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藝術大師畢卡索的「藍色時期」

2020-12-05 孤鴻不孤

提起畢卡索,你會想到什麼?

是恐怖又悲慘的《格爾尼卡》還是誇張又怪誕的《亞威農少女》?

是喪失摯友的孤獨還是縱情縱慾的一連串情人和緋聞?

西班牙畫家 畢卡索《亞威農少女》

你知道他的「藍色時期」,可是否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呢?

讓我們一起走進畢卡索那段憂鬱而悲傷的初創期。

愛在故鄉

畢卡索作為一名西班牙的藝術家,從小生長在西班牙南部地中海的一座濱海城市。

瀕臨地中海的西班牙自古以來就有著對東西方文化兼收並蓄的廣闊胸懷。

古代的愛琴文化,希臘文化,古埃及文化,都曾經對西 班牙文化藝術產生過積極 有益的影響。畢卡索也因此對故鄉愛得深沉:

愛西班牙的民族服,愛唱故鄉的民歌,愛它如畫的風景還有純樸的人。正如許多評論家所說,深厚而傳統的西班牙文化,是畢卡索藝術的根基。

走向巴塞羅

畢卡索在十五歲時隨父母遷居到巴塞隆納,巴塞隆納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

巴塞隆納既是古都,又是現代化大港口,與英國、瑞 典、德國、義大利、法國等等很多先進國家有著經濟、文化上的密切往來。

巴塞羅是一個對各種新藝術、新文化和新時尚風潮有著極其敏銳嗅覺的城市。

這裡有很多咖啡店,往往是當地小資、名流、知識分子聚會、舉辦沙龍的首選 ,而畢卡索則是沙龍裡年齡最小的成員。

政治上,他們傾向於民族主義和無政府主義。

藝術上,他們對象徵主義、印象主義、唯美主義各種新奇的風格充滿嚮往。

畢卡索在這裡接受了較嚴格的技術訓練,掌握了堅實的造型基本功,也為他後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西班牙畫家畢卡索 《彈吉他的老人》

