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自性、無自性性和緣起法

2020-11-25 佛教在線

無自性、無自性性和緣起法

2005年03月09日 16:14:19 點擊:0

疑問1:
  請問無自性性是常還是非常,是有還是空?
  如果是常,有,那與外道所說的永恆不變的神我有何差異,如果是非常,空,那又與斷滅論有何差別。

  zf:
  緣起法的法性從否定的側面說可以用「無自性性」、「空性」等表述,即對凡夫自性執的否定;從肯定的方面說可以用「真如」、「圓成實性」、「實相」等。這裡肯定和否定的角度雖然不同,但表達的意思不二。
  由於無自性性或真如不是有為法,因此常、斷等對其根本不適用。
  外道的神我一方面具有創造者、決定者的含義,而緣起法性空,根本沒有給神我留下任何餘地;另外,在某些外道中,神我還有「不可思議的有」的含義,對此要特別留神,「無自性性」、「真如」等不但絕不含有類似的意思,而且是對此「不可思議的有」的徹底否定。
  斷滅論是對緣起因果格格不入,而「無自性性」否定的是自性,與緣起無礙。

  疑問1:
  您提到在某些外道中,神我還有「不可思議的有」的含義。我記得好像有種外道說其真神遍一切處並出生一切法。不知這與六祖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的說法區別在哪裡?雖然這是禪宗大德的說法,但我覺得華嚴宗的祖師們對這類問題應當也有相關的開示吧,不知他們是如何說的,您能給我們說說嗎?
  另外,您說的「『無自性性』否定的是自性」中的這個自性又是什麼意思,是「無自性性」的自性還是其他什麼東東?請開示。

  zf:
  我理解,「自性」就是諸法不依賴於因緣的自我決定性。
  如果「生」是指緣起,則法不是以真如為因生起的。
  另外,您的上述說法和我所要表達的意思有細微差別。
  如常隨佛學兄所說,不同體系的「語言」並不相同,有時以一個體系的語言去理解另一個體系會出錯。在下無意也無力去圓融各個體系。
  從緣起法的基本定義「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來看,這裡的「此」和「彼」都是法。
  因緣法當然還是從因緣法中生起的。真如是萬法的法性。
  若任意一法不是性空的,不如夢幻空花,一法怎麼可能具足一切法呢???!!!

  疑問1:
  關於不同體系之間的差異問題,我覺得只是對同一事物所用的名詞不一樣而已,實際上他們的觀點應當是相同的吧,那麼像六祖的這句話我們絕不能視其為錯,但他所說到底是何意思,不知誰能解釋一下。
  您說一法具足萬法我相信,但您說無性性(真如)不具足萬法,我就糊塗了,您能詳細解釋一下嗎。如果說一法具足萬法,能生萬法,那麼虛空如何生起受、想、行、識?

  zf:
  仁兄,論壇是交流心得的好地方,但這種交流代替不了系統的經論學習。如果對相關背景沒有深入了解,討論也很難有效。
  例如,如果說真如具足萬法,這裡的「具足」是何義?如何理解無為法具足有為法??
  另外,仁兄真的理解「一法具足萬法」之義嗎?若如是,如何從此中推演出「一法能生萬法」?這裡的「生」是何義?(在下不是反對「一法能生萬法」的表述,但採用此說時要特別注意「生」字的確切含義。)

  疑問1:
  因為您前面說過無性性(真如)不具足萬法,而是一法具足萬法,那麼萬法依何而生,以何為體性呢?若說以真如為體性,但真如不具足萬法,既然是一法具足萬法,那當然是一法生萬法了,不知是否如此。
  還有,不是說一切唯心造嗎,那麼此「心」是什麼,應當是指真如、無自性性、如來藏性清淨真心吧,既然此「心」不具足萬法,那它又是怎麼造萬法、憑何而造萬法呢?

