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吾培村茶園「放養」新模式 一舉多得可持續發展

2021-01-15 閩南網

  眼下正值夏初,本該是茶農打理茶園最繁忙的時段。不過,記者近日在安溪桃舟鄉吾培村卻看到,茶園裡幾乎見不到茶農。另外,這裡灌木叢生,茶樹枝條參差不齊。

  茶園難道被廢棄了?非也!當地茶農告訴記者,這是「放養型」茶園。去年以來,桃舟鄉部分茶農一改傳統茶園的生產模式,實行「放養」,即在茶葉生長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和工業化肥,也不隨意修剪茶枝,而是讓茶樹自由生長。

  「這幾年,茶葉消費者的無公害理念在提升,去年年中,我們對精耕細作好幾年的茶園嘗試『放養』,為茶樹還原自然的生長環境。」吾之茗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肖連地說,合作社現有社員250多戶,「放養」茶園1000多畝。

  茶園「放養」,茶葉生長所需的養分哪裡來?蟲害如何防治?

  「放養並不是不管。」肖連地說,除草不用農藥,改用手拔,並把草覆蓋在茶樹行間,既可當有機肥,又可保持水土;蟲害則用辣椒水、黃色黏蟲板、殺蟲燈等物理、生物方式防治。

  在業界人士看來,茶園「放養」,至少有三大利好。

  利潤提升。茶農肖安然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放養前,他的8畝茶園成品茶總量200公斤,合作社以每斤100元-150元的價格收購,扣掉採摘、加工等成本,淨利潤1萬多元;放養後,產量減半,但品質更好,合作社以每斤300元-500元的價格收購,採摘、加工成本節省一半,淨利潤1.8萬元,比原來增收近8000元。

  銷路更暢。「眼下這些茶園的春茶還沒上市,可一些老客戶春節前就下了訂單,不僅有本土茶商,還有廣東、山東的茶商。沒想到茶葉價格高了,銷路卻更暢了。」肖連地說。

  綠色環保。談到茶園「放養」,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張育松說,這種方式,為安溪鐵觀音茶樹生長提供了無汙染、無人工幹預的環境,品質必然上升;不使用農藥與工業化肥,極大地改善了土壤、水源等環境,有利於茶產業可持續性發展。

  安溪茶葉協會會長李文通告訴記者,從吾培村茶葉專業合作社的實踐看,「放養」模式比較成功,接下來將通過各種途徑,向更多的茶葉專業合作社和茶農推廣。

  記者手記: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加快推進產業「綠色轉型」,把發展建立在資源能支撐、環境可容納的基礎上,率先實現生產、消費、流通各環節綠色化、循環化、低碳化。吾之茗茶葉專業合作社的茶園「放養」新做法,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國內茶葉消費市場之所以出現產能過剩、銷售下滑等問題,就是因為早期的茶業粗放型發展,不少地方發展茶產業一味求產能,對環保工作不夠重視,結果往往是量增價跌。

  茶園「放養」,既節約了人力,迎合了消費市場的新變化,更順應了綠色環保新趨勢,利潤得到提升,給以綠色謀發展、向生態要效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了參照。(記者 何金 通訊員 張曉斌)

