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遊報融媒體11月14日訊(作者 林宏偉 陳君瑾 編輯 陳衝)公元1276年春,蒙元帝國忽必烈的鐵騎渡過長江,一舉攻破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隨後,元軍又揮師南下,進逼溫州,殺入雁蕩山能仁寺。此時,能仁寺「舉眾逃匿」,只有住持無學祖元「兀坐堂中」。元兵「以刃加頸」,大聲威脅並要殺他。脖子上架著大刀的無學祖元面無懼色且緩緩吟誦:
乾坤無地卓孤筇,且喜人空法亦空。
珍重大元三尺劍,電光影裡斬春風!
這就是後來在日本廣為傳頌,被冠名為《臨劍頌》的無學祖元代表作。這四句偈頌的意思是說,天地如此廣大卻覓不到我的立錫拄杖之地,山僧我早已經把人世看空,收起你的寶劍,放下你的威風,不管你有多麼快捷的刀法,砍下的不過是一縷春風!
元軍終被無學祖元安然不動的道行所震撼,氣焰頓消,「以致眾兵悚聞,悔謝作禮而去。」
這驚魂的一幕,在日本虎關師煉著的《元亨釋書》、卍元師蠻寫的《延寶傳燈錄》,以及《扶桑五山記》和《佛光國師語錄》等眾多典籍傳記中均有記載。這是雁蕩高僧無學祖元一生中最精彩的人生傳說,也是對日本武士道產生巨大影響的傳奇故事。
無學祖元(1226一 1286),初字子元,後自稱祖元,道號無學,俗姓許,今浙江寧波人。其叔父為杭州淨慈寺北磵居簡的法嗣,寧波阿育王寺四十四代住持;其兄為昌國府延福寺住持。無學祖元十三歲時,在叔叔物初的推薦下,隨兄長懷德投奔杭州淨慈寺的住持北磵居簡出家。翌年,禮拜「五山」第一的杭州徑山萬壽寺住持無準師範為師。無準師範圓寂後,無學祖元歷參諸方,包括杭州靈隱寺的石溪心月、虛堂智愚,以及寧波育王山廣利寺的偃溪廣聞;當過東湖白雲庵、台州真如寺、溫州能仁寺住持,享譽一方。
俗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眾所周知,武士道一直是日本武士的精神內核,也是日本民族的靈魂和象徵。據史料記載,武士道源於12世紀的鎌倉幕府時期,在以後的歲月裡不斷吸收由中國傳入的儒家和道家文化,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其最突出的要義就是「死的覺悟」。
被奉為日本武士道精神原典的《葉隱聞書》一書作者(口述者)開宗明義宣稱:「所謂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於生死兩難之際,要當機立斷,首先選擇死。沒有什麼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覺悟而勇往直前。」
生死觀是武士道的精髓所在。發生在溫州雁蕩山能仁寺的無學祖元的故事,無疑對日本武士道這種生死觀有著直接而巨大的影響。虎關師煉在《元亨釋書》卷八《宋國祖元》中還寫道:
四年春正月,平帥來謁,元採筆書呈帥曰:「莫煩惱。」帥曰:「莫煩惱何事?」元曰:「春夏之間,博多擾騷,而一風才起,萬艦掃蕩,願公不為慮也。」果海寇百萬寇鎮西,風浪餓來,一時破沒。
初元在雁山,觀音大士現形曰:「我將舡來取汝。」乃示「日月」二字。元起,詣像前卜籤,亦得「日月」二字。此日爇香作《鎖扣訣》,執筆而成,文不加點,就床宴息。有一人語曰:「百萬虜寇,天兵助順,豈不勝耶?」元夢中問曰:「何為有此語?」對曰:「佗日自見。」元覺後把筆,於《鎖扣訣》中加八字曰:「箭擲空鳴,風行塵起。」
先三年,平帥攜縑紙乞法語,元書《鎖扣訣》預讖,帥不委也。寇平後,帥問曰:「海寇風蕩,和尚自何先知乎?」元笑曰:「更過兩年說與太守。」然又《鎖扣訣》已寫呈了。
《元亨釋書》是日本第一部系統性僧傳,作者虎關師煉生於1278年,是日本臨濟宗高僧,曾參學規庵祖圓、桃溪德悟等諸師,都是長期跟隨無學祖元的弟子,對無學祖元所知甚詳,而且在寫《元亨釋書》時,他翻閱了大量的史料,所做記載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他在文中講述了無學祖元在雁蕩山入定中得觀音大士讖語,夢中又得神人預言,預示無學祖元將東渡扶桑,幫助日本抵禦元軍入侵。
關於這一段文字記載的歷史事實是,蒙元帝國在南下滅宋的同時,也發動了徵服日本的戰爭。公元1274年,三萬元軍跨海東徵日本。在「神風」(颱風)的幫助下,日本「打敗」了蒙古遠徵軍。
公元 1278年12月,日本幕府執權北條時宗派遣無及德詮、傑翁宗英攜其請帖入宋,迎請有道高僧赴日弘法。公元1279年,南宋亡國,無學祖元應邀東渡日本,開始在日本傳法。
在日期間,無學祖元和北條時宗交往甚密,感情深厚。在無學祖元入主建長寺當日,北條時宗就「親執弟子禮」,拜無學祖元為師。後常以各種形式向無學祖元參禪問道,請益求法。無學祖元也經常應北條時宗之邀主持各種法事,應請說法;與北條時宗尺牘往來,相互禮贈詩文物品。
