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讓蠟染成為新時尚

2020-11-03 黔中平壩


  手握蠟刀,一勾一划,一繞一點,鳳凰翱翔於畫布之上,浸入藍靛染缸,一方藍布呈現出諸般形態。這幅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而作者是蠟染大師楊正華。
  在平壩區重彩真絲蠟染工坊產品陳列室裡,掛滿了各種絲製彩色蠟染產品——款式有布匹、披肩、絲巾、領帶等,有的色澤豔麗,有的清新雅致,配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圖騰花紋,在燈光照耀和微風吹拂下顯得靈動柔亮,令人注目。
  安順市被譽為中國「蠟染之鄉」,安順蠟染也被稱為「東方第一染」。蠟染是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傳統技藝。
  楊正華一家從事家庭作坊式蠟染工藝。為將家鄉技藝傳承發揚,他時常思考,怎樣將現代審美與傳統技藝相結合。1986年,他到貴州師範學院藝術系進修油畫專業,將西方油畫與傳統蠟染工藝相結合,獨自設計了200多種蠟染樣式。


  「我大學主修油畫,後來發現油畫與蠟染是相輔相成的,將油畫知識靈活運用到蠟染上,所呈現出的色彩更為自然、大氣、濃厚。陳列室裡每條圍巾都是手工畫蠟加機器染色合作完成,所以花色、樣式各不相同,有著不一樣的美感。」楊正華說。
  創業前十幾年,楊正華專注於最傳統、最正宗的苗族蠟染工藝。之後,他抱著弘揚民族文化、將苗族蠟染送上國際舞臺的信念,在保證蠟染核心工藝不變的基礎上,對布匹、染料和花紋進行適當創新,讓蠟染工藝漸漸成為新的時尚。
  2013年以來,楊正華潛心研究,首創重彩真絲蠟染,斬獲諸多榮譽。他創辦的東方蠟染廠一年生產蠟染工藝品8萬至10萬件,銷售額近500萬元,產品銷往北京、上海、杭州、江蘇等地,並出口到歐美等國家和地區。蠟染廠從50餘平方米擴展到7500餘平方米,帶動30餘人穩定就業。
  今年9月,由貴州省民宗委、省文旅廳、省文聯共同舉辦的貴州省民族傳統手工藝領軍人才暨鄉村文化旅遊技能型人才研修班(培訓班)落下帷幕,通過專家現場評審,楊正華榮獲「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多年的潛心研究讓楊正華明白,時代在變,人們對蠟染工藝品的質量要求、審美需求也在不斷改變,創新就是在傳統蠟材料、染色技法、手工製作等核心技藝不變的情況下對蠟染進行改進、革新。
  「這些年來,隨著政府越發重視傳統民族文化、民間技藝等的保護,對蠟染工藝的宣傳力度也在逐漸加強,每年都有不少國內外遊客來我這裡交流學習。」楊正華說,自己作為蠟染工藝傳承者,會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同時,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民族文化,讓蠟染工藝品融入人們的生活,讓優秀民族傳統工藝品走出國門,發揚光大。