相關焦點

  • 安溪這個小山村有個「百茶園」,瞧瞧去!
    為了研究水土、品種、製作對茶葉的重要性,桃舟鄉吾培村的茶農自建了一個「百茶園」。我們一起去看看。 這天,天氣放晴,吾之茗茶葉專業合作社組織社員到「百茶園」裡鋤草。
  • 安溪桃舟鄉吾培村潔淨工程 呵護深山桃花源
    安溪桃舟鄉吾培村潔淨工程 呵護深山桃花源 qz.fjsen.com 2012-09-28 12:15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從這個帖子,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兩個問題:一是目前廣大農村的衛生狀況總體還不盡如人意;二是要做好農村的衛生工作相對比較困難。不過,凡事總有例外。像安溪縣桃舟鄉的吾培村,儘管離泉州市區150多公裡,離安溪縣城也有近百公裡,已經跟龍巖的漳平交界,是不折不扣的偏遠村,但其生態優美、環境潔淨的現狀,給所有到過那裡的人留下深刻印象,無不豎起大拇指誇讚。
  • 安溪:一片茶葉,拓開萬千百姓致富路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也是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接受採訪時表示:「安溪以茶為媒,持續發展壯大富民產業,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茶產業鏈條從『一葉』向『大業』轉變,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茶農增收、茶企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 鐵觀音香飄萬裡 聚焦安溪感德「制茶大師」陳兩固
    其製作的鐵觀音在各種級別的茶王賽中,多次獲得金獎茶王,並經層層選拔,榮獲安溪鐵觀音制茶工藝大師殊榮。經他研究實驗的「茶園梯壁種植黃花菜以及茶樹修剪新技術」等成果,在安溪縣數萬畝茶園推廣,影響廣泛。陳兩固安溪鐵觀音傳統製作技藝精心加工茶葉守護原生態。
  • 到安溪茶園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盛夏本應是激情澎湃的季節,本應是與自然最為親近的時節,讓我們一起行動走出「空調房」,走進自然,親近自然,走,到安溪茶園去,享受習習涼風,看滿山翠綠,呼吸一下最新鮮的空氣,再品飲一杯安溪鐵觀音,人生快樂,不過如此呀!
  • 今天,福建日報頭版再次點讚安溪!就因為…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也是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接受採訪時表示:「安溪以茶為媒,持續發展壯大富民產業,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茶產業鏈條從『一葉』向『大業』轉變,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茶農增收、茶企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 安溪「十大金牌茶莊園」
    2、高建發茶莊園高建發茶業是一家擁有百年發展歷史的安溪鐵觀音出口企業。800畝高標準有機園,實行「放養」,建立可追溯系統,推行標準化生產,實現「茶園到茶杯」的質量衛生安全;導入茶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和有機茶監控認養系統,從茶葉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實現「茶園到茶杯」的標準化、安全化,並開發制茶體驗、可視認養的新模式,向客戶全方位展示茶葉製作生產過程,為茶人打造「都市田園夢」。
  • 國際無我茶會暨安溪鐵觀音發展高峰論壇在安溪舉辦
    新一屆的2名安溪鐵觀音大師和8名安溪鐵觀音名匠在全球茶人的見證下,接過牌匾、證書,雖然比賽已經結束,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精神和邊際效應卻與日俱增,影響著安溪80萬的茶農茶商。  大師匠心造,觀音香韻長。為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傳承安溪鐵觀音傳統製作技藝,推動茶產業可持續發展,助力安溪茶產業「二次騰飛」,安溪以百萬之資重獎匠心,延續往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獎項設置,共240萬總獎金。
  • 安溪 一片茶葉 拓開百姓致富路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也是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接受採訪時表示:「安溪以茶為媒,持續發展壯大富民產業,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茶產業鏈條從『一葉』向『大業』轉變,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茶農增收、茶企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 安溪鐵觀音感德茶館正式揭牌 春季茶王品鑑周開啟
