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展評委揭秘:書法作品蓋印章「三十六計」

2020-11-25 騰訊網

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殘本的印章

趙孟頫《秋興賦》落款印章

書畫家用印始於元代趙孟頫,印章,一方面與書畫配合形成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表示信用,故書畫家不加蓋印章,會影響其真實性。所以後來鑑定書畫之真偽,印章是最重要的一個元素。

書畫印章

一、書家常用印

清趙之謙名章

書家常用印有兩類,一是姓名、字號印,此類印章方正莊重,落完姓名以後使用,根據空間需要可用一個姓名印,也可再加一個字號印,最好用一陰文和一陽文配合。第二類是閒章,主要內容是作者所追求的一種境界表達。可以用在作品起首處,叫引首印或引首章。同時可以根據審美需要在適當位置使用,此類印章形制比較自由,可長可短,可隨行。

二、印章的大小

印的大小取決於落款的大小,一般姓名印略等於款字,決不可大於款字。引首印更不能大,而且最好是陽文印,顯得輕鬆文雅,容易同作品渾然一體。

吳昌碩印章

三、鈐印的位置

鈐印是一件作品完成的最後一道程序,位置合適了則錦上添花,位置不合適時將破壞通篇的效果。鈐印的位置是否合適決定於落款位置的高低。款字位置高時可同時鈐姓名印和字號印,款字位置低時,只鈐姓名印即可。

最需要提醒的是鈐姓名印要對準落款一行字的中線,偏離中線就會影響作品感覺。

引首印一般鈐在第一字和第二字之間。引首印與姓名印之間也有聯繫,如果落款處只鈐姓名印、字號印兩個,引首處只鈐一個印,古有「印不過三」之說。

吳昌碩且飲墨瀋一升

四、印對黑白空間的調節

一是引首印對正文第一行的疏密有調節作用。如果正文第一、二字之間緊密,可以調整到二、三字之間鈐引首印;如果第一行上下不齊,可以通過第二個引首印予以調節,但第二個引首印最低不能低於第一行的中間位置,稱為腰章。

二是姓名印、字號印調節作用更強。尤其在落款位置不合適時,印章可以起到補充作用,實現錯落留白的目的。

如上圖明人莫如忠作品,最後款字高於正文,使作品出現了最忌諱的三角形的空白,通過鈐兩方印章進行了調節,最後形成了錯落的留白,彌補了書寫的不足,完善了整幅作品。

再如明代董其昌作品,落款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也是通過兩方印章,一陰一陽進行了調節,復現了錯落空白的形式。

另外,印章還有攏氣的作用,如果一件作品正文寫完後,無論是第一行還是最後一行,出現了橫向的大的穿透性的空白,都可以通過加蓋印章予以封住,起到了攏氣和完整性作用。

如上圖,何紹基作品,落完款後,右邊「筆」「工」二字之間有一個大的漏氣空白,他加上兩枚印章,正好堵漏,起到攏氣作用,使整幅作品更加完整飽滿。

1. 書畫上落款蓋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蓋大印,小幅蓋小印,理所當然。

2. 國畫直幅落款字下蓋印,直下底角,不可再蓋壓角閒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閒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閒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閒章就不須蓋了。

3. 國畫橫幅落款,左右兩頭角邊,不可蓋閒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方形閒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方形閒章。此處如不須要蓋閒章,而勉強蓋上,反而弄巧成拙。

4. 長方形、圓形、長圓形閒章,不可蓋在下角方形壓角閒章處之地位。

5. 方形閒章不可蓋在書畫上端空白處,喧賓奪主。

6. 國畫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與他行末字長短,不可整齊,蓋印亦如此。

7. 蓋二印,一方形、一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8. 蓋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樣大小可匹配。

9. 蓋二印,一長方形、一橢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10.蓋二印,上陽文,下陰文,不可匹配。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1.蓋二印,上陽文,下陽文,不可匹配。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2. 蓋二印,上陰文,下陰文,不可匹配。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3. 落款蓋印之下,不可再題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現象。

