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看環江這樣做
近年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多措並舉,推動「非遺」文化傳承和保護工作,通過挖掘、整理、宣傳推廣,使「非遺」散發出了靚麗的光彩。全縣創建內容包括花竹帽編織技藝、毛南族肥套、毛南族民歌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平臺。據悉,為推動「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該縣黨委、政府成立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在人力、物力、財力和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先後投入約2000萬元的資金,用於開展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物的保護和傳承。
-
中醫藥非遺傳承需保護好文化根脈
7月25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在北京成立。該委員會旨在加強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接下來,中醫藥委員會將開展中醫藥非遺調查研究,探索非遺保護制度建設、傳承模式與發展利用,以及中醫藥非遺智慧財產權保護與標準化建設,組織中醫藥非遺保護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等。(7月27日《光明日報》)一直以來,如何加強中醫藥非遺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工作,是多方關切和研究的課題。政府關注、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為中醫藥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未來,傳承路上還需護好文化根脈。
-
鳳陽分類保護傳承非遺文化
據滁州網消息,為做好非遺文化保護傳承工作,鳳陽縣採取了針對性分類保護傳承的舉措。主要包括: 記錄性保護,自2008年非遺普查工作開展以來,共整理非遺資源線索300餘條,涵蓋民間曲藝、工藝美術、手工技藝等11類29項,並編印了《鳳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田野調查彙編》; 傳承性保護,通過建立童謠傳承基地、鄉土文化教材講座、比賽等方式,培養傳承人,目前共培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7人、市級傳承人近30人,建立了25個非遺傳習基地; 推介性保護
-
保護非遺,傳承中國文化
6月20日,永州市工商職業中專利用晚自習時間,各班組織學生開展「保護非遺,傳承中國文化」主題班會。「中國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豐富的珍貴遺產,我們要保護國粹,傳承中華文化。作為中職學生,更應弘揚工匠精神,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發揚光大。」17級文化藝術專業學生爭先恐後地上臺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自身感想。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讓非遺在保護中傳承!
2020年,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青白江區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力度,多方面做好保護與傳承工作。結合「暢遊成都·體驗非遺」系列活動,舉辦青白江區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目前開展非遺項目展演4場,展示體驗7場,殘疾人非遺蜀繡培訓1場,非遺保護與傳承主題講座2場,惠及群眾達3000餘人次,受到了群眾、非遺傳承人、非遺愛好者的一致好評。
-
中日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主題論壇在蚌埠舉辦
11月18日下午,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世界文化技藝(龍子湖)交流中心成立儀式後,一場以「中日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為主題的論壇在安徽省蚌埠市「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舉行。中國的非遺保護已經成為了一個由政府推動、專家參與、群眾支持的社會運動。中國政府對非遺的立法保護、對非遺名錄的確定、對非遺傳承人的四級認證,以及通過工匠精神的表彰和傳揚,對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形成了非常好的法律、制度和社會評價的支持體系。
-
「保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經典」長三角非遺文化傳承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2日,由文化部中華文化促進會非遺工作委員會、《中國非遺》雜誌、蘇州市旅遊聯合會指導,蘇州市旅遊文化產業協會主辦的 「保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經典」長三角非遺大師聯盟成立儀式暨非遺傳承研討會落地蘇州外國語學校藝展中心,來自於長三角地區的16位非遺大師齊集蘇外,為學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盛宴。
-
當非遺手工藝傳承遭遇野生動物保護,該如何尋求平衡點?
