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簡單點,不爭,不辯,不炫耀,才是人生最頂級的智慧

2021-01-10 冰封洋

俗話說,看破世事難睜眼,閱盡人情暗點頭。時間磨圓了我們的稜角,改變了我們的性格,也教會了我們一些道理。

人活一世,不易且短暫,到了一定年紀,就要沉澱自己的心,靜觀事態變遷,做人簡單一點,別奢求太多,不爭,不辯,不炫耀。

走著走著,我們就會明白心寬似海,風平浪靜,不爭不辯不炫耀才是人生最頂級的智慧。

笑過,哭過,痛過,樂過,經歷了風雨,走過了坎坷,體會了人情冷暖,感受到了世態炎涼,漸漸明白了,做事,盡心盡力就好;做人,問心無愧就好。

有些人,有些事,看輕,看淡,還是算了吧,該翻篇的翻篇,爛事不往心裡去,小人不往心裡放,過去的事交給歲月,將來的事從容面對。

不爭,是人到中年獨有的智慧。

人生短短一輩子,有什麼值得爭得呢?

年少時,爭意氣,爭虛名,爭虛利,最終受了傷害,遍體鱗傷的時候,才知道,不爭,不搶,做自己,才是做人的大智慧。

和名利爭,欲望就會膨脹,傷人傷自己;和命爭,只是平添負累,枉費了一生;和親人爭,感情疏遠,得不償失,孤立了自己;和愛人爭,只會讓生活多了瑣碎,少了寧靜;和朋友爭,只能讓感情越來越淡,漸漸陌路。

所有的爭,爭的是理,輸的是情,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

人到中年,與世無爭,不必凡事都爭個明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於事無爭則事安,與人無爭則人安,於世無爭則世安。

那些滿心算計的人,見不得別人好的人,即使爭得一時風光,卻獲得不了長久的快樂,而不居功自守,不自傲,不憤怒,容得下別人的人,才能贏得世界,福氣才會更盛,運氣才會更好。

人生一世,得失成敗,緣聚緣散,自有命運的安排,是你的,盡力之後,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之後,還是會失去。

不辯,是對內心安然的靜守,更是一種豁達。

爭辯是非只是口舌的搬弄,莊子說:不譴是非,與世俗處。聰明人,不爭辯是非,與世俗相處,活得自在從容。

到了一定年齡,我們要學會不再與人據理力爭,不再去給別人解釋自己,因為你終會明白所有的不再解釋,都是因為已經毫不在意,若已不再意,便無心亦無情,亦是沉澱。

古語曰:不與人爭者,常多得利,退一步者,常進百步。與人退讓,也是給自己留餘地。

人到中年,要學會不怒不怨,不吵不辯,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保持一顆不強求,不妄念的心,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從容安然,告訴自己,與其爭爭吵吵,不如順其自然,要麼離開,要麼接受,不在意那些表面的浮華,不再計較一時的得失,不再把時間消耗在無休止的爭論上,抱怨和憤怒都是為難自己,怒火熊熊,首先燒毀的是自己的心,更何況,心若有病,身體也會有病,不如微笑面對,淡然相對,翻篇讓一切都過去。

人到中年,學會閉嘴,要知道不語是成熟,不辨是智慧,把想法藏在心裡,把煩惱自己化解,修心,好好愛自己。

不炫耀,是經歷賦予我們的謙卑,是真正的愛自己。

常言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山更比一山高。做人,不要高調,不要炫耀,謙虛會讓你飛得更高,低調會讓你走得更遠。幸福,從來不是活在別人的眼裡,而是在自己的心理,人到中年,要學會不炫耀。

不炫耀,是自己對自己的認可和喜愛,一個人越缺少什麼,就越炫耀什麼。人生總有悲喜交錯,沒有人永遠處於高光時刻,亦沒有人永遠處於低谷時期,人生的變幻莫測,小人得志,勿要沾沾自喜,任何時候,都要面目沉靜,內心安詳。

其實,真正優秀的人,往往不會顯山露水,大肆宣揚,而是低調謹慎,謙虛有禮,默默無聞的做人,一味追捧自己的人,自我抬高身價,不僅不能獲得他人的好感,反而會讓人覺得這個人情商很低。

《易經》裡說: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得意忘形,只會故步自封;心存敬畏,方能行至高遠。