公元1281年,元朝蒙古大軍再次攻打日本。北條時宗深佩當年無學祖元一人喝退元朝大兵的氣概,急急向無學祖元求策。無學祖元奮筆寫下「莫妄惱」三大字,垂示北條時宗果斷迎敵。
據《佛光國師語錄》記載,當時,北條時宗來到建長寺參見祖元:「生存死亡的時刻到了。」無學祖元問:「將軍準備好了嗎?」北條時宗受無學祖元薰陶已久,頗得當年「電光影裡斬春風」的神韻,大「喝」了一聲。無學祖元贊道:「真是獅子兒,能做獅子吼。」隨後贈北條時宗七字真言——「莫煩惱,驀直前進」。
真言流淌在日本武士的心脾。北條時宗仿佛找得武士之魂:無我無畏即無敵。面對強大的蒙古軍團,北條時宗號令民眾,奮起抗元,在颱風季節,擊敗10萬元軍,取得史上著名的「弘安之役」的勝利。
無學祖元「在日東開大法門,廣繡來學」,成為日本禪宗史上的豐碑人物。1286年,無學祖元圓寂後,日本天皇敕諡「佛光國師」,並由後光嚴天皇加溢「圓滿常照國師」。在日本文學史上,蔭木英雄、俞慰慈等認為,無學祖元是五山文學的源頭之一,無學祖元開創的佛光派,是五山文學的主力軍,左右著五山文學的進步。這一切,對日本武士道精神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鈴木大拙是日本當代禪宗大師、世界禪學權威。他說,禪在日本一開始就同武士的生活發生密切關係。武士道精神的核心就是來自於禪。因為,禪在哲學上告訴武士萬物皆空,生死並無差別;禪在道德上實行極為清苦的修行,能使武士磨鍊出鋼鐵般的意志,使武士在一旦決定自己的進路之後,就會拋卻一切物慾和情念的執著而一往直前。
鈴木大拙在講述「禪與武士道」時指出,禪與日本的武士階級有著歷史的淵源。鎌倉時代的北條時宗是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在他執政期間,成功地擊潰了歷時數年的蒙古大軍的入侵。他就像天兵天將下凡,為日本斬除了即將降臨國土上的災難。他那不屈不饒的精神鼓舞著全體人民同仇敵愾,阻擋來自西海的狂濤怒瀾。鈴木大拙曾用很大的篇幅來講述北條時宗向無學祖元問禪及抗元的故事。
鈴木大拙在講述中認為,北條時宗是真誠的禪修行者。在時宗身上,寄宿著偉大的佛教精神。正是由於時宗的倡導,禪在得以在鎌倉及京都站穩腳跟,並開始在道德及精神生活諸方面對武士階級產生影響。以此為發端日中兩國禪僧之間的平繁往來。
由此可見,作為日本國師的雁蕩高僧,無學祖元對日本武士道的影響,在日本也是得到廣泛的權威認可。
無學祖元時代雁蕩高僧素描:
1275年秋,無學祖元從台州真如寺避亂到雁蕩山能仁寺,時任能仁寺住持是他的老友橫川如珙。
橫川如珙(1222--1289),浙江永嘉人,俗姓林,號橫川,又稱行珙。橫川如珙十五歲依叔父正則禪師出家,曾參訪靈隱寺石田法薰、天童山滅翁文禮。鹹淳四年(1268),丞相欽仰其德,請住雁蕩山靈巖禪寺。鹹淳八年,遷往能仁禪寺。後退隱於雁蕩山放牧寮。至元十六年(1279)奉敕住育王寺。著有《橫川如珙禪師語錄》,內收《住雁山靈巖寺語錄》、《住雁山能仁寺語錄》各一卷。
在橫川如珙之前,雁蕩高僧有士珪禪師,西巖了惠等。
士珪(1083—1146),一作士圭,號竹庵,俗姓史,四川成都人,禪宗六祖慧能弟子南嶽懷讓的第十五世傳人。南宋紹興年間,奉詔雁蕩山能仁寺住持,是雁蕩山第一個由朝廷任命的住持。在雁蕩山能仁寺講課時,曾留下「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等經典名句。
西巖了惠(1198~1262) ,宋蓬州(今四川蓬安)人,俗姓羅。年十九出家受具,徑山無準師範禪師之法嗣。曾應溫州知府之邀住持雁蕩山能仁寺,時能仁寺被火已三十年,了惠禪師費時三年,重建寺宇,建成即辭去。著有《住溫州雁蕩山能仁寺語錄》一卷,收於《 西巖了惠禪師語錄》一書。
在橫川如珙、無學祖元之後,則有古林清茂等雁蕩高僧。
古林清茂(1262~1329),浙江樂清人,俗姓林,字古林,號金剛幢、林居叟。十二歲從天台山國清寺孤巖啟出家,試經得度。在雁蕩山能仁寺橫川如珙之策勵下,精進研習,得悟受法。後歸住國清寺。晚年,奉朝廷之命列席金山大會,備受王臣士大夫等之尊崇。嗣法弟子有了庵清欲、仲謀良猷、竺仙梵仙、月林道皎、石室善玖等人。其中梵仙后至日本開創竺仙派,又稱古林派,為日本禪宗二十四派之一。遺著《古林清茂禪師語錄》五卷(又稱《扶宗普覺佛性禪師語錄》),《古林清茂禪師拾遺偈頌》二卷。墨跡「月林道號」等被認為日本國寶。
無學祖元(1226~1286年),浙江寧波人,俗姓許,別號子元,宋代臨濟宗高僧。十三歲出家,1276年在雁蕩山能仁寺吟誦《臨刃偈》退去元軍,被廣為傳頌。日本弘安二年(1279年),應日本北條時宗之請東渡扶桑,出任鎌倉建長寺第五世住持,成為日本禪宗二十四派最大的佛光派始祖,諡號『佛光國師』,後又追諡「圓滿常照國師」,對日本武士道有很大影響。遺囑有《佛光國師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