14. 已經落款蓋印字畫,款後不可再落上款贈人,就失敬了。

15. 花頭、鳥尾、樹枝、山頂上,不可落款蓋印。這是畫家最起碼的常識,不可不懂。

16.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書畫上,須用藝術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7. 普通印泥不適用於書畫上,要用八寶印泥。

18. 蓋二印,距離不可太遠太近,相隔一個印距離正好。

19. 蓋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異,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20. 畫上不可題打油詩,一來識者奚落,二來作品就貶為低俗。

21. 上款上端不可蓋閒章,壓在人名頭上。一來失禮,二來破壞畫面。

22. 蓋壓角閒章,不可太小,宣紙四開,用方形石印,大約3公分 比較適中。

23. 蓋壓角閒章,不可蓋二方以上,一方正好。印與邊距離約1公分 適中。

24. 落款字下不蓋印,而偏要蓋在款字左右,脫離字行,而成畫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25. 書畫上,不可蓋上劈頭大印,即成巨印炸彈,毀滅了美麗的畫面。

26. 小畫不可題大字,大畫不可題小字。小空不可題字多,大空不可題字少。

27. 書畫上姓名印,不可連蓋三印以上,應蓋二印,或一印妥當。

28. 書畫上下左右,不可任意蓋印。蓋多不當,不如少蓋,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蓋好。

29. 蓋二印,不可東倒西歪,如何蓋法,用力輕重,印章印泥保養,一切要潛心研究。

30. 畫上不可題上粗俗字體,致影響畫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31. 書法四聯首幅,右上可蓋小印章。其餘不可蓋,如統統蓋上,行氣就破壞了。

