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春秋 瀋陽清故宮

2020-09-24 冰恝暢釋

瀋陽清故宮

從康熙開始,形成了新登基的君主必須東巡謁陵的慣例,而「留都宮殿」又是他們當然的行宮,因此「天脊盛京」瀋陽的古建築文物不僅保存完好,而且歷代都有所修葺或擴建,規模日益宏大。它是除北京紫禁城外國內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習慣上稱為「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是清初兩代皇帝親自經手營建的,兼有早期女真族的生活習性和吸取漢文化傳統後所創造的建築風格,其中,尤以清初皇帝主持政務的大正殿區最具特色。該殿初建時命名為篤恭殿,因平面為八角形,故習慣稱為八角殿,寓清王朝的政治基礎是「八旗制度」之意。和明成祖在北京建造的皇宮相比,此大殿似覺簡陋。但是,瀋陽故宮建築群是女真族從遊牧生活轉為定居生活那段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是研究滿清入關前政治、經濟和建築文化的典型實例,是一部「石頭的史書」中不可缺少的頁次,因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大政殿座北朝南,殿前東西兩側分別二列亭子,東西各五座,人稱「十王亭」。這種布局,再現了當年女真部落鏖戰沙場的宏偉場面。按清初「八旗軍制」,部隊出徵時首領居中由親兵護衛,將士分左右兩翼前進,每翼各設一王,領導所屬四旗前進,每旗分設一王,故共有十王。承德避暑山莊內保留有一幅珍貴的掛圖「萬樹園」,畫的是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71年)乾隆親自宴請厄魯特蒙古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圖的情景,其陣勢與「十王亭」的布局完全相同。由此可見,這樣的總體布局是滿族統治者緬懷列祖展示軍威的一種手段。同時也說明,當時主持該工程的匠師(清代稱「樣式」)劉光先並未受漢族宮殿型制的約束,而是根據民族習性、地方特點創造出此獨具風格的民族宮殿建築群。這樣的設計構思,值得後世效法。

建造者在總體布置時,將大政殿置於正中,一條石砌甬道貫穿全場,直達御路,造成了一條強烈的中軸線。十王亭沿此軸線對稱布置,相對距離從北到南逐漸展開,左右翼王亭的相對距離為33.25米,而東西兩樂亭的距離卻是49.15米,使大政殿前的開闊地帶形成一個縱深較長的梯形廣場,因而從南端入口望去,由於梯形布置加大了縱深的透視感,所以造成了比實際更為深遠、倍感莊嚴肅穆的氣氛。當你站在該組建築的入口注目北望,短短一百多米的距離,似覺無限深遠,旗聲颯颯,衛士持刀列於王亭之前,使人頓生散畏之情。

滿清列朝的皇帝都對瀋陽故宮十分喜愛,其欣喜之情,比北京紫禁城尤過,在《乾隆御製詩》中,有這樣一首談到他對「留都宮」的激情:

大政居當央,十亭兩翼張;

八旗皆世冑,一體匯宗璜。

瀋陽故宮的大政殿,系按滿清入關前命名的東京城(現遼寧遼陽市)的八角殿乎面仿建的。遼陽是清明建國的重要踞點之一,是祖先早年活動之地,因而被後世尊為聖地。瀋陽建築仿製遼陽京都的大政殿,說明滿族十分注重傳統。瀋陽故宮是清初兩朝統治者極盡全力完成的,是我們研究清初政治、經濟、文化的好課堂,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焦點