也正是在巴塞隆納,他接觸到了處在社會最底層的民眾,切身感受著整個西班牙的社會氣息,目睹著社會的貧富兩極分化和尖銳的社會矛盾。

他用憂鬱的眼光觀察和表現著世界,他看得到老弱病殘、生死別離,他用悽涼的色調為他們發聲,

因此,無論是鍾愛藝術卻依舊無法擺脫孤獨終老、惡病纏身這一事實的《彈吉他的老人》,亦或是多愁善感又放縱浪蕩的《兩姐妹》,

無錢買顏料,只能用最低廉的藍色顏料作畫也好,好友失戀後的衝動自殺也罷,

所有的人和事似乎都是悽涼而悲慘的,內心的憂鬱和周遭的悽苦驅使這位畫家用悲傷的藍色創作出一幅幅孤寂、荒涼,有著深深地悲愴情緒的作品。

西班牙畫家畢卡索《兩姐妹》

藍色就這樣被他悄無聲息又無處不在的表現內心世界,再現外圍的世界,

畢卡索在用藍色獨有的低沉表現人間疾苦和憂鬱滄桑的美的同時,

也造就了屬於自己的「藍色時期」(1900-1903)他的第一段藝術風格的形成期就這樣成為後人敘說不休的傳奇故事。

相關焦點

  • 解讀藍色時期的畢卡索
    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之一,我們對畢卡索的作品充滿好奇,感覺神秘,有的作品甚至看不懂,接下來幾期小編要給大家簡單講解一下偉大的藝術家畢卡索的生平經歷和代表作,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其實大師的作品都是根據生活而來的,每個不同時期繪畫風格也不一樣。畢卡索是立體畫派創始人,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據了不朽的地位。畢卡索是位多產畫家。
  • 畢卡索的藍色時期
    紀錄片《現代藝術大師》之 Pablo Picasso 片段註:《現代藝術大師》是英國廣播公司BBC推出的一檔電視系列節目,它由四部分組成,分別詳細介紹了20世紀的四位重要的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馬蒂斯(Henri Matisse)、畢卡索(Pablo Picasso)和達利(Salvador Dali)的工作與生活。
  • 藍色時期和玫瑰時期的畢卡索創作
    ,造就了兩個對比極其鮮明的創作時期——藍色時期和玫瑰時期。在這兩個時期中,畢卡索都採用較為單一的色調進行創作,藍色時期時,他總是使用藍色和藍綠色,而在玫瑰時期時,陰鬱的氣氛灰飛煙滅,取而代之的是溫暖的橘黃色、粉色.「Blue Period」1901-1904年期間,畢卡索作品被藍色佔據。
  • 鑑賞|畢卡索的藍色時期
    【1881—1900年 童年時期】1881年 10月25日畢卡索出生於西班牙南部的馬拉加;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鬥牛士》;1895年 進入巴塞隆納的隆哈美術學校;1897年 進入馬德裡的皇家聖費南多美術學院就讀,油畫作品《科學與慈善》獲馬德裡全國美展榮譽獎,後來又在馬拉加得到金牌獎
  • 畢卡索的藝術生涯時期,被稱為藍色時期,他標誌著立體主義的誕生
    在這以後的作品中,畢卡索多用藍色和其他暗色,線條僵直,人物多缺乏表情,虛弱瘦小乾枯,給人以病態的感覺這並非畫家的故意杜撰,而是時代與社會病態的藝術化。小編帶大家尋找還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歷史吧!畢卡索藝術生涯中的這一時期,被稱為「藍色時期」(1901-1904),主要作品有:《生活》、《賣藝人一家及猴子》《熨衣服的女人》、《窮人的進餐》、《雜技演員與青年丑角》等。此間,他往來奔波於巴黎與巴塞隆納之間,艱難地開闢著自己的藝術天地。他在西班牙舉行的畫展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影響。一些藝術家前來與他探討藝術方法和藝術的使命問題。
  • 畢卡索 藍色時期畫作欣賞
    小櫻今天帶大家來看的是巴勃羅·畢卡索藍色時期的畫作欣賞有的朋友們就會問,什麼是藍色時期呢?畢卡索的藍色時期(西班牙語:Periodo Azul),是畢卡索在1900年至1904年之間,本質上以單色(陰鬱的藍色與藍綠色)做畫的時期,只有極少數暖色作品例外。
  • 《鬼才畢卡索的異想世界》藝術大展,大師教你玩轉立體主義
    ·藍色時期、粉色時期、和平鴿系列等經典藝術時期作品悉數登場坐上時光的穿梭機,沿著大師的成長軌跡,與他打一通超越時空的長途電話。·新媒體互動體驗,全方位立體裝置創作屬於自己的畢卡索大作,走進畢卡索異想世界,又是什麼樣的天馬行空呢?
  • 「大師風採」看懂畢卡索,就是正確打開現代藝術的方式......
    難道畫的看不懂就可以稱為大師了嗎?那你了解過少年時期的畢卡索嗎?可能答案就在這裡。01畢卡索不如你?那我們就走進他的小時候,來看看他四歲時候的作品。其實正像畢卡索自己說的那樣「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他放棄了自己的舒適圈,背離傳統的繪畫道路,來到藝術之都巴黎開啟屬於畢卡索獨一無二的藝術道路。在我們被驚豔的青年時候後,畢卡索因為被好友自殺影響進入憂鬱陰沉的藍色時期。情人奧利維葉的出現為畢卡索的繪畫注入一股鮮活的氣息,畫面瀰漫著粉紅色的浪漫環宇。
  • 西班牙現代藝術大師畢卡索精品選(早中期)
    這是他藍色時期少有的色彩鮮豔作品:高明度彩度的紅黃暖色代表著光怪陸離的都市生活,濃妝豔抹、穿著豪華毛皮的少女,嬌俏靚麗;然而姑娘一臉冷漠,厚重眼影遮蓋下的亮眸中流露出深深不安和淡淡哀愁,是當時都市人精神世界的真實反映 ​​​​。