人到中年,終會明白,紅塵雖苦,只要心中有愛,縱使困苦多於歡樂,亦滿懷希望,不爭,不吵,不炫耀;不怒,不嗔,不浮躁,知足常樂,心懷感恩,珍惜該珍惜的,放棄該放棄的,從容坦蕩,優雅從容地變老。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不比,不言,不忘,不爭
    人生越走越遠,時間越來越久,很多時候,自己一個人逐漸明白,也逐漸淡然,逐漸懂得,其實人到中年:不比,不言,不忘,不爭,只有這樣,才能活出來最好的生活。人生匆匆,一切便也如此,人到中年,逐漸明白,不比是一種淡然。2、不言是一種智慧很多時候,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想要與別人去訴說自己的痛苦。想要去與別人訴說自己心中所有的不甘與委屈。
  • 佛曰: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
    佛說:「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不貪就是布施,斷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懺悔,謙卑就是禮佛,守禮就是持戒,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不爭就是慈悲以平常心應對無常的人生,不爭不辯、不聞不見是大境界,或許俗世中的人們難以貫徹始終,卻可以在生活中充分運用不爭的智慧,不輕易和別人發生爭執,當爭執無可避免的時候,忍一時退一步,讓對方贏,又有何妨?人活著,沒必要凡事都爭個明白。黑是黑,白是白,讓時間去證明。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沉默寡言,不爭不辯,不炫耀
    解釋的力量是蒼白的,許多時候,沉默會是更好的訴說,也會是最有力的反抗。而性格內向的人最懂傾聽,最有同理心,更加注重內心感受。像個內向的人,比較關注內外自我世界,愛沉思、內省,懂得沉默。沉默是一種從容,一種淡定,一種豁達,一種不可多得人生態度。
  • 不爭,是一種智慧,不吵,是一種修養,不炫耀,是一種格局
    炫耀過多,遭人嫉妒。不如停下來,認真生活,享受無盡的歡喜。往後餘生,不爭不搶,不卑不亢,靜守歡喜,往後餘生,不負流年,不負自己,好好愛自己,好好生活。02真正從容與強大的人,不是嘴上說的有多強大,而是無論身處何種位置,都學會不攀比、不炫耀、不狂妄。靜看花開花落,坐觀雲捲雲舒。
  • 人到中年,做到「四個不爭」,越不爭,福氣越多
    《格言集錦》裡寫道:「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爭高自極天。」一個人,就是一滴水,唯有融入大海,才不會幹涸;一個人,就是一粒沙土,唯有融入群體之中了,才能積沙成塔;一個人,就是一棵樹,唯有生在森林,才能形成風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壓力很大。如果凡事都斤斤計較,那麼越活越累。
  • 林志玲發聲:不爭就是慈悲 不辯就是智慧
    &nbsp&nbsp&nbsp&nbsp「笑看風雲淡,坐看雲起時,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nbsp&nbsp&nbsp&nbsp
  • 人到中年,不爭,不理,不解釋
    從未遇見你,但我卻懂你,一場心靈的碰撞訴說每一段情感醉美心事/文人到中年不爭,是一種智慧,讓心更加清淨。那些不懂你的人,不管你怎樣解釋也沒用,不想理你就是不想理你。有時候我們忍讓,選擇不理會,不是因為我們真的那麼不作為,真的那麼窩囊,其實有時候這是一種智慧。
  • 做人,不爭,不辯,不聞,不看,不生氣
    所以對任何人,任何事,當你要爭辯,解釋,發脾氣時,當你情緒很不穩定時,你就想想井蛙和夏蟲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有它們自己的認知和感悟,馬上就會心平氣和了。做人,不爭就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不爭,對某些人和事情不看重,不在乎!
  • 不爭,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有這樣一句臺詞:「有時候不爭,比能爭、會爭之人有福多了。」 其實,越是智慧的人,越「不爭」。 但當你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最重要的事上時,才能真正長自己的實力和本事。
  • 《道德經》:「善者不辯」,不爭才是生命中最好的善行
    《道德經》中有言:「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善良的人凡事只求無愧於心,不會過多的去計較爭論,而事事都要爭個高低上下,想要別人覺得他哪裡都好,哪裡都對,其實是一種偽善。正如《論語》中所言「人之生也直」,人的本性本是耿直的,當我們為了利益而去算計的時候,心就已經偏了,自然也就會感到心累。「養心莫善於寡慾」,只有拋開心中對利慾的執迷,才能達到逍遙的境界。如今,隨著工業社會的蓬勃發展,浮躁而喧囂的社會風氣讓很多人陷入到了物慾之中,張揚個性、展露鋒芒,似乎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而低調與謙卑只會讓人處處碰壁。
