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家庭普通,買文物究竟從何而來?看看他是怎麼回答的!

2020-12-21 騰訊網

馬未都家庭普通,買文物究竟從何而來?看看他是怎麼回答的!

曾有人送馬未都一雅號,稱他為「京城第一收藏家」,北京城魚龍混雜,馬未都是否是第一還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認的是,馬未都的收藏很多,而且價值都非常高,光是觀復博物館內的寶物,總價值就超過了100億,更不要提那些藏身「觀復寶庫」的珍貴文物了。

如此巨額的文物數量也引來很多疑問,馬未都家庭普通,父母都是並未給他留下巨額財富,那麼他早期買文物的錢究竟從何而來呢?曾有人拿這件事問馬未都,我們來看看馬未都是怎麼回答的吧。

馬未都正式接觸收藏,還是在八十年代,那個時候古董還稱不上是「寶物」,專門研究文物的人也不多,大家都在為吃飽穿暖而奮鬥,所以在這個時候,馬未都自然是能夠佔一點「入行早」的便宜,不過能夠真正佔便宜的時候不多,大多數的時候,馬未都還是得忍痛「出血」的。

馬未都曾講過一件故事,當年他買黃花梨圈椅,古董販子開價4000,但馬未都從別的渠道了解,這個黃花梨椅子收來的價格僅為1000元,可馬未都沒猶豫,直接就出手買下來了,馬未都提起此事的時候說:買賣古董跟做生意一樣,自己想賺錢,得先讓別人賺錢,這把椅子我壓價的話,3000塊就能買下,但以後這古董販子再有好東西,肯定就不會先想我了,所以多給錢,是為了生意能夠長久。

而且不僅是生意,古董小販的消息靈通,常常會給馬未都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甚至有時候看到好東西了,沒有足夠的錢收,也會去通知馬未都,然後從中賺取好處費,這樣的事情多,反而給馬未都省了不少錢,所以該給好處費的時候,馬未都從來不小氣。

在08年的時候,馬未都接受《三聯生活周刊》採訪,當時主筆的是王小峰,馬未都在上面說了不少不常提起的事情,而關於他買古董的錢從何來,馬未都也進行了解釋。

馬未都說,自己以前在做編輯,偶然的一次機會接觸到了藥材行業,其實直到現在,藥材也依然是暴利行業,更不要提八十年代了,那個時候馬未都做生意,一個月至少能賺七八萬,然後馬未都把這些錢全投到古玩行業,這件事他沒跟身邊人提起,導致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錢從何來。