    首推實行「四重體檢」(茶園茶樹的體檢、農事投入品的體檢、加工環境的體檢、毛茶產品的體檢),始終做好各個生產環節的衛生管控,多重措施並舉,確保產品質量安全,有效的提升茶葉品質。企業與時俱進,開創了茶產業健康發展的新模式,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 安溪:茶業品牌價值持續「領跑」 一片茶葉富了一個縣
    安溪縣林業局副局長劉全能透露,安溪除了實施「退茶還林」工程外,還因地制宜還果、還蔬等。 據了解,安溪在茶園裡率先大力推廣太陽能殺蟲燈、頻振式殺蟲燈、信息素有色粘蟲板等農業管理新技術,全面提升茶園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在保護茶園小生態的同時,安溪還注重保護好茶園外的大生態,為茶葉的生長、種植、製作打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 臺商蔡登山的安溪茶園飄香萬裡
    他用空調製「秋茶」,他用豆漿施種安溪鐵觀音,在執著於茶葉種植技藝的改進中,臺商茶園茶香分外濃鬱。  掏出名片,臺商蔡登山笑了,他說解釋不清為什麼連名字都和山有緣。他從小就喜歡在山裡轉,從18歲開始,每年春節都是在大山裡過年的。  他現在的身份是安溪杉品公司的老闆。
  • 安溪鐵觀音制茶大師獲百萬元重獎 推動烏龍茶傳承與發展
    12月18日,一場關於福建與廣東兩省工夫茶的深刻對話在福建安溪展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兩大代表性傳承人共話工夫茶,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視野,共同探討烏龍茶的文化與市場,傳承與發展。烏龍茶產業下一階段的突圍方向在哪裡?如何保持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趨勢?在這一場難得一見的烏龍茶的碰撞中可窺探一二。
  • 那次去了,下次還想去的安溪茶園
    安溪——中國鐵觀音的故鄉,離廈門的距離剛好,一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程。擇一周末的日子,給自己一個游離狀態,跳出水泥鋼筋森林,飛出車水馬龍。清晨七點,開著我的黑子出發。安溪的山海沷都一千到一千八百米之間,這樣的山頭挺多的,一座挨著一座,山與山之間都是一條條小峽谷,峽谷裡會有小村莊,芬姐想,買個媳婦跑不出去(開玩笑了,現在網絡這麼發達,販賣人口是犯法的)村莊裡的村民寧靜而安詳的生活在這裡。
  • 安溪:一茶獨秀到多茶齊放
    福建安溪茶人正探索由鐵觀音一茶獨秀,到以安溪鐵觀音為主、多茶齊放的發展新模式,推動本山、毛蟹、黃金桂(黃旦)、梅佔、大葉烏龍和奇蘭、肉桂等茶葉發展。近日,安溪色種茶將陸續進入春茶市場。
  • 惠普:"行業計算新模式"可持續發展之道
    中國惠普信息產品集團臺式機方案總監王成偉先生也親臨現場,不僅生動展示了惠普增值產品的出色安全性及可管理性,同時也分享了惠普增值產品線行業IT解決方案如何幫助行業用戶應對信息化發展挑戰。深入了解行業挑戰 惠普推出增值新品    邁入2011年,無論全球經濟還是國內經濟發展,都顯示出逐步回暖的態勢。
  • 改造低產茶園培育臺灣茶苗 安溪山村開拓致富路
    改造低產茶園 培育臺灣茶苗 安溪小山村開拓致富路冬日裡,正是安溪廣大茶農進行茶園封園的季節臺灣茶苗安溪培育「勤內村培育的茶苗以臺灣品種為主。」在茶山上,記者碰到了該村培育臺灣品種茶苗的「第一人」陳鶴清。在他的帶動下,村裡很多茶農對自家低產茶園進行改造,紛紛培育起臺灣品種茶苗。
  • 走進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
    、農藝改良、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治,提高茶園生態系統穩定性和茶葉品質;在全國率先推行農資歸口經營管理、建立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臺、農資購買卡制度,實行「一品一碼」,構建從茶園到茶杯的全程質量可追溯體系,茶葉出口連續13年通過輸入國官方檢測,獲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 泉州安溪:一片茶葉,拓開萬千百姓致富路
    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接受採訪時表示:「安溪以茶為媒,持續發展壯大富民產業,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茶產業鏈條從『一葉』向『大業』轉變,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茶農增收、茶企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安溪縣擁有茶園面積60萬畝,年產量6.2萬噸,涉茶總產值191億元,連續10年位列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連續五年位居中國茶葉類第一位。
  • 福建安溪:專業人士建言茶產業復產復市
    乘風逆勢抱團發展疫情之下,全民宅生活,催生主播浪潮。在這種趨勢下,安溪廣大茶企、茶人主動擁抱線上售茶這一「風口」,茶農線上直播賣茶,把直播間搬到茶園和加工車間;茶企、茶莊園把茶室挪到線上;茶藝培訓機構把教室移到微課、直播平臺。當天的研討會上,高層次人才通過分享案例,共享商機,共謀發展。「八馬茶業一季度業績同比幾乎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