32. 貯藏印泥宜用瓷缸,晶玉亦可,最忌紫砂煨瓷,因期能吸取油分,易使印泥乾燥。又銅錫銀漆器犀象及石制者,皆不相宜。

33. 每隔十日或半月,以骨籤翻調一次,因砂體下沉,油性浮上,故須常調使之勻和也。

34. 圖章蓋印泥時,手勢宜輕,輕拍印面所黏之朱已逾而勻,乃蓋於紙上,須將印持正按下,切勿動搖,紙下宜墊以薄書一本。

35. 圖章宜隨用隨揩,以免積垢,而影響色澤。

36. 印泥用過後,即須將缸蓋蓋好,防塵埃侵入,有損色澤。

圖文源自中國書法家論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書法作品如何落款?國展上幾件作品參考一下
    當代書展作品,沒有說得過去的落款是不行的。一幅完整、完美的書法作品,不僅僅是由出色的正文部分,還需要於此相協調的落款以及鈐蓋印章。我們平日練習書法,往往最關注的就是主題內容的書寫,落款卻常常被忽視。在眾多國內重要書法展賽中,很多評委評定參賽作品,第一眼不是先看正文的書寫,而是看落款,以此作為評判水平高低的先決標準之一。因為這是鑑別作者書法語言豐富性以及文化涵養的重要依據。很多書者恰恰在落款上沒有太多修養,失分過多,在海選之初就折戟沉沙。
  • 國展評委告訴你,怎樣蓋(篆刻)印章
    書畫家用印始於元代趙孟頫,印章,一方面與書畫配合形成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表示信用,故書畫家不加蓋印章,會影響其真實性。所以後來鑑定書畫之真偽,印章是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尤其在落款位置不合適時,印章可以起到補充作用,實現錯落留白的目的。如上圖明人莫如忠作品,最後款字高於正文,使作品出現了最忌諱的三角形的空白,通過鈐兩方印章進行了調節,最後形成了錯落的留白,彌補了書寫的不足,完善了整幅作品。再如明人董其昌作品,落款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也是通過兩方印章,一陰一陽進行了調節,復現了錯落空白的形式。
  • 「國展評委」張旭光:少數書法賽事,依然存在徇私舞弊
    書法賽事當中的徇私舞弊現象,屬於書法界的尋租、腐敗現象,而且由來已久,歷來為書法人所痛恨。,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優秀的書法作品上不去,而一些平庸甚至低劣的作品卻頻頻入展甚至獲獎,破壞了書法領域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嚴重敗壞了書法風氣。
  • 集字水準的柳體入書法國展,面對「傳統」之作,評委們妥協了?
    12屆國展開幕式伴隨著當代書法40年的發展,作為書法創作風向標的國展也到了第12屆。在第12屆書法國展上,一些作品的入展很耐人尋味,比如純粹的柳體、瘦金體、歐體等楷書。瘦金體作品局部這樣的作品入展,能明顯感到評委在妥協類似於柳體、瘦金體的作品,12屆國展上還有諸如褚遂良、歐陽通等基本屬於臨摹的作品。這些作品很傳統、很經典,但同樣不高級。
  • 集字水準的柳體入書法國展,面對「傳統」之作,評委們妥協了?
    評委們可能妥協了 12屆國展開幕式 伴隨著當代書法40年的發展,作為書法創作風向標的國展也到了第在第12屆書法國展上,一些作品的入展很耐人尋味,比如純粹的柳體、瘦金體、歐體等楷書。 柳體、瘦金體作品,是臨摹還是傳統? 在12屆國展上,出現了之前國展上很難出現的字體——柳體、瘦金體。書法國展自從將邀請入展制度,改成投稿評審的形式以後,評選出來的作品總能引起大家的評議。
  • 書法作品是否要密密麻麻蓋上一大堆印章?
    書法作品的收藏印問:發現一個現象,你的作品所蓋印章都比較少這麼大張作品,只蓋兩、三個印章,是不是少了點?中間加蓋,或落款處多蓋章會不會更好?答:對於作品上所蓋印章數量問題,我本人的理念一直是:能少蓋就不多蓋,尤其是純白宣紙。現在不少人寫完作品後,會在上面密密麻麻地蓋上一大堆印章,恨不得將他手上所有的印章都蓋上去。我一直不太認同這種方式。
  • 書法作品印章蓋的不對,真的很害人,不信你不要看!
    書法作品印章知識及常見問題文章一共分了六個部分,分別講解了書法印章的作用、書法作品中常見的幾種印章及用途(即印章的種類和用法)、書法作品蓋印章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書法印泥的使用與保養以及硬筆書法作品中印章的使用常識。
  • 毛主席書法作品為何大都不蓋印章?​
    印章更是作者以示身份的證明。所以,歷來書家都非常重視用印章,不僅有姓名章,還有閒章、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攔腰章等。當代最有藝術造詣的書法家毛主席,一生卻很少使用印章,無論題字、書信、批註還是文稿,更喜歡用瀟灑自如的「毛體字」籤名,書法作品也只有極個別的會蓋印章,因此,毛主席的印章普通人很少知道。毛主席的書法作品不加蓋印章,這也是中國書法作品中的一大特色。