在採訪中,馬未都還透露,國內文物要買,國外文物也不能放過,那個時候消息閉塞,但馬未都就已經開始從國外買文物了,常常都是一貨櫃一貨櫃的往回買。

相關焦點

  • 海巖:馬未都被故宮邀請鑑定文物,他一看不對勁,轉身就走了
    海巖:馬未都被故宮邀請鑑定文物,他一看不對勁,轉身就走了 馬未都鑑定文物,究竟有多厲害?大家也只是聽說。一直以來,馬未都的文物鑑賞能力被神化了,民間傳的也是神乎其神。海巖作為馬未都的好朋友,對於馬未都的文物鑑賞能力是有切身體會的。
  • 「師父與師傅」有何區別?老梁的解釋,不及馬未都一針見血
    「師父與師傅」有何區別?老梁的解釋,不及馬未都一針見血師父與師傅,一字之差究竟有何區別?單一的從意思上來說,估計好多人會從字眼上來摳,說來說去也說不出所以然。說白了,也不能給大家說明白問題的本質。基於此,老梁表示好多人對於師父和師傅的使用不是太準確,這兩個詞不能亂用,好多人不懂怎麼一回事。這是老梁的解釋,也算是為我們回答了師父與師傅二者的區別,但是不怎麼完善,沒有觸及到事情的本質。我們再來看看馬未都的解釋,就能明白老梁的解釋,不及馬未都一針見血。馬未都所處的古董行,對於資歷與輩分還是非常看重的。
  • 文物專家鑑寶,究竟靠譜不靠譜?馬未都:人眼鑑定文物將成絕學
    文物專家鑑寶,究竟靠譜不靠譜?馬未都:人眼鑑定文物將成絕學文物鑑定是一項很邪門的學問,包羅萬象難度係數極高,這一點在馬伯庸的小說《古董局中局》中有直觀的體現。《古董局中局》中為何會有五脈?現實生活中的鑑寶,究竟靠譜不靠譜?靠譜的定義,就是值得相信和託付的意思。一件寶貝,之所以讓文物專家鑑定,也是想了解一下真實的價值。可是文物鑑定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可能這個人說是真的,那個人說是假的,並且雙方都有看似無可爭辯的證據。這一點馬未都有切身體會,當年有機會看到徐邦達、啟功一幫文物鑑定專家鑑定古畫。
  • 馬未都:我母親替我買碗,還帶著騙子回了家,好心人攔都攔不住
    馬未都:我母親替我買碗,還帶著騙子回了家,好心人攔都攔不住馬未都在收藏界的名氣,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倘若一個搞收藏的人不認識馬未都,就好比畫畫的不知道冷軍一樣。馬未都之所以被封神,一則因為他本身經歷確實是傳奇,二則他撿漏鮮有失手。
  • 考古專家與盜墓賊相生相剋,究竟有何區別?老梁、馬未都各有說辭
    考古專家與盜墓賊相生相剋,究竟有何區別?馬未都、老梁各有說辭‍考古專家與盜墓賊相生相剋,可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又相生相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考古專家的技術手段,很大程度上是盜墓賊推動的。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盜墓賊與考古專家關係「密切」,那麼二者之間究竟有何區別?馬未都、老梁各有說辭,為我們進行了相對專業的分析。
  • 馬未都是怎樣發家的?到底多有錢?他真的是文物鑑定專家嗎?
    馬未都先生簡介關於馬未都先生的介紹有很多,很多喜歡他的人也不陌生,我也不班門弄斧,簡單的介紹一下,馬未都先生是1955年生人,他有很多身份,比如編劇,學者,作家。我們來看看他的經歷,少年時期,馬先生因為父親從軍,母親家族從商的緣故,有機會能上學,雖然沒上幾年,但已經能讀書識字,在那個年代,這就是很超越同輩的優勢,這也為他二十歲左右的時候能當上出版社編輯,打下了基礎。
  • 馬未都:為何把正月十三說成是「閻王忌」?這日子究竟有何特別?
    馬未都:為何把正月十三說成是「閻王忌」?這日子究竟有何特別?我們來看看馬未都是怎麼說的吧。馬未都是著名學者,對於我國的眾多風俗也有所涉獵,而關於這個日子,他是這麼說的,馬未都說,民間有句俗語,叫做「正月十三閻王忌,屙屎尿尿都不利」,話語雖然粗糙,但是也能看出人們對這個日子的忌諱,日常的吃喝拉撒在這個日子都是不利的,可見「正月十三」的威力。
  • 1月12日 馬未都說家具收藏(七)小家具大境界 馬未都
    從1980年起,馬未都就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十餘年裡他以瘦馬等為筆名發表小說、報告文學等上百篇,後由作家出版社結集出版。     馬未都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至20世紀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規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屬器,等等。
  • 馬未都,可以說國內最高調的收藏家,他從哪弄那麼多錢買古董
    很早以前馬未都在出版社上班,當時工資也不低,別人花錢買其他的東西,他就把錢攢著,留著買古董。據說他在文物販子那裡相中了一對梨花椅,文物販子出價1000元,很多人都感覺不值,但是馬未都一眼就看中了這對椅子,據他估價梨花椅甚至超過1萬元,於是爽快答應了販子的價格,雙方都滿意而歸。
  • 馬未都:國際古董商想買走我全部的藏品,我只回了他6個字!
