19日首度公開澄清強調,他的意思被誤解了。他強調,希望大陸更多人認識繁體漢字,是他責無旁貸要關心與採取的行動。
  • 臺灣青年薪資停滯 馬英九:服貿沒過影響
    華夏經緯網3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29日下午至公立暨南國際大學演講,講題為「臺灣地區在國際社會的新角色」,馬英九詳述臺北市長、臺灣地區領導人任內國際事務上的政績,也在329青年節的這天,批評服貿協定因學運而中斷,是臺灣「自甘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