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鼓樓,說古厝」,這兩場活動真精彩

2020-09-25 福州鰲峰坊

第一期

「聽鼓樓,說古厝」公益講座

19日開講啦

為了更好地傳播鼓樓區的古厝文化,助力世界遺產大會高質量舉辦,推動福州文化遺產保護,鼓樓區開展以「聽鼓樓,說古厝」為主題的系列文化活動,希望活動能不斷地吸納更多人,加入鼓樓區文化志願宣講隊,一起為古厝發聲,延續福州的人文精神!

古厝深深韻味濃

19日上午

第一期「聽鼓樓,說古厝」公益講座

在李世甲故居開講

不少對福州歷史文化、鼓樓古厝知識

感興趣的市民紛紛來到

公益講座現場

福州知名鄉土作家唐希老師

帶著他們一起讀享鰲峰坊

重新發現

鰲峰坊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

在唐希老師的帶領下

來賓們開始讀享鰲峰坊的文化之旅

唐希老師先從福州老地圖著手

從一個大的視角

一步步帶著聽眾了解

鰲峰坊在福州地理位置上

所擁有的重要歷史意義

接著,他為大家講述了於山到鰲峰坊

所流傳的歷史典故

並和大家分享了

自己對鰲峰坊文化的理解

唐希老師的童年便是在鰲峰坊這一帶生活的。他告訴參加活動的市民,鰲峰坊獨特的書院文化、當地教會、學校以及他與老師們的互動,都對他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這也是他研究鰲峰坊文化的初心所在。

鰲峰坊裡官署羅列,坊表林立

科甲相屬,簪纓相續

是福州「書院文化」的象徵

千百年來,當地走出了無數歷史名人

可見這裡在人才培養上

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唐希老師從小就接受當地的文化薰陶

後來,他結合自己的童年經歷

對鰲峰坊文化展開了相關研究

當天,他和在座的市民朋友們來到李世甲故居,與大家一起讀享鰲峰坊的歷史與文化,感觸頗多:「今天的古厝通過修復和保護變成展覽館,變成各種文化與教育載體,我們在記住古厝故事的同時,也要發展今天的故事。我們要提醒自己,今天,又會有什麼樣的故事留給後人?」講座的尾聲,唐希老師拋出問題,引起了聽眾們的思考。


小課堂裡故事多

此外,19日14時至17時

鼓樓區第一期紅領巾小課堂

也在鰲峰坊高士其故居開課了

本期紅領巾志願小宣講員們

都學習些啥

↓↓↓

本次學習以高士其故居為落腳點,通過介紹高士其故居,讓孩子們感受福州古厝的魅力。小課堂還介紹了高士其的家庭背景以及特殊的人生經歷,讓孩子們更多了解高士其故居所傳承的故事以及精神。

看,紅領巾志願者小宣講員們

在老師的帶領下

正認真傾聽偉大科學家

高士其的故事

●高士其出生於福州,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他曾以病殘之軀,經歷死亡的考驗。他被稱為中國的霍金。中國的科普事業從起步到繁榮,和他的名字密切相關。

●半個世紀以來,高士其在全身癱瘓的情況下,寫下了數百萬字的科學小品、科學童話故事和多種形式科普文章,引導無數青少年走上科學道路,被孩子們親切稱為「高士其爺爺」。

●「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錢」,1934年,他將原名高仕錤改為高士其,表示自己既不做官也不要錢,只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科學,將科學交給人民,讓科學造福大眾。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科普之父。

▲高士其爺爺的故事讓孩子們深受感動

●在一次研究腦炎病毒的時候,裝病毒的試管破裂,病毒通過左耳膜入侵他的小腦,造成了無法治癒的殘疾。高士其沒有被病魔嚇倒,反而樂觀地稱自己是「糟了小惡魔的暗算」,他依舊以優異的成績從芝加哥大學畢業了。這份樂觀與堅持,這種對科學的熱愛與奉獻的態度,深深感染著在場的小志願者們。

●「我一天爬幾丈路,也得爬到延安去!」抗日戰爭爆發後,高士其拖著半癱瘓的身體輾轉千裡,歷時三個月抵達延安,一路上為中國的革命醫療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段奔赴延安的經歷,更是讓小宣講員們深受鼓舞。

