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成德綿作為我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核心區域,成都重點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德陽重點建設國家高端裝備產業創新發展示範基地,綿陽重點建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基地。同時,針對我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目標定位,按照國家要求,我省全面創新改革至少要達到兩方面的目標。一方面是發展目標,即通過3年試驗,初步建設一批支撐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創新發展平臺,初步建立一支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敢於承擔風險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初步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型企業和若干高端產業集群,推動我省加快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一方面是改革目標,即到2018年基本形成有利於創新驅動發展的企業技術創新、開放合作創新、科技金融創新、治理能力創新的體制機制。今年爭取在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率先在全國形成經驗。
同時,在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具體任務方面,我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將從八個方面著手,即建立健全統籌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有利於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健全內陸開放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金融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建立健全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重點打造多層次創新平臺體系;加快推進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已經授權我省在軍民融合科技生產體系、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等方面開展三十條先行先試改革舉措。其中軍民融合發展有15項,此外在創新創業財稅支持、科技人員激勵、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還有15項。這些改革舉措的有效落地,將最大程度激發全省創造活力,推動我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取得重大成效。
成德綿:全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核心區域
今年6月24日,國務院正式批覆我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那麼方案對我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有哪些部署?通過3年試驗,我省全面創新改革將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成都作為我省首位城市,在全省方案中有著怎樣的定位?……7月12日,四川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新聞發布會召開。省政府副秘書長蔡競,省發改委副主任邵小龍,省科技廳副廳長田雲輝作新聞發布,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房方主持新聞發布會。
試驗方案分為三個部分,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核心主題」「兩個重要目標」「三個重點區域」「四個基本原則」「八項主要任務」「三十條先行先試政策」。其中,省上對成都定位為重點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而成德綿作為我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核心區域,有開展先行先試的試錯、容錯、糾錯機制,這將為成德綿地區協同創新提供極大動力。
1
一個核心主題
打造成德綿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
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是我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核心主題。據了解,這是中央賦予四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最鮮明的任務,四川歷來是國防戰略大後方,集聚了大量軍工科技資源,具有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核工業、兵器等國家級研究機構和門類齊全的軍工行業,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是我省試驗的特色和優勢所在。我省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著力打造成德綿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使軍民深度融合成為我省創新改革試驗的最大亮點。
2
兩個重要目標
今年在軍民融合等方面爭取率先在全國形成經驗
據了解,按照國家要求,我省全面創新改革至少要達到兩方面的目標。一方面是發展目標,即通過3年試驗,初步建設一批支撐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創新發展平臺,初步建立一支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敢於承擔風險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初步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型企業和若干高端產業集群,推動我省加快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一方面是改革目標,即到2018年基本形成有利於創新驅動發展的企業技術創新、開放合作創新、科技金融創新、治理能力創新的體制機制。今年爭取在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率先在全國形成經驗。
3
三個重點區域
成德綿作為全省核心區域 成都市改革試驗方案已通過
成德綿作為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核心區域。具體而言,按照國家部署,我省將圍繞成德綿這一核心區域開展創新改革試驗,成都重點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德陽重點建設國家高端裝備產業創新發展示範基地,綿陽重點建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基地。同時,充分發揮好天府新區、攀西試驗區等區域平臺作用,先行先試,帶動全省其他地區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成德綿作為我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核心區域,三市將資源共享、政策共享,協同性、整體性、系統性推進。同時,省上對成都的定位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目前,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工作領導小組已經通過成都市的改革試驗方案。那麼省上對成都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將給予哪些方面的支持呢?據了解,省上明確將支持成都大力開展雙創,進行「三權改革」等科技創新產權制度改革,開展中韓創新創業園等國際合作園區建設,開展科技金融試點等。
4
四個基本原則
把激勵創新者的積極性放在優先位置
針對我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總體遵循,將堅持四個基本原則。具體而言,堅持問題導向,緊扣轉型發展。強調把破解制約創新驅動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找準改革的突破口。堅持系統設計,注重實際效果。強調頂層設計,系統、整體和協同地推進改革試驗。堅持全面創新,著力重點突破。強調把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作為雙重任務,聚焦最緊迫、有影響、可實現的重大改革舉措,進行先行先試。堅持人才為先,激發創新活力。強調把激勵創新者的積極性放在各項改革政策的優先位置,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8
八項主要任務
加快推進「軍轉民」「民參軍」步伐 努力實現軍民融合產業蓬勃發展
我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將從八個方面著手,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統籌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有利於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健全內陸開放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金融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建立健全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重點打造多層次創新平臺體系;加快推進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等。那麼這八項任務都有哪些「亮點」舉措呢?
