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融入生活
Qing Bai Jiang
10月28日下午,由青白江區文體旅遊局主辦的「暢遊成都,體驗非遺」非遺項目展演;木雕、蜀繡、糖畫等非遺項目動態展示;非遺項目剪紙培訓在區文體中心舉行。
剪紙培訓
非遺動態展示、展演
2020年青白江區
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
從9月開始,持續到12月底
讓市民群眾了解非遺
體驗非遺、喜歡非遺
2020年,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青白江區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力度,多方面做好保護與傳承工作。
具體做了哪些方面呢?
繼續往下看👇
舉辦非遺活動
結合市民文化藝術學校和小小傳承人基地開展非遺傳承人培訓班,培訓繩編、剪紙、木刻三個項目共36課時,培訓720餘人次。並通過傳承人培訓,發掘新生代傳承人,在各類文化活動中提供傳統技藝展示展演平臺,吸引更多群眾參與。
加大非遺傳播
結合「暢遊成都·體驗非遺」系列活動,舉辦青白江區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目前開展非遺項目展演4場,展示體驗7場,殘疾人非遺蜀繡培訓1場,非遺保護與傳承主題講座2場,惠及群眾達3000餘人次,受到了群眾、非遺傳承人、非遺愛好者的一致好評。
注重普及教育
為把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送進學校、村(社區),結合成都市2020傳統表演藝術走基層展演活動,在大彎小學新校區、姚渡鎮蘆稿村開展非遺進學校、進社區展演活動。木偶現代歌舞、川劇折子戲、雜技、二胡演奏、相聲等非遺表演讓現場掌聲、笑聲不絕於耳。
活動中還安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宣傳和講解,不僅讓同學們、村民們親身感受非遺魅力,還讓他們了解了非遺的法律知識,讓更多群眾認識非遺、愛上非遺,參與非遺保護。
拓寬宣傳載體
開展了「看見多彩非遺」、「非遺法律法規宣傳」、「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關注」、「遇見非遺」、「線上非遺教學」、「傳統知識」、「傳統節日節氣簡介」、「脈連絲路·傳承非遺非遺作品展徵集」等豐富多彩的非遺線上主題活動,讓市民群眾多渠道了解非遺、參與非遺。
提升非遺內涵
一是積極開展項目申報,力爭「城廂木雕」申報為成都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二是拍攝《非遺傳承》、《十二針繡坊》等抖音作品,參加2020年度成都非遺抖音作品評選活動,榮獲優秀組織工作獎。
三是開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估,對省級非遺項目小金龍(龍舞)的傳承發展情況、保護單位保護傳承工作進行梳理,為未來發展壯大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2020年
青白江區仍將持續
把更豐富更精彩的非遺活動
帶到群眾身邊
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和喜愛
並自發參與到非遺的保護和傳承中來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創新發展
-END-
圖源:宋學劍、陳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