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 會向普通人開放嗎

2020-12-16 閩南網

  有「中國天眼」之稱的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於今年1月通過驗收,正式投入運行。FAST建設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1月4日介紹,「中國天眼」目前運行穩定,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高靈敏的觀測性能,已經發現超過240顆脈衝星。

  FAST是由「人民科學家」南仁東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構想,歷時5年半建設完成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前後兩代數百位科研工作者為FAST建設調試運行付出了巨大努力。FAST於2016年9月落成啟用,2020年1月通過國家驗收,成為世界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介紹,FAST建設中,工程團隊突破了大跨度、高精度結構製造及安裝技術,研製的鋼索疲勞強度是標準值的2.5倍;採用先進的測量控制技術,通過不同測量水平優勢互補,將測量精度提升至4毫米;此外提高了系統的耐氣候能力,每年可以多爭取2000小時的觀測時間。

  去年中科院組建了FAST科學委員會,遴選並確立了五大科學目標,觀測脈衝星就是其中之一。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介紹,脈衝星具有科學研究和應用的雙重價值。FAST建成後,我國科學家開啟了發現和研究脈衝星的新時代。「到目前,我們已經發現了超過240顆脈衝星,力爭在未來5年發現1000顆左右的脈衝星。」武向平說,不僅要發現銀河系內的,也要發現銀河系外的脈衝星。此外,還要努力去尋找更有價值的脈衝星系統,如黑洞-脈衝星雙星系統,這個「組合」可以為精確檢驗引力理論提供完美的實驗室。「我相信FAST具備了獲得這一發現的靈敏度,下面就要看機遇。」

  姜鵬表示,FAST正式運行後,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今年4月,時間分配委員會開始向國內天文界徵集自由申請項目,目前已經接到170餘份申請,申請的總時間約5500個小時,實際只能滿足批准1500個機時,觀測時間競爭相當激烈。「未來我們會考慮逐步向國外科學家開放。」

  作為我國的重大科學基礎設施,「中國天眼」一直備受關注,不少人都渴望能走近天眼,一睹超大科學裝置的魅力。姜鵬表示,目前當地在FAST周邊建立了觀景點,未來FAST運行中心也會考慮在沒有科學觀測任務的維護期間,逐步向公眾開放,提供參觀和科普教育。

  相關新聞

  「中國天眼」已助力發表40餘篇高水平論文

  快速射電暴是宇宙中射電波段最明亮的暴發現象,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但是釋放能量巨大,相當於地球幾百億年的發電量在幾毫秒內完全釋放,但快速射電暴的起源一直沒有得到明確的解釋。

  FAST的順利運行使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近日,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帶領研究團隊,利用FAST探測到一例非常罕見的快速射電暴重複爆,並且首次發現該重複爆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這一觀測對快速射電暴的輻射起源提供了新的信息。該成果論文於北京時間10月29日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正式發表。

  此外,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和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FAST對銀河系磁星軟伽馬重複暴源進行多波段聯合觀測,藉助FAST超高的靈敏度對射電波段流量給出了迄今為止最嚴格的限制。該成果論文將於北京時間11月5日凌晨在《自然》雜誌發表。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了解到,目前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已達40餘篇。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航