  zf:
  如果這樣的猜測多了,問題就複雜了。
  不知您的這些猜測有何依據?
  在下理解「一切唯心造」是說:一切法都是心之業力所造。

編輯:小勇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佛教中「自性」概念的源與流(六)
    所以古代的唯識論師還特意再把「離言」強調一遍,讓「離言」和「唯識」這兩道防火牆,疊加起來起作用。下面這兩段材料,看得很清楚:#29玄奘譯《唯識二十論》:非知諸法一切種無乃得名為入法無我,然達愚夫遍計所執自性差別諸法無我,如是乃名入法無我。非諸佛境離言法性亦都無故名法無我。
  • 中觀無自性之研究
    中觀對於諸法實相的探討,乃綜合了般若經與阿含經的空義,闡發緣起性空的中道正見。如中論所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中觀即是不落偏執的、對立的思考和認知模式,直觀事物的真實狀態。空即是無自性,其中對於自性見的破除,更是不遺餘力。
  • 緣起性空與唯識無境---慈慧
    儘管如此,但是大家對佛說的緣起法還是具有一致的主張的。而且是更加注重於對緣起法的具體展示和弘揚,如佛塔信仰的產生、三藏法典的編輯、各個部派幾乎都建立了自己的學說喜統和教團組織。這都表現出著重於對緣起法是有多方面表示的。 其實,大乘佛法的興起,就是對緣起法的深入分析之後而得出的一個新的結論——「性空」。性空說的提出是有針對性的。
  • 佛法講什麼:緣起法,三法印
    佛陀以「緣起」分析世間萬象,分析到最後都沒有獨立自成、永恆不變的「自性」,萬事萬物的存在不過一時的現象,其本質為「空」,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共相---「畢竟空」,因而被認為是虛妄不實的東西。「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但它不隨因緣生滅,不隨因果而發生變化。萬事萬物透過共相「畢竟空」彼此相融,無有分別。
  • 不忍獨自出離,則當發起無上菩提心
    ──談到生滅,其前提是心中先有一法的概念(色法或心法),此法從無到有稱之為生,從有到無稱之為滅。這是通常人們的見解。如來開示緣起正見,認為諸法依因緣的具足而生起,依因緣的散壞而破滅。所謂的生,僅僅是緣起;所謂的滅,亦僅僅是緣散。實際上並沒有一法真正地生起和破滅。所謂的法,僅僅是假名,是諸因緣的作用,並無任何不依賴於因緣的屬性。緣起即是法的不起(即不生),緣滅即是法的不滅。
  • 為什麼自性本無動搖?
    為什麼自性本無動搖?六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靜,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以上的五個何期自性,是六祖在聽五祖為他講解金剛經大悟時,而說的悟道偈,表明六祖悟的很深很透。
  • 馬祖道一禪師:法無自性,三界唯心
    達罪性空,念念不可得,無自性故。通達罪性本空的道理,它是念念都不可得的,這是因為諸法無自性的緣故。「達罪性空」,看待「罪」是「性空」的,「善」也是「性空」的,我們的心時「善」時「惡」,善、惡就如同浮雲一般。而本來的心地是什麼樣子?就是「念念不可得」。
  • 佛教:何謂「緣起說」與「三法印」(深度長文)!
    所以,佛法說一切法無自性,無自性故,才能依緣而起,而緣起亦必緣滅-凡依他而生而有的,必依他而無而滅。「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一切法便是如此相依相生的流轉,又如此相違相滅的還滅。自性是體,由體起用,便生一切法。這一切法是變化的,空的,但能生這一切法的自性則本來具足,如如不動,故是妙有不空。所以,他們說的緣起,是自性的緣起,而非無自性的緣起,依佛法的本義來判斷,說緣起,同時又說有自性,是不如理的。因為有自性即不能緣起,緣起就必無自性。諸法既由因緣和合而生,便須依眾緣而存在、變化、散滅。換言之,即具所作性。
  • 自性,無自性何為自性?
    自性,無自性何為自性?我感覺很多佛友,對什麼是無自性,以及萬法皆空的意義,並不十分理解。故特寫此文,以期對佛友有所幫助。萬法皆空萬法皆空,不是說一切事物不存在,而是說,一切事物都是組合體,而非「單質」。
  • 佛教說自性能生萬法。那麼自性是如何生萬法的?
    自性是明心見性後的定義,是為了區別明心見性。自性只能通過側面體現出來。自性不是本體,不是本體就意味著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所有個體的總和,但不是整體。自性就同時擁有了包含,遍盡,含藏,變現等含義。重點強調「同時」。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含義呢?