  • 他的楷書、行書同時入書法國展,被評委當做「免檢產品」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福建書法家林傳生的楷書、行書兩件作品同時入展。要知道,在十二屆國展上入展作者被抽查的比例是很高的,差不多百分之九十的作者被抽到參加面試。這也從側面看出評委對他作品的認可,將他的作品看成是「免檢產品」。
  • 迎合了評委的「好色」,這件篆書在書法國展獲獎
    12屆國展作品,可看出作品裝飾性很強書家這樣做,也是緊跟展覽風尚,和評委的「好色」也不無關係。縱觀全國展中的獲獎、入展作品,沒有幾幅不是拼接的,也沒有幾幅是一種色調的,但過於裝飾不免使書家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一切為展覽而創作,去迎合評委的喜好,不少人喜歡將書法作品「包裝」、「深加工」,來提高獲獎入展的機率。張紅傑此作便是大環境下的典型產物。
  • 國展獲獎楷書15幅,楷書作品參賽樣式參考
    很多愛好書法的朋友,都是從練習楷書入手的,楷書的功底較深,也有了參加國展、省展和各類書法比賽。但楷書參加國展等書法比賽,往往不容易突圍,因為楷書本來就較「呆板」,如果不從作品的形式上下一點變通,真的很難搶了評委的眼球。  當然,作品樣式的變化,還得加上章法的變化,才能讓一幅楷書作品生動起來。這裡選了十五個國展獲獎的楷書作品,和大家交流一下。
  • 書法寫的好,印章也得蓋對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在好內容的基礎上,除文字的筆畫、結構、用墨、章法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要素,那就是鈐印,俗稱蓋章。鈐印,在一幅作品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白紙黑字間,一方或幾方深紅或亮紅顏色的印章,其作用對作品的完整性和整體美觀性怎麼評價都不為過。
  • 十二屆書法國展上,這件篆刻很爛漫
    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創作手記■張國當代篆刻中,對戰國古璽印的取法者為數眾多,可謂是備受青睞。我在追求用刀精準的同時,想要呈現出筆畫的力量感和書寫的筆意,既保留古印「鑄」的線條屬性又體現「刀」的痕跡,把握印章的「古意」並體現出個人對小古璽語境的理解與運用。
  • 獲獎書法作品看不懂?10位國展評委老師為您解讀!
    買書法用品點這裡正文經常有書友直呼:國展等書法展賽獲獎作品看不懂,欣賞不了!今天為大家分享:10位國展評委為您解讀第五屆「林散之獎」10件獲獎作品,希望能有所助益!第五屆林散之•書法作品雙年展獲獎作品提名理由﹀評委高慶春對吳建軍作品提名理由吳建軍的小篆四條屏在入展的篆書作品中是比較突出的。寫小篆是習篆的基礎,既容易又不容易。
  • 12屆國展後的蓋印章的禁忌和講究,寫書法必須知曉!
    可以用在作品起首處,叫引首印或引首章。同時可以根據審美需要在適當位置使用,此類印章形制比較自由,可長可短,可隨行。印的大小取決於落款的大小,一般姓名印略等於款字,決不可大於款字。引首印更不能大,而且最好是陽文印,顯得輕鬆文雅,容易同作品渾然一體。
  • 參加書法國展比賽投稿實用訣竅
    很多加工類所謂的「國展專用箋」,花花綠綠,粗製濫造,早已讓國展評委生厭。花箋紙,花不能太明,否則喧賓奪主,搶了字的風頭。高質量宣紙是什麼?是真正的宣紙!寫立軸類作品,要麼在上下,要麼在左右做點「文章」。這個「文章」怎麼做呢?一是留白;二是要寫點更小的字;三是要蓋幾方精美的印章,與正文要形成幾個塊面。正文也要有分段、留白、透氣,不要寫得太滿、太悶。
  • 為什麼書法落款蓋兩個印章?
    名章就是姓名章,題款署名用章,其中包括姓氏章、名章、字號章,一般分為陽文和陰文兩種,寫完作品後題款,以蓋一名章一字章,或一姓氏章一名章最為正宗。而蓋兩個印章是最為正宗的鈐印方法,但是並不代表全部。比如說趙孟頫的《後赤壁賦》中,落款處他就只蓋了一枚印章。
  • 他獲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最高獎,又是國展評委,其書法入魏晉
    眾所周知,中國書法家協會是一個大咖雲集的組織,在這個組織裡有不少是國展的評委,提到國展評委,想必,你就一定能夠猜測到其實力水平了,而他就是這樣一位書法大咖,他曾經斬獲了中國書法蘭亭獎的最高獎,後來又陸續斬獲了不少國展大獎,一路走來,成為了國展的評委,在12屆國展擔當評委,他就是李明,提到這個名號
  • 10歲孩子的「國展體」書法,已偷偷超越了我們
    10歲孩子的「國展體」書法,已偷偷超越了我們 有些人還停留在 80後叛逆90後腦殘的印象 卻未曾發現 00後已悄然長大… 這些10多左右的孩子寫的書法作品, 已偷偷超越了我們 先看看小學生作品
  • 國展草書2%的入展率,評委:好的作品,有這五種特徵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草書投稿作品量很大,達到1萬多件,在經過評委初評、複評等環節後,絕大部分都落選了,只有2%的作品得以入展,入展的大約有220件左右。12屆國展入展草書作品中國書協草書委員會委員、12屆國展草書評委何開鑫經歷了整個評審過程,什麼樣的作品能夠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