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讓安順蠟染成為新時尚

2020-12-14 澎湃新聞

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讓安順蠟染成為新時尚

2020-12-02 11: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手握蠟刀,一勾一划,一繞一點,鳳凰翱翔於畫布之上,浸入藍靛染缸,一方藍布呈現出諸般形態。這幅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而作者是蠟染大師楊正華。

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重彩真絲蠟染工坊產品陳列室裡,掛滿了各種絲製彩色蠟染產品——款式有布匹、披肩、絲巾、領帶等,有的色澤豔麗,有的清新雅致,配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圖騰花紋,在燈光照耀和微風吹拂下顯得靈動柔亮,令人注目。

安順市被譽為中國「蠟染之鄉」,安順蠟染也被稱為「東方第一染」。蠟染是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傳統技藝。

楊正華一家從事家庭作坊式蠟染工藝。為將家鄉技藝傳承發揚,他時常思考,怎樣將現代審美與傳統技藝相結合。1986年,他到貴州師範學院藝術系進修油畫專業,將西方油畫與傳統蠟染工藝相結合,獨自設計了200多種蠟染樣式。

「我大學主修油畫,後來發現油畫與蠟染是相輔相成的,將油畫知識靈活運用到蠟染上,所呈現出的色彩更為自然、大氣、濃厚。陳列室裡每條圍巾都是手工畫蠟加機器染色合作完成,所以花色、樣式各不相同,有著不一樣的美感。」楊正華說。

創業前十幾年,楊正華專注於最傳統、最正宗的苗族蠟染工藝。之後,他抱著弘揚民族文化、將苗族蠟染送上國際舞臺的信念,在保證蠟染核心工藝不變的基礎上,對布匹、染料和花紋進行適當創新,讓蠟染工藝漸漸成為新的時尚。

2013年以來,楊正華潛心研究,首創重彩真絲蠟染,斬獲諸多榮譽。他創辦的東方蠟染廠一年生產蠟染工藝品8萬至10萬件,銷售額近500萬元,產品銷往北京、上海、杭州、江蘇等地,並出口到歐美等國家和地區。蠟染廠從50餘平方米擴展到7500餘平方米,帶動30餘人穩定就業。

今年9月,由貴州省民宗委、省文旅廳、省文聯共同舉辦的貴州省民族傳統手工藝領軍人才暨鄉村文化旅遊技能型人才研修班(培訓班)落下帷幕,通過專家現場評審,楊正華榮獲「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多年的潛心研究讓楊正華明白,時代在變,人們對蠟染工藝品的質量要求、審美需求也在不斷改變,創新就是在傳統蠟材料、染色技法、手工製作等核心技藝不變的情況下對蠟染進行改進、革新。

「這些年來,隨著政府越發重視傳統民族文化、民間技藝等的保護,對蠟染工藝的宣傳力度也在逐漸加強,每年都有不少國內外遊客來我這裡交流學習。」楊正華說,自己作為蠟染工藝傳承者,會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同時,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民族文化,讓蠟染工藝品融入人們的生活,讓優秀民族傳統工藝品走出國門,發揚光大。