當非遺手工藝傳承遭遇野生動物保護 點翠工藝:如何「絕處」逢生 近日,據一位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透露,江蘇某珠寶工作室長期使用大量翠鳥羽毛製作點翠飾品,價格從5000元到數萬元不等
-
用是最好的傳承 代表熱議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李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改革發展。對來自貴州的三位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代表來說,既深受鼓舞,又堅定了傳承民族文化的信心。
-
非遺傳承發展保護是前提
事實上,在經濟上的受益者也僅僅是少部分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參與者的受益方式更多的則僅僅體現為作為勞動力的輸送或表演而已。 筆者到部分鄉鎮去調研非遺項目的傳承狀況時了解到,除去少部分有傳承經費補助的代表性傳承人,絕大多數無經費補助的非遺參與者,或多或少都對自身文化呈現出消極或不自信的態度,部分村民甚至認為,保護這些非遺,是政府的事,和他們沒有關係。
-
甘肅莊浪:保護非遺文化 傳承中華文明
傳承名家現場展示了優秀作品,整個展示現場內容豐富、場面宏大,師生參與度非常高。 近年來,莊浪縣紮實推進全縣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非遺傳承工作成效顯著。全縣共有42項非遺項目入選國家、省、市級非遺名錄,其中,「莊浪高抬」活動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非遺文化已經成為莊浪縣文化與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的意識和熱情顯著提高,非遺保護成果不斷惠及百姓生活。
-
非遺保護視野下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另一類為民間的、民俗的文化,它主要指通過非書面語言形式,即口頭的、習俗的或行為的途徑傳播的文化。在傳統文化寶庫中存在大量非書面語言傳播傳承的民俗文化,如怎樣做酒、怎樣做醋、怎樣做客家菜、怎樣做龍燈及婚禮如何辦、祭祖有何儀式等等,可能並沒有清楚的書面文字記載,也沒有學校教授,而是依靠口頭傳授、行為傳播等非書面語言形式流傳下來。
-
世代相傳 萬古不易——「中日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主題論壇在...
11月18日下午,太湖世界文化論壇世界文化技藝(龍子湖)交流中心成立儀式後,一場以「中日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為主題的論壇在蚌埠「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舉行。
-
戲劇大咖齊聚易俗社 探討如何保護、傳承百年老社的「非遺文化」
創建於1912年的易俗社,是秦腔文化傳承的一張名片,也是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秦腔保護單位。在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今日,一場圍繞如何更好保護、傳承百年易俗檔案資料,發展非遺秦腔文化的學界研討會,在西安易俗社展開,多位業內著名學者參會。記者從研討會獲悉,為全面整理、搶救性保護易俗社珍貴藝術資料,易俗社將於今年著手編纂易俗社文化系列叢書。
-
馬明超調研「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
10月13日,周口市政協副主席、淮陽區委書記馬明超到邵波泥泥狗工作室調研「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他強調:淮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泥泥狗」為代表的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是淮陽寶貴遺產,也是民族瑰寶,沉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加大宣傳力度,大力推動淮陽文創產品「走出去」,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淮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馬明超調研淮陽「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
馬明超調研「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 10月13日,周口市政協副主席、淮陽區委書記馬明超到邵波泥泥狗工作室調研「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他強調:淮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泥泥狗」為代表的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是淮陽寶貴遺產,也是民族瑰寶,沉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加大宣傳力度,大力推動淮陽文創產品「走出去」,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淮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如何讓民間手工藝和非遺更好地傳承和保護
長城網1月12日訊(記者路娟 閆航)河北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如何傳承和弘揚燕趙文化,激發優秀傳統文化生命活力,增強河北人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一直是民間藝人和非遺傳承人關注的熱點話題。河北省兩會即將召開,來聽聽非遺傳承人有哪些好的建議。
-
青州開創非遺保護新模式 打造非遺保護傳承「縣域樣本」
注重人才培養,構建系統性人才生態鏈 近年來,青州立足本地非遺人才資源,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以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為重點,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上精耕細作,形成「發掘——保護——傳承」的良性循環。 大力發掘人才。建立非遺資源檔案庫和非遺人才資料庫,形成非遺保護四級名錄體系。
-
巧手做剪紙傳承非遺文化
11月23日,濰坊福彩志願者來到經濟區張氏街道錦繡社區,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非遺傳承」公益課,大家一起動手學習製作「濰坊剪紙」,共同了解非遺藝術,感受非遺魅力。張氏街道錦繡社區轄區面積0.8平方公裡,服務範圍東起新華路,西到虞河路,南起樂川街,北至玄武街,現有居民小區8個,居民5100餘戶。
-
雲南文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回顧:70年,我們的非遺保護
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深厚的歷史底蘊,造就了文山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遺產資源,全州各民族文化資源多達700餘項。70年來,我州文化活動由形式單一、單調匱乏發展到種類繁多、活潑生動,非遺保護工作也得到了有序開展,傳承隊伍不斷壯大,傳承方式不斷創新,文化活動日趨豐富,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