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變·新時代貴州人】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傳統與...

2020-12-14 澎湃新聞

【千年之變·新時代貴州人】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發揚民族文化自信

2020-10-28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公益廣告】

手握蠟刀,一勾一畫,一繞一點,鳳凰翱翔呈現在畫布之上,浸入藍靛染缸,一方藍布道出各般形態。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在蠟染大師楊正華的勾勒下活靈活現。

這裡是平壩區重彩真絲蠟染工坊,在產品陳列室內掛滿了各種絲製的彩色蠟染產品——布匹、披肩、絲巾、領帶等等,有的色澤豔麗,有的清新雅致,再配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圖騰花紋,在燈光的照耀和微風的吹拂下顯得靈動柔亮,讓人挪不開眼睛。

楊正華自豪地說,「我的家鄉貴州省安順市地處中國西南部,被譽為中國『蠟染之鄉』,安順蠟染也被稱為『東方第一染』,蠟染就是苗族人民的三大技藝之一,此外還有銀飾和苗繡。」

蠟染作為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技藝,是指用熔蠟在棉布上作畫,再以藍靛多次浸染,布面隨之呈現出藍底白圖的多種造型。在浸染過程中,作為防染劑的蠟在摺疊漂洗中自然龜裂俗稱「冰紋」,形成圖紋豐富、風格獨特的布料,用於製作成服裝、飾品等。

談起創業經歷,楊正華一家都從事著家庭作坊式的蠟染工藝,為了將家鄉的技藝傳承發揚,楊正華時常思考,怎樣將現代審美與傳統技藝相結合?帶著這樣的信念,1986年他來到了貴州師範學院藝術系油畫專業進修,將所學的西方油畫與傳統蠟染工藝相結合,並獨自設計了200多種樣式。

「雖然我大學主修油畫,但我發現油畫與蠟染卻是相輔相成的,將油畫的知識運用在蠟染上所呈現出的色彩更為自然、大氣、濃厚。這裡的每條圍巾都是手工畫蠟加機器染色合作完成的,所以每條圍巾花色、樣式各不相同,都有著不一樣的美感。」楊正華說。

創業的前十幾年,楊正華主要專注於最傳統、最正宗的苗族蠟染工藝。多年以來,他抱著弘揚民族文化、將苗族蠟染送上國際舞臺的信念,保證蠟染的基本流程、核心工藝的基礎上,對布匹、染料和花紋進行了適當創新,讓蠟染工藝漸漸成為新的時尚。

自2013年以來,楊正華在蠟染潛心研究,首創了小有名氣的重彩真絲蠟染,並榮獲了很多的榮譽。他創辦的東方蠟染廠一年生產蠟染工藝品8-10萬件,銷售額400-500萬元,產品賣往北京、上海、杭州、江蘇等地,並出口到歐美等國家和地區。蠟染廠從當初的50多平方米擴展到了如今的7500餘平方米,帶動30餘人穩定就業。

今年,由貴州省民宗委、省文旅廳、省文聯共同舉辦的貴州省民族傳統手工藝領軍人才暨鄉村文化旅遊技能型人才研修班落下帷幕,在開展的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大師評選中,平壩區苗族青年楊正華榮獲「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楊正華深知,時代在變,人們對蠟染工藝品的質量要求、審美需求也在慢慢提高,創新就是在傳統蠟材料、染色技法、手工製作等核心技藝不變的情況下進行改進。

「這些年來,隨著中國政府愈發重視傳統民族文化、技藝等的保護,對於蠟染工藝方面的宣傳力度也在逐步增加,每年都有不少國內外遊客來到我這裡交流學習。」楊正華表示,自己作為蠟染工藝的傳承者,時常會外出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將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民族文化,讓蠟染工藝品融入人們的生活,讓中國民族優秀的傳統工藝品走出國門,發揚光大。

(來源:天眼新聞)

