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蠟刀,一勾一划,一繞一點,鳳凰翱翔於畫布之上,浸入藍靛染缸,一方藍布呈現出諸般形態。這幅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而作者是蠟染大師楊正華。
在平壩區重彩真絲蠟染工坊產品陳列室裡,掛滿了各種絲製彩色蠟染產品——款式有布匹、披肩、絲巾、領帶等,有的色澤豔麗,有的清新雅致,配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圖騰花紋,在燈光照耀和微風吹拂下顯得靈動柔亮,令人注目。
安順市被譽為中國「蠟染之鄉」,安順蠟染也被稱為「東方第一染」。蠟染是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傳統技藝。
楊正華一家從事家庭作坊式蠟染工藝。為將家鄉技藝傳承發揚,他時常思考,怎樣將現代審美與傳統技藝相結合。1986年,他到貴州師範學院藝術系進修油畫專業,將西方油畫與傳統蠟染工藝相結合,獨自設計了200多種蠟染樣式。
「我大學主修油畫,後來發現油畫與蠟染是相輔相成的,將油畫知識靈活運用到蠟染上,所呈現出的色彩更為自然、大氣、濃厚。陳列室裡每條圍巾都是手工畫蠟加機器染色合作完成,所以花色、樣式各不相同,有著不一樣的美感。」楊正華說。
創業前十幾年,楊正華專注於最傳統、最正宗的苗族蠟染工藝。之後,他抱著弘揚民族文化、將苗族蠟染送上國際舞臺的信念,在保證蠟染核心工藝不變的基礎上,對布匹、染料和花紋進行適當創新,讓蠟染工藝漸漸成為新的時尚。
2013年以來,楊正華潛心研究,首創重彩真絲蠟染,斬獲諸多榮譽。他創辦的東方蠟染廠一年生產蠟染工藝品8萬至10萬件,銷售額近500萬元,產品銷往北京、上海、杭州、江蘇等地,並出口到歐美等國家和地區。蠟染廠從50餘平方米擴展到7500餘平方米,帶動30餘人穩定就業。
今年9月,由貴州省民宗委、省文旅廳、省文聯共同舉辦的貴州省民族傳統手工藝領軍人才暨鄉村文化旅遊技能型人才研修班(培訓班)落下帷幕,通過專家現場評審,楊正華榮獲「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多年的潛心研究讓楊正華明白,時代在變,人們對蠟染工藝品的質量要求、審美需求也在不斷改變,創新就是在傳統蠟材料、染色技法、手工製作等核心技藝不變的情況下對蠟染進行改進、革新。
「這些年來,隨著政府越發重視傳統民族文化、民間技藝等的保護,對蠟染工藝的宣傳力度也在逐漸加強,每年都有不少國內外遊客來我這裡交流學習。」楊正華說,自己作為蠟染工藝傳承者,會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同時,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民族文化,讓蠟染工藝品融入人們的生活,讓優秀民族傳統工藝品走出國門,發揚光大。
來源 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