來源 貴州日報

相關焦點

  • 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讓安順蠟染成為新時尚
    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讓安順蠟染成為新時尚 2020-12-02 11: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千年之變·新時代貴州人】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傳統與...
    【千年之變·新時代貴州人】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發揚民族文化自信 2020-10-28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壩蠟染藝術人楊正華榮獲「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日前,由省民宗委、省文旅廳、省文聯共同舉辦的貴州省民族傳統手工藝領軍人才暨鄉村文化旅遊技能型人才研修班(培訓班)落下帷幕,在開展的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大師評選中,平壩區苗族青年楊正華與22名蠟染藝術人才一起獲得「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 平壩區楊正華榮獲「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日前,由省民宗委、省文旅廳、省文聯共同舉辦的貴州省民族民間工藝大師評選中,平壩區苗族的楊正華獲得「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記者在天龍鎮屯堡景區的苗族蠟染展示廳看到,陳列柜上擺放著楊正華獲得的各種獎狀,展廳四周懸掛色彩鮮豔、圖案精美的蠟染製品。楊正華在傳承苗族蠟染技藝的同時,融入了現代人審美元素,讓更多的人喜歡傳統民族工藝,並讓這些工藝品融入他們的生活,使苗族蠟染技藝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 平壩青年楊正華榮獲「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培訓班)落下帷幕,在開展的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大師評選中,平壩區苗族青年楊正華與22名蠟染藝術人才一起獲得「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自2013年以來,楊正華在蠟染潛心研究,首創了小有名氣的重彩真絲蠟染,並榮獲了很多的榮譽
  • 讓蠟染成為新時尚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恆新手握蠟刀,一勾一划,一繞一點,鳳凰翱翔於畫布之上,浸入藍靛染缸,一方藍布呈現出諸般形態。這幅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而作者是蠟染大師楊正華。楊正華一家從事家庭作坊式蠟染工藝。為將家鄉技藝傳承發揚,他時常思考,怎樣將現代審美與傳統技藝相結合。1986年,他到貴州師範學院藝術系進修油畫專業,將西方油畫與傳統蠟染工藝相結合,獨自設計了200多種蠟染樣式。
  • 傳承和發揚蠟染技藝,讓安順蠟染成為新時尚!
    這幅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而作者是蠟染大師楊正華。1986年,他到貴州師範學院藝術系進修油畫專業,將西方油畫與傳統蠟染工藝相結合,獨自設計了200多種蠟染樣式。 「我大學主修油畫,後來發現油畫與蠟染是相輔相成的,將油畫知識靈活運用到蠟染上,所呈現出的色彩更為自然、大氣、濃厚。陳列室裡每條圍巾都是手工畫蠟加機器染色合作完成,所以花色、樣式各不相同,有著不一樣的美感。」楊正華說。
  • 傳承和發揚蠟染技藝,讓安順蠟染成為新時尚
    這幅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而作者是蠟染大師楊正華。安順被譽為中國「蠟染之鄉」,安順蠟染也被稱為「東方第一染」。楊正華一家從事家庭作坊式蠟染工藝。為將家鄉技藝傳承發揚,他時常思考,怎樣將現代審美與傳統技藝相結合。1986年,他到貴州師範學院藝術系進修油畫專業,將西方油畫與傳統蠟染工藝相結合,獨自設計了200多種蠟染樣式。「我大學主修油畫,後來發現油畫與蠟染是相輔相成的,將油畫知識靈活運用到蠟染上,所呈現出的色彩更為自然、大氣、濃厚。
  • 蠟染大師:希望蠟染成為世界的藝術
    原標題:「希望蠟染成為世界的藝術」(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午後的陽光,直射在屋頂上,被雨洗刷過的屋頂,顯得格外乾淨。屋內,灶上咕嚕咕嚕地冒著熱氣。7月26日,當記者見到「蠟染大師」王月圓的時候,她正在給孫子做午飯。平日裡,除了照顧小孫子,她幾乎所有時間都傾注在蠟染上。
  • 貴州蠟染,永不凋零的藝術奇葩