短短一個下午,通過學習

小宣講員們收穫了

滿滿的知識和感動。

相信高士其的精神

將在他們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潛移默化地幫助他們成長為更好的人

也相信小宣講員們經過學習

能講好高士其的故事

讓更多的人傳承高士其的精神

來源:鼓樓文體旅

相關焦點

  • 驚豔鼓樓2200年!福州又一古厝揭幕
    古今碰撞,大美新生,左滑查看更多圖片7月31日18:30,由福州日報社、鼓樓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主辦,福州日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金輝金茂鼓樓金茂府承辦的「古厝新生,鼓樓新生」福州古厝文化保護沙龍暨金茂府義井古厝揭幕典禮如期舉行,吸引了社會各界名流前來參與。
  • 鼓樓:古厝煥新生 文脈貫古今
    公元前202年,閩越王無諸在屏山和冶山之間建冶城,福州的歷史年輪就從鼓樓這片土地上轉動起來。2200多年來,「三山兩塔一條街」的古城格局保留至今,文物古蹟星羅棋布,給鼓樓區留下了豐厚「家底」。目前,鼓樓轄區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 81處(100個點),尚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253處。
  • 夏日周末,鼓樓團團帶大家遊古厝、賞非遺
    ——《福州古厝》序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福州古厝》序言中這樣論及福州。作為一個有著千年歷史淵源的文化名城,福州擁有許多得天獨厚、頗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手工藝項目,其中福州軟木畫便是其中之一。.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福州軟木畫製作技藝,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古厝保護,7月19日上午,鼓樓團區委與福建民俗博物館和南街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共同舉辦「弘揚傳統文化 匯聚青春力量」民俗手工藝體驗活動。
  • 鼓樓這處古厝,要講「新故事」,就等你來!
    如果說陶瓷工藝的價值在於燒結,那麼福州的漆藝價值就在於其脫胎工藝對生活的髹飾。保護是為了更好地利用福州的各個歷史文化街區不間斷地舉辦豐富多彩的福州傳統民俗展示、體驗活動吸引了脫胎漆器、軟木畫為保護好芙蓉園這一福州古厝,我們根據每個院落每面牆的大小製作了不同規格的展示板,沒有往芙蓉園的牆上打一顆釘子。」沈紹安漆藝博物館副館長施麗玲告訴記者。
  • 金輝助力古厝保護,復甦閩都文化記憶
    2020年7月31日,金輝集團旗下鼓樓金茂府項目攜全新的義井古厝而來,豐富榕城美好想像。,都是鼓樓,乃至福州無比珍貴的文脈資產,是極具特色的福州馬鞍牆,古厝的精緻造型與灰塑彩繪,六扇五間的大戶格局,一磚一瓦,都凝聚了福州古厝的建築風格與魅力。
  • 福州鼓樓率先推行「古厝長制」 守住文化傳承的初心
    區級古厝長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區級總古厝長,負責領導全區古厝長制的實施、統籌工作,定期對相關部門和下一級街鎮古厝長履職情況進行督查。 街鎮古厝長。由各街鎮的主要黨政領導擔任,具體負責組織領導屬地古厝管理和保護工作,包括古厝建築的保護利用、安全管理以及古厝周邊建設的管控,如城區舊改建設、土地出讓、房屋徵收等項目,督導協調相關部門履行相應職責,每月對轄區內古厝建築日常管理情況開展督查工作。 社區古厝長由古厝建築所在社區相關領導擔任,每周開展古厝巡查工作。
  • 書齋園林、古厝深宅……聆聽埋藏在鰲峰坊歲月深處的故事
    臺海網9月25日訊 據「家在鼓樓」 微信發布 在福州市鼓樓區的中心離三坊七巷不遠的地方,有一處寶地,它在於山北麓,自古多官宦、儒士居住鰲峰坊內保留有多處著名古蹟,有書齋園林,有古厝深宅,更有書院學府。少年猶自憶風流,石徑重尋草徑幽;七子閩中留遠事,九仙山下剩虛樓。時光荏苒,坊巷裡的人與物幾經興衰。
  • 書齋園林、古厝深宅……一起聆聽埋藏在鰲峰坊歲月深處的故事
    鰲峰坊內保留有多處著名古蹟,有書齋園林,有古厝深宅,更有書院學府。少年猶自憶風流,石徑重尋草徑幽;七子閩中留遠事,九仙山下剩虛樓。時光荏苒,坊巷裡的人與物幾經興衰。從唐至清,由古及今,那些坊巷裡的點滴故事都刻印在歲月的橫截面中。一條深深的坊巷,蘊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 就在這裡,還原700多年前的鼓樓
    >地點鼓樓金茂府義井古厝主辦單位福州日報社、鼓樓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承辦單位福州日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金輝金茂鼓樓金茂府作為全鼓樓唯一與福道緊密相連的歷史建築群義井古厝兼具人文、生態資源將為鼓樓金茂府的廣大業主