啟動建設一批 軍民融合重大工程項目
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是四川的特色和亮點,也是中央賦予四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最鮮明的任務,而目前軍民融合中最大的問題是通道不暢。而我省在建立健全統籌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中,提出將加快推進「軍轉民」「民參軍」的步伐,打破界限,以「民」為主,推動軍民分離向軍民一體轉變,實現深度融合發展。通過建設成德綿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消除「軍轉民、民參軍」的政策障礙,逐步形成軍民融合發展的制度體系,初步建立成德綿軍民一體化發展的制度框架,努力實現軍民技術共建共用、軍民創新要素雙向流動和軍民融合產業蓬勃發展。同時,加大創新平臺建設力度,落實好省政府與國防科工局、中央軍工集團公司籤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啟動建設一批軍民融合重大工程項目。
探索開展職務科技成果
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我省將加快推進有利於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改革,為科研院所鬆綁,給企業支持,有效破除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推動各類市場主體主動創新、參與創新的激勵機制。
具體而言,對企業,我省將堅持科技創新市場導向,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政策。對高校院所,我省將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對由財政資金形成、不涉及國家安全、重大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和智慧財產權,支持高校院所自主實施轉化。加快推進科研院所分類改革,擴大科研院所管理自主權,探索研究體現科研人員勞動價值的收入分配製度,把科研機構建成創新技術的策源地。
對科研工作者,我省將探索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更大程度調動職務發明人的創新積極性,加快職務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同時,探索改革科研經費管理方式,探索改革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方式,支持高校院所有創業精神的科技人員離崗創業,充分調動科研人員主動創新的積極性。
關於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建立健全創新人才體制機制方面也有提及,明確完善創新人才的激勵、管理和流動機制,鼓勵高校院所採用靈活多樣的分配辦法吸引高層次人才,探索高校院所去行政化改革和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對在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等。
高水平規劃建設
中韓創新創業園
開放是實現富民興川的必由之路,通過實施「優進優出」戰略,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主動融入全球創新體系。在我省建立健全內陸開放創新體制機制中,明確將開展更高層次的國際經濟和科技合作,高水平規劃建設中韓創新創業園,加快推進中法成都生態園、中法農業科技園、新川創新科技園等國際合作園區建設。
在加快推進內陸開放大平臺建設方面,提出支持成都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帶動其他有條件地區發展跨境電子商務。要整合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功能,支持開展融資租賃、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項目的境內外維修等新興業務。支持條件成熟地區按程序申請設立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
加快建設天府新區等
重要區域創新平臺
創新平臺是匯聚創新資源的重要載體,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環節,我省還將重點打造多層次創新平臺體系。其中,加快建設重要區域創新平臺是一個重要方面,我省將充分發揮天府新區、綿陽科技城、成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等重要區域創新資源集聚度較高、科技實力較強、產業基礎好的優勢,率先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對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
在加快推進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方面,我省明確將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實施最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用法治保障創新的權益,研究設立成都智慧財產權法院,建立特殊智慧財產權案件跨區域異地審理機制,推進智慧財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審合一」試點,健全智慧財產權侵權查處機制,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專利、商標、版權「三合一」綜合執法機制,營造全社會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良好氛圍。
30
三十條先行先試舉措
試錯容錯糾錯機制 為協同創新提供動力
據了解,國家授權我省在軍民融合科技生產體系、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等方面,開展三十條先行先試改革舉措。其中軍民融合發展有15項,此外在創新創業財稅支持、科技人員激勵、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還有15項。這些改革舉措的有效落地,將最大程度激發全省創造活力,推動我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取得重大成效。
我省將圍繞成德綿這一核心區域開展創新改革試驗,成德綿作為先行先試區域,有試錯、容錯、糾錯的機制,鼓勵試點地區大膽去做,向前去闖,這可以說是成德綿協同創新的最大動力。
搶抓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機遇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雙創中心
今年3月,《成都市創新型城市建設2025規劃》出臺,勾勒出未來10年成都「三步走」的創新路徑:2017年初步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2020年建成中西部領先、國內一流創新型城市;2025年進入國家創新型城市前列,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