  • 6月倫敦佳士得將呈獻畢卡索藍色時期名畫(圖)
    估值:3,000萬至4,000萬英鎊拍賣收益將撥捐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基金會(The Andrew Lloyd Webber Foundation)倫敦——佳士得宣布將於2010年6月23日在倫敦舉行的「印象派與現代藝術
  • 藝術大師|中西方最有名的碰撞:當畢卡索遇見張大千!
    一位是西方繪畫的標誌性人物畢卡索,另一位是我國近代了不起的國畫大師張大千看似毫無關係的倆人,卻來了一場史詩般的會晤,可以說是中西藝術史的一次大碰撞:01畢卡索和張大千的相聚故事發生在接著畢卡索更加激動地說:配在這個世界談藝術的,第一是你們中國人;其次是日本人,而日本的藝術又源自於中國;第三是非洲黑人。除此之外,白人根本就沒有藝術!如果把東西方繪畫比作一塊精美的麵包,那麼,西方的不過是麵包的碎屑罷了。
  • 藝術大師畢卡索、米羅、達利、塔比艾斯作品展
    讓我市觀眾不出國門就可以欣賞到國外藝術大師的作品,為濟南市的藝術愛好者和藝術院校的學生提供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和觀摩機會。 展覽還將同時展出中國著名畫家方召麐、崔如琢等人的精品力作。畢卡索等大師們都在不同時期深受中國藝術的啟發,也影響著中國現當代藝術。通過本次展覽將實現東西方文化藝術家們的對話,為我市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搭建一個更高藝術水準的平臺。。
  • 藝術大師 | 中西方最有名的碰撞:畢卡索遇見張大千
    接著畢卡索更加激動地說:配在這個世界談藝術的,第一是你們中國人;其次是日本人,而日本的藝術又源自於中國;第三是非洲黑人。除此之外,白人根本就沒有藝術!如果把東西方繪畫比作一塊精美的麵包,那麼,西方的不過是麵包的碎屑罷了。
  • 解析藝術大師畢卡索風流的一生,最美的藝術源自於生活
    作為二十世紀末西方最重要的藝術大師,畢卡索的藝術造詣與感情經歷都充滿了很多傳奇色彩。畢卡索最難的是在生前就獲得名利雙收的成就,很多優秀的藝術家都是在死後才逐漸被人們所認可。而且他一生的時間都沉浸在創作藝術中,所以作品種類與數量都達到了驚人的地步。據統計,目前大概有兩萬多張畢卡索的畫作流傳於世。
  • 走近藝術|畢卡索Pablo Picasso——啥都會畫的絕世大師(上篇)
    《姑媽佩帕的肖像畫》(Portrait of Aunt Pepa)1895《第一次聖餐》(The First Communion,1896年)但是後來呀,畢卡索的畫風就產生了變化,他人生中最憂鬱的時期使他產生了與眾不同的藍色時期(Blue Period 1901-1904) 作品。
  • 研究團隊揭示了畢卡索藍色時期繪畫中的隱藏細節
    ,從藝術家的藍色時期的主要工作。圖片版權:西北大學/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科學研究中心(NU-ACCESS)馬克·沃爾頓是西北大學麥考密克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研究教授。他將於2月17日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上討論這些新發現。他將在最後一幅畫中呈現出畢卡索的一幅完整的複製品。該簡報將於上午9點在奧斯丁會議中心第3層6號房間舉行。
  • 20世紀兩位藝術大師:畢卡索對話馬蒂斯(紐約MOMA之二)!
    原創 菊子漫遊記 二戰前的世界藝術中心是巴黎,數百年來舉足輕重的藝術大師都與巴黎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走在紐約MOMA,你會與著名的當代藝術大師相遇:馬蒂斯、畢卡索、沃霍爾、利希騰斯坦、羅斯科、波洛克和瑪格利特等一位又一位。
  • 西班牙現代藝術大師畢卡索精品選(早期)
    由於受到身為美術老師的父親的嚴格的學院派訓練,他較早就顯露出過人的藝術天份;該幅素描線條流暢,造型精確,明暗關係極其生動,正因為他在青少年時期就達到了如此高的水平,才使他以後能夠自如地改變自己的風格,實現更高的藝術追求 ​​​。
  • 看懂畢卡索,就是正確打開現代藝術的方式
    難道畫的看不懂就可以稱為大師了嗎? 那你了解過少年時期的畢卡索嗎?可能答案就在這裡。 01 畢卡索不如你?他年輕時候的作品你見過嗎? 畢卡索曾經說過:「我在小時候已經畫得像大師拉斐爾一樣,但我卻花了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像小孩子一樣作畫。」 你以為他這樣說是自戀?那我們就走進他的小時候,來看看他四歲時候的作品。
  • 觀天下|藍色畢卡索
    ▲ 西班牙現代藝術家畢卡索畢卡索的藝術天才最早顯現出的一面是藍色的,藝術史上稱為畢卡索的藍色時期(約1901-1904)。藍色是憂鬱的世紀末,但還沒有末日氣息。那時的畢卡索無論在巴黎還是在巴塞隆納,他的愛心和興趣都留給了和他一樣準備為藝術獻上一生的人們,這些人活得並不富裕,因此顯得低調而謙虛,但他們都是極富想像力的一群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畢卡索藍色時代(乃至接下來的粉紅色時期)的繪畫主題。比如畢卡索為苦艾酒飲者作的那些畫像,在藍色時期,他至少畫了四幅《苦艾酒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