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聽鼓樓,說古厝」公益講座
19日開講啦
為了更好地傳播鼓樓區的古厝文化,助力世界遺產大會高質量舉辦,推動福州文化遺產保護,鼓樓區開展以「聽鼓樓,說古厝」為主題的系列文化活動,希望活動能不斷地吸納更多人,加入鼓樓區文化志願宣講隊,一起為古厝發聲,延續福州的人文精神!
古厝深深韻味濃
19日上午
第一期「聽鼓樓,說古厝」公益講座
在李世甲故居開講
不少對福州歷史文化、鼓樓古厝知識
感興趣的市民紛紛來到
公益講座現場
福州知名鄉土作家唐希老師
帶著他們一起讀享鰲峰坊
重新發現
鰲峰坊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
在唐希老師的帶領下
來賓們開始讀享鰲峰坊的文化之旅
唐希老師先從福州老地圖著手
從一個大的視角
一步步帶著聽眾了解
鰲峰坊在福州地理位置上
所擁有的重要歷史意義
接著,他為大家講述了於山到鰲峰坊
所流傳的歷史典故
並和大家分享了
自己對鰲峰坊文化的理解
唐希老師的童年便是在鰲峰坊這一帶生活的。他告訴參加活動的市民,鰲峰坊獨特的書院文化、當地教會、學校以及他與老師們的互動,都對他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這也是他研究鰲峰坊文化的初心所在。
鰲峰坊裡官署羅列,坊表林立
科甲相屬,簪纓相續
是福州「書院文化」的象徵
千百年來,當地走出了無數歷史名人
可見這裡在人才培養上
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唐希老師從小就接受當地的文化薰陶
後來,他結合自己的童年經歷
對鰲峰坊文化展開了相關研究
當天,他和在座的市民朋友們來到李世甲故居,與大家一起讀享鰲峰坊的歷史與文化,感觸頗多:「今天的古厝通過修復和保護變成展覽館,變成各種文化與教育載體,我們在記住古厝故事的同時,也要發展今天的故事。我們要提醒自己,今天,又會有什麼樣的故事留給後人?」講座的尾聲,唐希老師拋出問題,引起了聽眾們的思考。
小課堂裡故事多
此外,19日14時至17時
鼓樓區第一期紅領巾小課堂
也在鰲峰坊高士其故居開課了
本期紅領巾志願小宣講員們
都學習些啥
↓↓↓
本次學習以高士其故居為落腳點,通過介紹高士其故居,讓孩子們感受福州古厝的魅力。小課堂還介紹了高士其的家庭背景以及特殊的人生經歷,讓孩子們更多了解高士其故居所傳承的故事以及精神。
看,紅領巾志願者小宣講員們
在老師的帶領下
正認真傾聽偉大科學家
高士其的故事
●高士其出生於福州,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他曾以病殘之軀,經歷死亡的考驗。他被稱為中國的霍金。中國的科普事業從起步到繁榮,和他的名字密切相關。
●半個世紀以來,高士其在全身癱瘓的情況下,寫下了數百萬字的科學小品、科學童話故事和多種形式科普文章,引導無數青少年走上科學道路,被孩子們親切稱為「高士其爺爺」。
●「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錢」,1934年,他將原名高仕錤改為高士其,表示自己既不做官也不要錢,只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科學,將科學交給人民,讓科學造福大眾。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科普之父。
▲高士其爺爺的故事讓孩子們深受感動
●在一次研究腦炎病毒的時候,裝病毒的試管破裂,病毒通過左耳膜入侵他的小腦,造成了無法治癒的殘疾。高士其沒有被病魔嚇倒,反而樂觀地稱自己是「糟了小惡魔的暗算」,他依舊以優異的成績從芝加哥大學畢業了。這份樂觀與堅持,這種對科學的熱愛與奉獻的態度,深深感染著在場的小志願者們。
●「我一天爬幾丈路,也得爬到延安去!」抗日戰爭爆發後,高士其拖著半癱瘓的身體輾轉千裡,歷時三個月抵達延安,一路上為中國的革命醫療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段奔赴延安的經歷,更是讓小宣講員們深受鼓舞。
短短一個下午,通過學習
小宣講員們收穫了
滿滿的知識和感動。
相信高士其的精神
將在他們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潛移默化地幫助他們成長為更好的人
也相信小宣講員們經過學習
能講好高士其的故事
讓更多的人傳承高士其的精神
來源:鼓樓文體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