    馬未都:國際古董商想買走我全部的藏品,我只回了他6個字! 馬未都是個收藏家,他的收藏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在我國是數一數二的,他還有好幾家博物館,裡面擺滿了他這些年收藏的各類文物,前幾年的時候博物館入不敷出,幾乎都沒什麼人來,不過後來馬未都上百家講壇,參加節目,博物館也隨著他的名氣增長而變得出名起來,如今的博物館,每天都要迎接數量不少的國內外遊客,足以媲美一些國立博物館了。
  • 從破爛王到大收藏家,空軍大院出身的紅二代,馬未都身家上億?
    在30多年前,一個月能賺個一千多塊都是了不得的事情,那都是屬於精英階層了,相當於一個小康家庭一年的收入,更別說萬元戶了。我們不禁好奇,馬未都究竟做的什麼營生?年輕時期的馬未都因為文筆出眾,在《青年日報》做編輯,但是做編輯月工資也就是幾百,雖然不愁吃穿但是也沒過的好到哪裡去。而且馬未都還有一個愛好—文玩。
  • 從破爛王到大收藏家,空軍大院出身的紅二代,馬未都身家上億?
    在30多年前,一個月能賺個一千多塊都是了不得的事情,那都是屬於精英階層了,相當於一個小康家庭一年的收入,更別說萬元戶了。我們不禁好奇,馬未都究竟做的什麼營生?而且馬未都還有一個愛好—文玩。剛開始的馬未都玩的比較小,一個文物也才三五塊錢,後來玩得多了,需要購買的也多了,馬未都靠著自己編輯的工資,也漸漸養不起了。
  • 馬未都撿漏一個西漢玉豬握,沒想到文物販子留了一手,反將他一軍
    「撿漏」是古玩界行話,意即買用低廉的價格買到很值錢的文物,賣家卻不知情。從定義來看,撿漏有兩個基本條件:眼力勁毒、高情商。馬未都作為收藏界大神級存在,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因而,馬未都憑藉兩樣法寶在收藏界是混的風生水起。然而,縱是精明如馬未都,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這是怎麼一回事?
  • 起底馬未都發家史:沒有傍富婆,人生第一桶金,靠的不是倒賣文物
    實際上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謠言,馬未都也倒是很坦然的接受了。其實,在馬未都那個時代,還真就沒有富婆這一說。既然如此,馬未都的又是如何發家的?很多人習慣性地將馬未都的成功,與他的家庭背景聯繫到一塊。沒錯,馬未都的父親也確實是厲害,早年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後再空軍工作,住進了空軍大院。
  • 馬未都:我幫別人鑑定文物,得收費還要籤合同,具體原因不便透露
    鑑定文物本就是一件非常有風險的事情,對持寶人來說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馬未都本人在古董行的影響力,基本上可以說是無人能及,這樣說也不過分。馬未都對於幫別人鑑寶這件事,曾表示「我幫別人鑑定文物,得收費還要籤合同,具體原因不便透露」。這又是一個什麼說法呢?說這一問題之前,很有必要說一說馬未都這一眼辨真假的本事從何而來。馬未都年輕的時候,不是一開始就接觸古董行。
  • 馬未都鑑定文物從不估價,是水平不行還是不敢提?你看他怎麼說的
    馬未都雖說也是大收藏家,可他在鑑定文物的時候從不估價。人們心裡難免會有一個問號,馬未都是水平不行還是不敢提?馬未都縱橫收藏界數十年,基本上是一代人的時光。他能夠利用自己撿漏所得建立起觀復博物館,文物鑑定水平必然是過關的。此外,馬未都身邊也有不少搞收藏的人,不乏一些名人。比如海雁、王剛、趙忠祥等大腕,手裡有什麼東西,都會第一時間讓馬未都給掌掌眼。
  • 王朔曾是馮小剛「御用編劇」,究竟有多牛?馬未都:他不是一般人
    王朔曾是馮小剛「御用編劇」,究竟有多牛?馬未都:他不是一般人說起王朔這個人,估計大家都會知道,他當年是馮小剛的御用編劇。眾所周知,馮小剛是一代赫赫有名的大導演,在他的手中拍攝出了一大批經典電影。比如《不見不散》、《甲方乙方》、《一聲嘆息》等,叫好又叫座。
  • 馬未都鑑定價值連城的「文物」,抽絲剝繭,其過程堪比破案
    想來了一些喜愛收藏文玩的朋友們都知道馬未都這個人。他是中國著名的收藏家和鑑定專家,他十幾年經手過眼的文物古董的也是不計其數,而其中也不乏一些一級的文物。在北京故宮博物館裡的摩蠍魚壺就被認定為是國家一級的文物,價值連城。摩羯魚壺是遼代器物當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它形狀是半魚半龍的感覺。
  • 馬未都:古董值不值錢跟它的質量有關,跟年代沒關係
    小編知道現在不少人都十分熱衷於文物收藏,他們很好奇自己手中的文物是真是假。當然,也十分好奇自己收藏的文物究竟價值幾何。但是,不少人都走入了收藏鑑賞的一個誤區,他們認為只要是古董,就一定是越老越值錢的。所以,不少人都熱衷於買一些先秦之前的文物,想著這麼「古」的古董,就一定能賣個大價錢。
  • 著名古董大師馬未都,為何從不買字畫文物?水太深只是一個原因
    馬未都就是一個典型的人物,他可是 名副其實的「撿漏王」,但他從未收藏過字畫文物,這是為何?馬未都名氣很大馬未都在收藏界極具聲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你要是不認識馬未都,你都不好意思說你是混收藏圈的,而且就算不玩收藏,不懂文物,很多人都對「馬未都」這個名字不陌生,他也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