  • 瀋陽故宮展出清銅鍍金鳥音座鐘
    11月16日,工作人員給清銅鍍金鳥音座鐘上弦。當日,故宮博物院與瀋陽故宮博物院共同成立的「古鐘錶聯合修復室」揭牌儀式在遼寧瀋陽舉行。揭牌儀式上,5座於近日完成修復的清宮鐘錶亮相,其中包括清銅鍍金鳥音座鐘。
  • 瀋陽故宮清前史研究規劃研討會日前舉行
    召開「瀋陽故宮清前史研究規劃研討會」。會上,多名與會專家發言,就清前史研究發表獨到見解。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了瀋陽故宮在清前史研究方面的工作和成果,以及召開此次會議的目的和期望,表達了與會學者、各科研單位共同推進清前史研究的願望和決心。
  • 瀋陽故宮舉辦「宸宮華翰——李仲元書法作品展」
    李晛 攝15日,「宸宮華翰——李仲元書法作品展」暨作品捐贈儀式在瀋陽故宮舉辦。 李晛 攝中新網瀋陽9月15日電 (李晛)由瀋陽故宮舉辦的「宸宮華翰——李仲元書法作品展」於15日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協中齋開展,30件詩文、書法作品內容均與瀋陽故宮的歷史、文化、著名人物和文物藏品相關,另有部分詩文與清代盛京古蹟、遺址相關聯。
  • 沒有朝代在瀋陽建過都,瀋陽哪來的故宮?和北京故宮有什麼區別?
    瀋陽當地人對瀋陽故宮已經習以為常,沒有什麼新鮮感。但是外地人來到瀋陽,最感到詫異的就是:為什麼瀋陽也會有故宮?那北京故宮又是怎麼回事?瀋陽的既然也叫故宮,那肯定也是皇帝住過的地方。瀋陽故宮究竟是誰建的?歷史上究竟有哪些政權定都瀋陽?
  • 瀋陽故宮——回首宮廷唯見月,盛京一夢又歸真
    這裡是旅你相行的旅行紀念冊瀋陽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戰國時為燕國重鎮,元代得名「瀋陽」。清太祖遷都於此,更名盛京,建立清王朝。入關遷都北京後,以盛京為陪都。境內的名勝古蹟有瀋陽故宮、清昭陵、清福陵等。
  • 古建築修復不求「返老還童」,瀋陽故宮大政殿再現昔日神韻
    「咦,故宮大政殿咋變樣了?前兩年還是灰塵暴土,現在光彩照人。」8月25日,記者在瀋陽故宮採訪時也發現,以往陳舊的大政殿披上新裝,比幾年前變得更加迷人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通過故宮專家的介紹,記者了解了大政殿修復時鮮為人知的複雜過程。
  • 解讀薩滿教:清帝十次東巡瀋陽祭祖,故宮現存文物再現祭祀盛況
    學者欒曄在紫禁城雜誌發表的《瀋陽故宮與北京故宮的薩滿祭祀遺物》一文中,對滿族薩滿教做出如下的論述和評介。瀋陽故宮及北京故宮現均保留、收藏有一些宮廷祭祀文物,兩地薩滿祭祀活動的文物為我們研究清宮薩滿教提供了物證。
  • 瀋陽故宮簡介
    瀋陽故宮又名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是中國現在保留下來的第2大故宮,它跟北京故宮不相同的是,瀋陽故宮建築具有鮮明的滿族文化特點,瀋陽故宮一共住過3位清朝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努爾哈赤把後金都城從遼陽向南搬到了瀋陽;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則在瀋陽建立了清政權;最後從瀋陽出發進北京紫禁城的,是他的兒子福臨。
  • 臺北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來瀋陽故宮授課
    臺北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來瀋陽故宮授課 2016年11月22日 10:2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22日瀋陽訊 11月18日,臺北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博士到瀋陽故宮博物院授課。
  • 走進瀋陽故宮跟著工匠「梳麻綹」
    來源:瀋陽日報-瀋陽網9月13日,瀋陽故宮舉辦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二期工程第三次公共示範和觀摩體驗活動,30名觀摩體驗者走進瀋陽故宮,在工程現場觀摩體驗古建築傳統油飾彩畫修繕中的梳麻由於古建修繕中所用線麻原料有丈餘長,麻縷粗硬,皮子、麻根又混雜其中,不能直接使用,需經加工整理,去掉雜質,梳理細軟,因此披麻前的梳麻工序必不可少。披麻後,粘麻漿粘在構件上幹固之後不能直接做下一層灰的工作,因為粘麻漿很光滑,不利於與灰層的結合,需要對這一層進行打磨,也就是磨麻。
  • 跟著瀋陽故宮師傅「梳麻」
    來源:遼瀋晚報瀋陽故宮師傅現場講解、示範古建築傳統油飾彩畫修繕工藝;在專業的指導下,還可以上手體驗工藝,真正了解傳統工藝。9月13日,瀋陽故宮舉辦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二期工程第三次公共示範和觀摩體驗活動。
  • 故宮紀念「國寶衛士」單士元 被譽故宮古建保護第一人