來源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讓安順蠟染成為新時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讓蠟染成為新時尚
    這幅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而作者是蠟染大師楊正華。  在平壩區重彩真絲蠟染工坊產品陳列室裡,掛滿了各種絲製彩色蠟染產品——款式有布匹、披肩、絲巾、領帶等,有的色澤豔麗,有的清新雅致,配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圖騰花紋,在燈光照耀和微風吹拂下顯得靈動柔亮,令人注目。  安順市被譽為中國「蠟染之鄉」,安順蠟染也被稱為「東方第一染」。蠟染是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傳統技藝。
  • 【千年之變·新時代貴州人】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傳統與...
    【千年之變·新時代貴州人】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楊正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發揚民族文化自信 2020-10-28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和發揚蠟染技藝,讓安順蠟染成為新時尚!
    安順 一座讓人流連忘返的城市 手握蠟刀,一勾一划,一繞一點,鳳凰翱翔於畫布之上,浸入藍靛染缸,一方藍布呈現出諸般形態。這幅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而作者是蠟染大師楊正華。
  • 傳承和發揚蠟染技藝,讓安順蠟染成為新時尚
    安順一座讓人流連忘返的城市手握蠟刀,一勾一划,一繞一點,鳳凰翱翔於畫布之上,浸入藍靛染缸,一方藍布呈現出諸般形態。這幅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而作者是蠟染大師楊正華。楊正華一家從事家庭作坊式蠟染工藝。為將家鄉技藝傳承發揚,他時常思考,怎樣將現代審美與傳統技藝相結合。1986年,他到貴州師範學院藝術系進修油畫專業,將西方油畫與傳統蠟染工藝相結合,獨自設計了200多種蠟染樣式。「我大學主修油畫,後來發現油畫與蠟染是相輔相成的,將油畫知識靈活運用到蠟染上,所呈現出的色彩更為自然、大氣、濃厚。
  • 平壩蠟染藝術人楊正華榮獲「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日前,由省民宗委、省文旅廳、省文聯共同舉辦的貴州省民族傳統手工藝領軍人才暨鄉村文化旅遊技能型人才研修班(培訓班)落下帷幕,在開展的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大師評選中,平壩區苗族青年楊正華與22名蠟染藝術人才一起獲得「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 讓蠟染成為新時尚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恆新手握蠟刀,一勾一划,一繞一點,鳳凰翱翔於畫布之上,浸入藍靛染缸,一方藍布呈現出諸般形態。這幅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而作者是蠟染大師楊正華。楊正華一家從事家庭作坊式蠟染工藝。為將家鄉技藝傳承發揚,他時常思考,怎樣將現代審美與傳統技藝相結合。1986年,他到貴州師範學院藝術系進修油畫專業,將西方油畫與傳統蠟染工藝相結合,獨自設計了200多種蠟染樣式。
  • 平壩區楊正華榮獲「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日前,由省民宗委、省文旅廳、省文聯共同舉辦的貴州省民族民間工藝大師評選中,平壩區苗族的楊正華獲得「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記者在天龍鎮屯堡景區的苗族蠟染展示廳看到,陳列柜上擺放著楊正華獲得的各種獎狀,展廳四周懸掛色彩鮮豔、圖案精美的蠟染製品。楊正華在傳承苗族蠟染技藝的同時,融入了現代人審美元素,讓更多的人喜歡傳統民族工藝,並讓這些工藝品融入他們的生活,使苗族蠟染技藝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 平壩青年楊正華榮獲「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培訓班)落下帷幕,在開展的貴州民族民間工藝大師評選中,平壩區苗族青年楊正華與22名蠟染藝術人才一起獲得「貴州民族蠟染藝術大師」稱號。  自2013年以來,楊正華在蠟染潛心研究,首創了小有名氣的重彩真絲蠟染,並榮獲了很多的榮譽
  • 【政協委員話貴州】傳承安順蠟染 留住美麗圖騰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加快,原始的產品及品質遠遠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安順蠟染從興盛逐步轉向衰落。那麼安順的蠟染有何藝術魅力?當今發展又面臨哪些困境?安順蠟染如何更好地傳承與創新?近日,記者就以上問題採訪了西秀區政協常委、中國民族工藝美術大師、安順開發區蠟染藝術協會會長洪驚濤和西秀區政協委員、中國少數民族用品協會蠟染分會會長、安順市蠟染協會會長徐波。
