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將書法與鐫刻結合起來的藝術,興起於前秦,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明清時期,是篆刻藝術發展的一個高峰期,這一時期可謂是人才輩出、流派紛呈。而誕生於光緒三十年的西泠印社,無疑是其中成就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研究印學、書畫的民間藝術團體。
說實話,中藝匯小編第一次知道大名鼎鼎的西泠印社既不是因為某位篆刻家、書畫家,也不是因為某個作品,而是通過南派三叔的小說《盜墓筆記》中的情節。
但是,當時的小編還只是一個高中生,只注意劇情和主角們的遭遇,對什麼西泠印社完全沒在意。直到後來,通過閱讀了解了一些近現代書畫家的生平後,才知道這個西泠印社有多厲害。
西泠印社由丁輔之、王福庵、吳隱、葉為銘四位被稱為"創社四英"篆刻家共同創立,原址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區孤山南麓。整個印社的格局堪稱江南園林的佳作,印社內有柏堂、竹閣、仰賢亭、還樸精廬等,各種名人字畫隨處可見。西泠印社內還建有中國印學博物館,收藏曆代字畫、篆刻作品達六千餘件。
作為重要的文化藝術場所,西泠印社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憑藉"中國篆刻藝術"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除了上面我們所提到的小說《盜墓筆記》外,使西泠印社名聲大噪的還有西泠的歷任社長。
從第一任社長吳昌碩開始,幾乎每一位社長都是在中國近代書畫界文化界相當有名氣、有影響力的人物。自建社以來,西泠前後共擁有七位社長:第一任社長吳昌碩、第二任社長馬衡、第三任社長張宗祥、第四任社長沙孟海、第五任社長趙樸初、第六任社長啟功和第七任社長饒宗頤。平時喜歡書畫、篆刻的朋友,對這些名字恐怕是耳熟能詳了吧?不僅是這些社長們,來楚生、黃賓虹、潘天壽、厲良玉、傅抱石、錢君陶等名人也均與西泠印社有關。
我們從歷任社長和西泠所研究的對象,可以得知篆刻藝術與書畫藝術之間的十分緊密的聯繫。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西泠印社已經從一個民間學術交流團體發展成了國際性學術機構,在整個東亞、東南亞都頗具影響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中藝匯小編已經介紹過吳昌碩和啟功兩位社長,今後有機會還會陸續講到其他幾位社長,相信到時大家會對西泠印社有更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