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非遺,傳承中國文化
6月20日,永州市工商職業中專利用晚自習時間,各班組織學生開展「保護非遺,傳承中國文化」主題班會。「中國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豐富的珍貴遺產,我們要保護國粹,傳承中華文化。作為中職學生,更應弘揚工匠精神,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發揚光大。」17級文化藝術專業學生爭先恐後地上臺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自身感想。
-
麗水非遺:在保護和傳承中熠熠生輝
那些匠心獨具的手工技藝、姿態鮮明的傳統美術、精彩紛呈的民俗活動,乃至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曲藝,令這座以生態之美為主題的城市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意味。然而,也應看到,時代發展,文明巨變,曾經輝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漸漸老去。如何保護與傳承,如何發揚與光大,是今日麗水人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
祁連山下「非遺」美——武威市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綜述
祁連山下「非遺」美——武威市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綜述武威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積澱豐厚。涼州攻鼓子、涼州賢孝、涼州寶卷、華銳藏族民歌等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綻放著濃鬱的民族特色和原生態之美。
-
青州開創非遺保護新模式 打造非遺保護傳承「縣域樣本」
注重人才培養,構建系統性人才生態鏈 近年來,青州立足本地非遺人才資源,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以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為重點,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上精耕細作,形成「發掘——保護——傳承」的良性循環。 大力發掘人才。建立非遺資源檔案庫和非遺人才資料庫,形成非遺保護四級名錄體系。
-
非遺傳承發展保護是前提
原標題:非遺傳承發展保護是前提 當前,我國非遺保護工作向縱深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但也必須正視,在基層工作實踐中,受經濟利益驅動和價值認識導向的影響,還存在著工作推進不平衡、傳承人群參與度不高、「重效益、輕履約」等問題。
-
共話非遺保護與傳承
,共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會議介紹了我市「非遺」保護情況,解讀了《武夷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管理辦法》,文旅部門向檔案館移交了國家級非遺項目大紅袍製作技藝申報文本,公布了武夷山市第三批9名非遺傳承人,並頒發證書、匾牌,傳承人代表宣讀了「匠心傳承 文旅融合」倡議書。
-
桐城著力推動非遺保護傳承
近年來,桐城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挖掘整理文化遺產資源,加強非遺宣傳,完善非遺保護體系,開展非遺四進活動,推進非遺產業創新發展,推動非遺傳承保護利用工作再上新臺階。 該市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微信公眾號、抖音號普及非遺知識,年辦非遺課堂6期,常態化開展非遺進村居、進單位、進企業、進校園等活動,出版《桐城歌研究論文集》《桐城六尺巷》等書籍,組織參加中國(黃山)非遺傳統技藝大展等,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加強對非遺傳承保護引導。
-
非遺保護與傳承須注重非遺生存的自然與人文環境
因此,要更加注重非遺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 11月13日至15日,由中國非遺保護協會主辦,省非遺研究會承辦的「非遺保護利用設施建設與展示研討會」在池州召開。國內眾多專家學者,與我省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交流非遺保護利用設施建設與展示領域的實踐經驗,探討對非遺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保護路徑。
-
甘肅莊浪:保護非遺文化 傳承中華文明
傳承名家現場展示了優秀作品,整個展示現場內容豐富、場面宏大,師生參與度非常高。,非遺傳承工作成效顯著。全縣共有42項非遺項目入選國家、省、市級非遺名錄,其中,「莊浪高抬」活動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非遺文化已經成為莊浪縣文化與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的意識和熱情顯著提高,非遺保護成果不斷惠及百姓生活。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讓非遺在保護中傳承!
