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賞析第十二首: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文學常識1、賦得體:古人作詩如借前人固定詞句為題作詩,則詩題前一般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人學習作詩、文人聚會分題作詩以及科舉考試命題作詩的常見方式,這種詩體稱為「賦得體」。如唐·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
-
唐詩鑑賞 ~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草
胡婷婷唱古文:愛上古詩: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中華經典資源庫:李山: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愛上古詩: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五言律詩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又繁茂。
-
讀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這首被名士顧況津津稱道的詩就是《賦得古原草送別》,與其說是詠草詩、離別詩,不如直接說這是一首對生命的讚歌。詩中的「草」這個意象與茅盾《白楊禮讚》中的「白楊」、張曉風《行道樹》中的「樹」性質是一樣的,都是一種頑強的存在於逆境中的生命的象徵。
-
《賦得古原草送別》,詩中的「原」是草原嗎?
歡迎收聽由小馬童書出品的節目《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小學必背古詩80首》。我是你們的小屋姐姐。今天,咱們來學《賦得古原草送別》。這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大家都聽過這首詩嗎?下面,咱們來一起讀一讀。
-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夏青朗誦
夏青 朗誦〔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賦得古原草送別①〔唐〕白居易① 賦得: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 一種方式。② 離離:草繁茂貌。③ 榮:茂盛。④ 侵:蔓延。⑤ 晴翠:陽光照 耀下的草地。
-
古詩文學習014:二年級下冊,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節選)[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注釋①〔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集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②〔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③〔枯〕枯萎。 ④〔榮〕茂盛。
-
賦得古原草送別 □ 白居易(唐)
賞析: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離離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徵,為後文開出很好的思路。野草春榮秋枯,歲歲循環不已。「一歲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榮」,與「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後者,便是秋草,便不能引發出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嘆,透出生生不息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
未來講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誦讀:周文凱
未來講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誦讀:周文凱 2020-09-18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6: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野火燒不盡的野草賞析:《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
-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於是連連改口,稱讚道:「道得個語,居即易矣。」能寫出這樣的詩句出來,居住下來就非常容易了。這首讓顧況很快改變態度,讚不絕口的詩作便是《賦得古原草送別》。後來,顧況經常向別人談起白居易的詩才,亦因此,白居易的詩名得以為人所知。
-
滄州小記者帶你學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今天我又來送別老朋友,連繁茂的草兒也滿懷離別之情。唐人的詠物詩,往往僅在最後一句才能見到作者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詩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對用隱喻的辦法。《古原草》這首詩題目標有「送別」二字,很顯然是一首送別友人的詩篇。而通篇幾乎都在寫草,實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顯示友人之間依依惜別時的綿綿情誼。
-
【每日有首古詩詞】賦得古原草送別
你好,我是星荷~每日一首古詩詞,這是我們一起讀的第一首詩。 詩的前四句寫「古原草」年年歲歲秋枯春榮,生命力頑強,後四句通過描繪春草綿延遼闊,過渡到摯友即將遠行,自己對其依依不捨之情。相信很多小夥伴會覺得前半段很熟悉,因為人教版小學課本中古詩《草》選取的就是該詩的前四小句。原文《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通過歌詠曠野上的野草,表達送別摯友的惜別之情。
-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出生於河南新鄭。少年時,白居易前往長安發展。白居易到了長安之後就去拜訪當時的大詩人顧況,顧況和白居易開玩笑說,「長安城的生活消費水平太高了,你想要長期在這裡生活難度很大啊。」白居易把自己寫的詩呈給顧況。當顧況看到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的時候,連連高呼,「這首詩寫得太好了。你這麼有才華,在長安生活沒有任何困難。」
-
2012青島小升初語文古詩詞考點解析: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古詩賞析 這是一首應考習作,相傳白居易十六歲時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即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詩的首句「離離原上草」,緊緊扣住題目「古原草」三字,並用疊字「離離」描寫春草的茂盛。
-
每日一詩|正月初六《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於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此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麼茂盛(「離離」)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徵,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後文開出很好的思路。
-
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
導讀: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其中詩名中的賦得是什麼意思?都說如果唐代沒有李白和杜甫,那唐代的詩壇便以白居易為首。很多人將白居易與李白、杜甫並稱了唐代三大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草原送別》其實這首詩的詩名為《賦得古草原送別》,是白居易最美的一首送別詩。這首詩作於787年,那一年白居易16歲。而更令人意外的是,這首詩竟然還是白居易參加科舉考試時的"命題作文"。這首詩作於唐德宗貞元二年,那一年白居易參加應試。
-
品讀《賦得古原草送別》,去燒明知燒不盡的草,才是生活的真諦
不過有很多的時候,我們並不是用這詩句來形容美好的事物,而是對讓自己無奈的煩心事說這樣的話,把它們看作那永遠處理不盡的野草,至少,我是這樣的,讀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總感覺我讀出來的東西和別人不同。
-
唐代白居易詩《賦得古原草送別》,多年來,我一直理解錯了題目
唐代詩人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可謂是聞名天下,甚至是小小孩童亦可背誦出來。可就是這樣常見的一首詩,我卻突然發現這麼多年我一直理解錯了它的題目,實在是太不應該。《 賦 得 古 原 草 送 別》唐·白 居 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白居易《草/賦得古原草送別》
《草/賦得古原草送別》寫作於786年前後,是白居易少年時參加科舉的應試詩作。有人喜歡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歡清香淡雅的蘭花,還有人喜歡鮮豔傲骨的梅花,也有人卻喜歡那平平凡凡不起眼的小草。白居易母親陳氏生白居易的時候只有18歲,此時白居易的父親已經44歲了,他們夫妻倆屬於老夫少妻,說這樣的夫妻關係,生下來比較聰明。對應到白居易,那確實很聰明。一個人的聰明,當屬於客觀條件,努力,刻苦,是偉大詩人的必備條件。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所以讀到這句,很能讓人汲取力量,道理就在於它根植於我們中國傳統的哲學之中。大唐貞元三年,十六歲的白居易離開家鄉,到京都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我們知道,唐朝科舉考試是不封上考生名字的,換句話說,就是閱卷老師能看到考生個人信息的。所以當時就通行一種推廣方式——行卷。