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家庭普通,買文物究竟從何而來?看看他是怎麼回答的!
曾有人送馬未都一雅號,稱他為「京城第一收藏家」,北京城魚龍混雜,馬未都是否是第一還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認的是,馬未都的收藏很多,而且價值都非常高,光是觀復博物館內的寶物,總價值就超過了100億,更不要提那些藏身「觀復寶庫」的珍貴文物了。
如此巨額的文物數量也引來很多疑問,馬未都家庭普通,父母都是並未給他留下巨額財富,那麼他早期買文物的錢究竟從何而來呢?曾有人拿這件事問馬未都,我們來看看馬未都是怎麼回答的吧。
馬未都正式接觸收藏,還是在八十年代,那個時候古董還稱不上是「寶物」,專門研究文物的人也不多,大家都在為吃飽穿暖而奮鬥,所以在這個時候,馬未都自然是能夠佔一點「入行早」的便宜,不過能夠真正佔便宜的時候不多,大多數的時候,馬未都還是得忍痛「出血」的。
馬未都曾講過一件故事,當年他買黃花梨圈椅,古董販子開價4000,但馬未都從別的渠道了解,這個黃花梨椅子收來的價格僅為1000元,可馬未都沒猶豫,直接就出手買下來了,馬未都提起此事的時候說:買賣古董跟做生意一樣,自己想賺錢,得先讓別人賺錢,這把椅子我壓價的話,3000塊就能買下,但以後這古董販子再有好東西,肯定就不會先想我了,所以多給錢,是為了生意能夠長久。
而且不僅是生意,古董小販的消息靈通,常常會給馬未都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甚至有時候看到好東西了,沒有足夠的錢收,也會去通知馬未都,然後從中賺取好處費,這樣的事情多,反而給馬未都省了不少錢,所以該給好處費的時候,馬未都從來不小氣。
在08年的時候,馬未都接受《三聯生活周刊》採訪,當時主筆的是王小峰,馬未都在上面說了不少不常提起的事情,而關於他買古董的錢從何來,馬未都也進行了解釋。
馬未都說,自己以前在做編輯,偶然的一次機會接觸到了藥材行業,其實直到現在,藥材也依然是暴利行業,更不要提八十年代了,那個時候馬未都做生意,一個月至少能賺七八萬,然後馬未都把這些錢全投到古玩行業,這件事他沒跟身邊人提起,導致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錢從何來。
在採訪中,馬未都還透露,國內文物要買,國外文物也不能放過,那個時候消息閉塞,但馬未都就已經開始從國外買文物了,常常都是一貨櫃一貨櫃的往回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