    似一汪清泉,在歷史的長河中汩汩流淌了兩千餘年;若一朵性靈之花,經過一代代少數民族婦女的巧手培育,競相綻放在雄奇峻秀的貴州高原上,並且以它那永不凋謝的生命圖案,受到無數中外遊客的青睞與喜愛……  這些年,貴州蠟染這種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名氣是越來越響了。
  •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蠟染藝術
    蠟染藝術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極富特色的民族藝術之花。  蠟染,是一種古老的防染工藝,防染劑主要是黃蠟(即蜂蠟),有時也摻和白蠟使用。
  • 「蠟染大師」藝術保護傳承的守望
    「蠟染大師」藝術保護傳承的守望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2014年07月24日14:04 「我要把民族傳統的蠟染藝術傳承下去,讓它也能成為世界的藝術。」平日裡,王月圓除了照顧小孫子之外,更多的時間則專注於蠟染。 「蠟染不僅具有其自身的藝術價值,而且還具有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價值。」王月圓說,她一生摯愛的蠟染藝術,蠟染與她似乎有著某種不解之緣,值得讓她把它傳承下去。
  • 堅持手工傳承貴州民族文化 走出國門推動蠟染
    2016年12月6日,「開放的中國:多彩貴州·風行天下」外交部貴州全球推介活動在京成功舉辦。來自貴州蠟染家族的第七代傳人,90後「繡娘」熊兆美為各國使節和國內外媒體展示了她嫻熟的技藝。「不管什麼作品,我都堅持要手工製作,這樣才能留住民族的美。」熊兆美告訴記者。
  • 【政協委員話貴州】傳承安順蠟染 留住美麗圖騰
    貴州是中國蠟染最集中的地區,有17個世居民族,苗、瑤、布依、畲、水、仡佬等民族都在運用蠟染作為服飾創造載體,風格各異繁多,而安順周邊一帶更是盛中之盛,不但風格眾多,且因交通區位優勢,使經濟、文化更是得以更多更早的融匯與發展。這裡成為商賈中心,多元民族文化匯聚,交通樞紐,底縕深厚,人傑地靈。
  • 大力發展民族商業 特色蠟染成為時尚
    大力發展民族商業特色蠟染成為時尚 2002年8月28日16:56  東方網     東方網8月28日消息:8月26日,貴州省都勻市的一名布依族商人在幫一位攝影記者試穿用蠟染製作的攝影背心
  • 貴州丹寨:「苗族蠟染」復工復產
    貴州丹寨:「苗族蠟染」復工復產 2020-03-31 0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貴州亙藍母圖民族布藝蠟染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義瓊
    蠟染藝術在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極富特色的一株民族藝術之花。也被列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蠟染工藝以其獨特的魅力,與現代流行時尚元素完美交融,煥發出了更加動人的魅力,布藝蠟染也作為一項帶動少數民族地區增收、帶領貧困百姓脫貧致富的產業,擔當了更多的時代使命。
  • 貴州非遺苗族蠟染文化論壇在京舉行
    原標題:貴州非遺苗族蠟染文化論壇在京舉行 9月20日,由中國民族精品博覽會組委會、中央民族大學苗族研究所、天下貴州人系列活動組委會聯合主辦的「讓世界分享貴州 讓蠟染走向世界——非遺苗族蠟染文化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文化部、國家民委、中國文聯、中國社科院、省政府駐京辦、北京貴州商會等機構有關負責人、專家、學者、民間藝術大師歡聚一堂
  • 貴州蠟染藝人應邀參加國內外多個民族文化展
    中新社凱裡5月7日電 題:貴州蠟染的「出山」之路  中新社記者 李桐 張浩  「漂亮!」60歲的美國人帕梅拉用不熟練的中文讚嘆。  她在一位苗族「90後」女孩的蠟畫作品裡看到了英文圖案「beautiful」後,一口氣買下她的三件作品。
  • 貴州非遺丨揭秘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
    貴州非遺揭密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蠟染織金縣民族工藝文化傳承中心上周,多多帶大家一起走進了「天然桑拿房」——織金洞。蠟染流行於苗族、布依族、瑤族等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雲貴川湘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貴州分布最為密集,又被稱為「蠟染之鄉」。貴州的苗族蠟染有多種類型,因地理位置和支系信仰差異而形成各自的風格。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織金型蠟染,其圖紋多取材於自然界的動植物、民間故事、龍紋等。蠟染圖案豐富、色調素雅、風格獨特,顯得樸實大方、清新悅目,應用於服裝和各種生活實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