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讓非遺在保護中傳承!

2020-10-29 文旅青白江

讓「非遺」融入生活

Qing Bai Jiang

10月28日下午,由青白江區文體旅遊局主辦的「暢遊成都,體驗非遺」非遺項目展演;木雕、蜀繡、糖畫等非遺項目動態展示;非遺項目剪紙培訓在區文體中心舉行。

剪紙培訓

非遺動態展示、展演

2020年青白江區

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

從9月開始,持續到12月底

讓市民群眾了解非遺

體驗非遺、喜歡非遺

2020年,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青白江區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力度,多方面做好保護與傳承工作。

具體做了哪些方面呢?

繼續往下看👇

舉辦非遺活動

結合市民文化藝術學校和小小傳承人基地開展非遺傳承人培訓班,培訓繩編、剪紙、木刻三個項目共36課時,培訓720餘人次。並通過傳承人培訓,發掘新生代傳承人,在各類文化活動中提供傳統技藝展示展演平臺,吸引更多群眾參與。

加大非遺傳播

結合「暢遊成都·體驗非遺」系列活動,舉辦青白江區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目前開展非遺項目展演4場,展示體驗7場,殘疾人非遺蜀繡培訓1場,非遺保護與傳承主題講座2場,惠及群眾達3000餘人次,受到了群眾、非遺傳承人、非遺愛好者的一致好評。

注重普及教育

為把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送進學校、村(社區),結合成都市2020傳統表演藝術走基層展演活動,在大彎小學新校區、姚渡鎮蘆稿村開展非遺進學校、進社區展演活動。木偶現代歌舞、川劇折子戲、雜技、二胡演奏、相聲等非遺表演讓現場掌聲、笑聲不絕於耳。

活動中還安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宣傳和講解,不僅讓同學們、村民們親身感受非遺魅力,還讓他們了解了非遺的法律知識,讓更多群眾認識非遺、愛上非遺,參與非遺保護。

拓寬宣傳載體

開展了「看見多彩非遺」、「非遺法律法規宣傳」、「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關注」、「遇見非遺」、「線上非遺教學」、「傳統知識」、「傳統節日節氣簡介」、「脈連絲路·傳承非遺非遺作品展徵集」等豐富多彩的非遺線上主題活動,讓市民群眾多渠道了解非遺、參與非遺。

提升非遺內涵

一是積極開展項目申報,力爭「城廂木雕」申報為成都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二是拍攝《非遺傳承》、《十二針繡坊》等抖音作品,參加2020年度成都非遺抖音作品評選活動,榮獲優秀組織工作獎。

三是開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估,對省級非遺項目小金龍(龍舞)的傳承發展情況、保護單位保護傳承工作進行梳理,為未來發展壯大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2020年