原標題:「中國天眼」有望向公眾開放,未來5年力爭發現1000顆脈衝星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網友熱議:挺好的,一起見證感受大國...
    虎撲11月6日訊 11月6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近日透露,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目前運行穩定可靠,將在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使用。
  • 中國天眼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 中國天眼背後有哪些故事?
    IT商業新聞網11月6日訊 日前,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表示,中國天眼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厲害了我的國!據悉,「中國天眼」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2020年1月11日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
  •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天眼對全球科學家開放!美媒:感嘆中國科技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天眼對全球科學家開放!美媒:感嘆中國科技!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快速提升,各方面領域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基礎建設,科技領域等,如今都成為了我們引以為傲的資本,各國也紛紛開始重視中國,希望能夠與中國展開合作。
  • 「中國天眼」4月1日起向世界開放
    中新網北京1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當今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向世界開放,接受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經評審、遴選確定後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 「中國天眼「將於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向世界開放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消息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當今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向世界開放。  據中新網1月4日援引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的話稱,自今年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FAST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中國天眼」面向全球科學家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2021年中國「天眼」開放,美媒記者探訪後感嘆了……
    近日,美國媒體獲準赴現場近距離探訪中國「天眼」外媒感嘆: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實力令人側目2021年中國「天眼」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2021年2020年12月初,美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坍塌後,位於中國貴州省平塘縣的射電望遠鏡成為了全球唯一的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外媒關注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
    法新社15日報導稱,中國將向世界開放FAST上月,國家天文臺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FAST的運行情況及最新科學成果,同時宣布FAST將從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開放,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FAST運營和發展中心主任王啟明告訴法新社,FAST科學委員會目標即是讓望遠鏡變得越來越向國際開放。一名澳大利亞的物理學家感嘆,中國目前已是全球科研中心,與北美和西歐處於同一水平。並且,中國的科研人員也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先進,有創造力,有組織力。
  • 打開2021年中國「天眼」開放,美媒記者探訪後感嘆……
    近日,美國媒體獲準赴現場近距離探訪中國「天眼」外媒感嘆: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實力令人側目2021年,中國「天眼」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2020年12月初,美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坍塌後,位於中國貴州省平塘縣的射電望遠鏡成為了全球唯一的
  • 這次全世界看向中國!我國天眼開放引爆輿論,各國申請競爭激烈
    據觀察者網12月16日報導,本月初美國的阿雷西博望遠鏡發生坍塌之後,中國的「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成了世界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的儀器」。據消息人士透露,從2021年起,FAST望遠鏡將面向國際天文學家開放使用,到時這個中國的「天眼」將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巨眼」,全世界的目光都看向了中國。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上個月,國家天文臺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介紹FAST的實際運行情況,引起了世界上所有天文學家的廣泛關注。
  • 美國「閉眼」後,中國天眼正式向全球開放,世界排隊申請
    曾經地球有「兩隻眼」看向外太空,一隻是位於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另一隻就是位於中國貴州的「中國天眼」(FAST)。2020年12月14日,《自然》通過官網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中國「天眼」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
  • 2021年4月起中國天眼FAST對全球開放
    中國天眼FAST真正成為「世界之眼」1月6日國家宣布自2021年4月起中國天眼FAST將對全球開放。這展現了中國的高度自信與世界融合的信心。屆時將把對應公開網站進行全部英文化,並且準備在春節前就完成宣傳及服務網站的全英文化。
  • 中國「天眼」成了唯一?美媒發出由衷讚嘆,FAST有望向公眾開放
    2020年12月1日,一聲「轟隆」聲響徹天地,位于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305米射電望遠鏡支撐架突然倒塌,這座已經有57年歷史的「美國天眼」因為無法修復而宣布就此終結。
  • 中國「天眼「成了唯一?美媒發出由衷讚嘆,FAST有望向公眾開放
    2020年12月1日,一聲「轟隆」聲響徹天地,位于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305米射電望遠鏡支撐架突然倒塌,這座已經有57年歷史的「美國天眼」因為無法修復而宣布就此終結。就在「美國天眼」塌了之後,美國全國廣播電臺NPR稱「美國天眼」的坍塌,是世界一流研究時代的終結!英國《經濟學人》也評價道:隨著阿雷西博的「死」,射電天文學的時代也終結了!
  • 中國天眼明年將向世界開放,全球科學家有望藉此繼續探索地外文明
    法新社於12月15日以此「中國將向國際科學家開放巨型望遠鏡。」為題報導稱,12月初,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在12月初發生坍塌後,位於中國貴州省的"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已成為該領域的"唯一重要儀器", FAST即將向外國天科學家開放使用,顯示出中國成為全球科學中心的遠景。
  • 中國天眼成為香餑餑,4月1日起向全世界開放,已收到170餘份申請
    作者:影覓編輯:枯木改革開放步伐不斷深入,從高速度發展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全面脫貧在世界上取得矚目的成就,中國前進的步伐越來越矯健。無論是5G技術還是北鬥衛星組網成功,我國在很多領域已實現彎道超車。近期被譽為"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今年的4月1日向世界開放,屆時全球科學家將可以觀測申請。經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中國天眼"地位無可取代"中國天眼"位於貴州省平康縣茂密的石灰巖山丘之上,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保護的較好,適合天文觀測。"
  • 美國天眼「瞎了」,全球僅剩一個中國天眼,今要向全球科學家開放
    美國天眼"瞎了",全球僅剩一個中國天眼,今要向全球科學家開放說起"美國天眼",它也曾經是美國的驕傲。美國天眼曾經觀測過無數天象奇觀,這就包括它在1974年觀測到的第一顆射電脈衝雙行星系統,以及在1991年觀測到的毫秒脈衝星行星系統。
  •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4月1號正式開放天眼,美媒:算我一個
    天眼其實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就是在地面上就能接收到來自外太空的波段的一個存在,此前其實世界上有兩個天眼,一個是美國的,建成時間是比較早的,而另外一個就是中國的,建成的時間其實並不長。不過就在前一段時間,美國的天眼徹底塌了,基本上已經是沒有辦法在運行了,因此其實可以說現在世界上就只剩下了中國這一個天眼。中國向全世界宣布:4月1號正式開放天眼,美媒:算我一個。
  • 中國天眼向全球開放,迎首次外媒專訪,美記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建成於1963年,口徑305米,落成之日起,就頂著世界最大單孔徑望遠鏡的帽子。直到2016年7月,中國宣布建成口徑500米的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這一頭銜當即易主。直到全毀,阿雷西博望遠鏡,在射電天文學、大氣科學、雷達天文學等領域均有所建樹,但是毫不誇張地說,阿雷西博能為人類做的,FAST也可以。
  • 中國耗資6億打造的天眼,為何對全球開放?與美國共享數據值不值
    正值中國大力建造射電望遠鏡之時,為什麼美國會放棄阿雷西博?為何耗資6億打造的中國天眼將對全球開放,與美國共享數據我們到底值不值?據報導,自2021年4月1日起,中國天眼將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各國科學家在通過申請後便可以使用。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 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趙竹青)「中國天眼」FAST建成運行以來,觀天成效如何?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眼FAST目前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意味著,隨著性能的提升,FAST的科學潛力正在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