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還是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魯迅先生一生創作了大量輝煌的巨作,筆下的言辭銳利而深刻,且影響深遠!
筆墨博採
其實,以文筆做生活,是世上最苦的職業——《書信致宮竹心》
此後要創作,第一須觀察,第二是要看別人的作品,但不要專看一個人的作品,以防被他束縛住,必須博採眾家,取其所長,這才後來能夠獨立——《書信致董永舒》
不過我並非要大家不看批評,不過說看了之後,仍要看看本書,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看別的書也一樣,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觀察——《而已集讀書雜談》
專看文學書,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學青年,往往厭惡數學,理化,史地,生物學,以為這些都無足重輕,後來變成連常識也沒有,研究文學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來,也糊塗——《書信致顏黎民》
詩須有形式,要易記,易懂,易唱,動聽,但格式不要太嚴。要有韻,但不必依舊詩韻,只要順口就行——《書信致蔡斐君》
刀叢覓詩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自題小像》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慣於長夜過春時》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題》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悼楊銓》
真的猛士
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雜感集》
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且介亭雜文末編半夏小集》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記念劉和珍君》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記念劉和珍君》
我已決定不再彷徨,拳來拳對,刀來刀當,所以心裡也很舒服了——《兩地書七九》
時間徵途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墳娜拉走後怎樣》
幻想飛得太高,墮在現實上的時候,傷就格外沈重了;力氣用得太驟,歇下來的時候,身體就難於動彈了——《華蓋集補白》
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恆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難,固然能使人無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無結果——《書信致陳煙橋》
死於敵手的鋒刃,不是悲苦;死於不知何來的暗器,卻是悲苦——《華蓋集雜感》
雜感補白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魯迅雜文選》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華蓋集雜感》
奴才做了主人,是決不肯廢去「老爺」的稱號的,他的擺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還十足,還可笑——《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
一到不再自欺欺人的時候,也就是到了看見希望的萌芽的時候——《華蓋集補白》
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總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集外集拾遺老調子已經唱完》
我們有錢的時候,用幾個錢不算什麼;直到沒有錢,一個錢都有它的意味——《集外集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謠言這東西,卻確是造謠者本心所希望的事實,我們可以藉此看看一部分人的思想和行為——《華蓋集續編無花的薔薇之三》
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世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別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花邊文學安貧樂道法》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狂人日記》
我之所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華蓋集》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獲得極高的評價和不朽的地位,被譯成英、日、俄、法、德、阿拉伯等50多種文字,韓國文學評論家金良守評論:魯迅是「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茅盾曾說:要冒這一切偉大的永久紀念的必得辦到,由一個先決條件:學習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