主 辦:平壩區融媒體中心

監 制:鄒美倫

審 核:王明領

本期製作:餘 蘭

原標題:《【千年之變·新時代貴州人】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發揚民族文化自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讓安順蠟染成為新時尚
    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讓安順蠟染成為新時尚 2020-12-02 11: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讓蠟染成為新時尚
    這幅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而作者是蠟染大師楊正華。  在平壩區重彩真絲蠟染工坊產品陳列室裡,掛滿了各種絲製彩色蠟染產品——款式有布匹、披肩、絲巾、領帶等,有的色澤豔麗,有的清新雅致,配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圖騰花紋,在燈光照耀和微風吹拂下顯得靈動柔亮,令人注目。  安順市被譽為中國「蠟染之鄉」,安順蠟染也被稱為「東方第一染」。蠟染是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傳統技藝。
  • 平壩蠟染藝術人楊正華榮獲「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日前,由省民宗委、省文旅廳、省文聯共同舉辦的貴州省民族傳統手工藝領軍人才暨鄉村文化旅遊技能型人才研修班(培訓班)落下帷幕,在開展的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大師評選中,平壩區苗族青年楊正華與22名蠟染藝術人才一起獲得「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 平壩區楊正華榮獲「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日前,由省民宗委、省文旅廳、省文聯共同舉辦的貴州省民族民間工藝大師評選中,平壩區苗族的楊正華獲得「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記者在天龍鎮屯堡景區的苗族蠟染展示廳看到,陳列柜上擺放著楊正華獲得的各種獎狀,展廳四周懸掛色彩鮮豔、圖案精美的蠟染製品。楊正華在傳承苗族蠟染技藝的同時,融入了現代人審美元素,讓更多的人喜歡傳統民族工藝,並讓這些工藝品融入他們的生活,使苗族蠟染技藝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 平壩青年楊正華榮獲「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日前,由貴州省民宗委、省文旅廳、省文聯共同舉辦的貴州省民族傳統手工藝領軍人才暨鄉村文化旅遊技能型人才研修班(培訓班)落下帷幕,在開展的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大師評選中,平壩區苗族青年楊正華與22名蠟染藝術人才一起獲得「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 讓蠟染成為新時尚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恆新手握蠟刀,一勾一划,一繞一點,鳳凰翱翔於畫布之上,浸入藍靛染缸,一方藍布呈現出諸般形態。這幅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而作者是蠟染大師楊正華。楊正華一家從事家庭作坊式蠟染工藝。為將家鄉技藝傳承發揚,他時常思考,怎樣將現代審美與傳統技藝相結合。1986年,他到貴州師範學院藝術系進修油畫專業,將西方油畫與傳統蠟染工藝相結合,獨自設計了200多種蠟染樣式。
  • 傳承和發揚蠟染技藝,讓安順蠟染成為新時尚!
    這幅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而作者是蠟染大師楊正華。1986年,他到貴州師範學院藝術系進修油畫專業,將西方油畫與傳統蠟染工藝相結合,獨自設計了200多種蠟染樣式。 「我大學主修油畫,後來發現油畫與蠟染是相輔相成的,將油畫知識靈活運用到蠟染上,所呈現出的色彩更為自然、大氣、濃厚。陳列室裡每條圍巾都是手工畫蠟加機器染色合作完成,所以花色、樣式各不相同,有著不一樣的美感。」楊正華說。
  • 傳承和發揚蠟染技藝,讓安順蠟染成為新時尚
    這幅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而作者是蠟染大師楊正華。安順被譽為中國「蠟染之鄉」,安順蠟染也被稱為「東方第一染」。楊正華一家從事家庭作坊式蠟染工藝。為將家鄉技藝傳承發揚,他時常思考,怎樣將現代審美與傳統技藝相結合。1986年,他到貴州師範學院藝術系進修油畫專業,將西方油畫與傳統蠟染工藝相結合,獨自設計了200多種蠟染樣式。「我大學主修油畫,後來發現油畫與蠟染是相輔相成的,將油畫知識靈活運用到蠟染上,所呈現出的色彩更為自然、大氣、濃厚。
  • 這些人獲評「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大師」稱號
    此次培訓班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高民間藝術創新能力」為主題,設置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與國情時政、民間藝術遺產搶救與工藝發展、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保護、民族文化與手工藝術的品鑑與推廣等教學內容,邀請民間藝術領域的名家大師進行專題講座
  • 【千年之變·新時代的貴州人】國家級地戲傳習人陳先松:風雨八載傳...