青白江區仍將持續

把更豐富更精彩的非遺活動

帶到群眾身邊

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和喜愛

並自發參與到非遺的保護和傳承中來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創新發展

-END-

圖源:宋學劍、陳立勳

相關焦點

  • 非遺保護視野下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對非遺的界定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
  • 深圳: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文化
    為有效保護、傳承、開發和整合粵港澳大灣區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搭建非遺保護傳承的有效載體和平臺,積極開拓非遺創新發展新路徑,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產教聯盟的理事長單位,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菲遺文化創新研究所,這是學校主動發揮大學的文化傳承與創新功能,主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 湖南衡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活態傳承"非遺進校園
    為加強非遺傳承和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衡陽市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走進校園,進行傳統文化授課和培訓,讓未成年人學習掌握非遺技藝,親身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無窮魅力和特有的文化價值,幫助未成年人開拓眼界、提高道德素養和人文情懷,激發未成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豐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導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有效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青海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如何有效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好青海聲音成為這兩天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之一。青海省海東市作為河湟文化的發祥地,肩負著保護傳承弘揚河湟文化的責任與擔當。阿生青代表說,海東市共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854項,擁有兩個全國唯一的少數民族土族和撒拉族。
  • 感受非遺魅力 傳承傳統文化 ——肅北縣開展「弘揚傳承『非遺文化』助推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活動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8月3日下午,肅北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城灣鎮紫亭社區邀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肅北蒙古族服飾」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娜仁其其格走進社區,開展「弘揚傳承『非遺文化』,助推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文明實踐活動,為居民群眾和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 社區應在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更進一步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續,而優秀傳統文化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與精神層面的集中表達。在中華五千年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形成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它們是我國珍貴的文化寶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 【非遺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民族根脈」——張掖市河西寶卷傳習活動有聲有色
    8月8日,以「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民族根脈」為主題的張掖市河西寶卷傳習活動之非遺大講堂作為傳承人,對其進行正確的理解、細心的整理和認真的念唱,就是把這些珍貴的非遺項目原原本本的傳承下去、發揚下去,也希望能夠加大年輕群體與非遺文化的親密接觸,發掘不同年齡段的非遺傳承人,使之加入到保護傳承非遺的隊伍中來,從而擴大非遺的傳承性,進而把優秀的傳統文化、保護好、傳承好、發揚好。
  • 西峰 推進非遺保護 弘揚傳統文化
    「由於工作環境差、收入不高,陶塑這門傳統技藝很難吸引年輕人,面臨著手藝失傳的困境,這些年,我一直堅持做陶塑,是希望這門技藝能夠傳承弘揚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製作、愛上陶塑。」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徐鴻偉說。西峰區文化積澱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天獨厚、豐富多彩。
  • 弘揚傳統文化,綻放非遺之花
    承遺風古訓,傳文化薪火。為普及非遺知識,讓學生感悟非遺魅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0年10月26日,乘鄭州財經學院第六屆社團文化藝術節開幕之際,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聯合非遺社團在文化廣場舉辦非物質文化作品展。
  • 十大「溧陽非遺保護傳承優秀案例」名單出爐
    為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轉化,創造性發展」, 發揮溧陽市優秀非遺保護實踐案例的示範引領作用,激發非遺保護傳承新動力,近日,溧陽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開展了「溧陽市非遺保護傳承優秀實踐案例」評選活動。
  • 非遺進校園 傳承傳統文化
    (通訊員 王建文田赤英楊湘桂)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12月10日,由道縣縣委宣傳部、道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主辦,道縣文化館、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道縣祁劇工作室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道縣祥霖鋪中學舉行。
  • 蕪湖學習弘揚傳統文化"四步走" 發揮優秀文化的引領作用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該文件強調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學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振奮民族精神、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源泉。
  • 泉州活態化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泉州活態化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本報訊(記者劉益清)近年來,泉州致力保護傳承文化遺產,讓古老的傳統文化以活態的形式活躍在舞臺、流傳在民間,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18日,永春縣五裡街鎮大羽村的白鶴拳史館演練大廳,大羽武術館館長鄭慶勇夫婦和白鶴拳拳師周金盛、鄭金質,在霍霍如風的拳腳變化中,忽似白鶴展翅,忽如鶴首仰空,把遊客帶進一個神奇的精武文化意境中。  有300多年歷史的永春白鶴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祖拳的重要拳種,行走到今天該如何傳承?
  • 黔東南州大力傳承弘揚非遺文化助力脫貧攻堅
    用好非遺「寶貝」 帶動群眾增收—— 我州大力傳承弘揚非遺文化助力脫貧攻堅????近年來,我州深入推進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整合銀飾、刺繡、蠟染為代表的非遺項目,通過「文化 工作站 企業 合作社學員」模式,推動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優秀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效地帶動群眾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 麗水非遺:在保護和傳承中熠熠生輝
    那些匠心獨具的手工技藝、姿態鮮明的傳統美術、精彩紛呈的民俗活動,乃至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曲藝,令這座以生態之美為主題的城市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意味。然而,也應看到,時代發展,文明巨變,曾經輝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漸漸老去。如何保護與傳承,如何發揚與光大,是今日麗水人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 傳承國學經典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國學經典 弘揚傳統文化——諸城市文化和旅遊局創新開展未成年人國學教育工作紀實為豐富廣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當代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習」非遺:寓教於樂中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諸城市非遺中心配備專業指導教師,常期聘任「舜的傳說」代表性傳承人定期到學校給學生講大舜的故事,邀請古琴傳承人姜燕到學校對孩子進行古琴輔導,邀請剪紙傳承人劉桂英教授剪紙技藝,提高學生素質教育水平。
  • 保護非遺,傳承中國文化
    本網訊 「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鑑、吸收各種文明的優秀成果。」6月20日,永州市工商職業中專利用晚自習時間,各班組織學生開展「保護非遺,傳承中國文化」主題班會。「中國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豐富的珍貴遺產,我們要保護國粹,傳承中華文化。作為中職學生,更應弘揚工匠精神,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發揚光大。」17級文化藝術專業學生爭先恐後地上臺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自身感想。「感謝學校對我們的栽培,三年來我從一個『放蕩不羈』的學生轉變為一個胸懷夢想、知書達理的學生,是學校的德育課程讓我蛻變,逐步走向成熟。
  •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 堅定文化自信 弘揚中華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座談...
    三是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以能力建設為核心,完善非遺保護制度,鞏固搶救保護成果,提高保護傳承水平。完善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管理辦法。實施非遺記錄工程,對其中的瀕危項目及部分持有獨特技藝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加快實施搶救性記錄。實施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提高傳承能力,擴大傳承人群,增強保護傳承後勁。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弘揚,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12月6日,為更好地探討這一話題,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一場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在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對此,海南大學教授、海南微思維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鍾哲輝也就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抒發自己的看法,他從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為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提出全新需求、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階段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的必要條件、海南特色性地方文化為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提供可靠動力、海南地方性社會組織為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開創實踐範例等四個方面,表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