  • 林志玲發聲回應陳冠希:不爭就是慈悲 不辯就是智慧
    「笑看風雲淡,坐看雲起時,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今日一早,林志玲在微博發文鼓勵自己,稱自己做好自己就夠了,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這樣才能散發正能量。  林志玲微博原文:  「每一天,我都希望好好的做自己,選擇快樂。快樂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能力。笑看風雲淡,坐看雲起時,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有一種高級的修養,叫不爭不吵不炫耀
    就像雨果說的,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心寬才是治癒一切的良藥。遇到煩心事,一笑置之;遇見垃圾人,超然待之。我們終會明白,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最頂級的智慧是不爭不吵不炫耀。
  • 善者不辯 辯者不善:錙銖必較的人生真的很累
    老子說「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自然的「道」是讓萬事萬物都得到好處,而不傷害;聖人之「道」,是做什麼事都不與別人爭奪,這正是最原始的狀態,也是美的、善的、有智慧的,但是卻有很多人故意去傷害別人,與別人爭,於是就有了虛偽、貪婪等等。那「道」裡所倡導的「美善智」是什麼呢?
  • 王陽明的人生智慧:人到中年,不自重的人命最苦,謙虛的人最有福
    品行端正的人,就算是處於逆境,遇到小人,也會獲得信任,逢兇化吉。王陽明的人生智慧:人到中年,不自重的人命最苦,謙虛的人最有福。王陽明的人生智慧:人到中年,不自重的人命最苦,謙虛的人最有福不自重、不自畏的人,命最苦王陽明說: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王陽明認為,尋得自知之明本身就是一種修行。無論我們是忙碌還是清閒,自我省察都是很重要的。
  • 人到中年,別炫耀
    人到中年,猶如木已成舟,一切都已經定了型。有的人,過上了理想中的生活;有的人,卻依舊一事無成,還在為了一日三餐而絞盡腦汁。如果,你已經衣食無憂;如果,你已經小有成就;學會默默地享受這一切吧。千萬不要向他人炫耀自己的種種「小確幸」,因為,意外和明天,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更先到來!
  • 俗語說:「人到中年,不露3物、不欠3債」啥意思?蘊藏人生智慧
    俗語說:「人到中年,不露3物,不欠3債」啥意思?蘊藏人生智慧人到中年,閱歷有所增長,人脈有所積累,事業上也有了一定的成就,這個時候不少人的需求和願望都會擴大,想著能夠更進一步。但若是人到中年,踏踏實實做人,腳踏實地做事才是最重要的。大智若愚給人一種穩重踏實有擔當的感覺,這正是中年人所需要的。若是這個時候還賣弄聰明,會給人一種輕浮,耍小聰明的感覺,讓人覺得這個人不可靠。對於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中年人來說,因為賣弄聰明而被否定人品,實在是得不償失,千萬不能幹。
  • 不語是成熟,不辯是智慧
    優秀的人就交往,劣質的人就遠離,人生到一定階段,就試著沉澱,讓圈子簡單幹淨,讓生活質地飛躍。一天到晚爭論不休的人未必良善,不爭不辯的人必定心胸豁達。能言善辯固然是一種才能,但不語,則更顯成熟,不辯,則更是智慧。人到了一定年紀,經過太多的世事沉澱,胸襟氣度就顯現出來,知世事而不世故是最大的善良,不爭不辯是最豁達的智慧。
  • 「無為有為,不爭而爭」:人到中年,不爭,是大智慧
    畢竟,只有少部分的人,進入中年後事業和生活會越來越興旺,身邊的人也會越來越多,但大部分的人,比如你我這種平凡之人,會漸漸地被時代遺忘。所以,你看很多中年人不喜歡跟人爭的,哪怕本該屬於自己的,只要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讓給你又何妨。
  • 還在爭吵和炫耀?也許是年齡沒到
    到了一定年齡,你就會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事都是小事。到了一定年齡,你就會懂得,到黑夜時連自己的影子都會離開,所以不要高估你在任何人心裡的位置。到了一定年齡,你就會明白,有些事讓你哭,有些事令你笑,上天對每個人來說是相對公平。到了一定的年齡,你也終會明白,心寬似海,風平浪靜,不爭不吵不炫耀,才是人生最頂級的智慧。
  • 真正的智者,不炫耀,不張揚!
    真正的智者,不炫耀,不張揚,因為炫耀和張揚,表面上是在彰顯自己,看上去很有面子,其實,這是在給自己拉仇恨,是一種非常不明智的行為。做人,不要炫耀,沒啥好炫耀的,不要張揚,沒什麼好張揚的,炫耀來,炫耀去,反而過不好生活,張揚來,張揚去,反而容易自大,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