    【千年之變·新時代的貴州人】國家級地戲傳習人陳先松:風雨八載傳習路 育德育才六百人 2020-09-25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蠟染,永不凋零的藝術奇葩
    似一汪清泉,在歷史的長河中汩汩流淌了兩千餘年;若一朵性靈之花,經過一代代少數民族婦女的巧手培育,競相綻放在雄奇峻秀的貴州高原上,並且以它那永不凋謝的生命圖案,受到無數中外遊客的青睞與喜愛……  這些年,貴州蠟染這種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名氣是越來越響了。
  • 這些人獲評「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大師」稱號,快來看看有沒有你認識的~
    此次培訓班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高民間藝術創新能力」為主題,設置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與國情時政、民間藝術遺產搶救與工藝發展、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保護、民族文化與手工藝術的品鑑與推廣等教學內容,邀請民間藝術領域的名家大師進行專題講座,形成導師專題講座、案例教學、學員活動交流等靈活多樣的教研方式,實現知識講授與創作實踐相結合,推動民間藝術和鄉村文化旅遊的創新繁榮。
  • 蠟染大師:希望蠟染成為世界的藝術
    原標題:「希望蠟染成為世界的藝術」(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午後的陽光,直射在屋頂上,被雨洗刷過的屋頂,顯得格外乾淨。屋內,灶上咕嚕咕嚕地冒著熱氣。7月26日,當記者見到「蠟染大師」王月圓的時候,她正在給孫子做午飯。平日裡,除了照顧小孫子,她幾乎所有時間都傾注在蠟染上。
  • 貴州非遺丨揭秘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
    而在這座神秘的洞府迷宮附近的小妥倮苗寨,有一處織金縣民族工藝文化傳承中心。精美的蠟染、刺繡作品讓人眼花繚亂,從被扇、圍腰到裙、帽、袋、鞋、書畫、包布等節日及日常服飾,各種各樣的蠟染刺繡品,多多可真是長見識了呢~那麼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貴州人,你對古老的苗族蠟染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跟著多多一起去看看吧!
  • 【政協委員話貴州】傳承安順蠟染 留住美麗圖騰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加快,原始的產品及品質遠遠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安順蠟染從興盛逐步轉向衰落。那麼安順的蠟染有何藝術魅力?當今發展又面臨哪些困境?安順蠟染如何更好地傳承與創新?近日,記者就以上問題採訪了西秀區政協常委、中國民族工藝美術大師、安順開發區蠟染藝術協會會長洪驚濤和西秀區政協委員、中國少數民族用品協會蠟染分會會長、安順市蠟染協會會長徐波。
  • 貴州民族工藝品步出「深閨」走向世界
    「我們製作的苗繡產品得到了向世界展示的機會,這代表貴州民族文化走出了大山,走向世界,獲得更多關注。」劉英說。  40歲的劉英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人。她從小學習苗繡,憑著精湛技藝,成為黔東南州凱裡市市級苗繡傳承人。20多歲時,劉英到北京做苗繡生意,創建了自己的工作室。
  •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蠟染藝術
    蠟染藝術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極富特色的民族藝術之花。  蠟染,是一種古老的防染工藝,防染劑主要是黃蠟(即蜂蠟),有時也摻和白蠟使用。
  • 「蠟染大師」藝術保護傳承的守望
    「蠟染大師」藝術保護傳承的守望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2014年07月24日14:04 「我要把民族傳統的蠟染藝術傳承下去,讓它也能成為世界的藝術。」平日裡,王月圓除了照顧小孫子之外,更多的時間則專注於蠟染。 「蠟染不僅具有其自身的藝術價值,而且還具有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價值。」王月圓說,她一生摯愛的蠟染藝術,蠟染與她似乎有著某種不解之緣,值得讓她把它傳承下去。
  • 貴州亙藍母圖民族布藝蠟染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義瓊
    蠟染藝術在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極富特色的一株民族藝術之花。也被列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蠟染工藝以其獨特的魅力,與現代流行時尚元素完美交融,煥發出了更加動人的魅力,布藝蠟染也作為一項帶動少數民族地區增收、帶領貧困百姓脫貧致富的產業,擔當了更多的時代使命。
  • 貴州人,為什麼這麼「複雜」?
    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中國56個民族的人們都留下過生活痕跡;即便是同一個民族的居民,又分衍出若干支系,各自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民風民俗也有極大的區別。貴州的史前人類,在洞穴裡度過了生和死。有意思的是,貴州人在當代和洞穴依然關係緊密。在一些苗族地區,依然保留著洞葬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