  • 蠟染大師:希望蠟染成為世界的藝術
    原標題:「希望蠟染成為世界的藝術」(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午後的陽光,直射在屋頂上,被雨洗刷過的屋頂,顯得格外乾淨。屋內,灶上咕嚕咕嚕地冒著熱氣。7月26日,當記者見到「蠟染大師」王月圓的時候,她正在給孫子做午飯。平日裡,除了照顧小孫子,她幾乎所有時間都傾注在蠟染上。
  • 貴州蠟染,永不凋零的藝術奇葩
    凡到「多彩貴州」休閒觀光的遊人,領略過神奇風光與古樸原生態民族文化,收拾起悠閒寧靜的心情即將離別這片真山真水之時,都要順便捎上幾塊蠟染工藝品,或悉心珍藏,或饋贈親友,或用於家居裝飾,從中不斷收穫閒情雅趣。蠟染已經成為許許多多人們生活的必備品。  蠟染古稱「蠟纈」,與絞染、扎染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染纈基本工藝」。早在《後漢書》、《新唐書》等史籍中就有關於它的記載。
  • 「蠟染大師」藝術保護傳承的守望
    「蠟染大師」藝術保護傳承的守望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2014年07月24日14:04 「我要把民族傳統的蠟染藝術傳承下去,讓它也能成為世界的藝術。」平日裡,王月圓除了照顧小孫子之外,更多的時間則專注於蠟染。 「蠟染不僅具有其自身的藝術價值,而且還具有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價值。」王月圓說,她一生摯愛的蠟染藝術,蠟染與她似乎有著某種不解之緣,值得讓她把它傳承下去。
  •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蠟染藝術
    蠟染藝術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極富特色的民族藝術之花。  蠟染,是一種古老的防染工藝,防染劑主要是黃蠟(即蜂蠟),有時也摻和白蠟使用。
  • 安順蠟染 東方第一染
    石頭寨的蠟染高手馬新芬正在晾曬她的蠟染作品。 貴州安順蠟染被譽為「東方第一染」,安順也被譽為「蠟染之鄉」。位於安順黃果樹鎮的石頭寨,大部分婦女都會蠟染技藝,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庭有染缸,1994年被文化部譽為「蠟染文化之鄉」。 1987年,在安順市平壩縣出土的苗族洞葬棺槨裡,出土了色彩鮮豔,藝術品質極高的宋代蠟染作品。現今北京故宮博物院內,陳列有清代皇家宮廷珍藏的一幅安順市郊苗族蠟染背扇扇面。
  • 「蠟染之鄉」貴州安順:蠟刀畫出脫貧致富路
    伍德芬的出生地安順市,素有「蠟染之鄉」的美譽,安順蠟染被稱為「東方第一染」。從古至今,當地布依族、苗族女性自幼學習蠟染技藝,她們自己紡紗織布、畫蠟挑秀,代代傳承。楊婷婷蠟染作品:鳥鰈魚歡圖。受訪者供圖27年前,伍德芬被一家蠟染公司相中,前往北京製作蠟染。
  • 安順蠟染館:聚力打造蠟染行業標杆
    目前,安順蠟染館已有7家蠟染工藝大師工作室及蠟染企業入駐。走進安順蠟染館,綜合展廳有安順蠟染髮展歷程、民俗風情、歷史照片,陳列著各時期蠟染製作工具、民間蠟染製品、蠟染書籍等展品,集中展示安順蠟染歷史文化、精品蠟染。不僅有精美的山水、花鳥、人物主題蠟染藝術品,還有裝飾畫、服飾、桌布、燈罩、扇面、挎包等蠟染工藝品。清雅、古樸的色調和創新設計理念引人駐足欣賞品評,「太精緻了!」
  • 貴州安順蠟染走進青島學校 100多位同學參與蠟染製作
    信網12月7日訊 「山海情相牽,非遺進校園」,貴州安順蠟染傳統手工藝走進青島學校活動在青島市市北區洛陽路第一小學正式啟動。此次蠟染進校園活動由青安兩市文旅、教育主管部門聯合主辦,兩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貴州帛巴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
  • 國慶「非遺」體驗之旅——走進安順蠟染系列活動舉行
    國慶期間,「國慶『非遺』體驗之旅——走進安順蠟染」系列活動在安順蠟染館舉行。在10月2日至8日,遊客可在下午2:30 — 5:00走進位於經開區神駿文旅小鎮的蠟染館參加免費體驗。據悉,此次活動由市開發研究促進會主辦,經開區蠟染藝術協會承辦。活動體驗內容包括參觀安順蠟染館、聽蠟染專家講安順蠟染故事、蠟染DIY現場製作體驗活動。參觀者在現場免費體驗和製作一張蠟染畫,留作紀念。
  • 貴州安順蠟染傳統手工藝首次走進青島校園
    近日,「山海情相牽,非遺進校園」貴州安順蠟染傳統手工藝走進青島學校活動在青島市市北區洛陽路第一小學啟動。此次蠟染進校園活動由青島、安順兩市文化和旅遊、教育主管部門聯合主辦,兩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
  • 安順蠟染萬元徵集LOGO 貴州這些形象標識,最炫民族風
    最近微報哥發現,貴州安順和都勻都在徵集LOGO,一個是徵集安順蠟染LOGO,另一個是徵集都勻三線建設博物館LOGO。  LOGO是以符號的形式向外界傳達一座城市的特色,無論是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還是展現黔南三線建設,好的LOGO都是城市文化的縮影,對於自身宣傳和提升城市競爭力都是一種直接視覺化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