2020年,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青白江區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力度,多方面做好保護與傳承工作。結合「暢遊成都·體驗非遺」系列活動,舉辦青白江區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目前開展非遺項目展演4場,展示體驗7場,殘疾人非遺蜀繡培訓1場,非遺保護與傳承主題講座2場,惠及群眾達3000餘人次,受到了群眾、非遺傳承人、非遺愛好者的一致好評。
-
非遺保護傳承要補齊三個短板
目前,我市已建立起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共有非遺代表性項目365項。近年來,我市的非遺保護工作不斷深入推進,成效明顯。但同時也存在以下三個不足:非遺工作機構與人才隊伍薄弱,重申報、輕保護,重經濟開發、輕文化內涵傳承。於此而言,我市開展市級非遺傳承人搶救性保護計劃,意義深遠。
-
鳳陽分類保護傳承非遺文化
據滁州網消息,為做好非遺文化保護傳承工作,鳳陽縣採取了針對性分類保護傳承的舉措。主要包括: 記錄性保護,自2008年非遺普查工作開展以來,共整理非遺資源線索300餘條,涵蓋民間曲藝、工藝美術、手工技藝等11類29項,並編印了《鳳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田野調查彙編》; 傳承性保護,通過建立童謠傳承基地、鄉土文化教材講座、比賽等方式,培養傳承人,目前共培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7人、市級傳承人近30人,建立了25個非遺傳習基地; 推介性保護
-
中日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主題論壇在蚌埠舉辦
11月18日下午,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世界文化技藝(龍子湖)交流中心成立儀式後,一場以「中日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為主題的論壇在安徽省蚌埠市「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舉行。中國的非遺保護已經成為了一個由政府推動、專家參與、群眾支持的社會運動。中國政府對非遺的立法保護、對非遺名錄的確定、對非遺傳承人的四級認證,以及通過工匠精神的表彰和傳揚,對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形成了非常好的法律、制度和社會評價的支持體系。
-
保護非遺 重在傳承
記者張園文/圖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活態文化」,是直接依靠人、作用於人的活態傳承。沒有傳承人,我們就失去了非遺。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歧坪手工真絲地掛毯織造技藝為我市蒼溪縣特有的傳統織造技藝,這項技藝織出的地掛毯也被稱為巧手織出的「掛在牆上的軟黃金」。
-
觀點丨「非遺+」,實現更好地保護和傳承
這幾年,在「文化強省」的大力推進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與傳承。走進普通民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是非遺傳承和發展的出路所在。活在過去,註定會被時間所掩蓋,唯有創新可以激活內在的力量。科學地整合非遺項目,將瀕臨滅絕或者亟待挖掘重現的非遺項目保護好、傳承好,這其中,「非遺+」不失為一種創舉。
-
中醫藥非遺傳承需保護好文化根脈
接下來,中醫藥委員會將開展中醫藥非遺調查研究,探索非遺保護制度建設、傳承模式與發展利用,以及中醫藥非遺智慧財產權保護與標準化建設,組織中醫藥非遺保護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等。(7月27日《光明日報》)一直以來,如何加強中醫藥非遺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工作,是多方關切和研究的課題。政府關注、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為中醫藥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未來,傳承路上還需護好文化根脈。
-
保護傳承非遺文化,來看趙巷如何做→
保護傳承非遺文化,來看趙巷如何做→ 2020-12-09 14: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世界的非遺更精彩,中國非遺傳承與國際文創論壇在京開幕
為積極相應落實文化和旅遊部、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舉行的首屆「非遺購物節」及系列「非遺」主題活動,由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聯合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倡議發起的「走向世界的非遺更精彩 」為主題的2020中國非遺傳承與國際文創論壇今日在京開幕。
-
用是最好的傳承 代表熱議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李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改革發展。對來自貴州的三位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代表來說,既深受鼓舞,又堅定了傳承民族文化的信心。
-
非遺保護進程中民間戲曲保護傳承現狀與思考
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非遺保護工作方針的工作原則,本文提出了做好民間戲曲傳承發展工作、適應性創新和傳承發展的思路,以及保護傳承和發展的具體措施。從頂層設計到具體政策,無疑將大力推進戲曲的傳承發展,也意味著戲曲的保護、傳承和發展不僅上升到了國家的戰略層面,也已融於社會發展的眾多方面。在吹響戲曲振興強勁號角的同時,傳統戲劇的鑼鼓遍地敲響,怎樣保護傳承本地戲曲文化,成了當地文化主管部門,非遺保護傳承工作者、戲曲工作者致力實施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