  • 尋古厝印象,做古厝創意,煥古厝新生
    願飄有所依,心亦有所歸 你凝望過無垠的大海 凝望過廣袤的山峰 也請深深凝望這閩南紅磚古厝
  • 娉婷傾城暗香來,她們驚豔了鼓樓時光
    古厝、燈紅、油紙傘看她們舉手投足間風情無限她們身姿也許不是最出挑面容也許不是最精緻但自信的神採始終伴隨著她們參加活動的路女士告訴鼓樓君福州市旗袍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告訴鼓樓君古厝承載著文明文攝 張旭陽來源:鼓樓文體旅06
  • 鼓樓區全國首創「古厝長制」 推動古厝保護與發展共贏
    目前,鼓樓區首批34處區級以上古厝保護點掛牌,亮出古厝長身份,對古厝進行全方位保護,有關做法獲得人民日報、新華網等主流媒體關注和專題報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古厝〉序》中強調,「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
  • 泉州:看古厝、聽南音、逛年貨 體驗濃濃年味
    古大厝裡感受年味。   新春送喜 古大厝裡年味濃   當天,鯉城區傳春幼兒園在位於聚寶街138號的何宅古厝裡舉辦「新春送喜」活動,該園小班的孩子們分批前往,並觀看老藝人現場寫春聯、畫年畫、扎花燈、剪窗花、唱南音等。
  • 吳紀培:盛夏古厝舊事
    有時悶熱得擋不住,真想找一個清涼的地縫鑽進去。酷暑溽熱讓人心慌意亂,閒發牢騷一番。過往年代,住在閩南古厝的人家,沒電扇、空調的日子,是怎麼熬過這酷暑季節的?這是常常讓我想起的話題。人手離不開扇子,應該是厝內厝外,街頭巷尾規範的一道風景線。什麼麥稈扇、鹹草扇、細竹篾扇,還有蒲草扇、棕葉扇、鵝毛扇等,甚至紙板裁剪成的扇。
  • 【書香鼓樓】精彩閱讀,邂逅最美閱讀空間
    積澱深厚、獨具特色的鼓樓文化。2020年,鼓樓區圖書館新一季的「遇見鼓樓」文化行走再度開啟,帶領讀者行閱鼓樓的十張文化名片,繼「明航海文化」、「清涼山文化」、「魯迅文化」後,邀請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徐正龍帶領讀者實地感受鼓樓的紅色文化。
  • 福州「迎海絲,遊古厝」主題列車發車
    海洋、溫泉、古厝……昨日開始,福州出現一列「迎海絲,遊古厝」主題列車,讓乘坐地鐵的市民和遊客感受到濃濃的海絲文化和福州古厝風情。 昨日上午,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福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在福州地鐵南門兜站舉辦「迎海絲,遊古厝」主題列車發車儀式。
  • 「探訪古厝之美 熱迎世遺舉辦」走進福州古厝大型採風活動開元寺啟動
    本次活動由海峽網等單位主辦,首站走進福州千年古剎開元寺,同時展開線上書畫影主題作品徵集評選,未來還將在開元寺舉辦優秀作品聯展活動。福州有著2200多年的建城史,戚公祠、林文忠公祠、馬尾昭忠祠、三坊七巷、上下杭街區、中國至今最大古代鐵佛造像珍藏地開元寺……這些歷史古厝無不訴說著福州這座城市的獨特個性。
  • 【書香鼓樓】這個冬天,和鼓樓有個書香約會!
    全民閱讀將舉辦精彩有趣、有意義的紫禁城六百年 ——聽故宮院長說故宮公元1403年的大年初一,大明朝第三個皇帝朱棣,正式啟用永樂作為自己的年號;永樂元年,一場浩大的工程拉開了序幕,而這座偉大宮殿終於在公元1420年誕生,名為「紫禁城」。這之後,紫禁城便開始歷經24位皇帝的悲喜人生,上演著中國歷史中許多精彩的瞬間。
  • 臺胞福州過中秋:古厝聽古琴 詩會遇新知
    作為「明月寄情懷秋夜賞非遺」福建非遺精品展演展示活動的中秋特別活動,「攜手同心」海峽兩岸中秋詩會1日晚間在福州舉行。20多位臺灣同胞應邀參加此次詩會,四名臺胞登臺朗誦詩歌。月華籠罩之下,古厝光影,處處詩詞,盛滿中國人對故土的依戀、對美好的嚮往,以及戰勝疫情的信心。管倖生告訴中新社記者,去年5月,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統籌全省文旅資源的優勢和福建工程學院臺籍教師力量,協同打造閩臺青年文旅創意產業平臺,他積極參與其中。一年多來,他們組織多場活動,為臺灣青年和相關團隊參與福建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尋求途徑。
  • 【書香鼓樓】尋跡鼓樓,尋味生活,暖冬書香相伴!
    快跟小微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精彩的活動吧」文化行走再度開啟,帶領讀者行閱鼓樓的十張文化名片,繼「明航海文化」、「清涼山文化」、「魯迅文化」、「紅色文化」後,邀請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徐正龍帶領讀者實地感受鼓樓的明城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