搶抓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機遇,著力在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軍民融合發展等方面先行先試;全力推進成都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科學城等高層次創新平臺建設;瞄準戰略技術攻關,突出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成都,正在以鏗鏘堅定的步伐,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全域行動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
深度打通兩個通道
促進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
7月8日,西南交通大學,一場事關成都推進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所有權「三權改革」的會議正在進行,一批在蓉高校、科研院所在會上圍繞著如何抱團將「三權改革」引向深入而暢所欲言。
成都對「三權改革」的探索由來已久。今年6月,「成都新十條」——《促進國內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若干政策措施》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和含金量正式對外發布,實現了包括在全國率先實施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等在內的多項先行先試的改革突破,更大程度打破了束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的制度藩籬,激發科技人員融入經濟發展「主陣地」,力促成都深度打通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通道,促進經濟提質增效。
成都與高校合力「破題」,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探索還不止於此。2月26日成都與西南交大籤約、4月15日與四川大學籤約、5月19日與西南財大籤約、7月4日與電子科大籤約……成都這一番緊鑼密鼓的動作,圍繞攜手共建世界一流大學,與在蓉高校連番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而在這些協議中,「三權改革」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可以說,「三權改革」是成都市力圖釋放在蓉高校生產力的一個導引。
在打通軍民融合創新通道方面,成都市正著力構建「1+N」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將在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設立軍民融合創新產業園,規劃發展全市軍民融合創新基地和產業綜合區,突出「1」的創新引領功能,打造成都市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核心區,培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高地;並以天府新區為核心,高新區、經開區、新都區、青羊區、雙流區、彭州市、簡陽市等區(市)縣為「1+N」實施區域,條件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同時,成都市還確立了政策支持重點方向,鼓勵重大科技成果在蓉產業化,開展軍工成果處置權、收益權管理改革試點等。
全力搭建雙創平臺
成都進入創新創業2.0時代
3天,18場重量級創新創業活動,交易項目超過3000項,預計交易額突破160億元……不久前舉行的2016中國•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這場立命打造「國際化、國家級、永久性」的創新創業年度盛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場盛會再次有力地印證了成都這座創新創業坐標城市所迸發的無限潛力。而在這場盛會的背後,是成都在經濟總量已破萬億大關之時如何接力跨越的思考。怎樣的力量,能更行穩致遠地支撐驅動一座城市未來發展?成都的回答是:依靠創新創業支撐驅動新一輪發展。
於是,去年成都啟動「創業天府」行動計劃,以創新創業為軸,驅動經濟發展新引擎。一年時間裡,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4.9萬戶,其中包括1.1萬戶科技型企業;新增註冊資本超過6500億元,同比增長103%;新增企業數和註冊資本數均位居中西部首位。
一年時間裡,成都每天都會新增700餘名「創客」,打造「創業之城、圓夢之都」的成都,在今年正式啟動「創業天府」行動計劃2.0版,正式進入創新創業2.0時代,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的步伐,更快更有力。
【平臺聚焦】
菁蓉國際廣場打造西部最大孵化平臺
去年6月,國務院發文批覆同意成都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為西部首個、全國第8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數據說話,成都高新區發布了今年一季度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取得的最新進展:區內新設立各類企業6624戶,同比增長達105.27%;新增註冊資本381.82億元,同比增長215.71%;按每月22個工作日算,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00戶,新增註冊資本達5.7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瞄準建設西部最大雙創孵化平臺的成都菁蓉國際廣場正式啟用。據悉,菁蓉國際廣場力爭用3年時間,聚集孵化科技創業企業1000家以上,創新型孵化器30家以上,創業服務機構50家以上,將打造成產業創新最活躍、高端創業資源最豐富和孵化能力最強的創業天府旗艦,成為國內知名眾創空間聚集的西部最大的創新創業孵化平臺。
成都科學城將在今年實現企業入駐
成都科學城獨具特色的優美生態與高新產業相結合的新城景觀已粗具雛形,天府菁蓉中心A、B、C區都將在今年實現企業入駐。
為將成都科學城建設成為創新要素的集聚區、創新發展的先行區,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將持續提升其創新創業承載能力,形成以成都科學城為先導的創新發展新格局。同時,還將加快引進高端科技創新資源,推動成都科學城布局建設國家科學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促成一批前沿性的國家重大科學裝置和相關科研項目、數據中心等落戶,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發機構等創新創業資源,引進一批技術前沿、具有引領帶動性的科技型龍頭企業及項目,引進培育一批「高精尖特」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把成都科學城建成帶動全省、輻射西部、面向全國的創新驅動策源地。
責任編輯: 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