    故宮紀念「國寶衛士」單士元青年時受教於胡適 獲譽故宮古建築保護第一人昨天,紀念單士元先生誕辰110周年展覽在東華門城樓舉行,文博界前輩濟濟一堂。北京晨報記者 李木易/攝今年是明清史學家、檔案學家和古建築學家,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單士元誕辰110周年。
  • 瀋陽故宮大政殿彩畫工程竣工 升龍「變」火焰寶珠紋飾
    瀋陽故宮大政殿彩畫工程竣工,這也意味著瀋陽故宮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一期工程全部完成。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查金輝攝  日前,歷時9個多月的瀋陽故宮標誌性建築大政殿彩畫工程竣工,工程堅持「最小幹預」和「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但糾正了部分錯誤,恢復了部分歷史信息。   彩畫對古建築有保護作用  瀋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聲能介紹,彩畫對古建築有著重要的作用,首先是保護作用。
  • 「故宮古建保護第一人」——單士元的七十年故宮情
    千年蓄積,非同凡響,而隨著近些年故宮文創及一系列親民文化活動的舉辦,越來越多的人們走近故宮、愛上故宮。這裡,已經成為每個國人心中最驕傲的文化坐標之一。仰望今天壯美恢弘的紫禁城,有一個人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感懷,他就是著名古代文獻檔案研究、古建築保護專家,供職故宮74載的「故宮古建保護第一人」——單士元先生。
  • 【說明文】瀋陽故宮
    瀋陽,也許對你的印象並不深刻,但是對於我來說,瀋陽故宮是祖國的一個名勝古蹟,也是一個風水寶地。  瀋陽故宮始建於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稱帝。瀋陽故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存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現已闢為瀋陽故宮博物院。
  • 瀋陽故宮館藏珍寶,難得一見!
    提到「故宮」,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瀋陽故宮
  • 「宸宮華翰——李仲元書法作品展」在瀋陽故宮開展
    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以及瀋陽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下屬各文博單位負責人出席儀式。其創作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和海外書法大展,並在北京、瀋陽等地多次舉辦個人展覽。本次展覽分為「人文之美」和「古建之美」兩個單元,30件詩文書法作品的內容均圍繞瀋陽故宮的歷史、文化、著名人物和文物藏品,另有少部分詩文與清代盛京古蹟、遺址相關聯。30篇詩文作品,全部以書法形式進行藝術展現,展覽整體集詩、書、歷史、文化於一體。
  • 瀋陽故宮博物院館藏瓷器展
    瀋陽故宮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瀋陽故宮始建於清太祖努爾哈赤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於清崇德皇太極元年(1636年)。 總佔地面積63272平方米,建築面積18968平方米。
  • 古建春秋 古建年代的判定
    古建年代的判定 中國古典建築在漢代基本成熟,唐宋是極盛期,明清二朝在細部裝修上不斷豐富,形成了中國古典建築與西方建築截然不同的風格,人們在參觀古建築時,都渴望了解它的成因和歷史,但不知從何處著手,經各級政府頒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般都有文字介紹,我國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甚多,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納入保護範圍,其中也不乏優秀遺產。
  • 瀋陽故宮五大展覽延期
    「觀眾從線上『雲』遊故宮,現在又可以到現場欣賞精美文物了。」3月26日記者了解到,瀋陽故宮3月17日恢復對外開放後,迎來了大批遊客。為了滿足廣大遊客的觀展需求,瀋陽故宮決定將春節前開展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的奢華典藏」「館藏珍寶展」「皇帝賀歲——清宮年事文物特展」「春色滿園——瀋陽故宮藏清代書畫展」「盛京禮物——瀋陽故宮迎春文化創意展」五大展全部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