  • 佛教:臥蓮觀音在我國的緣起,雖處五濁惡世,自性清淨亦無所染
    在佛教的歷史文化之中,臥蓮觀音乃是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應身像之一,在介紹此尊菩薩之前,先為大家分享臥蓮觀音在我國緣起的一個小故事:合掌蓮臥觀世音,寂湛生光寶華開;悟心無際性常凝,圓明清淨大覺海。若是從各處佛教史書記載中來看,此尊菩薩的法相好似都與〝臥〞字無關!蓮花素來與菩薩關係緊密,因為菩薩是從蓮花中化現而出的。傳說佛陀一降世就行七步,而且每踏一步就有一朵蓮花湧現於佛陀足底。佛經上形容極樂世界長滿蓮花,諸佛菩薩多以蓮花為座。
  • 佛教認為一切存在皆出於緣起,從本體上看則無自性
    例如被譽為「千年國粹,一代儒宗」的馬一浮,在1920年撰《老子注》,指出「以老子義印合般若方等,於禪則與洞山為近,觸言玄會,亦似通途寥廓,無有塞礙」,通篇以佛理解《老》。如釋《老子》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諸法實相,緣生無性,以緣生,故可道;無性,故非常道。一切言教,假名無實,以假名,故可名;無實,故非常名。真常之體,不可名邈,可者,許其暫立,實無可立。
  • 修一切法不離自性,禪密觀淨,萬法歸一
    修學佛法,雖然在下手的時候,各有不同,但從修持方法的本質上來講,卻是法法可以通融,因為一切修法,總不出我們現前一念的心,心究竟沒有什麼差別的。一切修法,能修所修,都離不開自性,自性就是真、俗、中的三諦,從性起修,就是空、假、中的三觀。
  • 緣起性空與無我是什麼意思?淺釋無我和緣起性空
    緣起性空說穿了,就是一切都是屬於因緣和合。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有因有緣,然後才會有果。因加上緣才會結成果,所以如果沒有因,也就等於沒有了開始。因為有了「因」,它才漸漸地變成「有」。這是一個從無到有,再到後來回歸到「無」的過程。因為「果」也在生滅法則之中,「果」消失了之後,最終還是再回到沒有。
  • 《緣起贊》全文
    確實,對很多後學者來講,《緣起贊》是非常重要的。我以前也說過,藏地非常著名的根登曲佩大師在接近圓寂時對侍者說:最好給我讀一遍麥彭仁波切所作的《大圓滿願文》,和宗喀巴大師所造的《緣起贊》。侍者按照尊者的言教在他耳邊讀了這兩部論。尊者說:好了,現在我對整個器情世界的一切幻化遊舞全部了達無餘,一切都圓滿成功了;除此之外別無他事,你明天再過來。第二天侍者過來的時候,大師已示現圓寂。
  • 四種緣起——佛教對宇宙萬法的詮釋
    因,為事物或現象產生、興起、消亡的內在要素、關係、條件;「緣」,為事物和現象產生、興起、消亡的外在要素、關係、條件。「緣起」,即事物之待緣而起。謂一切有為之法,皆由種種內因外緣等諸多條件和合而成立,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生起變化,都有相對的互存關係或條件,任何事物皆因各種條件互相依存而變化無常。
  • 怎麼能透過緣起的正因來破除我的自性呢?
    宗喀巴大師答:雖然你說你知道緣起,但是你所了解的緣起是非常表面的,並沒有深入緣起的內涵。因為你說諸法有自性,所以並不是真正的通達緣起。你所說的緣起是,諸法從它的境上產生了作用之後才說的緣起,那不是真正的緣起。一切作用並不是從境上真實產生,完全是由意識安立而形成。最細微的緣起是依賴名言識安立而有。
  • 究竟無證:所謂「法、報、化,三身佛」,是無相自性的比喻
    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今讀】善知識,法身是本來自在,人人本具的。心若能念念自見本具自性,心即圓滿光明,這就是報身佛。由光明圓滿的本心作思量,即於報身佛起智慧之用,這就是化身佛。所以自悟自修本具自性,這就是功德,也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可以此為歸依。
  • 以緣起所顯現的法性為所緣,其能緣之心即是實智
    以緣起所顯現的法性為所緣,其能緣之心即是實智 2005年03月27日 18:07:49 點擊:0次 齊愍:   近日讀到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的兩個譯本的
  • 緣生性空,講無我,對治我執;緣起無生,講無生,對治實執
    佛陀解構我們凡夫境界自以為的真實存在,用四重「二諦」的模式是很善巧的,也是有次第的,分了兩個次第:第一步,就是前兩重「二諦」,也就是第一組二諦,佛陀講「緣生性空」,講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無自性的。這是對治我們凡夫的「我執」,佛陀說「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